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3日報導,在發現恐龍的數量上,中國超越了美國,目前中國已成為恐龍化石「寶庫」,是恐龍探索領域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
這得益於中國廣泛的建築工程讓巖石裸露出來,也要多虧過去二十年裡中國政府對恐龍考古工作的大力投入。
現在中國被稱為世界「恐龍大國」,吸引了眾多國際古生物學家前往,其中有些古生物學家開始提出「中國恐龍的世紀」。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恐龍古生物學教授彼特 多德森(Peter Dodson)2010年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發現的恐龍類型數量迅猛增長。1990年,美國發現了64種恐龍,蒙古44種,中國不過36種。但到2006年,中國發現的恐龍種類升至101種,緊隨美國108種之後,超過蒙古的61種。
而截至2010年,中國的恐龍種類已躍居世界首位,達132種,美國依然是108種,蒙古國65種。
近年來,中國恐龍探索事業又更進一步,有若干重大的恐龍發現。最新的發現是上月剛剛宣布的長兩米的有翼恐龍化石,被命名為「振元龍」,據信是迅猛龍的祖先,一位農民在遼寧省東北部發現了這具1.25億年前的化石。
多德森表示,雖然還沒有目前的數據,但他非常肯定中美的差距正持續拉大。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古生物學教授菲利普 柯裡(Philip Currie)也贊同這一點,「認識提高和興趣加大反過來促進了更多的發現。」
中國恐龍讓專家感到振奮的並不僅在於數量,還有質量。「毫無疑問,最重大的發現是猛龍(小型食肉龍)身上廣布的羽毛和原始羽毛,這迫使人們不得不對世界上所有恐龍進行重新評估。」多德森說。
中國的恐龍發現始於二十世紀初。繼在1996年在遼寧朝陽市發現首隻有羽毛的恐龍「中華龍鳥」後,探索恐龍的步伐明顯加快。截至目前,中國發掘並命名了170多種恐龍,約佔全世界六分之一。
專家稱,政府支持對中國恐龍探索功不可沒。2003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了亞洲最大的自貢恐龍博物館,此舉被視為政府對恐龍研究的認可。
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院呂君昌表示他們的研究經費越來越多。2002年關於發現恐龍遺骸必須向當局上報的法律對恐龍研究來說也至關重要。
此外,地方政府注意到發現恐龍孕育著商機,如廣東南部的「恐龍城」河源市,如今已開設了恐龍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吸引遊客。河源是世界恐龍蛋化石發掘量最多的地方,據新華社報導,該地自1996年以來發現了近1.7萬顆恐龍蛋。
一名地方官員表示,地方政府對恐龍的熱情還有個動力,即相信發現恐龍有利於招商,公司認為有恐龍的地方是個好兆頭。
不過,恐龍探索也存在挑戰。
被公認為中國一號「恐龍獵手」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動物學家徐星教授指出,非法挖掘猖獗是個主要難題,雖然這也是中國恐龍發現飆升的主因。「經濟利益催動許多業餘愛好者私下挖掘,對化石造成了破壞,導致重要研究數據的損失。」徐星說。
另外,偽造化石現象也很普遍,專家估計中國博物館陳列的化石約有80%是贗品。
中國還面臨古生物學家短缺的現狀。2010年一份報告發現,北京大學考古系自2008年開設以來每年都只有1個畢業生。
重視賺錢甚於科學的地方官員也會妨礙研究。如另一個恐龍城——山東諸城的旅遊官員2008年曾表示,當局可能停止進一步挖掘化石,以便遊客看到現場的恐龍化石,而非到博物館參觀。
徐星認為,當地官員需要接受教育,認識到恐龍化石研究的長遠利益。(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