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水制氫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瑞典正攻克「突破性氫能煉鐵技術」

2020-12-08 易車網

「熱點新聞」是氫雲鏈旗下的全新欄目,主要包含國內外上針對氫能、燃料電池等內容方面最新新聞信息,地方政策,技術革新等,每天一期。在這裡,你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氫能發展的最新動態。

1、工信部:57戶134款新能源車型上榜第四批《新能源推薦目錄》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4批)》,共包括57戶企業134個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共51戶企業114個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共9戶企業16個型號、燃料電池產品共4戶企業4個型號。其中燃料電池車型分別為北汽福田的福田牌BJ6116FCEVUH-1燃料電池客車;上汽大通的躍進牌SH5187XXYZQFCEVWZ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東風柳州的乘龍牌LZ5090XXYL3AZFCEV101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佛山飛馳的飛馳牌FSQ6121FCEVG2燃料電池城市客車。

2、金華武義縣與洺源科技籤署燃料電池投資合作協議

近日,武義縣人民政府與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正式籤署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標誌著不久的將來一個氫能燃料電池製造項目即將落地武義經濟開發區。浙江是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較好的省份之一,各地市對發展氫能產業有較高的熱情。此次金華市武義縣正式籤約氫能燃料電池項目,顯示出浙江省氫能產業正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3、4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增長272.7倍,氫燃料電池車市場潛力巨大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政策利好,燃料電池汽車猶如站上風口,從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數據顯示,2015-2019年間,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分別為10輛、629輛、1275輛、1527輛、2737輛,2019年的銷量是2015年的272.7倍。其中,2019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截至2019年底我國燃料電池車累計數量為6000輛。

4、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運營裡程超3000萬公裡

近日,氫雲鏈從相關機構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配套的燃料電池車輛總運行裡程已經達到3090.5萬公裡,相當於繞行地球771圈。於此同時,據海外媒體報導,燃料電池解決方案提供商巴拉德宣布,該公司的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技術和產品現已成功在商業重型和中型動力應用中,為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在全球道路上的累計領先行業累計超過3000萬公裡。

5、技術突破!上海高研院在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氫雲鏈從相關渠道了解到,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楊輝團隊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戴黎明課題組合作在氫能源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發展了碳缺陷驅動的鉑原子團自發沉積新方法,實現了電解水制氫陰極Pt用量大幅降低,研究成果以Carbon-DefectDrivenElectrolessDepositionofPtAtomicClustersforHighlyEfficientHydrogenEvolution為題發表在J.Am.Chem.Soc.,2020,142,12,5594-5601,據悉,該工作中研究人員利用新穎的、碳缺陷驅動自發沉積新方法,構築由缺陷石墨烯負載高分散、超小(<1nm)且穩定的Pt原子級團簇(Pt-AC)水電解析氫(HER)電催化劑。

6、獲5.28億瑞典克郎支持,瑞典攻克「突破性氫能煉鐵技術」

近日,據海外媒體報導,為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瑞典政府正在對鋼鐵這一支柱產業組織「突破性氫能煉鐵技術」攻關。預計在2020年夏季前,大規模測試爐將建設完畢並啟動,目標是在2035年前,綠色鋼鐵技術在全國鋼鐵行業應用相對成熟,逐步實現碳零排放。氫雲鏈了解到,「突破性氫能煉鐵技術」是由三家行業巨頭瑞典鋼鐵公司、LKAB公司和瑞典大瀑布電力公司合資創建的HYBRIT發展有限公司專門負責落實。據悉,合作科研機構包括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呂勒奧理工大學、瑞典國家研究院、瑞典鋼鐵研究所Swerim等。於此同時,該項目獲得了瑞典能源署5.28億瑞典克郎(約3.87億人民幣)支持。


歡迎關注「氫雲鏈」,了解更多氫能產業最新資訊。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乾貨】水電解制氫技術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
    幹勇院士談氫能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重要|萬鋼向中央建議:將氫能作為能源管理而非危化品處理中石化正籌備設立中國石化氫能公司交通部發文!燃油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總量超百萬!【乾貨】中/德/日/美氫價與油價對比 鹼性液體水電解技術已實現全球商業化,PEM和AEM水電解制氫技術或將成為未來主流。 水電解制氫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可追溯20世紀20年代,當時鹼性液體電解槽水電解技術已經實現工業規模的產氫,應用於氨生產和石油精煉等工業領域。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但受現有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制約,實施上述途徑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被列為2020年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最大優勢是產生「綠氫」 氫不但可以直接作為能源使用,在石化工業中也有著重要的用途,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
  • 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入選中科協2020工程技術難題
    8月15日,中國科協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和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其中工程技術難題含一個涉及制氫領域問題: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MW級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技術」項目...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MW級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技術」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化工大學召開。相關課題承擔單位負責人表示,項目面向可再生能源制氫應用需求,研究意義重大,希望通過與各單位強強聯手、加強溝通合作,產出一流技術成果。  項目負責人針對實施方案編制要求,從項目總體目標與預期成果、研究任務及分工接口、項目實施關鍵節點設置等方面進行了總體介紹。與會專家在統籌各任務串行和並行關係,優化技術指標體系,可再生能源與大電網融合開展應用示範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 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 24日,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稱「中國石化」)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視頻連線中做了以「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為主題的報告。
  • 電解水制氫+管道運輸是氫能發展方向
    補貼政策的扶持降低了加氫站建設的門檻,對於支持氫能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遠期來看,氫氣的使用成本是制約氫能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只有足夠低的使用成本,才能完成氫氣從危險化學品到能源品的轉換,與鋰電類似,氫能作為新興能源,替代的是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從目前鋰電和氫能的不同屬性來看,鋰電池汽車主要應用於乘用車,而燃料電池汽車則在物流車以及重卡等重型商用車上具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 全球最大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項目開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4月17日,高端煤基新材料領軍企業寶豐能源(600989)開工建設全球最大規模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 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範項目。資料顯示,氫能源是綠色零排放的終極能源形勢,氫能在能源、交通、工業、建築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尤其是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交通領域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與主要市場。工信部已啟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將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研究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
  • 氫氣提取技術有重大突破,大規模推廣,廉價氫能源將取代化石能源
    水在自然界中富含氫,海洋是水的寶庫。電解水產生的氫氣會造成汙染。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水電解制氫所需的能量等於燃燒氫氣所需的能量。催化劑的使用可以降低電解氫所需的能量,大大降低電解氫的成本。氫能的利用是有價值的,低成本制氫是重要的。
  • 氫氣提取技術如有重大突破並推廣,廉價氫能源或將取代化石能源
    水在自然界中富含氫,海洋是水的寶庫。電解水產生的氫氣會造成汙染。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水電解制氫所需的能量等於燃燒氫氣所需的能量。催化劑的使用可以降低電解氫所需的能量,大大降低電解氫的成本。氫能的利用是有價值的,低成本制氫是重要的。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9月14-16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與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籌)共同主辦的第五屆FCVC大會於上海汽車會展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從宏觀講,由遠即近,現在在這裡都要講氫,大家都有共識。
  • 衣寶廉院士丨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氫能網訊:前言:北極星氫能網獲悉,衣寶廉院士在題為《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的演講中提到: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並分析了目前3種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特點、難點及未來發展方向。
  • 觀察|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7月24日,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稱「中國石化」)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視頻連線中做了以「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為主題的報告。
  • 中國氫能聯盟:2030年左右,電解水制氫將成有效供氫主體
    該白皮書介紹稱,目前,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有鹼性水電解槽(AE)、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PEM)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SOE)。其中,鹼性電解槽技術最為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1000立方米/小時;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流程簡單,能效較高,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50立方米/小時,但因使用貴金屬電催化劑等材料,成本偏高;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採用水蒸氣電解,高溫環境下工作,能效最高,但尚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
  • 關注氫能安全│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最近,氫能安全與海珀爾制氫企業成為了海內外關注的焦點。  氫能以其清潔、高效的特點被公認為未來最有潛力的能源載體,然而其安全性常常受到人們質疑。那麼,我們真的應該談「氫」色變嗎?  氫氣製備法與水電解制氫  目前,氫氣製備方法主要有:熱化學法制氫如煤制氫和天然氣重整制氫等、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水電解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 陽光電源攜手大連化物所成立「PEM電解制氫技術聯合實驗室」
    當前,氫能戰略已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作為光伏行業領軍企業的陽光電源,在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首次能源合作中(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也將目光瞄準在了氫能領域。10月20日,雙方在合肥籤訂製氫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PEM電解制氫技術聯合實驗室」,並約定了部分PEM制氫關鍵技術的許可。
  • (PPT)衣寶廉院士: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為解決可再生能源長時間不均,選摘氫能,採用電解水制氫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儲存、再分配問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據報導德國已制定氫能戰略,成立由內閣任命的國家氫能委員會,投資90億歐元促進氫能的生產與應用。德國在漢堡將建100MW的電解水廠,每小時可生產2噸即22000立方米的氫氣。原因三,燃料電池技術的突破。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利用氫能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
    近幾年,氫能對於「難以減排領域」的深度脫碳作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所證明。例如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氫能的未來》中認為,依託於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氫能煉鋼、綠氫化工、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技術進步,氫能有望在「難以減排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完成這些領域的深度脫碳。彭博新能源發布的研究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 衣寶廉院士:可利用西南、西北、東北可再生能源來電解水制氫
    衣寶廉院士:可利用西南、西北、東北可再生能源來電解水制氫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陳凌瑤 2020-07-24 23:27 來源:澎湃新聞
  • 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為此,筆名「五子山」的業內人士從制氫原理、加氫站,以及氫的運輸、存儲和加注等方面,撰寫系列文章,以向大眾及業界普及相關知識。本篇為第一篇,主要介紹氫氣的製備方法,以及水電解制氫技術及其安全防控。目前,氫氣製備方法主要有:熱化學法制氫(如煤制氫和天然氣重整制氫等)、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水電解制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