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氫車」技術由湖北工大提供 稱可降低水解制氫成本

2021-01-21 新京報

據人民日報消息,南陽高新區管委會26日就南陽高新區與青年汽車項目合作相關情況進行了說明。南陽「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自2006年6月起聯合研發,項目名稱為「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團隊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其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今年5月22日,青年汽車在南陽研發基地試製了第一臺樣車,定型量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社會各界關注的「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屬於青年汽車的技術儲備項目,由企業自主研發,技術成熟後將在南陽批量化生產。5月24日,南陽「水氫發動機」事件中水制氫專利技術發明人之一、要求匿名的湖北工業大學教師回應媒體稱,已把專利獨家授權給青年汽車,但僅限於在南陽運營中使用。該發明人稱,「水氫發動機」的提法不準確,應為「車載水解制氫系統」,其核心是與水反應的車載制氫材料——一種鋁基合金材料。新京報記者查詢專利發現,2018年1月,湖北工業大學羅平、董仕節、官旭、劉康等人申請名為《一種應用於燃料電池的水解制氫裝置》的發明專利。該發明提供一種應用於燃料電池的水解制氫裝置,包括反應容器、進水管、第一氫氣輸出管、第二氫氣輸出管和儲水容器,所述進水管和所述第一氫氣輸出管均一端與所述反應容器的頂部連通、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儲水容器內且位於所述儲水容器底部,所述進水管位於所述儲水容器中的一端還連接有水泵,所述第二氫氣輸出管一端與所述儲水容器連通、另一端與燃料電池的輸入口連通,所述反應容器中放置有制氫材料。一年後的2019年2月,湖北工業大學羅平、董仕節再次申請名為《一種水解制氫鋁合金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的發明專利。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解制氫鋁合金,其由如下質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Al90~95wt%和添加劑5~10wt%;所述添加劑為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和金屬氯化物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金屬單質包括鎂、銻、鋅、鉛、鎘、鉍、錫、鉀和鈉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金屬氧化物包括氧化鎂、氧化銻、氧化鋅、氧化鉛、氧化鎘、氧化鉍、氧化錫、氧化鉀和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金屬氯化物包括氯化鎂、氯化銻、氯化鋅、氯化鉛、氯化鎘、氯化鉍、氯化錫、氯化鉀和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多種。該發明的水解制氫鋁合金中在保證產氫性能的同時, 大大降低了水解制氫鋁合金的成本。該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水解制氫鋁合金的製備方法和應用。湖北工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官網顯示,董仕節為二級教授,從2008年7月起擔任湖北工業大學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模具表面處理、汽車車身連接新技術和汽車用新材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曾承擔科技部的《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課題。羅平則是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表面工程、焊接工程、金屬基複合材料。官旭、劉康分別是湖北工業大學2014級、2016級碩士研究生。新京報記者 陳維城 陸一夫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水氫汽車利用的是車載水解制氫技術 原來是這個樣子
    近期社會一大熱點是青年的「水氫汽車」,部分媒體抓住當年「水變油事件」,以「加水就能跑」這個噱頭瘋狂攻擊這個新概念。但很多人應該不知道,氫燃料汽車在國內已經有非常久的發展歷程。而青年的「水氫汽車」並非大家想像的只加水那麼簡單,是一項新技術「車載水解制氫」和成熟技術「氫燃料汽車」的結合。筆者在文章中會對大家在這方面認識上的誤區,進行簡單的分析。
  • 「水氫車」真跑起來了! 可江蘇如皋氫能源車「每次充完走不遠」
    「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南陽日報》的一篇報導讓青年汽車集團和它的水氫車成為了輿論焦點。N+財經也兵分三路,直抵事件漩渦中心的南陽、去年曾接受3輛氫燃料電池大巴的江蘇如皋和水氫車制氫專利技術源出高校湖北工業大學,試圖撥開迷霧,挖掘事件真相。
  • 龐青年「水解制氫」揭秘:主材為鋁 添加鉛、氯化鎂、氧化鋅
    龐青年的這項技術來自湖北工業大學原副校長董仕節(現已任湖北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與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講師羅平的兩項專利研究。2019年專利中,二人將添加劑材料替換為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和金屬氯化物中的一種或多種,並說明理想添加劑為鉛(Pb)、氯化鎂(MgCl2)和氧化鋅(ZnO)的混合物,因此大大降低制氫鋁合金的成本,「有利於實現制氫鋁合金的規模化應用與商業化推廣」。
  • "水氫車"背後:制氫過程"不夠綠" 氫能產業落地難
    龐青年稱,「可以解決,只是小問題。」駕車的司機稱已駕駛該輛車多次,和平日並無太大區別。記者在車身發現了直流充電插座。青年汽車集團相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所有的氫燃料車,不可能一點點電沒有,有一個很小的緩衝電池,因為電機電壓變化,氫燃料反應不可能那麼快,需要電池過渡一下。最終司機在廠區駕駛幾百米後將車停下。記者並不能確認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能源是否僅為水。
  • 「神車」技術合作方公開視頻,試驗還原「水解制氫」技術
    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河南南陽媒體報導「車輛加水即可行駛」後,引發一片譁然,「南陽神車」加水制氫的原理或逐漸浮出水面。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 "水氫汽車"技術合作方演示制氫:用於汽車存2大難題
    河南南陽媒體報導「車輛加水即可行駛」後,引發一片譁然,「南陽神車」加水制氫的原理或逐漸浮出水面。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 為什麼說龐青年的「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技術不可行?
    雖然有湖北工業大學兩名學者的專利打底,又有地方官員點讚,但在不少學者看來,青年汽車掌門龐青年在河南南陽試水的「車載水解制氫技術」,毫無科學實用性。  5月2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聯繫到部分汽車、氫能專家,對龐青年「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技術的可行性、經濟性和安全性作出分析。
  • 龐青年:水氫車加三四百公斤水 可以跑360到500公裡
    洛特斯技術人員:水解制氫發動機壓力低儲氫少安全性高  25日上午,在南陽洛特斯,一名斯姓技術人員回應了e公司記者詢問的水解制氫發動機安全性問題。他介紹,氫能源車儲氫壓力越低越安全、儲氫越少越安全。公司生產的加氫車儲氫罐內氣壓為35兆帕,車載水解氫的儲氫罐只有0.5兆帕,整個系統儲存氫氣最多不超1立方米。
  • 如何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
    因此水電解制氫成本的關鍵在於耗能問題。 由此引出兩條降成本的途徑:一是降低電解過程中的能耗,二是採用低成本電力為制氫原料。 降成本路徑之一:降低過程能耗,提高電解效率 鹼性水解技術最為成熟但效率低
  • 喝水就能跑上千公裡,水制氫是真的嗎?
    文章稱,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這條新聞引爆輿論,其中多為對水制氫的質疑。據報導,青年水氫燃料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可達1000公裡。
  • 龐青年「水解制氫」揭秘:主材為鋁,添加鉛、氯化鎂、氧化鋅
    據澎湃新聞5月25日報導,5月25日,眾多媒體到訪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的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水氫汽車」製造工廠。作為本項目的主要推動者、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接待了媒體記者,並首次乘坐了該公司研發的「水氫汽車」。 但對於該車內部水解產生氫氣的原理與所謂「催化劑」的成分,無論是龐青年還是青年汽車集團內部工作人員都三緘其口,宣稱保密。
  • 水制氫:技術路線沒問題,降低成本是關鍵
    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主任王誠——水制氫:技術路線沒問題,降低成本是關鍵氫能技術論爭「水氫汽車」新聞事件後,科技日報記者聯繫到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主任王誠,他認為,水制氫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實用化的關鍵在於成本。
  • 「水氫車」背後:中國尚無大規模電解水制氫項目真正投產
    報導中稱,已正式下線的水氫發動機由青年汽車集團於2017年8月發布。這款 「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號稱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催化劑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情況下,實現水氫燃料汽車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超1000公裡。報導刊發後,諸多專家和業內人士提出質疑,認為「水變氫」違背能量守恆定律,更有人直指「水氫車」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騙局。
  • 南陽水制氫並非偽科學 最大挑戰來自商業化前景不明
    龐青年解釋到,南陽日報對水氫發動機的用詞表述不夠準確,當時對外展示的車輛準確的說法是「水解制氫系統+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水解變氫,而不是水變氫,試驗車輛最後仍是利用氫燃料電池驅動。龐青年表示,試驗車下線當日有媒體來採訪,但公司沒有提供新聞通稿,部分術語採用簡化說法,導致表述不準確引起歧義。
  • 揭秘「水氫燃料車」,商業噱頭還是可行技術
    第一財經1℃記者調查發現,這款氫能公交車是由總部位於浙江金華的青年汽車集團(下稱「青年汽車」)打造的。自稱在2014年介入氫能產業的青年汽車把這種技術稱為「車載水解制氫技術」,並稱該技術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  按照青年汽車的說法,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無水質要求,自來水、河水、海水均可使用),用戶無氫氣成本,減少了氫氣的存儲與運輸。
  • 「水氫汽車」是技術鬧劇 還是龐青年的老賴騙局
    近日,龐青年和他的「水氫汽車」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討論水制氫技術的,和起底龐青年「老賴」背景的不相上下。面對水制氫技術的質疑,龐青年回應「任何新技術出來都要受到質疑。」而讓人感慨的是,龐青年9次政府合作8次失敗,被法院列被執行人30餘次,身負巨額債務被執行消費限制,如此人物還能繼續接觸政府,拿到巨額投資,真是比「加水就能開」的車還神奇。
  • 「水制氫」真的有戲:新型催化劑顯著降低成本
    「南陽水氫汽車」事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儘管是一場騙局,但基本的科學原理還是有的,只是以目前的條件,在效率和經濟性等方面很不現實。尤其是氫氣,作為高能、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一直是人類追逐的目標,電解水更被認為是制氫的最好途徑。
  • 氫燃料電池車是怎麼一回事
    報導中稱,一家名為青年汽車的公司,可以運用車載水解制氫技術,實現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加水即可行駛。事實上,這並不是「水氫燃料車」第一次出現在公共視野。  那麼,汽車加水真的就能跑起來?氫燃料電池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實際上,水氫發動機南陽下線一事,背後則是全國各地不斷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力度,正在掀起一股全新的建設熱潮。
  • 西安交大教授演示鋁合金粉加水制氫,稱用於汽車或存兩大難題
    河南南陽媒體報導「車輛加水即可行駛」後,引發一片譁然,「南陽神車」加水制氫的原理或逐漸浮出水面。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 車加水就能跑?青年汽車龐青年:一升水跑一公裡
    龐青年稱,「可以解決,只是小問題。」駕車的司機稱已駕駛該輛車多次,和平日並無太大區別。記者在車身發現了直流充電插座。青年汽車集團相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所有的氫燃料車,不可能一點點電沒有,有一個很小的緩衝電池,因為電機電壓變化,氫燃料反應不可能那麼快,需要電池過渡一下。最終司機在廠區駕駛幾百米後將車停下。記者並不能確認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能源是否僅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