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制氫 最有前景的制氫方法之一

2020-12-06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制氫有著40年的發展歷史,被看作最有前景的制氫方法之一,其中,將太陽能發電和電解水組合制氫組合成系統的技術,是主流發展方向。

然而,儘管所需的水是一種豐富的資源,但以前探索的方法使用複雜的路線,需要破壞環境的溶劑和大量能源才能大規模生產。高昂的成本和對環境的危害使得這些方法無法作為長期解決方案。

近日,美國大學Lehigh的研究小組首次利用單一酶生物礦化過程來製造催化劑,該催化劑利用捕獲的陽光能量分解水分子來生產氫氣。合成過程在室溫和環境壓力下進行,克服了以前採用方法的不可持續性和不可規模化挑戰。

Lehigh的工程師團隊已經利用生物礦化的方法來合成量子受限的納米粒子金屬硫化物顆粒和支持性的還原氧化石墨烯材料,以產生一種光催化劑,它能分解水形成氫。該小組在一篇名為「酶促合成負載cds量子點/還原氧化石墨烯光催化劑」的文章中報告了他們的研究結果,這篇文章曾刊登在皇家化學學會期刊《綠色化學》的封面上。

在過去的幾年裡,mcintosh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單一的酶方法用於生物礦化——生物有機體生產礦物的過程——大小可控的量子限制金屬硫化物納米晶體。在之前與 Kiely的合作中,該實驗室成功展示了第一種精確控制的生物方法製造量子點。他們的一步法從簡單水溶液中的工程細菌細胞開始,到功能半導體納米粒子結束,所有這些都不需要藉助高溫和有毒化學物質。

主要作者、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斯Spangler表示 : 「其他小組已經在納米材料的化學合成中進行了生物礦化實驗,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控制材料的性質,如顆粒大小和結晶度,以便最終的材料能夠用於能源應用。」

mcintosh描述了Spangler 如何能夠調整該小組既定的生物礦化過程,不僅合成硫化鎘納米粒子,還將氧化石墨烯還原成導電性更強的還原氧化石墨烯形式。「將這兩種成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更有效的光催化劑,由負載在還原氧化石墨烯上的納米粒子組成,因此,光催化劑的兩個關鍵成分得以都能用綠色方式合成。"

該團隊的工作展示了生物礦化在實現能源部門使用的功能材料良性合成方面的效用。「工業上可能會考慮大規模實施這種新的合成路線,」凱利補充道。「其他科學家也可以利用這項工作中的概念來創造其他具有關鍵技術重要性的材料。」

太陽能制氫,實現了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並可以有效地消納光伏發電,可以實現兩種重要新能源之間的有效結合應用。隨著光伏發電和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發展,成本的逐漸降低,太陽能制氫將能逐漸滿足商業化的要求,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又一生力軍。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澳研究稱找到低成本制氫方法
    新華社坎培拉7月30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創造了太陽能制氫轉化效率的新紀錄,找到了一種低成本制氫的方法。澳國立大學日前在官網發表公報稱,該項目由西瓦·卡魯圖裡博士和申何萍博士共同領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先進能源材料》雜誌上。論文指出,新研究通過低成本的半導體材料,使太陽能制氫的轉化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7.6%。
  • 全球最大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項目開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4月17日,高端煤基新材料領軍企業寶豐能源(600989)開工建設全球最大規模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 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範項目。資料顯示,氫能源是綠色零排放的終極能源形勢,氫能在能源、交通、工業、建築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尤其是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交通領域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與主要市場。工信部已啟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將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研究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
  • 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在新能源領域中,氫能已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最理想的新世紀無汙染的綠色能源,這是因為氫燃燒,水是它的唯一產物。氫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元素,它廣泛地存在於水、礦物燃料和各類碳水化合物中。   然而,傳統的制氫方法,需要消耗巨大的常規能源,使氫能身價太高,大大限制了氫能的推廣應用。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此外,採用這種方法製備氫氣並不會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因為重整制氫的過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與直接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一樣的。」 目前,實驗室階段正在研究的替代化石燃料重整制氫的方法有生物法制氫、電解水制氫、光電化學制氫和光電催化制氫,其中電解水制氫技術在工業上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應用。 電解水制氫的主要目的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
  • 太陽能新用途:美研製出太陽能制氫系統
    > 核心提示:日前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鋪設在屋頂的太陽能制氫系統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創造新的太陽能制氫效率記錄
    ANU研究中概述的獨特方法還使用了廉價的半導體材料,並使太陽能轉化為氫氣的效率達到了17.6%。這已接近安裝在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後者的效率約為20%。第一作者Siva Karuturi博士說,氫在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太陽能制氫的方法有顯著的成本效益,因為它不需要額外的基礎設施,而不像使用電解槽來制氫。」
  • 太陽能生物質制氫
    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使用太陽能發電從生物質中製取既可持續又相對便宜的氫氣的方法。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廢物產生的影響,隨著自然資源大量減少,政府和企業對使用廢物生產能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 新方法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題為「太陽能驅動的、持續穩定的海水分解制氫」的研究論文,展示了一種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的新方法,並且在工業電解電流密度下具有長達上千小時的穩定性。 「這種新型電催化劑不僅解決了海水電解制氫的工程化問題,也提示了未來從海水中同時製備氫氣、氧氣、鹽的可能性。」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南陽水制氫並非偽科學 最大挑戰來自商業化前景不明
    算算鋁水反應的經濟帳 會發現其商業前景慘澹業內人士表示,這項商業化前提是解決鋁鈍化、鋁粉分離等技術問題,以及最重要的成本問題。,市場上鋁的價格已超過14元每公斤,這個技術中按照9公斤鋁製取1公斤氫氣計算,生產1公斤氫氣成本是120多元,此外再加上考慮將塊狀鋁製成鋁粉的費用和能耗,生產一公斤氫氣的成本將更高。
  • 核能制氫是怎麼回事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們已經掌握了日益先進、不斷成熟的核能技術,成為當前人類大規模工業制氫的最佳選擇。與其他制氫技術相比,核能制氫具有無溫室氣體排放、高效、可實現大規模製氫等諸多優勢。核能與氫能的結合,將使能源生產和利用的過程基本實現潔淨化。目前,核能制氫主要有電解水制氫與熱化學制氫兩種方式。  電解水制氫是利用核電給電解水裝置供電,讓水發生電化學反應,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電解水制氫能否成為能源網際網路殺手級應用?
    電解水制氫技術可以用來調節電網峰谷變化削峰填谷,維持電網系統穩定。適合小規模分布式發電制氫場景,可以與太陽能、風能等潮汐式發電結合併廣泛應用。未來若能降低成本,電解水制氫技術將成為能源網際網路的殺手級應用。
  • 大連化物所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取得新進展
    Domen 教授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工作提供了一種人工設計高效光催化劑的方法。這是李燦研究組繼在光催化劑表面異相結(Angew. Chem. Int. Ed., 120: 1766-1769 2008)和異質結及其光催化制氫性能(J. Am. Chem. Soc., 130: 7176-7177 2008)的研究工作之後在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方面取得的又一進展。
  • 海水制氫:重啟藍色能源的傳說—新聞—科學網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題為「太陽能驅動的、持續穩定的海水分解制氫」的研究論文,展示了一種通過微納結構化電極電解海水制氫的新方法,並且在工業電解電流密度下具有長達上千小時的穩定性。 「這種新型電催化劑不僅解決了海水電解制氫的工程化問題,也提示了未來從海水中同時製備氫氣、氧氣、鹽的可能性。」
  • 「氫農場」策略下,太陽能水分解制氫效率創新高
    氫氣,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燃燒產物為水,熱值高,無汙染,且地球表面70%都是水源。其中,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技術可把無限的、分散的太陽能轉化為高度集中的氫能,因此被認為是實現清潔可持續氫氣綠色高效生產的重要途徑。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們長期探索研究的領域。
  • 青島大學趙海光教授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與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Hydrogen Evolution Based
  • 大連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甲醇燃料電池制氫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該技術是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中的一種,是以甲醇水為原料,將小型的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與燃料電池進行高度集成,氫氣即產即用,實現即時制氫發電。「該技術可完全避開氫能商業化瓶頸,有利於推動甲醇和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普及應用。」劉科表示,「甲醇與氫氣相比,還具有能量密度高、儲運安全便捷、來源廣泛等優勢,目前國內已有團隊在氫能與甲醇經濟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有了很好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