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細胞20歲後開始凋亡 如何才能養護好大腦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大腦的秘密你了解嗎?

  最近,「人機大戰」無疑是最火的話題之一。大腦控制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那麼大腦什麼時候「最聰明」,大腦的記憶力有多久,如何讓大腦更持久、更給力呢?     

  神經細胞在20歲後開始凋亡

  大腦作為人體的司令部,控制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同時,大腦雖小,但卻消耗人體很多「能源」。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武劍表示,大腦雖只佔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達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佔心臟輸出血量的15%,一天內流經腦的血液為2000升。腦消耗的能量若用電功率表示大約相當於25瓦。

  網絡上還流行一種說法。據其所稱,一個人在20歲的時候智力處於巔峰狀態,20歲以後則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個說法曾經讓許多人感覺「傷不起」。武劍表示,大腦的神經細胞(神經元)在6歲時數量基本定型,到20歲發育成熟。但從20歲起開始逐年下降。到了40歲,神經細胞的數量開始以每天1萬個的速度凋亡,從而對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所以說網絡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這種所謂的「智力」,僅僅是人腦能力的一種。專家表示,在心理學上提及能力有一種分法,也就是把每個人的能力稱之為液體智力與晶體智力。液體智力主要取決於一個人的稟賦,也就是所謂的「天生聰明」的範疇。而這部分的確和年齡密切相關,一般在20歲的時候是液體智力的頂峰。晶體智力在實踐中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人類學會的技能、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聯想力等,而人的晶體智力一直都在發展,只是25歲以後發展速度會逐漸平緩一些罷了。

  武劍表示,一個人的能力可不僅是智力,還包括操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而判斷一個人的能力高下,關係其一生成就高低的,自然也不只是智力一項了。

  人的記憶分為三個系統

  對於智能機器來說,「記憶」其實就是信息的存儲,只要軟硬體上沒有出現問題,那麼存好就行。武劍介紹,不同於智能機械,記憶是人腦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提取的過程,要比機械複雜得多,比如說,我們的記憶就有3個系統,分別是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就是我們在遭遇某個事情的一瞬間,快速記憶下的東西。瞬時記憶保持的信息量較大,信息容易很快喪失,所以保持時

  間相當短,可能1秒鐘就消失。另外,在瞬時記憶中,我們的視覺極為重要,因為越是有鮮明形象的東西越容易被記住。

  瞬時記憶只有受到特別注意或模式識別的信息,才能轉入短時記憶,並在那裡賦予意義。武劍表示,短時記憶的容量比較有限,保持時間一般只有5至20秒,最長也不超過1分鐘。

  長時記憶的信息主要來自短時記憶階段加以複述的內容,它能夠永久地被存儲,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

  同時,記憶也講究一些「個人特色」。「比如有的人對聲音信息更容易記憶,有的人對視覺刺激更敏感、記憶效果更佳,那麼在記憶的時候,就應該總結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武劍說,除此以外,「保持專注」和「及時重複」也是很重要的。在短時記憶狀態下,不被打斷、保持專注,會讓你將加工後的信息更有效地轉為長時記憶,而在前期遺忘效率最高的時候及時重複,將更好保留足夠多的信息。

  如何才能養護好大腦

  我們該如何養護自己的大腦呢?

  1.大腦得用,不用則廢。一個人如果生理、心智、社會交往都很活躍,大腦功能也會相應較強。連詞遊戲、閱讀、散步、交談都會對大腦有益。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起居有常。要有合理的安排並形成習慣。這樣便可使大腦皮層中的興奮與抑制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規律,從而使人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大腦會因之而處於最佳的生理狀態。

  3.進行必要的體育鍛鍊。適量的體育鍛鍊可使繃緊的腦神經得到鬆弛,還能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使大腦得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氣供應。

  4.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腦力,適時調節。當處於積極的思維活動時,大腦相應區域的神經細胞就處於興奮狀態,如果思維活動時間過長,則又會轉入抑制狀態,思維也變得遲鈍,效率低下。故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要稍事休息,也可適當進行一些娛樂或體育活動。

  5.接觸更多的新事物。這會給大腦帶來更豐富的信息,更多的「新」的刺激。(記者錢宇陽)

相關焦點

  • 如何改善大腦記憶力?美國最新研究:每周做這項運動20分鐘
    如何減緩大腦退化、提升記憶力?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受試者在騎車後,腦內涉及認知與記憶能力的海馬體與大腦皮層的連結提升,記憶力測驗成績也改善。這證明睡眠時間過多或過少、與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上了年紀後記憶力都容易變差。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錯過了很可惜
    但實際上,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有時期的,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用硬灌的方式讓孩子學習,那麼基本上是達不到父母想要的效果,反而還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如何讓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好、更健全呢?了解孩子腦功能響應發展任務的需求孩子在早期的能力,並不是憑空發展出來的,孩子能力發展的根本基礎是大腦的發育,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大腦便開始了高速的發展。
  • 揭秘人體各器官衰老時間:大腦20歲開始衰老
    研究顯示大腦在20歲就開始衰老,眼睛和心臟的衰老年齡則為40歲。以下就是人體一些器官的衰老退化時間表: 大腦:20歲開始衰老 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大,大腦中神經細胞(神經元)的數量逐步減少。我們降臨人世時神經細胞的數量達到1000億個左右,但從20歲起開始逐年下降。
  • 大腦也有年齡?40歲後大腦開始退化,研究員給出「護腦」方法
    有研究表明,正常人出生之後,大腦經過大約25年的發育後開始走上退化之路。大概到了40歲左右,容易忘事的情況開始出現,這就是大腦退化的表現之一。但與此同時,大腦會憑藉過往的經驗積累而變得更加完善和成熟,而身體其他部位的退化則意味著功能不斷地下降。
  • 杭州一老人突然出現幻覺 原來是大腦「變」了
    杭州的劉奶奶今年80多歲了,老伴十多年前就去世了,膝下四個子女都蠻孝順,她就在子女家裡輪流住,日子過得蠻開心。前段時間,劉奶奶在家裡摔了一跤,摔得不重,只是頭部有些皮外傷。劉奶奶說,外面有石膏水衝到家裡來,才害她滑了一跤。可是,地上乾乾淨淨,哪來的石膏水?
  • 一丸進口紅藥專攻五大腦病|大腦 腦病 腦髓_網易新聞
    有的腦栓偏癱患者,半個月左右就能靈活走路了;有的腦萎縮、痴呆患者不到一個月,大小便就能自理,再也不用家人看照了;有的帕金森、癲癇患者僅十幾天,震顫和抽搐就減輕了;16歲的腦癱兒,12年從未叫過媽,服用僅2個多月就開口叫媽了!
  • 聊聊老年痴呆首選藥,老年痴呆症吃什麼食物好呢?
    (聊聊老年痴呆首選藥,老年痴呆症吃什麼食物好呢?) 阿爾茨海默病的本質特性已開始原形顯露。這種叫β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有反神經營養因子的功能,當它高濃度地在腦中地積時,會減少神經營養因子的合成與傳輸,這樣,如果不時刻補充RSHWHO神經營養因子,」依賴受體」就不斷傳遞給神經無已自我凋亡「的信號,導致大量突觸的喪失(這對記憶至關重要),最終神經元凋亡。
  • 大腦是如何運轉的?
    一、大腦基本結構腦幹大腦中最原始部分,負責指揮四肢和其他器官,履行最基本的功能。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過濾器,收到信息後判斷和篩選信息,如果信息是積極的,對大腦產生愉悅感,就會進入大腦皮層,如果信息是消極的,為了保持身心健康,就會阻止信息進入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最晚進化形成的大腦分區,平時所說的大腦,它是人類所特有的腦部分區。
  • 細胞自然凋亡的速度到底是多少?人體真的七年一次大換血嗎?
    這意味著,例如,一個大小可以達到100微米的神經細胞,可能需要3分20秒才能死亡。這聽起來可能有點病態,但正是這種致命的傳播蔓延讓我們得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細胞凋亡,或程序性細胞死亡,是清除體內不必要或有害細胞(如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的必需手段。它還有助於塑造發育胎兒的器官和其他特徵。(細胞死亡還有另一種方式,叫做壞死,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細胞死亡過程,是細胞對壓力事件的意外反應。)
  • 聰明大腦與年齡無關 五大因素造就最強大腦
    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熱播,讓我們見識了腦力的強大。從年僅5歲的「心算神童」葛韻霖,到73歲的吳光仁背誦圓周率5000位,不同年齡的挑戰者刷新著人類大腦極限的紀錄。年齡似乎不再是腦力靈活與否的直接障礙,「越老越糊塗」的說法也有些不攻自破。美國科學家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更證實了這一點。
  • 切除一側大腦半球後,剩餘大腦將如何補償?|Cell Reports
    一項研究發現,兒童時期接受大腦半球切除術的個體成年後,剩餘大腦半球中各部分之間的聯繫遠超一般水平,從而得以實現原本需要整個大腦才能實現的功能
  • 細胞凋亡如何推進?以觸發波的「名義」
    細胞凋亡,一種由基因精確控制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機制,在這方面則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此外,它還能清除無用的細胞,促進人體發育,例如人在胚胎期手指和腳趾的形成。可以說,細胞凋亡無時無刻不在體內運作。存在於細胞內的蛋白酶Caspase(半胱天冬酶)是細胞凋亡的最終執行者,可以把細胞分解為細小的碎片。
  • 蒙特梭利:「三歲決定一生」,提前做好這2件事,父母日後更省心
    等到她26歲時,已經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開始著重於診治身心缺陷的兒童和智力落後的兒童。取得成果後,瑪利亞·蒙臺梭利認為,這種教育方法,如果適用於正常兒童的教育,那麼效果會更顯著。於是開始正常兒童的教育工作,將蒙氏教育法完善起來,而她所創立的蒙臺梭利教育方法也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
  •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大腦)更善於思考?
    所以,雖然大腦不喜歡思考,但還是不能讓大腦太偷懶,還是要多進行思考。一、大腦的運行機制是這樣的: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啟動的是記憶,不是思考。大腦為了避免思考耗費精力,會讓記憶來完成思考的事情,因為大多數問題我以前已經解決過了,不用重新開始思考,調用記憶庫裡經驗,這樣效率也會更高。
  • 石竹花要如何養護才能讓它爆盆呢?
    石竹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葉子比較細長,呈柳條狀,它的花朵是單瓣的,我們常見的花朵顏色有玫紅色和粉紅色還有大紅色,廣泛用於盆栽種植,也適合庭院種植和綠化帶的花壇種植,如果石竹養護得當,就會爆盆,種下一棵就會收穫一大片。
  • 水鬼蕉四季如何養護?
    今天介紹一下水鬼蕉四季如何養護?有什麼技巧?喜歡好養花的朋友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光照、溫暖溼潤,不耐寒;喜肥沃的土壤。盆栽越冬溫度15℃以上。生長期水肥要充足。露地栽植於秋季挖球,幹藏於室內。春夏養護春季春季可以說是水鬼蕉的甦醒時間,經過了寒冷的冬天,氣溫逐漸升高,要逐步增加澆水量。在春季,可以繁殖水鬼蕉,一般採用分株和分球的方式進行繁殖,每年的4月和5月是最佳的繁殖時間。分株、分球的同時,可以換盆。
  • 科學研究: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
    但這樣對孩子而言真的好嗎?科學研究表明: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當明明三歲的時候,他的家人發現他的專注力很差。只有在看電視時才能長時間的坐下來,平時就算玩最愛玩的玩具時,過不了多久也會轉去做別的事情。他的父母認為等孩子長大之後專注力應該會自然而然的提升。然而,當明明進入幼兒園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 細胞發生凋亡時,現象如何?
    今天要說的這個梗就是「凋亡」細胞了。說到「凋亡」,大家可能就會想到生命的來去匆匆,忍不住感慨「死如落葉般靜美」,殊不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凋亡細胞用自己生命終結,成就了整個生命體發育的進程。這正是生命光輝的綻放,值得研友們進行深入地探索。那麼究竟何為細胞凋亡呢?細胞凋亡是指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 園藝技術分享系列——如何種植、養護好鳶尾
    良好的土壤結構對鳶尾的生長很重要,沙壤土栽培效果最好,因為沙壤土的通氣透水性好,非常有利於鳶尾根系的擴展。為了改善粘質土壤的結構,可在種植前將草木灰、珍珠巖、粗沙等施於土表再深耕混勻;如果土壤的沙性強,滲漏過快,可在種植後的土壤表層撒上稻殼、松針和草炭等覆蓋物來緩解。2.消毒種植鳶尾的土壤最好每年消毒一次,土壤消毒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採用深翻晾曬或化學消毒的方法。
  • 切除一側大腦半球後大腦還能實現全功能?
    來源:科研圈一項研究發現,兒童時期接受大腦半球切除術的個體成年後,剩餘大腦半球中各部分之間的聯繫遠超一般水平,從而得以實現原本需要整個大腦才能實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