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系列報導(六):翼展智慧影像,向醫療頭部企業進軍

2020-12-06 葡萄酒前沿

採訪、撰文/王航

8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領域應用現狀及政策需求」課題討論會。這一次會上,衛計委與目前在AI醫療領域實踐的幾家企業共同商討研究醫學影像的應用標準。參會企業包括百度、阿里,還有系列報導中報導過的影領以及翼展科技。

醫學影像極具網際網路基因,在人工智慧提升醫療能力的過程中,將會是最快推進的部分。翼展科技正是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的實踐者與領軍者。

翼展科技2009年成立,作為中國醫療行業標準(數字影像連通標準)的起草單位,參與起草了「醫用診斷X射線影像設備連通性」標準。翼展不僅在醫療行業擁有152項軟體的著作權,同時也是GE醫療在陝西地區的總代理,擁有深厚的渠道基礎。

作為將成為未來醫療影像服務頭部企業的民營醫療機構,翼展一直在紮實的構建自己的生態結構。品途近日拜訪了翼展科技相關負責人,共話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的應用、困難以及未來趨勢。

8年的能力基奠

翼展遠程診斷PC端、移動端

翼展科技的團隊在醫療領域能力強勁,初始團隊中兩位創始人均出自「清華少年班」,還有一位來自北大。擁有豐富的醫療行業經驗以及醫療能力基礎,以準確的服務進入市場,第一年翼展就已盈利千萬。

翼展成立的8年間,經歷了醫療的信息化改革,網際網路化升級,以及這一次AI醫療的推進和落地。在每一個時期,翼展都是重要的參與者。

在中國還沒有自主的醫學影像設備時,翼展創始人就參與了國內自主研發醫學影像設備的課題。8年的沉澱使翼展擁有最基礎剛需的行業技術,又具有技術革新的能力,醫療網際網路化進程中,翼展又推出雲診斷平臺,聯合GE醫療共同發布iDR,並成立了中國影像醫生集團。醫療AI的進程中,翼展用人工智慧技術再將原有的生態賦能,完成智慧影像系統的打造以及升級為人工智慧影像診斷系統。

醫療和AI的深度結合

人工智慧技術給予了醫療前所未有的能力,國家也寄希望於AI改變醫療現狀,翼展在醫療和AI的深度結合上做出了非常多的成績。

「AI醫療的能力提升關鍵,在於獲取數據的能力」,翼展負責人一語中的。

醫療數據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數據,數據量大、但標準化數據少是目前的行業痛點。並且算法已經往開源的方向發展,因此獲取數據的能力成為了AI醫療的關鍵點。

在翼展負責人看來,AI+醫療這件事不是簡單的數據和算法的拼湊,是一件要從醫療本身考量的綜合體。翼展對於AI能力的打造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去獲取最好的AI能力輸出。

翼展的合作醫療機構均是在某個醫療病種領域中具有極高公信力、話語權的機構,例如戰略合作夥伴GE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除此之外,在國內的眾多極具權威能力的醫院科室,也都是翼展的合作方,例如中國心腦血管領域的權威阜外醫院等。目前翼展還在不斷的與權威醫療機構展開深度合作,並且嘗試將這些能力商業化。

精準數據加上優良的算法,還不能達到翼展追求的最好的AI能力。翼展想打造的是人工智慧時代怎樣清晰篩選數據、怎樣完成診斷的報告、怎樣完成與影響結合的報告的一套完整標準。有標準意味著是可以複製的,是可以更大規模應用的,這又會是推進行業進步的一個重要舉措。

解決行業痛點,構建產業生態

人工智慧與醫學影像的結合可以輔助醫生閱片與進一步診斷,大大節約醫生時間,並極大提高診斷、放療及手術的精確度。但是,同時也面臨著相應的挑戰與困難。標準化數據短缺、成本較大、門檻較高等原因致使AI+醫學影像產品落地速度緩慢。

翼展與百度、CMU等合作解決算法、通過醫生集團和醫院、醫學影像中心解決數據問題,集中精力對海量影像數據進行清洗和標註,完成影像數據和診斷報告標準化工作,提供面向未來更多可用的影像數據,為「AI+醫學影像」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翼展在做的事情,是翼展獨有的產業生態閉環的道路。

前幾日,翼展遠程影像會診中心落戶寧夏銀川,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陳彤是這樣介紹說明遠程影像中心作業流程的。

「基層醫療單位可以通過翼展雲影醫學影像診斷平臺上傳醫學圖像,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遠程診斷中心接收到圖像之後,可以快速地完成診斷及文字編輯並傳回至下級醫院。十分鐘之內,該基層衛生院就可以接收到診斷報告,然後對相應患者採取進一步診療措施。」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馬曉飛表示:「翼展寧夏遠程會診中心對於寧夏自治區各地患者無疑是一個福音,無需奔波就可以享受到三甲級醫院的高級診療服務。同時,這對於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所、民營醫院以及職工醫院而言,也可以獲得一個隨時交流與學習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其診療水準,打破時間與地域的束縛」。

醫學影像中心是翼展整個醫療生態中最重要的部分,醫學影像中心解決了醫療能力不均衡的現狀,同時也不斷的為翼展的醫療生態賦能。

翼展的生態循環基於數據獲取、人工智慧、診斷中心形成的「飛輪效應」。將每一個醫學影像中心看做一個齒輪,每一個齒輪都有旋轉驅動的動力,每新建一個醫學影像中心,翼展的生態中會相應的獲取更多的數據,數據的標準化使AI能力更強,從而診斷能力準確率都會提升,診斷能力幫助醫學影像中心更快的拓展市場。在未來,翼展的生態將成為自驅能力強大的生態閉環。

8年的時間,翼展飛速發展,得益於醫療和科技的雙重基因。翼展在不斷的實踐社會的進步過程,科技強國建設,經濟進步以及社會問題解決都對於人工智慧+醫療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望,國家在人工智慧上的支持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在新的經濟形態下,各種商業模式已然層出迭起,與此同時,醫學影像也在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過程中迎來了新的階段。這是時代所賦予醫療的特徵,這也是當今社會對於醫學影像需求的真實反映。在整個醫療發展史當中,醫學影像技術本身是一個創新,AI醫療中的醫療影像更應該是多元化的融合。

翼展負責人還提出,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能力在過去的幾十年未及國際水平,但未來,中國的網際網路醫療、AI醫療的能力是有希望超過其他國家的,因為數據樣本足夠多,獲取數據的能力也很強,相較於技術上的些許劣勢,數據才是最主要的。

中國醫療數據封閉隔離已經很多年,可以大膽的預測,未來數據的打通有多完善,醫療的能力就會有多強大。而數據的標準化有多完善,也將會是醫療能力分配是否均衡的代表。AI的醫療風口剛剛成型,未來必然還會經歷泡沫和洗牌,跑得快,跑的穩,才可能佔據頭部的地位。不過,翼展作為醫療影像服務的頭部企業,已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對話翼展科技:傳統醫療影像系統商做AI的「不另類」打法
    與激烈角逐相對的,是市場尚未飽和的美好藍圖,火石創造創始人兼CEO楊紅飛曾表示,「從醫院投入和市場規模來看,醫療機構在信息化上的投資佔比只有0.5%~0.8%,大醫院最高不超過2%,但發達國家是3%~5%水平。未來影像信息服務會向雲端化、專科化和智能化發展。」
  • 2016川渝移動醫療創業大賽拉下帷幕,翼展科技、頤清堂、NORGEN...
    在這其中,翼展科技、頤清堂、NORGEN Health榮獲此次路演的前三名。在這裡,獵雲君便為各位梳理昨日的路演項目。翼展科技翼展科技是一家提供智慧影響生態系統、運營服務及人工智慧影像診斷系統的高科技公司。
  • 抵押千萬動產,股權變為合資,翼展科技在醫療的下一步要玩兒健康小鎮
    據行業人士此前介紹,股權結構變為境外的結構後,國內是無法查到其具體情況的,而之所以做這樣的變更,好的情況是為了瞄準未來在國外上市,壞的情況就······並且,醫療的企業,牽涉到數據敏感問題,大都不會選擇與外資合作······在翼展此前的亮相中,「8年深耕」、「影像出身」是一直被提及的優勢,據報導,翼展科技是中國醫療行業標準(數字影像連通標準)的起草單位,參與起草了「醫用診斷X射線影像設備連通性
  • ...器械行業|醫療器械|CMEF|人工智慧|CT|影像|超聲|設備|AI|-健康界
    趨勢一:中端影像品牌靠攏高端,高端品牌下沉基層長期以來,國內大量影像企業攻堅中低端CT市場,已在基層醫療佔據了大量的份額,而受疫情影響,2020年市場需求大幅增加,政策也向國產偏斜,多因素下,國產CT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此趨勢下,更多國內CT廠商開始嘗試高端CT的研發,希望藉助這一波趨勢搶佔更多三甲醫院的市場。
  • 三院院士、7大 Fellow 當選者、頂級 AI 公司,這場 AI 醫療盛宴你...
    一個行業的推進並不是一家企業或者幾個人能夠完成的,也不是幾家創業公司能夠推動起來的,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在「AI醫療」這條熱門賽道上,不少企業紛紛布局。參與者除了像騰訊、阿里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也有飛利浦、GE、東軟醫療等相對傳統的器械商,還包括翼展醫療、柏視醫療這樣為數眾多的明星創業公司。而AI醫療的特點在於,這是一個交叉領域。
  • 英特爾與醫療影像AI領域的領先企業匯醫慧影聯合推出了 「人工智慧...
    英特爾與醫療影像AI領域的領先企業匯醫慧影聯合推出了 「人工智慧乳腺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 李倩 發表於 2018-09-30 14:57:04 2018時尚健康粉紅絲帶運動暨英特爾智慧醫療主題沙龍今天舉行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醫療和人們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醫療+新基建」自然也受到特別關注。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以人工智慧切入醫療行業的頭部企業,例如科亞醫療、推想科技、匯醫慧影、體素科技,自然成為這股建設浪潮的「中堅力量」。這些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幾乎都在同一時間(2016年)成立,而2016年被成為人工智慧元年。吹盡狂沙始到金,四年多的時間,它們向行業證明了自身的技術和商業實力。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傳統醫療企業也紛紛跨向了這個技術行業,並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新康界就目前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的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方面做一系列闡述,今天發布「AI+醫療」第一篇《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 5G為醫學影像傳輸「插上翅膀」,「翼展科技」推出全球化影像雲服務...
    高雲龍表示,影像拍攝的質量會直接影響閱片效果,但長期以來,鄉鎮衛生院由於醫療資源短缺、技師自身經驗不足等問題,拍攝影像質量不能保證,這在進行遠程診斷中會給上級閱片醫生帶來很大困擾。 而有了翼展盒子,基層只需將拍攝的影像發送到翼展盒子,AI便會對其進行影像質量判定,若判定結果為非甲片則直接提醒技師重新進行拍攝。
  • 阿里開啟「ET醫療大腦」2.0,未來「AI醫療」前景到底如何?
    日前市場研究公司 CB Insights 發布的報告指出,醫療已經成為 AI 行業重要的研究和應用領域,而中國在全球醫療 AI 市場的排名正在大幅攀升。此次 ET 醫療大腦的升級,也代表了阿里對於醫療AI市場前景的看好以及進軍更廣闊市場的決心。
  • 2015中國十大智慧醫療企業揭榜 哪家你最中意?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國家信息中心相關單位的指導下,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主管的《智慧城市》雜誌聯合智慧城市頭條網依據強大的企業信息資料庫和市場調研資源,繼推出「2015中國十大智慧交通企業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原則基礎上,再次重磅推出「2015中國十大智慧醫療企業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為各界對智慧醫療行業分析和判斷提供詳實的數據參考。
  • 疫情背景加速智慧醫療發展 網際網路AI+有了用武之地
    智慧醫療是網際網路用武之地智慧醫療(smart health-care)的概念誕生於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智慧醫療是指在診斷、治療、康復、支付、衛生管理等各環節,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高科技技術,建設醫療信息完整、跨服務部門、以人為中心的醫療信息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醫療信息互聯、共享協作、臨床創新、診斷科學等功能。
  • 東軟醫療、奕瑞光電子等中國影像設備企業亮相RSNA2019
    作為全球放射學界規模最大、最能代表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頂級盛會,每年的RSNA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放射學專家、影像廠商參加。東軟醫療、奕瑞光電子、依圖醫療、深睿醫療等一批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創新企業攜最新成果亮相RSNA2019。「醫療領域的創新技術正在為醫生和病人之間創造一種全新互動,支持病人更快更好地獲取專業的溝通和服務。」RSNA2019大會主席Valerie P.
  • .| 獵豹移動AI翻譯棒進軍美國;邁瑞醫療亮相全球醫療器械展會
    ,向世界展示醫療器械領域正在崛起的中國品牌。目前,邁瑞醫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贏得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醫療機構的廣泛認可。目前,該設備支持英語、西班牙語、中文、日語、韓語和泰語等六種語言。這款設備將於5月底發布,售價為129.99美元。
  • 智慧醫療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智慧醫療技術運用實例
    智慧醫療通過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透徹的感知和度量,實現醫生、患者以及各醫療機構之間的高度協作,達到醫療信息的高度移動與共享,真正實現以患者為中心。本文首先介紹了智慧醫療的體系架構,其次闡述了智慧醫療的五大 關鍵技術及架構,最後介紹了智慧醫療技術運用實例。
  • FOCUS 100醫療產業創新領域系列報告——影像FFR行業創新報告
    (2)院內合作模式醫院不向企業採購影像FFR系統,由企業和醫院影像科或心內科在院內共同設立影像FFR檢測中心,分析師常駐醫院,提供FFR數據分析服務,醫院一次性購買服務或者按檢測人次付費。醫院影像科或心內科由使用者變成了合作者,有利於推廣影像FFR系統在醫院使用。醫院可以通過買斷服務,再向患者收費或者按檢測人次向中心付費。
  • 海信醫療、倫琴醫療聯手組建「海信倫琴(青島)智慧醫療研究院」
    8月19日中國醫師節,在海信總部青島,海信醫療與倫琴醫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聯合組建「海信倫琴(青島)智慧醫療研究院」,圍繞著「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方向合力拓展智慧醫院、醫學影像等領域的「產學研銷」生態鏈合作
  • 智慧醫療:孵化器實施方案(圖文)
    某公司獨自投資建設的智慧醫療及醫療器械孵化器項目建設面積為10000平方米,入駐企業約50家,入駐對象主要以在智慧醫療、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創業企業,孵化器建成後入孵企業年實現收入約25億元,上交稅收2億元。本方案著重對該孵化器項目建設進行概念、功能及運作的設計和規劃。
  • 智能影像、健康管理、醫學數據挖掘……資本青睞醫療AI哪些領域?業...
    其中,開展醫學影像業務的企業數量最多,共57家;開展疾病風險預測業務的企業數量為41家;醫療輔助、醫學影像、藥物研發企業較2017年統計數據有增加;健康管理、疾病風險預測企業較2017年統計數據有減少。投融資數據方面,2012年至2019年5月獲投的醫療AI企業中,智能影像領域佔比最高,醫學數據挖掘領域及健康管理領域分列第二、第三位;語音電子病歷投資事件數最少,僅2017年出現一例。
  • 醫療顯示產業鏈系列分析(三):醫療顯示器方案商
    巴可主要包括三大核心業務領域:企業(比如會議室、監控室、企業空間)、娛樂(比如電影院、現場活動)和醫療(比如放射室、操作室)。2016年,企業業務佔公司整體營收的26%,娛樂業務佔比52%,醫療業務佔比22%。巴可醫療業務主要應用方向有:診斷影像、外科影像和客戶解決方案。2016年巴可診斷類產品營收佔比76%,外科類產品佔比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