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自然動物在身體構造上存在諸多不同之處,其中最明顯的差異之一就是大腦。人類的大腦明顯要比動物更加擅長思考並且能控制更多生命活動,但人腦也並非一直都保持著「年輕」的狀態,它們也會有衰老的時候。
根據光明網6月5日的報導,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在本月3號公布了該校一支科研團隊與大腦相關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套深度學習的框架,可以用來對大腦進行測齡。
什麼是腦年齡?
我們在談到「年齡」這個詞時,通常指的是人的實際年齡,也就是壽命的長短。但在醫學上人類的年齡有三種,分別是實際年齡、生理年齡以及腦年齡,其中腦年齡在含義上與其他兩種年齡有著較大的差異。
有研究表明,正常人出生之後,大腦經過大約25年的發育後開始走上退化之路。大概到了40歲左右,容易忘事的情況開始出現,這就是大腦退化的表現之一。但與此同時,大腦會憑藉過往的經驗積累而變得更加完善和成熟,而身體其他部位的退化則意味著功能不斷地下降。
以色列團隊是如何進行大腦測齡的?
來自古裡安的研究團隊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正當途徑收集到了上萬張大腦核磁共振圖像,其中涉及的年齡段從4歲到94歲,幾乎涵蓋了所有年齡段。在收集到足夠數據之後,該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建立起一種深度學習框架,並用其對大腦的核磁共振圖進行分析,從而得到大腦的年齡。
經過多輪測試,研究人員得到結果是,健康人的大腦年齡與實際年齡更符合。換而言之,如果通過該深度學習框架得到的大腦年齡與實際年齡相差較遠,那麼個人就應該注意健康問題了。
如何延緩大腦退化?
大腦作為人體內的其中一個部位,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老化現象。但不同人的大腦退化時間不同,這與個人的多種因素有關,例如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健康問題等。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延緩大腦退化呢?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一個人青年時期大腦所接受的知識越多,那麼之後大腦所發揮的作用越大。雖然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並非完全正確,但是這種情況和「用進廢退」有些相似,大腦越得到應用,往往也會變得越強大。其次,即使自己感覺大腦出現了退化現象,也要堅持做各種活動來保持大腦的靈活性,例如閱讀、培養興趣等等。
網絡百科上有不少關於如何延緩大腦退化的建議,其實總結起來大概就是保持身體健康,多動用大腦。這兩點聽起來挺簡單的,但實際生活中能夠全都做到的人並不多,你能做到嗎?
參考資料:
光明網 6月5日 《以色列開發出深度學習框架分析人們「腦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