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院高純度制氫技術獲新突破

2020-10-14 中國石化報

近日,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順利完成化學環制氫技術載氧體工業放大試驗,這標誌著化學環制氫技術研發進入後半程,向大規模應用邁出一大步。

該技術是一種新型氫氣製備技術,製備的氫氣純度遠高於傳統技術制氫。此前,研發團隊已先後攻克載氧體成型等難題,開發出多反應器組合工藝,並建成國內首套化學環制氫冷模系統。

(王曉峰 孫寶翔)

相關焦點

  • 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研究獲突破
    大幅提升催化劑反應活性和長效穩定性2月20日,從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傳出消息,該院馬丁教授與大連理工大學石川教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溫曉東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催化劑,大幅提升了催化劑的反應活性及長效穩定性,在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電解水制氫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瑞典正攻克「突破性氫能煉鐵技術」
    2、金華武義縣與洺源科技籤署燃料電池投資合作協議近日,武義縣人民政府與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正式籤署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標誌著不久的將來一個氫能燃料電池製造項目即將落地武義經濟開發區。浙江是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較好的省份之一,各地市對發展氫能產業有較高的熱情。此次金華市武義縣正式籤約氫能燃料電池項目,顯示出浙江省氫能產業正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 陽光電源攜手大連化物所成立「PEM電解制氫技術聯合實驗室」
    當前,氫能戰略已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作為光伏行業領軍企業的陽光電源,在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首次能源合作中(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也將目光瞄準在了氫能領域。10月20日,雙方在合肥籤訂製氫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PEM電解制氫技術聯合實驗室」,並約定了部分PEM制氫關鍵技術的許可。
  • 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在新能源領域中,氫能已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最理想的新世紀無汙染的綠色能源,這是因為氫燃燒,水是它的唯一產物。氫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元素,它廣泛地存在於水、礦物燃料和各類碳水化合物中。   然而,傳統的制氫方法,需要消耗巨大的常規能源,使氫能身價太高,大大限制了氫能的推廣應用。
  • 大連化物所與陽光電源籤訂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戰略合作協議
    大連化物所與陽光電源籤訂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戰略合作協議 2019-10-2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10月20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 大連理工:功能材料助力高效儲能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系列進展
    與傳統的熱催化技術相比,精細化學品的電催化合成技術具有反應條件溫和、反應速度快等優勢,能夠實現精細化學品的高效綠色清潔製備,更重要的,電催化合成工藝能夠與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機融合,利用大量的低品位新電能,降低精細化學品的生產成本,減輕或避免環境汙染問題。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成功從氨中大量提取高純度氫,技術已公布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氫和燃料電池研究中心的Young Suk Jo和Chang Won Yoon領導的團隊日前公布了從氨中提取高純度氫並與氫燃料電池結合發電的新技術。這證實了利用氨作為氫氣載體長距離輸送大量氫氣的可能性。
  • 大連化物所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研究組利用雙共催化劑發展了Pt-PdS/CdS三元光催化劑,在可見光照射下,利用Na2S作為犧牲試劑,產氫量子效率達到93%,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光催化產氫最高的量子效率。Ed., 120: 1766-1769 2008)和異質結及其光催化制氫性能(J. Am. Chem. Soc., 130: 7176-7177 2008)的研究工作之後在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方面取得的又一進展。太陽能光催化制氫作為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提高可見光區量子效率是這一領域的研究目標和最大挑戰之一。
  • 中英科學家可控核聚變領域獲新突破:可有效獲取高純度氘材料
    新華社南京1月7日電 記者7日從西交利物浦大學了解到,該校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種可有效獲取高純度氘的材料。相關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2019-04-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大連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 新方法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
    現有電解水的技術大都基於純水,而超過95%的地球水資源——海水少有關注。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題為「太陽能驅動的、持續穩定的海水分解制氫」的研究論文,展示了一種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的新方法,並且在工業電解電流密度下具有長達上千小時的穩定性。
  • 【乾貨】水電解制氫技術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
    【乾貨】中/德/日/美氫價與油價對比 鹼性液體水電解技術已實現全球商業化,PEM和AEM水電解制氫技術或將成為未來主流。 水電解制氫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可追溯20世紀20年代,當時鹼性液體電解槽水電解技術已經實現工業規模的產氫,應用於氨生產和石油精煉等工業領域。
  • 高溫氣冷堆制氫關鍵技術研究達到預期技術目標
    高溫氣冷堆制氫關鍵技術研究達到預期技術目標  清華新聞網10月13日電 近日,在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核電專項高溫堆分項的前瞻性課題「高溫堆制氫關鍵技術」的兩項研究任務「碘硫循環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和「高溫電解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先後完成了連續穩定運行制氫實驗,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從宏觀講,由遠即近,現在在這裡都要講氫,大家都有共識。現在的氫有不同的顏色,有灰氫、藍氫、綠氫,分別從哪兒來?
  • 歷史性突破:太原理工大學首次在Science上以第一單位發表論文
    其中,化學化工學院李立博講師是論文的第一作者,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林銳標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化學化工學院李晉平教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WeiZhou博士和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陳邦林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這是太原理工大學首次在《Science》或《Nature》主刊上以第一單位發表研究論文,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 發力氫能源產業布局 鴻達興業與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籤署《氯鹼制氫...
    2月13日晚間,鴻達興業發布公告稱,結合公司與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雙方各自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日前,雙方籤署《氯鹼制氫合作協議》,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和優勢,從資源、技術、裝備等方面開展合作,推進雙方在氯鹼和氫能領域方面的合作。作為國內知名的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上市公司,鴻達興業擁有「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和交易所」四大產業,形成了完善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海水制氫:重啟藍色能源的傳說—新聞—科學網
    現有電解水的技術大都基於純水,而超過95%的地球水資源——海水少有關注。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題為「太陽能驅動的、持續穩定的海水分解制氫」的研究論文,展示了一種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的新方法,並且在工業電解電流密度下具有長達上千小時的穩定性。
  • 新品亮相|格翰吸氫機、氫氧機的高純度安全產氫技術、讓您安心吸...
    但是傳統的電解水產氫技術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不是安全性不夠高就是產氫純度低。深圳市格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臺灣氫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大陸成立的分公司,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從 2011 年起研究基於 PEM 膜利用純水制氫的氫氣生成機,於 2012 年研發出第一代產品,現已更迭到第三代產品,產氫純度達到 99.995%,並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 SGS 頒發的證書。公司的產品以高純度,高可靠性以及技術領先優勢立足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