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研究稱低成本醫療裝置即可降低醫院內新冠傳播風險
澳研究稱低成本醫療裝置即可降低醫院內新冠傳播風險新華社雪梨12月16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歐洲呼吸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的一套低成本簡易裝置可以有效阻止新冠患者接受治療時病毒洩漏,從而保護醫護人員,減少醫院內感染的風險。
-
新加坡研發低成本催化劑 可提升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組參數,可以決定低成本催化劑尖晶石氧化物效率,這一發現打破了利用電解(用電分解水)從水中提取氫所遇到的瓶頸。
-
澳發明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
新華網雪梨3月20日電(萬思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報告稱,該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電解水,有望用於大規模生產清潔燃料——氫氣。 該技術採用了一種價格低廉、有特殊塗層的泡沫狀多孔材料,能使電解水產生的氧氣氣泡快速逸散,從而促進更有效地製取和收集氫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我國學者研製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新華社合肥12月9日電(記者徐海濤)氫能是一種能量高、潔淨的可再生能源,通過電化學水解製備氫氣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和高敏銳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納米片電催化劑,展現出工業級的優異電解水制氫潛能。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創造新的太陽能制氫效率記錄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新的效率記錄,這種電池可以簡單地利用陽光將水直接轉化為氫。ANU研究中概述的獨特方法還使用了廉價的半導體材料,並使太陽能轉化為氫氣的效率達到了17.6%。這已接近安裝在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後者的效率約為20%。
-
研究團隊將基於低成本材料的光伏制氫效率提升至17%以上
好消息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將太陽能制氫的效率提升到了 17.6% 。同時基於矽光電陰極的設計,讓材料成本也較其它高性能競爭對手要實惠得多,意味著我們向可負擔得起的清潔氫能生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太陽能制氫 最有前景的制氫方法之一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制氫有著40年的發展歷史,被看作最有前景的制氫方法之一,其中,將太陽能發電和電解水組合制氫組合成系統的技術,是主流發展方向。然而,儘管所需的水是一種豐富的資源,但以前探索的方法使用複雜的路線,需要破壞環境的溶劑和大量能源才能大規模生產。高昂的成本和對環境的危害使得這些方法無法作為長期解決方案。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如何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
電解水制氫氣是通過電能給水提供能量,破壞水分子的氫氧鍵來製取氫氣的方法。 其工藝過程簡單、無汙染,製取效率一般在75%-85%,每立方米氫氣電耗為4-5kW·h。由於電費佔整個水電解制氫生產費用的80%左右,導致其競爭力並不高。
-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能源有序轉化理論及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的...
以下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關於《能源有序轉化理論及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的制氫技術研究》的演講。 尊敬的主席,各位專家、各位領導,早上好!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第二次來到南海,繼續就氫能的發展和未來跟大家共同探討。我給大家匯報的題目《能源有序轉化理論及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的制氫技術研究》。
-
科學網—新型光解水制氫助催化劑研製成功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傑課題組設計出一類具有原子精度殼層結構的助催化劑,在降低貴金屬鉑助催化劑用量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光解水制氫性能
-
「水氫車」技術由湖北工大提供 稱可降低水解制氫成本
南陽「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自2006年6月起聯合研發,項目名稱為「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團隊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其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
-
新方法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題為「太陽能驅動的、持續穩定的海水分解制氫」的研究論文,展示了一種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的新方法,並且在工業電解電流密度下具有長達上千小時的穩定性。 「這種新型電催化劑不僅解決了海水電解制氫的工程化問題,也提示了未來從海水中同時製備氫氣、氧氣、鹽的可能性。」
-
喝水就能跑上千公裡,水制氫是真的嗎?
文章稱,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這條新聞引爆輿論,其中多為對水制氫的質疑。據報導,青年水氫燃料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可達1000公裡。
-
中日學者研發電解水制氫新型催化劑:便宜,能用8千小時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合作,研發出一種可在強酸條件下長壽命電催化分解水的廉價電催化劑,並有望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中應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南陽水制氫並非偽科學 最大挑戰來自商業化前景不明
此事成為熱點新聞後,水氫發動機技術的主要發明人也終於現身,原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院長、湖北工業大學副校長董仕節表示,「水氫汽車」的專業名稱事實上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其材料和技術均由湖北工業大學研究團隊提供,早在近十餘年前便投入研究。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澳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學院的弗拉德倫·謝韋多夫介紹說,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兩個帶電平行板模擬閃電發生的大氣條件,通常情況下電流會在兩塊板之間隨機跳動。
-
美國研發低成本催化劑用於水分解制氫 產氫速率是原來的10倍
(圖片來源: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蓋世汽車訊 即使沒有陽光也沒有風,也能夠分解水製成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電力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產生一種以氫燃料形式存儲能量的方法。目前用於水分解或水電解的最流行方法都依賴於貴金屬催化劑,不過,據外媒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和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組成了一個合作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採用更便宜、儲量更豐富材料的水分解系統。
-
西安交大教授演示鋁合金粉加水制氫,稱用於汽車或存兩大難題
對於目前關於制氫技術的質疑聲,他稱:「如果不夠了解,至少應該抱有謹慎或者寬容的態度,帶有個人情緒色彩的評論,我覺得是不合適的。」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這個飽受爭議的「南陽神車」關鍵制氫技術來自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研究團隊。5月24日晚,江峰發微博解釋該團隊曾參與的技術合作實驗,解釋鋁合金粉末加水制氫的技術可行,並呼籲公眾對新生事物報以審慎並寬容的態度,而非一概否定。
-
「水制氫」真的有戲:新型催化劑顯著降低成本
尤其是氫氣,作為高能、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一直是人類追逐的目標,電解水更被認為是制氫的最好途徑。不過,「水制氫」的最大難題是催化劑效率和成本,也是「水氫汽車」事件中最讓人懷疑的地方。根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能源》公布的最新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宋禮教授、江俊教授合作,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松果結構」鉑金屬催化劑,只需傳統鉑金屬用量的大約1/75,就能達到同樣的水制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