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制氫車」的72小時:是技術突破還是忽悠人,網民大討論

2020-12-05 渝車坊

在剛剛過去的5月25日,一則新聞刷爆了全網,該條新聞在新浪微博還上了熱搜榜。究竟是什麼新聞讓整個中國如此沸騰。原來是國內有企業成功發明了「水制氫汽車」,究竟事情是如何呢?小編一一跟大家解讀。

發明出「水制氫汽車」的公司焦作青年汽車集團,在25號當天創始人現身南陽羅特斯新能源汽車公司,召開媒體發布會,直接面對來自數十位媒體的質疑。在離發布會的不到72個小時前,「水氫發動機」這個新發明,這位年輕的創始人還在對南陽市的主要領導滔滔不絕的講解,並獲得政府部門的一致認可。什麼是「水氫發動機」呢?顧名思義,就是用純水提取出「氫氣」作為發動機的能源,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裡面,除了純電汽車,也就是EV,還包括了氫能源汽車與太陽能汽車。這次「水氫發動機」的成功,意在表明車輛只需要「喝水」就能開動。新聞一發布,就引起了輿論的轟動。

5月27日,針對河南南陽備受爭議的水氫發動機事件,工信部表示,截至目前,仍未收到青年汽車公司該車型的產品準入申請,該車型未獲得產品公告。按照規定,目前這款車型不能生產銷售和上路行駛。 此外,針對社會各界關注的「騙補」疑問,工信部也回應,該產品沒有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能申請新能源汽車補貼。

那麼究竟「水制氫發動機」到底存不存在技術可能,很多網友們都表示了質疑,但是據小編查到了湖北工業大學在學校官網上發布了專利轉讓的公示顯示,學校擬將名為「一種水解制氫鋁合金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ZL201610564832.5)、「一種水解制氫鋁合金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專利申請號:201910117543.4)的兩項專利獨家授權給南陽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其運營期間使用。南陽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年汽車集團下的公司。所以在原理上面來說,這種技術是有實現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依舊沒有攻克。

而隨著水解制氫事件的發酵,南陽項目合作或將存在變數。管委會稱,「將繼續本著積極審慎的態度,對該項目做進一步可行性研究,嚴控風險,確保在資金投入方面不出問題。

相關焦點

  • 揭秘「水氫燃料車」,商業噱頭還是可行技術
    自稱在2014年介入氫能產業的青年汽車把這種技術稱為「車載水解制氫技術」,並稱該技術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  按照青年汽車的說法,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無水質要求,自來水、河水、海水均可使用),用戶無氫氣成本,減少了氫氣的存儲與運輸。青年汽車還稱,目前其研發的車載水制氫物流車已完成可正常行駛。
  • 「水氫汽車」是技術鬧劇 還是龐青年的老賴騙局
    近日,龐青年和他的「水氫汽車」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討論水制氫技術的,和起底龐青年「老賴」背景的不相上下。面對水制氫技術的質疑,龐青年回應「任何新技術出來都要受到質疑。」而讓人感慨的是,龐青年9次政府合作8次失敗,被法院列被執行人30餘次,身負巨額債務被執行消費限制,如此人物還能繼續接觸政府,拿到巨額投資,真是比「加水就能開」的車還神奇。
  • 全國轟動的「水氫汽車」事件,被罵是傻子才幹的事
    -車界江湖]  不久前,南陽日報頭版報導「水氫發動機」的消息火爆網絡,「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這該項技術的神奇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人們一般的物理認識,引發全網關注,廣大媒體紛紛去到南陽當地一探究竟。
  • 水氫汽車利用的是車載水解制氫技術 原來是這個樣子
    近期社會一大熱點是青年的「水氫汽車」,部分媒體抓住當年「水變油事件」,以「加水就能跑」這個噱頭瘋狂攻擊這個新概念。但很多人應該不知道,氫燃料汽車在國內已經有非常久的發展歷程。而青年的「水氫汽車」並非大家想像的只加水那麼簡單,是一項新技術「車載水解制氫」和成熟技術「氫燃料汽車」的結合。筆者在文章中會對大家在這方面認識上的誤區,進行簡單的分析。
  • "水氫車"背後:制氫過程"不夠綠" 氫能產業落地難
    青年汽車集團相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所有的氫燃料車,不可能一點點電沒有,有一個很小的緩衝電池,因為電機電壓變化,氫燃料反應不可能那麼快,需要電池過渡一下。最終司機在廠區駕駛幾百米後將車停下。記者並不能確認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能源是否僅為水。龐青年稱,「水制氫」技術為公司的研發團隊主導,同時也有湖北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配合。
  • 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研究獲突破
    大幅提升催化劑反應活性和長效穩定性2月20日,從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傳出消息,該院馬丁教授與大連理工大學石川教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溫曉東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催化劑,大幅提升了催化劑的反應活性及長效穩定性,在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水氫車」背後:中國尚無大規模電解水制氫項目真正投產
    不過,暫且擱置「水氫車」技術的爭議,氫能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燃燒熱值高、來源廣、零汙染、零碳排等諸多優點,被廣泛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近年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逐步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新熱點。新京報記者梳理了近年來我國氫能源發展的歷程和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到,氫能源距離大規模落地和市場化運作仍需時日。
  • 【乾貨】水電解制氫技術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
    20世紀70年代之後,能源短缺、環境汙染以及太空探索方面的需求帶動了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技術的發展。同時特殊領域發展所需的高壓緊湊型鹼性水電解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目前兩大類水電解制氫技術可以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實際應用,分別是鹼性液體水電解與固體聚合物水電解兩類。
  • 衣寶廉院士丨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氫能網訊:前言:北極星氫能網獲悉,衣寶廉院士在題為《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的演講中提到: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並分析了目前3種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特點、難點及未來發展方向。
  • 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入選中科協2020工程技術難題
    8月15日,中國科協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和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其中工程技術難題含一個涉及制氫領域問題: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從宏觀講,由遠即近,現在在這裡都要講氫,大家都有共識。現在的氫有不同的顏色,有灰氫、藍氫、綠氫,分別從哪兒來?
  • 如何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
    目前主流的電解水制氫技術有三種類型:包括鹼性電解水制氫、質子交換膜電解水(PEM)制氫和固態氧化物電解水(SOEC)制氫. 其中鹼性電解水制氫是最為成熟、產業化程度最廣的制氫技術,但其電解效率僅為60-75%,國外研發的PEM技術與SOEC技術均能有效提高電解效率,尤其是PEM技術已引入國內市場。
  • 「水氫車」真跑起來了! 可江蘇如皋氫能源車「每次充完走不遠」
    「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南陽日報》的一篇報導讓青年汽車集團和它的水氫車成為了輿論焦點。N+財經也兵分三路,直抵事件漩渦中心的南陽、去年曾接受3輛氫燃料電池大巴的江蘇如皋和水氫車制氫專利技術源出高校湖北工業大學,試圖撥開迷霧,挖掘事件真相。
  • 水制氫:技術路線沒問題,降低成本是關鍵
    他認為,水制氫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實用化的關鍵在於成本。王誠介紹說,水制氫的技術路線有多條:採用化石燃料、活潑金屬或氫化物等與水化學反應;採用直流電電化學反應;在高溫下或光照下採用特種催化劑發生熱化學或光化學反應製取氫氣等。
  • (PPT)衣寶廉院士: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為解決可再生能源長時間不均,選摘氫能,採用電解水制氫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儲存、再分配問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據報導德國已制定氫能戰略,成立由內閣任命的國家氫能委員會,投資90億歐元促進氫能的生產與應用。德國在漢堡將建100MW的電解水廠,每小時可生產2噸即22000立方米的氫氣。原因三,燃料電池技術的突破。
  • 「水氫車」技術由湖北工大提供 稱可降低水解制氫成本
    南陽「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自2006年6月起聯合研發,項目名稱為「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團隊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其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
  • "水氫汽車"技術合作方演示制氫:用於汽車存2大難題
    河南南陽媒體報導「車輛加水即可行駛」後,引發一片譁然,「南陽神車」加水制氫的原理或逐漸浮出水面。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
  • 喝水就能跑上千公裡,水制氫是真的嗎?
    文章稱,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這條新聞引爆輿論,其中多為對水制氫的質疑。據報導,青年水氫燃料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可達1000公裡。
  • 龐青年:水氫車加三四百公斤水 可以跑360到500公裡
    25日上午,龐青年在南陽洛特斯現身,「加水就能跑」的水氫發動機車也在現場展示。採訪中,工作人員通過水管現場給「水氫車」加水,啟動時司機臨時接上了腳下的電線接頭,隨後,車輛發出強烈的嗡嗡聲,真跑出了幾十米。對於記者質疑的裡面還隱藏了其他的氫能設備,現場工作人員回應:搞這麼大這有必要嗎?大家都是懂的。
  • 高溫氣冷堆制氫關鍵技術研究達到預期技術目標
    在核能制氫中,碘硫循環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利用核能進行大規模氫生產的熱化學循環工藝,這一工藝利用高溫氣冷堆的工藝熱,通過三步反應組成的熱化學循環實現水的分解制氫。除化學反應外,還包含多個分離過程,涉及多相反應動力學、相平衡、催化劑、電解滲析、反應精餾等多項技術的研究,循環的閉合涉及過程模擬與工藝優化、強腐蝕性、高密度漿料輸送、在線測量與控制等多方面工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