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調查發現,儘管廣州動物園養有80多種本土動物,但能辨別出來的市民和遊客卻寥寥無幾。至於廣州市鳥和廣東省鳥,記者隨機抽查發現,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甚至有人不知道廣州有市鳥、廣東有省鳥。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並順便拜訪拜訪廣州動物園裡有代表性的本土動物吧。
亞洲小爪水獺變身形象大使
廣州動物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尋找大灣區原住民」有獎打卡活動是鼓勵大家去認識大灣區有分布並在動物園內展出的本土物種,而攝影展的目的是試圖通過在動物園內展出本土物種各種形象加深公眾對本土動物的認識。
據介紹,「尋找大灣區原住民」有獎打卡活動還特設了「形象大使」——活動形象LOGO徵集活動,最後確定了曾在珠江口有分布的亞洲小爪水獺。據了解,亞洲小爪水獺就住在廣州動物園盤龍苑附近,運氣好就能見到它們萌萌的身影,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呢!
亞洲小爪水獺
經過反覆挑選,廣州動物園從其「精靈繪館」志願者中挑選了7款以亞洲小爪水獺為本次活動形象的設計,並通過其微信公眾號投票挑選出最合適的那款。哪款入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了亞洲小爪水獺是廣東本土動物。
亞洲小爪水獺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水獺,只有家貓大小,身上的毛呈暗棕色,四肢短小。亞洲小爪水獺是遊泳健將,棲息於多種溼地環境中,包括溪流、水塘、水田、沼澤和紅樹林等。小爪水獺以淡水螃蟹為主要食物,亦捕食小型魚類、螺類、雙殼類、蛙類和水生昆蟲等,它們可12~15隻個體聚在一起集群覓食,同時會用氣味(臭)標記領地。
多數人不知廣州市鳥是什麼
當然了,僅僅知道亞洲小爪水獺是廣東本土動物還不夠,因為廣東省分布的野生動物有900多種,在廣州動物園展出就有80多種,如華南虎、梅花鹿、豹貓、黃麂、變色樹蜥、環頸雉、大緋胸鸚鵡、蛇雕、畫眉和白鷳等。
華南虎
黃麂
對了,如果讓你從以上所列舉的10種動物中挑選出廣州的市鳥和廣東的省鳥,你能嗎?頭大了吧?
記者委託廣州動物園志願者進行的隨機調查發現,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知道廣州的市鳥和廣東的省鳥,其他9人都不知道,其中1人回答更乾脆:沒有。
現在告訴你正確答案,一定要記住了——廣州市鳥是畫眉;廣東省鳥是白鷳。
白鷳
本土動物知多少
廣州動物園內80多種本土動物中,有天上飛的,像斑背潛鴨、白喉噪鶥、牛背鷺、犬蝠等;有樹上爬的,像熊猴、藏酋猴、三索錦蛇等;有地上跑的,像梅花鹿、黃麂、箭豬等;有水裡遊的像漁遊蛇、中華花龜、翹鼻麻鴨等。其中,有常見的,比如夜鷺、梅花鹿、華南虎、八哥,但這些只是少數,相信很多物種大家比較少聽少見,甚至聞所未聞,比如圓鼻巨蜥、豹貓、犬蝠、熊猴。
下面,讓我們挑選一些動物好好認識認識吧。
廣東「省鳥」——白鷳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型陸禽,獨特易認。雄性頸、背及兩翼均白色,上面有V字形黑色條紋,還有一條白色的長尾巴。雌性通體棕褐色。白鷳多棲息於山林中,晨昏覓食,三五成群活動,性機警,不能長時間飛行,主要吃昆蟲、植物莖葉、果實和種子等。
廣州「市鳥」——畫眉
體型較小的鳴禽,聲音洪亮,悠揚婉轉,非常動聽。畫眉上體橄欖褐色,有白眼圈和長而清晰的白眉紋。畫眉常結小群活動於山丘,村落附近的灌叢,食物為昆蟲及野果和草籽。
畫眉善打鬥,有「英雄鳥」之美譽,雌性也因此通過「比武招親」,勝者為夫。不過,待到兒女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時,「小家庭」也就同時宣告解體。
雄性白鷳為了爭奪配偶常常大打出手,勝者自然擁有交配權,但它們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難言用情專一,更難白頭偕老。
黃腹角雉:中國特有
是中國特有鳥類,體型似家雞。雄鳥羽冠前黑後紅,頭上有一對淡藍色的肉質突起,背部黑褐色帶棕黃色的圓斑,腹部羽毛呈皮黃色,故名「黃腹角雉」。多棲息於山地密林或竹叢中,善奔走,飛行能力弱,喜食蕨類植物的果實。
黃麂:頭上有V形條紋
一種小型的鹿科動物,主要生活在中國南部地區,廣州的白雲山上也有一些野生的個體存在。黃麂最明顯的特徵是頭上有一個V字形的條紋,雄性上面還有2個小短角,雌性沒有,且雄性的黃麂還有2顆獠牙,這都是它們爭奪配偶的資本。黃麂晨昏覓食,各種植物的嫩葉、果實及種子均可食,還吃傘菌。
豹貓:捕獵高手
體型幾近家貓,因身上布滿似豹般的條紋,故名豹貓。主要棲息於森林及果園、農田等。豹貓是捕獵高手,捕食動作似家貓,捕食多種小型脊椎動物,偶爾會吃草和漿果。可爬樹遊泳。
變色樹蜥:倒掛睡覺
又稱雞冠蛇,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尾部有環紋,體色可隨環境而變,常棲息於稀疏樹林、灌木和草叢中,白天活動,捕食各種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行動迅速,善於攀爬,夏夜常在樹枝上倒懸睡眠。
豪豬:叫「豬」並非「豬」
又名箭豬,雖然叫豬,但是它們屬於齧齒目,和老鼠一樣,擁有終身生長的門齒。最明顯的特徵是全身覆蓋前黑後白的棘刺,感受到危險時可以把刺甩飛攻擊。
(文/信時記者黃熙燈 圖/信時記者葉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