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腦銀行解剖捐獻者大腦:切開後畫面迷人

2020-12-06 快科技

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人類大腦被送往一類特殊的研究中心。這些「大腦銀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它們的作用又是什麼?在本文中,瑞秋布坎南將帶領我們尋找答案。一名神經科學家曾言之鑿鑿,認為大腦是非常美麗的。而當你在布裡斯託的大腦銀行中,觀察一名技術人員仔細地解剖一顆新捐獻的大腦時,你便會由衷地想起這句話。

大腦表面那錯綜複雜的摺疊和溝回,以及切開之後那精密的分支結構,都十分迷人。大腦對於生命的作用十分複雜,功能也極為強大,而這些結構似乎也略微反映出了這一點。

這顆大腦正在被有條不紊地分解開來,而除了它之外,每年還有約40顆捐獻者的大腦被送到西南老年痴呆症大腦銀行。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大腦銀行共包括10家研究中心,布裡斯託的這家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這些研究中心會為英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提供上萬的研究組織樣本。

令人心碎的老年痴呆症

有數千顆大腦冷凍儲存在布裡斯託大腦銀行,其中一顆原本屬於安吉拉卡爾森。在這顆重約3磅(約合1.4千克)的大腦中,儲存著一名富有探險精神的女性一生的經歷、記憶和學識。她在二戰的陸軍部隊中度過了她的青年時代,然後在美國成為了一名廚師和幼兒看護,後來又移居到了當時的波斯(現在的伊朗)。

她曾兩度喪夫,一生沒有子女,最終在英國的多賽特郡附近定居下來,離侄女蘇珊喬納斯住得近一些。她最後死於老年痴呆症,終年89歲。蘇珊回憶起,當她那親愛的、曾經精力充沛的姨媽在80歲上逐漸喪失了智力時,她是多麼心碎。

「由於患了老年痴呆症,她還變得有點兒多疑。她在夜裡總以為有男人正在走進她的臥室。有時我們還會接到警察的電話,說她報警稱有人闖進了她的房子。她因此登上了警方的特別名單。」

「我們最後清理她的房子時,發現她床底下放了數不清的武器,從錘子到一種長矛,應有盡有。她體型瘦小,永遠不可能用到這些。」

安吉拉在遺囑中寫道,她希望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療研究。作為安吉拉遺產的執行人,蘇珊認為,考慮到她患有老年痴呆症,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她的大腦捐獻出去。在姨媽去世之前,蘇珊幫她註冊了遺體捐獻。

「她是一位可愛的人,十分樂於助人,所以我在捐獻她的大腦時,感覺像是在把她的精神傳承下去。她生前經常幫助他人,在死後也依然如是。」

珍貴的大腦

除了安吉拉的大腦之外,英國的大腦銀行網絡還儲存了14000顆捐獻者的大腦。這一網絡的主管賽斯拉夫教授堅信,這些大腦將在科學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對人類神經疾病的大多數了解都來自於對人類大腦的研究,並且這一領域的大多數成就都是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取得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大腦銀行中儲存的大腦。」拉夫教授說道。只需查看一下這些科學發現的記錄,這些研究材料所做的貢獻便會清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從阿爾維德卡爾森在1957年發現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減少會引起帕金森綜合症,到詹姆斯艾恩賽德於1996年發現克雅氏病(CJD)與狂牛症(BSE)相關的一類新分支,腦組織解剖在其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年42歲的坦馬林拉什利博士是倫敦大學學院(UCL)的一名老年痴呆症研究人員,他同樣相信腦組織解剖的重要性。「大腦掃描無法帶你深入到細胞水平,你無從得知腦細胞在患老年痴呆症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我們必須在顯微鏡下觀察腦組織,才能確定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第一批大腦銀行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保存大腦的方法也正是那時發明的。當時,腦組織會被保存在福馬林之類的化學物質中。至今仍有一半的大腦會使用這樣的處理方法,使大腦具有一定的硬度,以便被切成薄片,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

但另一半大腦則需要趁新鮮的時候切片,然後被冷凍到零下80攝氏度,用來做基因材料、蛋白質和神經化學分析,讓研究人員對老年痴呆症的發展進程做出更好的了解。

類似Brains for Dementia這樣的組織提高了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所做捐獻的聲望,但這些研究機構還對很多其它神經疾病予以關注,如多發性硬化症、克雅氏病、自閉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等。

合理的選擇

健康的捐獻者的大腦也同樣重要,因為研究人員需要用它們進行對比研究。瑪格麗特艾倫是雷丁的一名退休教師,她就是一名這樣的捐獻候選人。她近日在倫敦的女王廣場大腦銀行進行了註冊。

艾倫女士也是國家健康與發展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and Development,從1946年開始對6000名新生兒開展的一項長期調查)目前仍在世的參與者之一,她的大腦具有極高的價值,因為它有著70年的測試與發展歷史。考慮到她一生都在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借給醫學研究,她最終做出了這樣的利他主義行為,可以說是一次合乎情理的選擇。

「這項調查對社會政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很多我們以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其實都是這項研究的結果,因此這樣做對我而言似乎是很自然的。」

「等你死了之後,你的大腦對你就毫無作用了。那麼醫學研究可以使用它嗎?當然可以,不管怎麼用都行!」她說前去註冊是很簡單的,但必須把你的意圖告訴家人、讓他們了解你死後該做些什麼。

「我已經告訴了我的丈夫,並且給兩個女兒發了郵件,告訴他們我真心希望這樣做。雖然有一個女兒說,『我去,這可不是我在吃飯時想看到的郵件!』但他們對此還是很能接受的。」

每天使用這些樣本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無疑欠這些捐獻者一個巨大的人情。在對付老年痴呆症這樣的疾病、減少它們對社會危害的過程中,瑪格麗特和安吉拉等人的慷慨無私具有無價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揭秘「大腦銀行」:解剖是確診的唯一方法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有間特別的房間,裡面擺放著一摞摞帶蓋白桶。要不是四周瀰漫的化學藥劑味道,人們很容易認為桶裡裝的是塗料或黏合劑之類的東西。實際上,桶裡裝的都是人類大腦。這裡是英國12個「大腦銀行」中最大的一個,存儲了1650件大腦標本。
  • 人類大腦精細三維解剖圖
    佛州大學的Albert Rhoton教授搜集了史上數量最多的人類大腦解剖圖。
  • 創世紀壁畫局部笨拙 解剖專家稱暗藏大腦解剖圖
    創世紀壁畫暗藏大腦解剖圖  忘了達·文西密碼吧!美國兩名腦外科專家近日發現,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頂部繪製的名畫《創世紀》,竟然隱藏著人體器官的解剖圖像。或許是米開朗基羅希望在自己的畫中展示出他的解剖學知識。
  • 神經解剖學習筆記:大腦解剖知識
    2、     大體解剖名詞了解後再介紹皮層的顯微解剖(細胞、皮質分層、在分層基礎上的種類),了解大腦皮質的種系發生(新、中間、古、舊)。總體概況所有大腦解剖結構與這四類皮質的對應關係。3、     分系統{感覺、運動、語言(視、聽、感覺)、邊緣系統(內臟活動、情感、記憶)}來全面理解腦的功能與解剖結構之間的關係。
  • 愛因斯坦去世後,這位科學家「偷走」他的大腦,如今成了這幅模樣
    1955年4月18日,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病逝,為了弄清愛因斯坦的死因,愛因斯坦的家人便同意了對愛因斯坦的遺體進行解剖,按照規定本來是由哈裡?齊默曼教授對其遺體進行解剖,然而那天齊默曼博士碰巧有急事,沒能去醫院,所以解剖任務只好交給了他的學生哈維博士。
  • 重口味組圖:這就是我們的大腦
    大腦是人類最核心也是最神秘的器官之一,研究人員長期以來都在探索存在於人類大腦中的奧秘,美國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大腦計劃」來推動相關的研究。近來,佛州大學的Albert Rhoton教授搜集了史上數量最多的人類大腦解剖圖。通過iTune大學應用人們可以看到3D的大腦解剖圖像,外科醫生也可以通過各種角度觀察腦補的細微結構。
  • 米開朗基羅壁畫:上帝頸部是大腦解剖圖?(圖)
    他們將人類大腦解剖圖像和畫中上帝頸部的畫面重疊對比,出乎意料地發現兩者的輪廓竟然驚人地相似!上帝喉嚨處凸出的部分就像延腦椎體,而喉嚨上部的肌肉則像腦橋。(見圖1)畫中上帝所穿長袍上的腰帶呈現出來的奇特線條,則代表了人類的脊骨。兩位醫生認為,米開朗基羅有意通過略顯拙劣的筆觸,引導人們發現他在壁畫中隱含的解剖學知識。
  • 人類大腦血管的生理解剖
    這還要從腦部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談起。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其結構十分複雜,主要可分為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等。大腦被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中間有強有力的橫行纖維(胼胝體)連接起來。大腦的外觀呈半球形,有點像去掉外殼的核桃仁狀,色澤灰白、質地嬌嫩。
  • 專家稱米開朗琪羅「上帝天使」實為大腦解剖圖
    發現者認為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著名天花壁畫《創世紀》裡,展示了解剖學的知識,暗藏了一幅人腦解剖圖。如此「米開朗基羅密碼」引起世界多方關注。《創世紀》全貌壁畫中上帝的脖子(A)畫得十分精細,紋理與大腦解剖圖(B)吻合。
  • 胚胎型大腦後動脈
    胚胎型大腦後動脈(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TP,或fPCA)就是常見的解剖變異,可發生在20~30%的個體中。圖1 正常解剖的Willis環(a),單側胚胎型大腦後動脈(b)和(d),雙側胚胎型大腦後動脈(c) 腦血管的側枝循環對於維持足夠的腦血流量非常重要,尤其在血管閉塞性疾病的情況下。
  • 英國發現一顆2600年前的大腦,內部結構清晰,專家看後:它是活的
    美國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在他的著作《理性,真理與歷史》中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缸中之腦」的猜想,在這個猜想中,只要人的大腦神經末梢被連接在計算機上,就能用電腦程式中的信息使其產生幻覺。這一猜想引起了很多人探究的興趣,也說明了大腦對人體機能的重要性。
  • 解剖網際網路大腦,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
    其中維薩裡親自做了大量的腦解剖的學者,他基本上完成了今天神經解剖學教科書上關於腦的描述【1】。2015年2月我們在《網際網路催生新學科-網際網路神經學》中指出網際網路神經學由5個部分組成(詳細介紹見文章最後),第一個重要也是最基礎的部分是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相對應,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重點研究基於神經學的網際網路基礎功能架構以及運轉機理。
  • 解剖變異需警惕:罕見的大腦副中動脈
    大腦副中動脈是一種解剖變異,發生率為 0.4%。近日,德國的 Anna 博士等發表了一篇關於大腦副中動脈的病例報導,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Neurology 雜誌。
  • 美國精子銀行供不應求,一名捐獻者建起上萬人的捐精社群
    「(去年)六月以來,我們已經打破了銷售紀錄,不僅是美國的紀錄,還有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安吉洛·阿拉德(Angelo Allard)在今年1月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阿拉德是美國最大的精子銀行之一,西雅圖精子銀行的合規主管,他口中的破紀錄「熱銷產品」,正是精子。
  • 10個會欺騙我們大腦的視錯覺畫面
    視錯覺,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視覺幻覺,簡單的來說,就是在視覺上對我們的大腦產生欺騙性質的方式。這可能與圖像的排列、顏色的影響,以及光源或其它變量的影響不無關係。視錯覺可能既有趣又迷人,但它們也可以告訴我們關於大腦和感知系統如何運作的大量信息。
  • 膽小慎入:人類大腦的三維解剖圖
    膽小慎入:人類大腦的三維解剖圖(1/9)
  • 解剖人工智慧以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
    正如今天將在認知神經科學學會(CNS)第25屆年會上介紹的那樣,認知神經科學家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新興的人工網絡,以增進他們對最難以捉摸的智能系統之一——人類大腦——的理解。麻省理工學院的奧德·奧利瓦說:「認知神經科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試圖回答的基本問題是相似的。」「他們有一個由組成部分組成的複雜系統,一個叫做神經元,另一個叫做單元。
  • 英國大規模腦部掃描樣本顯示男女大腦有諸多不同
    (原標題:英國大規模腦部掃描樣本顯示男女大腦有諸多不同)
  • 是非凡大腦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學家,還是物理改變了他的大腦?
    哈維對愛因斯坦的身體和器官逐一進行了檢查、稱重和描述後,宣布愛因斯坦死於腹腔大動脈破裂。當時,內森和漢斯一致認為,哈維切除愛因斯坦大腦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未來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結果必須發表出來。哈維根據解剖標準切開愛因斯坦的大腦,然後測量了它。除了給大腦拍照外,哈維還請了一位畫家畫素描。哈維隨後將愛因斯坦的部分大腦切片成240片,每一片都有其在大腦中位置的詳細記錄和標籤。
  • 瘋狂科學家偷走愛因斯坦的大腦,他從愛因斯坦大腦裡發現了什麼?
    而偉大的科學家和如今的名人一樣,都會被世人所追捧,比如:牛頓去世後,當時的很多貴族名流爭相為他抬棺,最終是兩位公爵,三位伯爵和 一名大法官為他抬棺。當時正在英國遊歷的伏爾泰看到這種情況,描寫道:他就像是一位深受自己臣民愛戴的國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