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研究稱低成本醫療裝置即可降低醫院內新冠傳播風險

2020-12-16 光明網

澳研究稱低成本醫療裝置即可降低醫院內新冠傳播風險

新華社雪梨12月16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歐洲呼吸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的一套低成本簡易裝置可以有效阻止新冠患者接受治療時病毒洩漏,從而保護醫護人員,減少醫院內感染的風險。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這項研究顯示,在對新冠患者進行輸氧或者呼吸機治療時,如果患者的呼吸面罩封閉不嚴,洩漏出來的病毒會汙染病房。病毒最遠可達距病人3.86米遠的地方,即使少量病毒洩漏都會顯著增加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為減少這類感染風險,目前新冠重症治療大多在負壓病房進行,但很多醫院都缺乏足夠的負壓病房,為危重患者進行輸氧或呼吸機治療的能力有限。

為此,澳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自帶換氣系統並和高效空氣過濾器相連的床頭防護罩。在普通病房內對新冠患者進行輸氧或呼吸機治療時,防護罩能夠阻止病毒洩漏。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沙恩·蘭德裡說,實驗結果顯示,他們在防護罩內釋放10億個病毒而無一洩漏到外面。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防護罩構造相對簡單,製造成本低廉,而且不需要對醫院現有設施大改造。他們希望這種裝置能幫助醫療資源短缺的醫院挽救更多重症患者。

來源: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研究:輕聲歌唱和講話能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
    英國的新研究發現,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這件事上,音量很關鍵。相比大喊大叫和高聲唱歌,輕聲講話和唱歌產生的氣溶膠總量要低得多,從而能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新研究指出,輕聲歌唱、不喊叫可以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這給那些被限制在公共場合表演的音樂家帶來了一絲希望。
  • 澳研究稱找到低成本制氫方法
    新華社坎培拉7月30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創造了太陽能制氫轉化效率的新紀錄,找到了一種低成本制氫的方法。澳國立大學日前在官網發表公報稱,該項目由西瓦·卡魯圖裡博士和申何萍博士共同領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先進能源材料》雜誌上。論文指出,新研究通過低成本的半導體材料,使太陽能制氫的轉化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7.6%。
  • 流感藥物再利用可阻斷雪貂內新冠病毒傳播
    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正作為新冠肺炎(COVID-19)治療藥物進行II/III期臨床試驗的藥物MK-4482/EIDD-2801,或能用來阻斷新冠病毒的社區傳播。流感藥物再利用可阻斷雪貂內新冠病毒傳播的報告。
  • 研究稱氣溶膠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遺傳物質 能否感染尚未評估
    (抗擊新冠肺炎)研究稱氣溶膠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遺傳物質 能否感染尚未評估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2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稱,研究者通過對武漢兩家醫院和部分公共區域的環境監測,揭示了存在空氣傳播新冠病毒
  • 239名科學家對WHO發表公開信,警惕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
    全球32國、共239名科學家下周即將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公開信,指控世衛忽視新冠病毒會透過「空氣傳播」的風險,《紐約時報》指出,如果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是正確的,那麼即便有採取社交距離措施,民眾在室內仍應該戴上口罩,空調系統也要加裝過濾設施。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澳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學院的弗拉德倫·謝韋多夫介紹說,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兩個帶電平行板模擬閃電發生的大氣條件,通常情況下電流會在兩塊板之間隨機跳動。
  • 不同種變異新冠病毒在多國傳播 我國正開展傳播風險等研究
    馮子健稱,對病毒變異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正在利用國際基因資料庫,對包括變異病毒的傳播風險、是否會造成全球擴散、是否未來會成為主流毒株、我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防範等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和研判據了解,目前,我國疾控部門和專家已經完全同步了國外病毒變異的相關信息,並正在積極對病毒變異情況開展研究。馮子健稱,中國疾控中心已經高度關注到了國際病毒傳播、變異、傳播特徵的變化等問題,最近對英國出現的病毒變異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也在密切關注英國公共衛生署和其科技機構,以及WHO、歐盟CDC等國際專業機構組織對它的認識、分析、披露和呈現的數據等。
  • 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Emma Chou • 2021-01-08 14:32:32 來源:前瞻網 E1296G0
  • 澳研究稱一種藥物可能有潛力治療新冠
    澳研究稱一種藥物可能有潛力治療新冠新華社坎培拉11月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南澳大利亞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與義大利同行發現,一種β受體阻滯劑有助於抑制肺癌擴散,也可能有潛力治療新冠。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免疫學前沿》上,他們呼籲通過臨床試驗來支持上述研究。南澳大利亞大學從事癌症研究的尼馬爾·魯賓遜介紹,他們與義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個團隊合作,通過動物實驗發現,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有助於抑制肺癌擴散,而肺癌的炎症與新冠病毒引發的炎症有相似之處。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澳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學院的弗拉德倫·謝韋多夫介紹說,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兩個帶電平行板模擬閃電發生的大氣條件,通常情況下電流會在兩塊板之間隨機跳動。
  • 全球確診病例超8800萬 世衛專家稱變異新冠病毒將成新挑戰
    美洲:加拿大新冠疫情加速惡化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依然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157萬例,死亡病例超過36.5萬例。據報導,目前,美國每天平均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20萬例,超13.2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且住院人數仍在不斷攀升。美國一些地區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 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有多快?英國研究:10小時遍布欄杆和把手
    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數量,不僅讓讓普通民眾的心態緊繃,也給醫療機構在控制院內感染方面帶來巨大壓力。 《生命時報》 結合一項英國的新研究採訪專家告訴你,新冠病毒傳播速度為什麼如此之快。為了解病毒在醫院傳播的情況,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並於近日發表在《醫院感染雜誌》上。
  • 北大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呼吸是新冠病毒重要排放傳播方式
    其中新冠患者呼出氣的新冠病毒陽性率高達約27%(總樣本量n=52),而新冠患者的所處環境相關物表的陽性率只有5.4%(總樣本量n=242)(每平方釐米檢出7-1700 個新冠病毒核酸)。此外,團隊對醫療環境、隔離酒店環境空氣中的新冠病毒也做了檢測,在部分樣品如衛生間空氣也發現了新冠病毒,濃度高達6000個病毒核酸每立方米,但由於醫院通風等措施,空氣中新冠病毒濃度偏低,低於RT-PCR檢測限。
  • 最新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新冠住院患者的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發現,在住院治療的COVID-19患者中,為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於那些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前者的新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將顯著降低。由此看來,抗擊新冠疫情必將是一場持久戰,因而開發一些安全、有效且便宜的新冠預防和治療方案十分必要的。
  • 美國CDC:長途飛行中新冠傳播風險真實存在,甚至是超級傳播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表的兩項新研究得出結論稱,新冠可以在飛機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大規模更廣泛的群集感染。然而,業內領袖說,這種風險不應被誇大,並指出,儘管自冠狀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已有數百萬架航班,但有報導稱懷疑飛機傳播的事件很少。
  • 研究:猩猩等狹鼻小目靈長類哺乳動物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極高
    近日,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探究了人類之外的其他動物感染和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哺乳動物,尤其是靈長類感染並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極高。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27日報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小組研究了400多種動物,包括252種哺乳動物、72種鳥類、65種魚類、4種兩棲類和17種爬行類,觀察各類物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受體結合能力,此前有多項研究認為ACE2是新冠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
  • 研究:猩猩等狹鼻小目靈長類哺乳動物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極高
    近日,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探究了人類之外的其他動物感染和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哺乳動物,尤其是靈長類感染並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極高。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27日報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小組研究了400多種動物,包括252種哺乳動物、72種鳥類、65種魚類、4種兩棲類和17種爬行類,觀察各類物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受體結合能力,此前有多項研究認為ACE2是新冠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
  • 抗擊新冠肺炎降低暴露風險,生物傳感器從醫院到家中全方位跟蹤關鍵...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之下,全球感染人數已超1000萬,每日新增病例仍不下萬數,如何有效監測患者生命體徵,避免不必要的接觸,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這是一大關鍵挑戰。5月底,飛利浦宣布在荷蘭一家醫院推出無線可穿戴生物傳感器BX100來監測COVID-19患者,可檢測到患者早期病情惡化。該設備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和CE標誌,這是一款一次性使用5天的可穿戴式貼片,僅重9.4克,緊貼患者胸部,每分鐘收集、儲存、測量和傳播呼吸率和心率,具有防震、防水保護,並配備了1MB的非易失性快閃記憶體,無需清洗或充電。
  • 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那麼,旅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究竟如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初至今搭乘飛機出行的約12億人次旅客中,共計報告44人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了病毒(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國際航協據此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極低,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相當。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 最新研究!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
    此前,唐寧街證實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在其目前三級體系的頂部增加第四級封鎖。安德森說,他可以接受利物浦被納入四級封鎖,以更快地減少新冠病毒感染。他還表示將在14至16天內審查目前三級封鎖控制病毒傳播的效果。利物浦是英國第一個進入三級封鎖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