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慣用右手的健康成年人中,語言區及語言中樞偏向分布於大腦的左半球(LH)。然而臨床中發現,在很小的孩子中,對任一半球的損害同樣可能導致語言發育延遲或功能缺失,這引發了一種猜測:幼兒時期語言區尚未建立成人的橫向化模式,且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由兩個半球平等地參與完成語言功能。
2020年9月7日,來自美國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The neural basi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Changes in lateralization overage」的論文,其發現,語言區的激活與年齡相關。年齡最小的兒童(4至6歲)中大腦左右半球(LH及RH)的語言區均出現顯著激活,然而會發生顯著的RH激活的參與者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超過60%的成年參與者沒有任何明顯的RH激活。這表明,雖然語言功能傾向於由左半球控制,但右半球對語言處理的控制力在生命早期也很強,且會從兒童時期開始逐漸減弱。
該研究共招募了39名4-13歲的健康兒童及14位18-29歲的成年人,分為兩組進行了一系列的句子理解任務及個體的每個半球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激活模式分析。之後,研究人員比較了四個年齡段(4-6歲,7-9歲,10-13歲和18-29歲)的個體語言激活圖。還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全腦分析,以識別語言激活與年齡相關的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發現,在組水平上,所有年齡組均顯示出強烈的左外側語言激活,主要發生在左下角和顳上皮層,其中多數最小年齡組的孩子在相應的右半球區域也有出現明顯的激活。
每個年齡組的個體激活圖
在個體水平上,語言激活圖隨年齡表現出顯著差異,尤其是在RH激活方面,RH激活的參與者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在進行句子理解任務時,大多數成年人幾乎沒有表現出RH激活,但在許多小孩子中RH激活強烈且區域廣泛,甚至偶爾會與LH中相當。
每個年齡組中出現RH顯著激活的參與者的比例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Elissa L. Newporta認為,「句子處理任務中較高的右半球激活水平以及這種激活在長大過程中的緩慢降低反映了語言功能神經分布的變化。此外,對於遭受神經損傷的幼兒來說,該研究結果是一個好消息,兩個大腦半球的共同參與提供了一種神經損傷後進行補償的機制。例如,如果圍產期中風導致嬰兒左半球受損,則其可以使用右半球學習語言,以發展原本由左半球影響的認知能力。」
End
參考資料:
[1] The neural basis oflanguage development: Changes in lateralization over age.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