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王航
8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領域應用現狀及政策需求」課題討論會。這一次會上,衛計委與目前在AI醫療領域實踐的幾家企業共同商討研究醫學影像的應用標準。參會企業包括百度、阿里,還有系列報導中報導過的影領以及翼展科技。
醫學影像極具網際網路基因,在人工智慧提升醫療能力的過程中,將會是最快推進的部分。翼展科技正是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的實踐者與領軍者。
翼展科技2009年成立,作為中國醫療行業標準(數字影像連通標準)的起草單位,參與起草了「醫用診斷X射線影像設備連通性」標準。翼展不僅在醫療行業擁有152項軟體的著作權,同時也是GE醫療在陝西地區的總代理,擁有深厚的渠道基礎。
作為將成為未來醫療影像服務頭部企業的民營醫療機構,翼展一直在紮實的構建自己的生態結構。品途近日拜訪了翼展科技相關負責人,共話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的應用、困難以及未來趨勢。
8年的能力基奠
翼展遠程診斷PC端、移動端
翼展科技的團隊在醫療領域能力強勁,初始團隊中兩位創始人均出自「清華少年班」,還有一位來自北大。擁有豐富的醫療行業經驗以及醫療能力基礎,以準確的服務進入市場,第一年翼展就已盈利千萬。
翼展成立的8年間,經歷了醫療的信息化改革,網際網路化升級,以及這一次AI醫療的推進和落地。在每一個時期,翼展都是重要的參與者。
在中國還沒有自主的醫學影像設備時,翼展創始人就參與了國內自主研發醫學影像設備的課題。8年的沉澱使翼展擁有最基礎剛需的行業技術,又具有技術革新的能力,醫療網際網路化進程中,翼展又推出雲診斷平臺,聯合GE醫療共同發布iDR,並成立了中國影像醫生集團。醫療AI的進程中,翼展用人工智慧技術再將原有的生態賦能,完成智慧影像系統的打造以及升級為人工智慧影像診斷系統。
醫療和AI的深度結合
人工智慧技術給予了醫療前所未有的能力,國家也寄希望於AI改變醫療現狀,翼展在醫療和AI的深度結合上做出了非常多的成績。
「AI醫療的能力提升關鍵,在於獲取數據的能力」,翼展負責人一語中的。
醫療數據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數據,數據量大、但標準化數據少是目前的行業痛點。並且算法已經往開源的方向發展,因此獲取數據的能力成為了AI醫療的關鍵點。
在翼展負責人看來,AI+醫療這件事不是簡單的數據和算法的拼湊,是一件要從醫療本身考量的綜合體。翼展對於AI能力的打造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去獲取最好的AI能力輸出。
翼展的合作醫療機構均是在某個醫療病種領域中具有極高公信力、話語權的機構,例如戰略合作夥伴GE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除此之外,在國內的眾多極具權威能力的醫院科室,也都是翼展的合作方,例如中國心腦血管領域的權威阜外醫院等。目前翼展還在不斷的與權威醫療機構展開深度合作,並且嘗試將這些能力商業化。
精準數據加上優良的算法,還不能達到翼展追求的最好的AI能力。翼展想打造的是人工智慧時代怎樣清晰篩選數據、怎樣完成診斷的報告、怎樣完成與影響結合的報告的一套完整標準。有標準意味著是可以複製的,是可以更大規模應用的,這又會是推進行業進步的一個重要舉措。
解決行業痛點,構建產業生態
人工智慧與醫學影像的結合可以輔助醫生閱片與進一步診斷,大大節約醫生時間,並極大提高診斷、放療及手術的精確度。但是,同時也面臨著相應的挑戰與困難。標準化數據短缺、成本較大、門檻較高等原因致使AI+醫學影像產品落地速度緩慢。
翼展與百度、CMU等合作解決算法、通過醫生集團和醫院、醫學影像中心解決數據問題,集中精力對海量影像數據進行清洗和標註,完成影像數據和診斷報告標準化工作,提供面向未來更多可用的影像數據,為「AI+醫學影像」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翼展在做的事情,是翼展獨有的產業生態閉環的道路。
前幾日,翼展遠程影像會診中心落戶寧夏銀川,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陳彤是這樣介紹說明遠程影像中心作業流程的。
「基層醫療單位可以通過翼展雲影醫學影像診斷平臺上傳醫學圖像,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遠程診斷中心接收到圖像之後,可以快速地完成診斷及文字編輯並傳回至下級醫院。十分鐘之內,該基層衛生院就可以接收到診斷報告,然後對相應患者採取進一步診療措施。」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馬曉飛表示:「翼展寧夏遠程會診中心對於寧夏自治區各地患者無疑是一個福音,無需奔波就可以享受到三甲級醫院的高級診療服務。同時,這對於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所、民營醫院以及職工醫院而言,也可以獲得一個隨時交流與學習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其診療水準,打破時間與地域的束縛」。
醫學影像中心是翼展整個醫療生態中最重要的部分,醫學影像中心解決了醫療能力不均衡的現狀,同時也不斷的為翼展的醫療生態賦能。
翼展的生態循環基於數據獲取、人工智慧、診斷中心形成的「飛輪效應」。將每一個醫學影像中心看做一個齒輪,每一個齒輪都有旋轉驅動的動力,每新建一個醫學影像中心,翼展的生態中會相應的獲取更多的數據,數據的標準化使AI能力更強,從而診斷能力準確率都會提升,診斷能力幫助醫學影像中心更快的拓展市場。在未來,翼展的生態將成為自驅能力強大的生態閉環。
8年的時間,翼展飛速發展,得益於醫療和科技的雙重基因。翼展在不斷的實踐社會的進步過程,科技強國建設,經濟進步以及社會問題解決都對於人工智慧+醫療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望,國家在人工智慧上的支持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在新的經濟形態下,各種商業模式已然層出迭起,與此同時,醫學影像也在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過程中迎來了新的階段。這是時代所賦予醫療的特徵,這也是當今社會對於醫學影像需求的真實反映。在整個醫療發展史當中,醫學影像技術本身是一個創新,AI醫療中的醫療影像更應該是多元化的融合。
翼展負責人還提出,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能力在過去的幾十年未及國際水平,但未來,中國的網際網路醫療、AI醫療的能力是有希望超過其他國家的,因為數據樣本足夠多,獲取數據的能力也很強,相較於技術上的些許劣勢,數據才是最主要的。
中國醫療數據封閉隔離已經很多年,可以大膽的預測,未來數據的打通有多完善,醫療的能力就會有多強大。而數據的標準化有多完善,也將會是醫療能力分配是否均衡的代表。AI的醫療風口剛剛成型,未來必然還會經歷泡沫和洗牌,跑得快,跑的穩,才可能佔據頭部的地位。不過,翼展作為醫療影像服務的頭部企業,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