從2018年開始,蒙古有一款紀念幣一直受到廣大藏友的關注。把銀幣做成恐龍化石的模樣。讓銀幣不僅看上去有化石的感覺,而且觸感也是石質的。下面我們欣賞一下2018年到2020年之間的化石銀幣。
2018年:伶盜龍,20202000,蒙古2018年恐龍化石系列1伶盜龍高浮雕3盎司銀幣,伶盜龍(學名:Velociraptor)又譯迅猛龍、速龍、快盜龍,屬名在拉丁文意為「敏捷的盜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大約生活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坎潘階。伶盜龍的模式種為蒙古伶盜龍,化石發現於蒙古國及中國內蒙古等地。第二個種為奧氏伶盜龍,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個發現於中國內蒙古的頭骨。過去曾經有其他的種,但現多已不被承認。伶盜龍是最廣受一般大眾熟悉的恐龍之一,這導因於它們在麥克·克萊頓的小說《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以及同名電影中的搶眼表現,但小說與電影版本對於伶盜龍的描述有誤。對於古生物學家而言,伶盜龍則是種重要的恐龍。已發現超過10個伶盜龍的化石,是馳龍科中數量最多的。而其中一個著名的標本,則保存了與原角龍纏鬥中的伶盜龍。面值:2000圖格裡克年份:2017年金屬:999銀重量:3盎司直徑:65毫米發行:999枚,
2019年:第二枚作品面世,原角龍,20201800,蒙古2019年恐龍化石系列2原角龍3盎司高浮雕銀幣,原角龍(屬名:Protoceratops)在希臘文意為「第一個有角的臉, 是種角龍下目恐龍,生活於白堊紀晚期(約1億—6500萬年前)的恐龍。為短肢四足動物,體長2米,體重1.5噸。齒長而鋒利。頸部有骨質殼皺,頜部肌肉碩大。可能以棕櫚葉為主食。面值:2000圖格裡克年份:2019年金屬:999銀重量:3盎司直徑:65毫米發行:999枚
2020年:系列的第三枚作品面試,依然給我一種驚豔的感覺。作品的色彩更豐富,層次感也顯得更強。蛇頸龍,20201800,蒙古2020年恐龍化石系列3蛇頸龍高浮雕3盎司彩銀幣,蛇頸龍是已滅絕的蛇頸龍屬海生爬行類的統稱,屬雙孔亞綱鰭龍目,是一類適應淺水環境中生活的類群,個體較大,且長頸,因以得名。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堊紀末滅絕。蛇頸龍體型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與魚龍類一起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一類個體較大的水生爬行動物。 因有長而靈的頸部而得名。 體軀寬扁,四肢成鰭腳。 生活習性似現代海獅,基本上在海洋中生活,以魚類為 食。可分為長頸蛇頸龍和短頸蛇頸龍。生存於侏羅紀至 白堊紀。產自四川威遠的「威遠中國上龍」,以及產自廣 西扶綏的「扶綏中國上龍」,即屬此類。面值:2000圖格裡克年份:2020年金屬:999銀重量:3盎司直徑:65毫米發行:999枚
看完這個化石系列的三枚作品,我有點期待蒙古明年的作品了。還會繼續是恐龍嗎?還會又怎麼樣的表現形式出現呢?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