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一側大腦半球後,剩餘大腦將如何補償?|Cell Reports

2021-01-20 科研圈

一項研究發現,兒童時期接受大腦半球切除術的個體成年後,剩餘大腦半球中各部分之間的聯繫遠超一般水平,從而得以實現原本需要整個大腦才能實現的功能。


圖片來源:CALTECH BRAIN IMAGING CENTER


來源 Cell Press

翻譯 胡琦琳

審校 戚譯引


研究人員研究了 6 個童年時期因癲癇接受大腦半球切除術的成年人,發現他們剩餘的大腦中各部分之間的聯繫遠超一般水平,從而可能實現原本需要整個大腦才能實現的功能。這項調查大腦半球切除術後大腦功能的研究於 11 月 19 日在 Cell Reports 發表。


「我們所研究的切除大腦半球患者的大腦功能非常強大。他們有完整的語言能力,讓他們進入掃描儀之前,我們進行了簡短的交流,(他們的表現)和我之前掃描過的數百人沒什麼區別。」本研究第一作者、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Dorit Kliemann 說,「你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你甚至會忘記他們的身體狀況。當我坐在電腦前,看到這些只顯示半個大腦的 MRI 圖像時,我還是感到非常驚訝。這些照片居然是來自剛才在我面前說話、走動的那群人,並且他們選擇投入自己的時間為研究做貢獻。」


研究參與者包括 6 名在童年時期接受過大腦半球切除術(hemispherectomy)的成年人和 6 名對照組。他們被要求躺在 fMRI 掃描儀中,放鬆並儘量保持清醒,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追蹤他們休息時的大腦即時活動。研究人員觀察了大腦中控制視覺、運動、情感以及認知區域的網絡。他們還與加州理工學院腦成像中心(Caltech Brain Imaging Center)收集到的大約 1500 組典型大腦的資料庫進行了對比。


他們原本認為可能會在這些僅有一個大腦半球的人群的大腦裡發現較弱的連接,因為在普通人的大腦中,這些網絡通常是兩個大腦半球之間的連接。但與此相反,他們居然在這個人群中發現了正常情況下全腦的連接,而且比對照組大腦中的連接更強。


研究開展期間,6 名參與者的年齡都在 20 多歲至 30 歲出頭,但他們接受大腦半球切除術的年齡分布在 3 個月至 11 歲之間。他們接受手術的年齡範圍很廣,這讓研究者得以深入地研究大腦受傷後如何自我重組。「這項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在差異巨大的大腦半球切除術患者身上,大腦組織怎樣進行重組,這也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一般的大腦機制。」 Kliemann 說。


接下來,加州理工學院大腦半球切除術研究項目(hemispherectomy research program)計劃重複並擴展這項研究,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大腦在各種非典型性個體中如何發育、自我重構以及實現其功能。該項目由資深研究科學家、主要研究者(PI)Lynn Paul 領導,她任職於心理學、神經科學和生物學 Bren 紀念教授、加州理工大腦成像中心主任 Ralph Adolphs 的實驗室。


「值得關注的是,有時候很小的大腦損傷都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例如中風、自行車事故或腫瘤引起的腦損傷,而有些人僅有半個大腦也能正常生活。」 Kliemann 說,「我們嘗試著理解產生補償機能的大腦重組機制。在未來,這項研究或許可以提供針對性的幹預策略和不同的結果,以幫助更多的腦損傷患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研圈」。如需轉載,請在「科研圈」後臺回復「轉載」,或通過公眾號菜單與我們取得聯繫。原始文章請點擊「閱讀原文」。


論文信息


【標題】Intrins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Brain in Adults with a Single Cerebral Hemisphere

【作者】Dorit Kliemann, Ralph Adolphs, J. Michael Tyszka, Bruce Fischl, B.T. Thomas Yeo, Remya Nair, Julien Dubois, Lynn K. Paul

【期刊】Cell Reports

【時間】NOVEMBER 19, 2019

【DOI】10.1016/j.celrep.2019.10.067

【連結】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2211124719313816 

【摘要】A reliable set of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 is found in healthy people and thought to underlie our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se networks by quantifying intrins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six individuals who had undergone surgical removal of one hemisphere. Hemispherectomy subjec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re scanned with identical parameters on the same scanner and compared to a large normative sample (n = 1,482). Surprisingly, hemispherectomy subjects and controls all showed strong and equivalent intrahemispheric connectivity between brain regions typically assigned to the same 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 between parts of different networks, however, was markedly increased for almost all hemispherectomy participants and across all networks.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a shared set of functional networks that underlie cognition and suggest that between-network interactions may characterize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in hemispherectomy.

▽ 精彩回顧 ▽

相關焦點

  • 切除一側大腦半球後大腦還能實現全功能?
    來源:科研圈一項研究發現,兒童時期接受大腦半球切除術的個體成年後,剩餘大腦半球中各部分之間的聯繫遠超一般水平,從而得以實現原本需要整個大腦才能實現的功能
  • 經大腦鐮切除對側大腦內側面的轉移瘤
    大腦內側麵皮質深部腫瘤可通過同側皮質或同側半球縱裂間入路處理。但前者可損壞覆蓋在腫瘤上重要的大腦皮質,後者也需牽拉腦組織才能到達病變部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約翰·韋恩癌症研究所太平洋腦部腫瘤中心的Garni Barkhoudarian等利用大腦半球的重力擴大大腦縱裂空間的同時,在內鏡下切開大腦鐮到達對側大腦內側面切除轉移瘤,文章發表於2017年12月《Operative Neurosurgery》。
  • 那些大腦被整整切掉一半的人,可能擁有比你更強的神經網絡
    現實中真的存在這樣的一批人,他們不得已切除了一側的腦半球。許多兒童不僅健康地成長了,大腦活動和功能都與常人無異。腦部檢測結果顯示,Elena的左側大腦會持續地釋放不正常的電信號,這種電信號會經常突然性地爆發,並且越過分隔左右半球的胼胝體,最終對正常的右側大腦造成影響。在連續4年服用藥物的保守治療宣告失敗後,Elena的主治醫生和父母迫不得已選擇了切除她的左側大腦。術後,Elana的各種病症立即得到了改善,再也不會產生癲癇和肢體不協調。
  • 大腦切掉一半的人為什麼還能活下去?
    要知道,左右大腦連接緊密,還各司其職,如右側的肢體活動主要受左腦控制,而左側的肢體活動主要受右腦控制,大腦被切掉一半後還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另一半大腦是怎麼做到的呢?從上圖(B)中,除了一名HS3患者,所有半球切除術患者模塊之間的連接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也就是說這6名患者儘管失去了一半大腦,但是還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主要原因是剩餘的一半大腦得到了加強,也就是大腦各模塊的連接緊密性得到了顯著提高,彌補了缺失大腦帶來的影響,這也可能反應了模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半球切除術患者功能重組的特徵。
  • 河南8歲男孩切除左側大腦成「半腦人」靠右腦存活
    打開小建的腦殼後,焦慶芳首先結紮住大腦前、中、後三個主要的供血動脈,並切斷各引流靜脈,使得病變的腦組織失去血液供應,以減少大腦半球切除過程中的出血。  審視小建的大腦,焦慶芳發現,如之前做過的腦CT及MRI顯示,小建左側病變大腦半球明顯萎縮,腦室擴大,皮層變薄,局部皮層可見囊性變和穿通畸形,健康的右側大腦半球向左側發展,中線結構移位。
  • ...大腦活著?這項發表在《細胞》上的研究揭秘大腦驚人「可塑性」
    一半的大腦被移除後,大腦還能正常運作嗎?又如何重新自我連接?加州理工學院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的掃描結果顯示,兒童時期經歷過大腦半球切除術的人,大腦是如何繼續運作的。「如果您採用其他任何系統,例如心臟——並且將其分成兩半,那麼它將無法正常工作。拿起筆記本電腦將其摔成兩半,也會無法使用。」大多數大腦網絡都使用兩個半腦來運作。例如,面部識別涉及大腦皮層的兩側。其他技能(例如移動四肢的能力)由大腦的相對兩側處理。右半球控制身體左側的運動,而左半球控制右臂和右腿。
  • 假如切除人類一半的大腦,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可以正常生存!
    導讀:如果說人類身體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想必許多人都會認為是大腦!是的,作為人類意識的發源地,神經中樞的所在,大腦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心臟。所以即使大腦受到了輕微損傷,也會對身體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然而科學家卻帶給我們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即使將人類大腦切除一半,人類依然可以正常生存!
  • 科學家繪製最精確大腦「地圖」:一側分為180個區(圖)
    原標題:科學家繪製最精確大腦「地圖」 一側被分為180個區央廣網北京7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網羅天下趣事,共享奇聞異趣。【一份精確的大腦「地圖」】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近日出版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宣布,使用圖像診斷設備詳細調查大腦情況後,繪製出了按照結構和功能劃分的大腦
  • 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多種手術入路介紹
    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切除是最困難的神經外科手術之一。松果體區腫瘤很難通過手術切除。它們位於大腦的死亡中心,所以它們是離表面最遠的結構,也很難到達--不管是哪種方法。更複雜的是,松果體區被大血管包圍著。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撓癢行為背後的神經學原理
    1,未來幾年你可能都會記住這次疫情,大腦是如何做到的?來源:科技工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通訊》雜誌中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大腦學習機制,它可以「固化」記憶並減少記憶之間的幹擾。它的發現也為人類如何形成期望,以及準確預測提供了新見解。當大腦和神經細胞之間產生強聯繫時,就會形成記憶。
  • 半腦小孩竟如常人般說話走路 專家:大腦代償另一半功能
    新橋醫院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6月24日15時10分訊(實習記者 黃宇)通常人都有左右兩個大腦半球,不同位置的大腦組織承擔著不同的功能,但貴州桐梓的7歲男孩松松(化名)卻與常人不同,他只有右半球大腦,卻像其他人一樣能正常說話行走。
  • 大腦的語言功能
    當你開始閱讀時,首先你會檢查一下詞彙,隨後通過確定語境和意義來對詞語進行解釋,這項複雜的過程由大腦很多區域來參與;檢測文字通常包括由視覺神經和其他神經束將來自眼部的信號運輸到大腦後面的視覺皮質中
  • 割裂腦的研究,促進心理學的發展,揭示了大腦左右半球的特有功能
    大腦的兩個半球是通過胼胝體相連接,胼胝體由大約2億根神纖維構成,它的功能就是使左右腦相互聯繫。一旦被切除,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就彼此獨立了,而這時就被稱為割裂腦。我們都知道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半球,一般來說,人的左腦和右腦有明確分工,左腦主要負責邏輯、文字、語言、分析、數字,右腦則主要負責顏色、音樂、想像、空間感覺等活動。那麼這些結論從何而來?又是怎樣得出的呢?
  • PNAS:與成年人不同,兒童使用兩個大腦半球來理解執行語言功能
    我們都知道,在慣用右手的健康成年人中,語言區及語言中樞偏向分布於大腦的左半球(LH)。然而臨床中發現,在很小的孩子中,對任一半球的損害同樣可能導致語言發育延遲或功能缺失,這引發了一種猜測:幼兒時期語言區尚未建立成人的橫向化模式,且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由兩個半球平等地參與完成語言功能。
  • 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
    當某一中樞損傷後,其餘相關皮質區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償其功能。因此皮質的功能定位是相對的。   初級軀體運動區(4.6區):位於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圖2-6),該區接受中央後回、丘腦腹前核、腹外側核和腹後核的纖維,發出纖維組成錐體束,調控軀體隨意運動。
  • 研究發現:與成人不同,兒童運用兩個大腦半球來理解語言
    在處理大多數離散的神經任務(如圖像識別、對話等)時,成年人會運用其中一個大腦半球或而小孩子則會同時使用左右兩個大腦半球來完成同樣的任務。為什麼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從神經損傷中恢復?這個發現或許就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原因。
  • Cell:新研究闡明大腦幹細胞的身份
    2018年5月5日/生物谷BIOON/---人神經系統具有複雜的結構,它將來自大腦的電信號發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使我們能夠移動和思考。不幸的是,當腦細胞因創傷或疾病遭受損傷時,它們不會自動地再生。這能夠導致永久性殘疾。但是在大腦內有少量幹細胞持續存在到成年期,這就為修復受損的大腦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新細胞來源。
  • 上海醫生提出偏癱治療「中國方案」:給癱瘓的手換「大腦」
    如何讓大腦損傷的偏癱患者重新擁有一雙靈巧的手?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控制著肢體的協調運動,一旦中樞神經受損,相應支配的肢體也失去了功能。中樞神經損傷如中風、腦外傷、腦癱等所造成的肢體癱瘓是世界性難題,其中上肢偏癱的治療尤其困難。
  • 大腦結構圖與大腦功能分布
    大腦的功能分布人的大腦由左右雙側半球組成,雙側大腦半球交叉支配對側肢體,多數人左側大腦為優勢大腦
  • 大腦結構圖,大腦功能分布
    大腦的功能分布人的大腦由左右雙側半球組成,雙側大腦半球交叉支配對側肢體,多數人左側大腦為優勢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