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生物學的新爭論

2020-12-03 網易新聞

一篇新發表的論文,對長久以來存在爭論的「量子光合作用」概念進行了重新審視。

我們知道,亞原子粒子的運動遵循著一套奇怪的數學規則,它們的一些屬性只能擁有特定的值,而且它們有時還可以在同一時間擁有多個不同的值,或者這些值都糾纏在一起,我們把這些奇怪的現象稱為量子效應

而很長一段以來,一部分科學家一直想知道,這種奇異的量子現象是否在生物學中也扮演著某種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方面?其實,科學家對量子生物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量子力學的早期(詳見:),但直到近年來它才作為一個可被科學驗證的概念站在了科研領域的舞臺上。

在過去十年中,對量子生物學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科學家從量子生物學的角度對許多生物系統進行了研究,從視覺到光合作用,再到鳥類的導航等等。2007年,著名的《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從實驗中發現量子相干性光合生物系統的能量轉移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結果已經發表,便引發了頗多爭議。

○ 2007年,《自然》雜誌刊登了一項研究,表明植物的能量產生過程與量子相干性有關。| 圖片來源:Nature

2007年,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對一種名為FMO複合物(Fenna-Matthews-Olson)的光合細菌進行了測量。FMO複合物是一種細菌葉綠素,它由色素和蛋白質分子組成,我們可以在綠色硫細菌中找到它們的身影。它就像是一根「能源」電線,可以將細胞中收集陽光的部分與光合作用的反應中心串連起來。

○ FMO複合物。| 圖片來源:Julian Adolphs / Wikimedia Commons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這種FMO複合物冷卻到零下196℃,然後測量了它在雷射脈衝的刺激下的反應,結果觀測到了一種振蕩模式,他們將這種振蕩歸因為電子的量子相干性,並因此認為這表明光合生物系統為了找到最有效的能量傳遞路徑,呈現出了多個電子態的相干疊加。

在這一實驗被發表之後,掀起了一場量子生物學的研究熱潮。科學家們紛紛開始探索,奇異的量子效應會如何出現在生物學中,以及這些效應會以一種怎樣的形式顯現出來。

與此同時,自這篇論文被發表以來,還有一部分科學家對這種振蕩模式是否真的由量子相干導致的持懷疑態度。他們懷疑光合作用是否真的需要量子相干才能達到最高效率。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物質結構和動力學研究所的Dwayne Miller就是質疑聲音中的其中一員。4月3日,Miller作為通訊作者,在《科學進展》雜誌刊登的一篇綜述性論文中,對FMO複合物所呈現的振蕩模式的量子解釋給予了反駁。

○ 2020年4月3日,《科學進展》刊登了一篇綜述性論文,對發表於2007年的研究進行了駁斥。|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論文綜合了從過去多項實驗中收集的證據,來論證這種電子的量子相干性說法是錯誤的。他們指出,原子振動也能呈現出這樣的相關行為,產生相似的觀測結果。而這種觀測結果究竟是由哪種機製造成的是很難區分的。

此外,新論文還指出,2007年的實驗是在零下196℃這樣的較為極端的溫度下進行的。而從那些在室溫下進行的同類實驗來看,FMO複合物在雷射刺激下所表現出的量子相干性只能持續幾十飛秒(1飛秒 = 10秒)的時間。而這麼短的時間是根本不足以影響光合作用的能量傳遞效率的。

因此新論文總結道,這種生物中的能量轉移過程只是一個非相干的「跳躍」過程,是一個由陽光引發的激發態在分子間跳躍的過程,而不是由量子力學的奇異性所主導的過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教授Graham Fleming是2007年那篇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表示,新論文中所提到的那種原子振動並不能重現他們在另一種光合捕光複合物身上得到的觀測結果;而且現在,他們已經開始採用更為先進的光譜技術來分析這些分子的振動光譜。但是Miller堅持認為,Fleming的論文沒有表明這種光合生物系統的能量轉移過程是一個量子相干過程。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量子生物學就走到了終點,因為生物系統中仍有可能出現量子力學的宏觀表現。例如,有研究表明量子過程是鳥類導航系統背後的原理。還有人推測我們的視覺和嗅覺可能也與量子生物學有關。這些都是仍然需要更多探索才能給出答案的問題。但是從這篇新的綜述論文來看,光合作用似乎並不像一些科學家所想像的那樣具有奇異的量子性。

參考來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4/eaaz4888/tab-pdf

https://gizmodo.com/are-plants-quantum-184273418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5678

封面圖來源:geralt / Piaxab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量子生物學的起源
    量子生物學(Quantum Biology)是一門試圖將量子力學的原理應用於生命系統的稀有領域。它常被認為是一個新的學科,因為近年來有研究表明,一些生物現象(比如光合作用、酶催化、鳥類遷徙或嗅覺)可能也應用到了量子力學中的相干性、隧穿或糾纏等特性。這些重要的發現都是在過去二十年中出現的,但量子生物學的根源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
  • 量子生物學:運用量子力學探索生物的奧妙
    我們通常認為,薛丁格的貓又死又活的微觀機理,是量子力學的問題;我們最後觀察到這隻貓或是死或是活的結局以後,這個問題就不再是量子力學的問題了,而是生物學研究的範圍:怎麼死、怎麼活的?薛丁格在他1944年出版的 《生命是什麼?》
  • 從麥克斯韋妖到量子生物學,生命物質中是否潛藏著新物理學?
    量子邊緣的生命如果生物學運用了新物理,比如依賴於狀態的動力學規則,那麼它在簡單分子和活細胞之間的哪個位置出現呢?元胞自動機模型或許具有指導意義,但它們是卡通,不是物理;它們不會告訴我們去哪裡尋找湧現的新現象。事實上,物理學中已經包含了依賴於狀態的動力學的一個熟悉例子:量子力學。
  • 國際科學家研究團隊:量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量子生物學是利用量子理論來研究生命科學的一門學科。該學科包含利用量子力學研究生物過程和分子動態結構。利用量子生物學研究量子水平的分子動態結構和能量轉移。如果所得結果與宏觀的生物學現象相吻合且很難用其他學科的研究重複,則這一研究結果較為可信。
  • 量子生物學的裡程碑:科學家成功觀察到生物體中的量子糾纏
    量子生物學的裡程碑:科學家成功觀察到生物體中的量子糾纏  Connor Feng • 2018-11-07 18:53:05
  • 愛因斯坦和玻爾在量子力學的解釋方面的爭論
    玻恩和海森伯在作關於矩陣力學的報告時指出:「我們主張量子力學是一種完備的理論它的基本物理假說和數學假說是不能進一步被修改的。」這番話無疑是向不同意見提出了挑戰。接著玻爾也再次闡述了他的「互補原理」。由於愛因斯坦一直對量子力學的統計解釋感到不滿,他曾在1926年12月給玻恩寫信時說:「上帝不是在擲骰子」。
  • 自然界量子的演變,可能會改變量子技術
    該測試識別了量子相干性的一個特徵,對與真實環境相互作用的量子態粒子的性質進行了分類。這項測試應該能讓科學家利用實驗室實驗量化和追蹤自然界的量子相干性。發表在《物理評論A》(Physical Review A)上的這項理論工作研究,可能會帶來一些實驗,幫助解決生物過程是否利用量子力學為其優勢,以及演變是否能為計算機、傳感器和能源等量子技術提供模板的爭論。
  • 量子研究新發現:能產生奇異量子效應的拓撲磁體
    量子磁體,在無耗散電流、高存儲容量和未來綠色技術方面是一類很有應用前景的平臺。據美國&34;網站7月22日消息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中報導,他們在一種原始磁體中發現了量子化的拓撲相位,而這種磁體與新型量子效應相關的特性可以延伸至室溫環境中。
  • 「九章」引發爭論!「燒錢」的量子計算機到底有啥用?專家來解答
    在今年的12月4日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並將其命名為「九章」。這一突破也讓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這一消息的發布,除了引發廣泛的關注外,也引起了爭論。
  • 愛德華·威騰對陣謝爾登·格拉肖,對弦理論的科學爭論誰會勝出?
    而人類的智力活動因為人性的弱點往往伴隨著無休止的爭論,在科學研究中尤其如此。科學問題越是重大,引發的爭論越是激烈。從社會角度來看,科學界可能是最好戰最缺少寬容的一個團體,每當出現一個新的科學理論,都必須面對挑剔的眼光和嚴苛的批評——論證是否嚴謹?證據是否充分?從愛因斯坦的狹義、廣義相對論到量子理論,再到如今的弦理論,無不如此!
  • 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合成生物學將開啟基因新時代
    他們利用化學方法合成基因組,將其植入一個去除原有遺傳物質的單細胞細菌(山羊支原體)中,使這個受體細胞可在實驗室進行繁殖,使之成為「地球上第一個由人類製造的可進行自我複製的新物種」,向人造生命形式邁出關鍵一步;
  • 科學不避爭論:眾學者激辯量子計算九大問題
    對於量子計算整個領域來說,實現通用量子計算可以分「三步走」。他指出,大眾談的最多的通用量子計算機是量子計算機發展的第三步,需要操縱幾百萬、幾千萬的量子比特,和今天國際學術界能操縱的幾十個還有很大差距。騰訊傑出科學家、騰訊量子實驗室主任張勝譽首先祝賀潘建偉與陸朝陽所做的工作。他指出,需要明確定義什麼是通用計算,實際上通用量子計算有明確量子圖靈機定義,也和量子通用電路的定義等價。在他看來,「懸鈴木」是要實現通用電路,也就是可編程量子計算機,「九章」更像是專用量子計算機,器件參數可調。他還表示,非通用性本身不是問題。
  • 免疫史話:抗體多樣性產生的機制爭論的解決
    抗體多樣性產生的遺傳與體細胞突變機制之爭差不多經歷了20年才緩緩落幕,而且爭論雙方的各自讓步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勉強。就像爭論時經常會發生的那樣,爭論的雙方都會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方法和證據,和反駁支持對方觀點的技術與結果。
  • 他和王貽芳在爭論什麼?
    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爭論由來已久,爭論雙方,一方是物理學家楊振寧,另外一方其實有所變化,如今是以王貽芳為代表的中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科學家們。那這個爭論到底是咋回事呢?我們來詳細聊一聊這個話題。這一下讓物理學家慌了神,開始思考如何把這些粒子和當時已知的四種作用力統一在一起,並且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楊振寧其實對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貢獻是十分卓越的,他的楊米爾斯理論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骨架理論,宇稱不守恆啟發了溫伯格等人提出了弱電統一理論。因此,楊振寧是這個領域中最頂級的物理學家之一。
  • 量子物理學新發現:光學圖形狀態後可選性的硬限制
    即使在今天,線性量子光學——單個光子在鏡子、波板和分束器中如何表現的物理學——在多黨糾纏的觀察、量子非局域性的測試以及解決有關現實本身本質的基本問題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眾所周知,光線會避免相互作用。一束光不會輕易地影響到第二束光的任何東西——它們只是通過幹擾疊加在一起,繼續工作。
  • 基於佛教哲學來審視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
    本文基於佛教哲學來重新審視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簡要介紹了他們爭論的過程和本質以及佛教哲學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用佛教哲學來重新解釋量子力學的現象,並比較了它與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觀點的差別。 同時,對當代多名頂級物理學家有關解釋量子現象的哲學觀點進行了剖析。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藍色雷射構成的勢壘,將超冷的銣原子推入了雷射勢壘。他們通過利用原子的自旋,將原子自身製成了微型的「秒表」。這些原子就像是一個個微小的旋轉著的陀螺,當它們通過磁場時,陀螺的主幹會穩定地繞圈擺動。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現在,故事似乎有了新的進展,由多倫多大學的物理學家Aephraim Steinber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新的研究,報告了他們通過計算原子在一個勢壘中存在的時長,測得了量子隧穿所需的時間。 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藍色雷射構成的勢壘,將超冷的銣原子推入了雷射勢壘。
  • 量子傳感器新進展:用量子光精確跟蹤生物酶的反應
    量子傳感器新進展:用量子光精確跟蹤生物酶的反應  Winnie Lee • 2019-12-26 15:23:12
  • 不是生物學,而是量子物理學解釋心靈感應?
    有人認為答案可能在於量子物理學,而不是生物學。在亞原子量子世界中,自然的行為違反了標準的牛頓物理學,而且可能是腦電波以某種方式進入了這個「超自然」世界。在那個領域中,粒子可以在多個時空中共存,愛因斯坦稱之為遠距離的怪異動作。為了解釋心靈感應如何起作用,研究人員Deborah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