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車」技術合作方公開視頻,試驗還原「水解制氫」技術

2021-01-07 環球網

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河南南陽媒體報導「車輛加水即可行駛」後,引發一片譁然,「南陽神車」加水制氫的原理或逐漸浮出水面。

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視頻在這裡↓

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03:25)

當天,澎湃新聞聯繫到江峰進行了對話。對於目前關於制氫技術的質疑聲,他稱:「如果不夠了解,至少應該抱有謹慎或者寬容的態度,帶有個人情緒色彩的評論,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這個飽受爭議的「南陽神車」關鍵制氫技術來自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研究團隊。

5月24日晚,江峰發微博解釋該團隊曾參與的技術合作實驗,解釋鋁合金粉末加水制氫的技術可行,並呼籲公眾對新生事物報以審慎並寬容的態度,而非一概否定。

25日上午,董仕節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江峰老師的試驗跟我的技術是一樣的,是我讓他幫我在西安交大做的試驗和檢測。」

在江峰發布的視頻中,他本人擔任旁白,帶領學生進行「鋁合金粉末+水置換氫氣並點燃」的試驗,試驗時間為25日中午12時21分。研究人員先稱10.21g鋁合金粉末放入罐中,隨後展示了一瓶未開封的礦泉水,喝了一大口後並用PH試紙測試顯示中性。然後,研究人員將少量的水倒入鋁粉罐中,短短幾秒,鋁粉罐中便迅速發生明顯的化學反應,冒出大量氣體,衝出灰色的粉末物質。繼續加入水後,反應繼續進行,氣體不斷湧出。此時,研究人員用明火點燃罐上方的氣體,氣體迅速燃燒,產生橘黃色的火焰,並有爆燃聲。

「常溫常壓下,1g鋁合金粉末可製得1.30L氫氣,佔到理論產氫量的95%;反應產物是帶有金屬催化劑的含水氧化鋁。」江峰說。

據江峰介紹,2018年初,他曾與擁有該技術智慧財產權的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團隊籤訂技術服務合同,為其製備鋁合金粉末,加水置換氫氣,並進行產物回收測試與分析。

對話 江峰

澎湃新聞:您的研究團隊負責具體哪些工作?

江峰:我們和董老師的團隊在2018年初籤了一個技術服務合同,具體負責製備鋁合金粉末,然後加水,產氫,再把產物裡的貴金屬(起催化劑作用)分離出來。鋁粉末裡添加的貴金屬(所謂催化劑)能幫助破壞鋁粉末表面緻密的氧化膜(氧化鋁),從而使水與鋁接觸反應產生氫氣。

鋁合金粉末是董老師團隊提供原料和配比,由我們實驗室採用霧化制粉技術製備而成的。鋁合金粉末的配比以及想法等智慧財產權屬於他們,我們國家重點實驗室製備設備、分析測試手段比較全,並且有高素質的研究生可以幫忙。

澎湃新聞:為什麼要發布這個試驗視頻?

江峰:其實合同結束後,我們就停止了研究,也是因為智慧財產權歸他們,也不清楚後續進展。只是這兩天看到南陽「水氫發動機」的新聞,我想起我們做過類似的研究。我在微信上向董老師團隊的一個老師詢問,是不是他們的技術,得到的答覆是肯定的,不過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隨後我在自己微博上傳了之前研究鋁合金粉末制氫時拍攝的視頻。5月24日上午,有人質疑我微博發的視頻,網上很多人說我們是騙子,說不可能,懷疑鋁合金粉是電石乙炔遇水產生氣體,或者水不是水。

於是我找了幾個學生重複了鋁合金粉加水制氫試驗,發到了微博上,和之前的試驗結果一致。希望能讓大家明白,對於不懂的事情要多審慎並寬容,而不是一概否定。

當時我們拿PH試紙測了一下,確實是水。我們加了水,確實有大量的氫氣出來,並且你看到我們點了火。我們還可以通過控制加水量,調節氫氣的產出量。

澎湃新聞:試驗的目標和結論是什麼?

江峰:對方提供原材料和方案,我們幫助霧化製備鋁合金粉末、加水產氫試驗、生成產物的回收測試與分析。

試驗證明按照對方配方製備的鋁合金粉末加水產氫效果良好,常溫常壓下1g鋁合金粉末可製得1.30L氫氣,佔到理論產氫量的95%;反應產物是帶有金屬催化劑的含水氧化鋁,採用簡單方法可以從中回收金屬催化劑50-60%。

也就是說,制氫,用鋁合金粉末加水做,沒有任何問題,效率還挺高的。

澎湃新聞:鋁合金粉末的成分是什麼?有什麼特別之處?

江峰:其實就是純鋁和貴金屬,通過霧化制粉技術再形成的合金粉末。這裡面涉及到合金的種類和含量,由於涉及到技術秘密,合同規定不能透露。在他們來找我們前,他們應該已經進行了大量長期的工作,這些需要不斷試驗嘗試,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那你問,鋁合金的窗戶接觸水為什麼不會有氫氣出來?但問題在於,鋁合金表面通常有一層氧化膜,這層膜就把單質鋁和水隔開了,所以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鋁就很難生鏽,而我們加入的催化劑就是要把這層氧化膜破解掉,使水和鋁可以反應。

澎湃新聞:很多質疑聲音稱這項技術成本很高,您怎麼看?

江峰:現在的成本就是原料以及制粉的工藝成本,製得的鋁合金粉(鋁和貴金屬催化劑)確實比較貴,不過等加水反應後,其中的貴金屬會留在化學反應的產物中,通過簡單的分離技術可以把其中的貴金屬回收(我們當時做到比例是50-60%,不清楚後面他們是否提高);此外,加水反應的產物還可以用於鋰電池隔膜(陶瓷塗布),這樣下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並且構成完整的鏈條,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案。

澎湃新聞:怎麼看待車載水解制氫這個項目?

江峰:這種即時制氫的裝置其實就是一個「充氫寶」, 目前氫能源車用氫需要充氫站,但是建設耗資巨大,而且固定,需求不足時更不合適。

現在利用鋁合金粉加水制氫,解決了少量需求時的氫來源,並且比氫氣瓶安全。通過鋁粉加水可控制氫,燃燒氫(和燒天然氣一樣)來推動汽車運行。類似於一個充電寶,可移動,原料也可以更新。另外,在沒電和能源的地方也可以作為能源儲備,比如邊防哨所、海島、高山地區等,需要時加水產生氫氣即可使用。

這個技術可能不是新的,國外應該也有,我沒做這方面研究,因此不怎麼了解情況,但是從上面兩點來講,這個技術也是有實際價值的,可以作為大規模發展氫能源汽車的過渡,以及在野外提供能源儲備。

澎湃新聞:有句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這項技術應用於汽車,目前還存在什麼難點嗎?

江峰:我其實直到這兩天才知道他們用在汽車上了,我不是汽車和氫能源方面的專家,因此我的看法不一定準確,不過我判斷這裡面有可能存在2個技術問題。

第一,如果車子需要的功率大,水量就要大,反應會比較劇烈,這樣就比較難控制;第二個,反應到時候肯定是在密閉的反應罐裡,那麼反應產生的局部熱量如何散掉,可能要在裝置上再想辦法。

當然,我只是說明通過鋁合金粉末加水是可以產生氫氣的,至於如何具體應用到汽車上,我只是一個判斷,因為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澎湃新聞:即便是制氫技術,目前我們也聽到質疑的聲音,您怎麼想?

江峰:我覺得有時很搞笑,老說我們自己沒有創新,可是當我們創新了,又出現一片質疑聲。很多人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時候,就開始下結論,說這個是騙子那個是騙子,這樣太過分。我覺得,如果不夠了解,至少應該抱有謹慎或者寬容的態度,帶有個人情緒色彩的評論,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其實鋁置換氫氣是個中學的化學知識。不明白時可以諮詢相關專家,這次南陽汽車「水產氫永動機」的報導,當地寫報導的和內容把關的人員對於內容認真些是可以避免誤解的。

來源:澎湃新聞/溫瀟瀟、汪萌菲

相關焦點

  • "水氫汽車"技術合作方演示制氫:用於汽車存2大難題
    河南南陽媒體報導「車輛加水即可行駛」後,引發一片譁然,「南陽神車」加水制氫的原理或逐漸浮出水面。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 「水氫車」技術由湖北工大提供 稱可降低水解制氫成本
    南陽「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自2006年6月起聯合研發,項目名稱為「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團隊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其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
  • 為什麼說龐青年的「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技術不可行?
    雖然有湖北工業大學兩名學者的專利打底,又有地方官員點讚,但在不少學者看來,青年汽車掌門龐青年在河南南陽試水的「車載水解制氫技術」,毫無科學實用性。  5月2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聯繫到部分汽車、氫能專家,對龐青年「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技術的可行性、經濟性和安全性作出分析。
  • 西安交大教授演示鋁合金粉加水制氫,稱用於汽車或存兩大難題
    河南南陽媒體報導「車輛加水即可行駛」後,引發一片譁然,「南陽神車」加水制氫的原理或逐漸浮出水面。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 水氫汽車利用的是車載水解制氫技術 原來是這個樣子
    而青年的「水氫汽車」並非大家想像的只加水那麼簡單,是一項新技術「車載水解制氫」和成熟技術「氫燃料汽車」的結合。筆者在文章中會對大家在這方面認識上的誤區,進行簡單的分析。我們先來介紹成熟的氫燃料汽車,很多人會以為氫燃料汽車就是直接將氫氣作為一種燃料,來驅動車輛行駛。而實際氫燃料車全名為「氫燃料電池車」,是通過電化學裝置,將氫能轉換為電能。
  • 龐青年「水解制氫」揭秘:主材為鋁,添加鉛、氯化鎂、氧化鋅
    但對於該車內部水解產生氫氣的原理與所謂「催化劑」的成分,無論是龐青年還是青年汽車集團內部工作人員都三緘其口,宣稱保密。 龐青年為媒體講解原理。 齊魯晚報 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龐青年目前所用該項技術的核心內容是通過水解一種鋁合金粉末產生氫氣。
  • 龐青年「水解制氫」揭秘:主材為鋁 添加鉛、氯化鎂、氧化鋅
    但對於該車內部水解產生氫氣的原理與所謂「催化劑」的成分,無論是龐青年還是青年汽車集團內部工作人員都三緘其口,宣稱保密。  澎湃新聞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龐青年目前所用該項技術的核心內容是通過水解一種鋁合金粉末產生氫氣。鋁合金粉末中,鋁為主材佔比90%以上,理想的添加劑為鉛、氯化鎂與氧化鋅三種金屬。
  • 科研人員構築分子系統實現高效太陽光水解制氫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在太陽光水解制氫領域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 molecular tandem cell for efficient solar water splitting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氫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
  • 寧波材料所構築分子系統實現高效太陽光水解制氫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在太陽光水解制氫領域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 molecular tandem cell for efficient solar water splitting 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氫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受自然界光合作用啟發,人工光合作用制氫相比其它高溫制氫等手段更具有綠色、經濟等特徵。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從宏觀講,由遠即近,現在在這裡都要講氫,大家都有共識。現在的氫有不同的顏色,有灰氫、藍氫、綠氫,分別從哪兒來?
  • 大連院高純度制氫技術獲新突破
    近日,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順利完成化學環制氫技術載氧體工業放大試驗,這標誌著化學環制氫技術研發進入後半程,向大規模應用邁出一大步。該技術是一種新型氫氣製備技術,製備的氫氣純度遠高於傳統技術制氫。此前,研發團隊已先後攻克載氧體成型等難題,開發出多反應器組合工藝,並建成國內首套化學環制氫冷模系統。
  • 「水制氫車」的72小時:是技術突破還是忽悠人,網民大討論
    原來是國內有企業成功發明了「水制氫汽車」,究竟事情是如何呢?小編一一跟大家解讀。發明出「水制氫汽車」的公司焦作青年汽車集團,在25號當天創始人現身南陽羅特斯新能源汽車公司,召開媒體發布會,直接面對來自數十位媒體的質疑。在離發布會的不到72個小時前,「水氫發動機」這個新發明,這位年輕的創始人還在對南陽市的主要領導滔滔不絕的講解,並獲得政府部門的一致認可。
  • 超臨界水氣化技術:生物質高效高產制氫新方向|MDPI
    因此,高效、環保和廉價的大規模製氫技術是全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生物質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故而生物質制氫技術被認為是如今最有前景的制氫方式。 超臨界水氣化(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SCWG) 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Modell提出的新型制氫技術。
  • 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的原理   我們知道,在標準狀態下把1mol水(18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需要約285kJ的能量,太陽能輻射的波長範圍是200~2600nm,對應的光子能量範圍是400~45kJ/mol。但是水對於可見光至紫外線是透明的,並不能直接吸收太陽光能。
  • 南陽水制氫並非偽科學 最大挑戰來自商業化前景不明
    龐青年解釋到,南陽日報對水氫發動機的用詞表述不夠準確,當時對外展示的車輛準確的說法是「水解制氫系統+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水解變氫,而不是水變氫,試驗車輛最後仍是利用氫燃料電池驅動。龐青年表示,試驗車下線當日有媒體來採訪,但公司沒有提供新聞通稿,部分術語採用簡化說法,導致表述不準確引起歧義。
  • 全國政協委員錢天林:核能制氫是能源生產技術變革重要方向
    「目前世界上工業應用的制氫方法以化石燃料重整為主,難以滿足未來氫氣製備高效、大規模、無碳排放的需求。而核能作為清潔的一次能源,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清潔、安全、成熟的技術。核能制氫就是將核反應堆與先進位氫工藝耦合,進行氫的大規模生產。核能制氫具有不產生溫室氣體、以水為原料、高效率、大規模等優點,是未來氫氣大規模供應的重要解決方案。」
  • 還原「永動機」真相
    龐青年:水氫還是水解氫,一字之差,差之千裡!南陽「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自2006年6月起聯合研發,項目名稱為「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團隊研發,2010 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其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今年5月22日,青年汽車在南陽研發基地試製了第一臺樣車,定型量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
  • 【乾貨】水電解制氫技術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
    【乾貨】中/德/日/美氫價與油價對比 鹼性液體水電解技術已實現全球商業化,PEM和AEM水電解制氫技術或將成為未來主流。 水電解制氫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可追溯20世紀20年代,當時鹼性液體電解槽水電解技術已經實現工業規模的產氫,應用於氨生產和石油精煉等工業領域。
  • 高溫氣冷堆制氫關鍵技術研究達到預期技術目標
    高溫氣冷堆制氫關鍵技術研究達到預期技術目標  清華新聞網10月13日電 近日,在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核電專項高溫堆分項的前瞻性課題「高溫堆制氫關鍵技術」的兩項研究任務「碘硫循環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和「高溫電解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先後完成了連續穩定運行制氫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