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磨一劍,景三科技用硬核技術打造心腦血管影像分析智慧平臺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我們熟知的心梗和腦梗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首位。該疾病的主要病灶為粥樣硬化斑塊,我國40歲以上的中年人,大概有1/3有頸動脈斑塊,而長在顱內和冠脈的斑塊患者則更多。

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需要多年時間累積,發生卻只需一瞬間。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疾病爆發前的病變期是預防該疾病惡化關鍵。在病變期,患者可通過診斷判斷病灶危險性,了解斑塊的病變程度並進行持續追蹤,採取相應預防性治療措施,以降低心腦血管發生率。

但斑塊穩定性的判斷一直是國際性難題:

其一,傳統醫學將心腦血管狹窄視為疾病重點危害因素,忽略了動脈粥樣斑塊破裂這一篩查方向。

其二,心腦血管疾病在無形中累積產生,患者幾乎很難察覺到自己已罹患疾病。這將導致疾病發生時,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

其三,目前臨床上判斷斑塊穩定性手段往往不夠精準。例如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手段,便只能粗略判斷血管狹窄度。

景三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滕忠照博士22年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使他敏銳地察覺了心腦血管疾病篩查痛點,並找到早篩防治切入點,與聯合創始人沈逸凌共同創立景三科技聚焦血管斑塊破裂風險評估。

景三科技通過磁共振、CT等醫學影像對心腦血管圖像進行精細分析、處理和重建,搭建起覆蓋頭、頸、心斑塊穩定性評估的阿拉丁智慧醫療平臺,並融入血液動力學建立力學科研服務平臺,提升斑塊穩定性判斷準確性,為心腦血管疾病輔助診斷和精準預防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穩紮穩打:依靠血液動力學打造多維智慧平臺

「我對社會的價值到底是什麼?」這是景三科技創始人沈逸凌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反問自己的問題。儘管沈逸凌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便進入寶潔歐洲總部,但她仍期待自己能夠為社會及人生帶來不一樣的可能性。

家庭醫療氛圍、長期與放射科及神經內科醫生的接觸和這樣一股驅動力疊加在一起,讓她在了解到滕忠照博士已將斑塊穩定性判斷速度提高到20分鐘內、準確率提升至臨床20多倍時,毅然決定放棄穩定的生活,與滕博士一起推進「血管斑塊破裂風險評估」技術商業化。

1998年,滕博士便開始結合血管成像和血液動力學分析評估粥樣硬化斑塊和動脈瘤的穩定性。復旦大學流體力學與劍橋大學放射學雙博士背景,為其帶來了制定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案更廣闊的視野。

景三科技創始人滕忠照博士

基於過去十年對將近3000多例病人2-5年隨訪的臨床研究,滕博士與其團隊在研究中發現,由於血壓和血流等因素,斑塊周圍血液將對斑塊造成一定擠壓,導致平滑肌細胞遷移、凋亡或增生,斑塊內滋養血管破裂,在宏觀上可導致纖維帽破壞,斑塊將因此變得不穩定。

滕博士認為除了判斷斑塊的結構大小、狹窄度、炎症外,判斷其受力大小可將斑塊穩定性判斷準確率提高3-4倍。綜合「病灶形態、組分和炎症,和力學載荷」評估斑塊穩定性,更可將斑塊篩查的準確率提高20-30倍。

血液動力學分析對於斑塊穩定性評估、中風以及心梗預防的重要意義,使滕博士決心將力學分析引入斑塊或動脈瘤破裂風險預測中,提升篩查結果準確率,建立融入力學分析技術的阿拉丁智慧醫療平臺。

該平臺不僅能夠實現CT、核磁共振圖像分析雙覆蓋,還涵蓋頭頸磁共振斑塊和動脈瘤定量定性分析、冠脈CTA智能一鍵全自動報告、腦容積-96腦區全自動分析、景三科技血液動力學科研服務四個維度輔助診斷技術。

磁共振斑塊智能分析平臺

磁共振斑塊智能分析平臺不僅能夠對雙側/單側頸動脈斑塊、顱內動脈斑塊、顱內動脈瘤等進行分析,而且僅需幾個步簡單步驟便能可完成分析,其中包括自動識別管腔管壁、智能標註斑塊成分並提供力學分析,生成三維可視化圖像及結構化報告,並建立起規模最大的斑塊標註資料庫。

磁共振斑塊智能分析平臺

其報告分析維度包含血管狹窄度、血管形態學及斑塊組分量化參數,還有科研模式下的血液動力學分析輸出參數等。產品可兼容性強,支持主流1.5T及以上場強不同廠商磁共振設備,並與PACS 系統無縫對接。

冠脈 CTA智能分析平臺

該智能平臺能對冠脈CTA進行血管智能提取分析,將繁瑣的冠脈後處理簡化為一鍵智能出結構化報告。報告涵蓋起源異常分析、冠脈數自動提取、血管命名、狹窄度測算、斑塊性質判斷等多維度信息。

除此之外,該平臺能夠針對OCT和IVUS進行自動融合,並對DSA影像進行處理。同時,該平臺還可以提供血液動力學科研服務,定量分析壓力梯度分布(FFR),管壁切應力(WSS)及其相關參數,管壁結構應力(VSS)等。

面對傳統影像分析數據難以為科研所使用的困境,景三科技依託自身研發團隊和雲科研平臺,為廣大科研院校和醫療機構提供專業的、資源共享的、多中心合作的臨床科研服務。

腦容積 -96 腦區智能分析平臺

該平臺起源於景三科技醫學圖像技術總監2003年所發表的腦分割算法,該分析平臺能夠基於序列頭部磁共振數據,自動分割腦灰質、白質、腦脊液、小腦和海馬等區域(>96個)。將數據配對中國健康人群全年齡段標準腦模板,找出異常指標,對相關神經系統疾病進行風險評估。

腦容積-96腦區智能分析平臺

同時,針對血管性疾病易引起神經性病變的情況,該技術還能夠作為科研工具,對全腦結構進行量化分析。

0 1 :專注產品創新和臨床驗證

「科研的專注及團隊的專業性,將為產品創新持續賦能。」景三科技創始人沈逸凌告訴動脈網,這是景三科技分別在南京和英國劍橋建立研發中心的一大原因。江蘇教育資源的豐富能夠為景三科技提供更多人才,而劍橋則為景三科技研究提供了前沿的研究資源與更純粹的研究環境。

沈逸凌告訴動脈網,景三科技團隊結構精簡卻在產品研發上極具鑽研精神。

除滕忠照博士外,景三科技劍橋算法和研究團隊都由資深圖像處理科學家組成,其中不乏前Facebook深度學習工程師。團隊在醫學影像,機器學習和血液動力學研究經驗上的積累,成為景三科技突破血管斑塊破裂風險評估技術難題的背後支撐力。這支20人左右的團隊目前已成功開發出4款產品並獲得臨床註冊證。

「科研壁壘是我們的敲門磚,也是企業能夠在第一階段達成較好現金流的重要因素」沈逸凌說道,「例如血液動力學分析這一突出性優勢,使我們的產品在落地環節中受到醫院支持。」

疫情過後,景三科技便開始在幾個重要的省份建立標杆醫院及種子醫院,利用其在科研上的優勢,通過「科研+產品」的模式實現產品在頭部醫院落地,與醫院建立深度合作關係。目前,景三科技已與多個頭部醫院建立合作。

現階段,景三科技正通過建立自己的渠道體系實現產品落地規模化,並持續進行產品開發爭取實現心腦血管疾病的全流程人工智慧平臺搭建。

「醫療AI影像行業目前正處於沉澱期,心腦血管領域逐漸開始有優秀的公司嶄露頭角。但科研的積累、產品的創新以及渠道模式,將是決定產品是否能夠成功落地、企業是否能持續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因素。AI影像歸根結底是醫療行業,是嚴肅的,是需要穩紮穩打走好每一步的。」沈逸凌說道。

這也是為什麼景三科技並未在從0到1的階段選擇以「網際網路營銷」的方式來打通渠道實現產品落地,而是選擇用循證和精準醫學的方式為產品提供嚴謹的臨床驗證,樹立標杆醫院的形式打通市場的原因。

目前,景三科技已完成標杆醫院的部署和醫院的產品驗證,正加速推進融資。

(本文轉自 消費日報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從血液動力學到深度學習,「景三科技」提供精準斑塊脫落風險評估方案
    為此,36氪近期接觸到的「景三科技」試圖給醫生提供一項輔助醫生快速判斷斑塊性質的分析工具。據「景三科技」創始人兼CEO沈逸凌介紹,目前其技術和產品可應用於磁共振 (MR),CT,血管內超聲(VH-IVUS),光相干斷層掃描(OCT)和PET等醫學圖像分析,覆蓋全身血管。
  • 「硬核」黑科技為城市裝上「智慧大腦」
    「硬核」黑科技為城市裝上「智慧大腦」 2020-11-30 0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硬核科技」碰撞「詩意旅遊」,走近南灣猴島的數位化景區轉型...
    當下,網際網路時代以數位化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蓬勃興起,創新技術的不斷湧現與廣泛應用對社會各個傳統產業帶來的深刻變革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南灣猴島「寒流」中抓住機遇抱著更高的目標,去年6月,猴島景區與上海哎哆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搭建「猴島GO」數智景區大數據運營平臺。
  • AI+醫療系列報導(六):翼展智慧影像,向醫療頭部企業進軍
    醫學影像極具網際網路基因,在人工智慧提升醫療能力的過程中,將會是最快推進的部分。翼展科技正是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的實踐者與領軍者。翼展科技2009年成立,作為中國醫療行業標準(數字影像連通標準)的起草單位,參與起草了「醫用診斷X射線影像設備連通性」標準。翼展不僅在醫療行業擁有152項軟體的著作權,同時也是GE醫療在陝西地區的總代理,擁有深厚的渠道基礎。
  • 豪越科技助力「智能院」,打造智慧社區科學防疫
    據了解,智慧社區建設將以「人臉識別」系統作為安全認證智能化手段,貫穿所有需要驗證身份的環節,集成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挖掘有效數據,進行實時統計實時分析,助力構建健康科學的防疫系統,確保社區居住環境安全。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套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門禁系統正在為社區居民服務,通過對人臉的識別作為門禁開啟的鑰匙,它具有唯一性和不易被複製的良好特性,為身份鑑別提供了便利。
  • 硬核科技撐起智慧工地,都香高速昭通A4標段有部「超級大腦」!
    硬核科技撐起智慧工地,都香高速昭通A4標段有部「超級大腦」!自2018年初進場以來,都香高速公路A4項目部便將研髮長隧道信息化建設提上日程,當年10月,該項目部自主研發的信息化平臺投入使用,時至今日,該信息化平臺更加完善,有了這個「超級大腦」,A4項目部已然成了業內智慧工地的翹楚。
  • 智慧公安大數據分析平臺開發警務通APP系統開發
    智慧公安大數據分析平臺開發警務通APP系統開發眾所周知,大數據在公安機構一直以來都素有「智慧大腦」之稱,而數據又是智慧公安建設極其重要的基礎,通過系統的採集分析計算,能進一步的打通數據聯通壁壘近年來,順應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時代發展趨勢,加上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傳統治安警務也開始邁入智慧化軌道。如何針對新時代治安面臨的問題,加快打造智能化信息平臺,全面構建智慧公安體系,同步提高智能感知設備覆蓋率,將是完善智慧警務新生態,推動社會治安持續向好的重要舉措。
  • 端點科技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打造數智園區「中樞大腦」
    12月21日,端點科技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在山東濟南中升產業園區正式上線。解決方案主要基於端點科技提供的多產品線PaaS底座能力,通過技術共享、場景豐富等方式,為園區產業輸出統一的科學規劃、產業引進、園區運營的商業模式。為打造數位化園區的中樞大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 結合影像 AI 技術,構建5G智能影像中心
    通過雲邊協同的方式實現醫療影像數據的實時安全共享,滿足移動遠程閱片的需要。結合影像AI技術可實現對影像的智能分析與診斷,輔助醫生進行閱片,提高醫生讀片效率。在醫聯體遠程影像中心的架構下,利用5G網絡+邊緣計算服務,可以為醫聯體遠程影像中心提供雲網邊協同、具有開放集成能力的醫療使能平臺,支撐醫院遠程影像質控業務的開展,為醫療行業客戶提供優質的數據連接與計算服務,最大化5G新技術和網絡能力的價值,支撐醫院遠程影像質控業務的開展。
  • 騰訊T-DAY造了一座未來重慶 裝滿硬核技術等你打卡
    9月15日,隨著2020年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由騰訊T-DAY提供全程技術支持的重慶智慧名城館,正式對外開館,打造了一座重慶未來智慧城市。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是城市的未來選擇。
  • 深耕細作篤前行,與「懂行人」一起,打造新業態下的未來智慧醫院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攜手華為打造了面向醫護智慧醫療的遠程醫療系統ICT基礎架構,建設了遠程醫療監管服務平臺,實現與各省同級平臺的業務互聯互通,覆蓋河南全省500餘家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和華為共同打造的智能創新實驗室,聯合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華為雲、藍網科技等共同研發了一套基於AI技術的面向新冠肺炎肺部CT影像量化分析系統,可實現單病例全自動精準量化結果的秒級輸出,提升了疫情期間醫生對新冠肺炎診斷的效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基於循證醫學原則的診療知識庫,華為正在幫助全世界的醫生在診療時作出正確決策。
  • 腦醫生AI影像平臺再發力 精準診斷技術造福群眾
    銥磑醫療採用國際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及人群腦影像大數據分析,開發了國內首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人工智慧診斷及分析平臺「腦醫生」(Dr.Brain),該平臺基於公司自行搭建的國內首個全年齡段中國人群全腦結構影像樣本資料庫,利用雲計算和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精準評估腦結構變化並對腦部疾病進行診斷及早期篩查。
  • 5G消息、無介質浮空投影、選雞機器人……探館軟博會,滿滿硬核「黑...
    1000餘家企業齊聚這個大舞臺,紛紛拿出工業網際網路、5G、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的前沿軟體技術同場競技,更秀出行業的硬核實力。各類商業推廣,一條5G消息全搞定當5G遇到手機消息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 思賢科技入選愛分析ifenxi《2020愛分析·中國智慧城市廠商全景...
    12月1日,產業數位化研究與諮詢機構愛分析ifenxi發布《2020愛分析·中國智慧城市廠商全景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全球約50%的智慧城市建設正發生在中國——超過500座城市正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而在「新基建」加持下,更多的城市投身於智慧城市建設洪流中,對於5G、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投入不斷上升。
  • 縱行科技攜手東浩蘭生打造智慧樓宇管理閉環,ZETA重新定義數字置業
    就此東浩蘭生基於樓宇場景打造了智慧樓宇全能管家-「智業雲」,並引入了物聯技術ZETA和相關智能物聯網終端,進行設施設備管理,助力智慧樓宇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我們此前對比了市場上的各種LPWAN技術,最終選擇了ZETA。」
  • 中關村科學城上演抗疫閃電戰,彰顯「硬核」科技力量
    -百度基因測序工作站第一時間對相關病例樣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和分析,超級大腦開始連夜運轉,科技力量提檔加速。CT片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視覺感知研究中心,用肺部影像高真實感體繪製技術,直觀展示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灶。
  • 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核心,打造尖端智慧社區系統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現有的社區治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於是,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社區由此應運而生。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社區治理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社區治理的效率,增強了社區居民的生活體驗。智慧社區以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為基礎,為社區治理增添了智慧「大腦」。
  • 大創聯盟搭起「硬核」平臺助創業 大學生創業「闖關」難?
    浙江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呂韶,在2018年3月和他的團隊成立了杭州智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聚焦AI(人工智慧)營銷與AI客服一體化平臺的打造,不到一年的時間,智語網絡已經順利完成天使輪和數千pre-A兩輪融資。  相對其他創業小夥伴在創業過程中遇見的種種難題,呂韶常常說自己很幸運。
  • 數位化升級,縱行科技聯合Aden打造西部智谷ZETA智慧園區
    在「新基建」備受關注的背景下,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助推器,智慧園區也全面向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  用ZETA構建數據網絡,打造安全、智慧化園區  成都西部智谷是武侯區委、區政府為推動外三環經濟帶發展
  • 5G智慧醫療助力臨床醫學發展
    11月19日,5G醫療健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市人社局主辦,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承辦,旨在支持博士後專業人才培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都陽出席會議並與參會嘉賓一同為神經遺傳代謝病轉化研究博士後培養基地及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