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標誌物與心衰診療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張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繼光教授、以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等多位心力衰竭、高血壓及檢驗領域的專家就當前中國心衰患者臨床診療現狀,生物標誌物尤其是 N 末端 B 型利鈉肽原(NT-proBNP)如何有效指導臨床實踐,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進行了深入探討。
隨著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豐富,心衰診療中的生物標誌物 NT-proBNP 的臨床作用已由最初的診斷、鑑別診斷,發展到預測、指導治療、療效監測以及預後評估。Elecsys® NT-proBNP 檢測在中國上市十年間,以其高精密度和靈敏度為臨床帶來了全自動化、高準確性的檢測結果,指導心衰診療,助力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治。
張健教授:蛋白標誌物在中國心衰患者中的臨床應用進展
心衰是一種反覆循環入院的疾病,總體預後很差。當前臨床醫師所面臨的困境主要包括如何減少心衰患者反覆住院、怎樣制定優化的出院方案、如何遵循指南指導進行藥物治療以及怎樣強化患者治療和監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效延長壽命。其中,應用生物標誌物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自 1993 年以來,生物標誌物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國際上與心衰有關的蛋白標誌物的研究逐漸增多,如炎症標記物、氧化應激標誌物、細胞外基質、肌細胞應力標誌物、神經激素標誌物、心肌損傷標誌物等。臨床應用最多的是心肌細胞應力標誌物,主要是 BNP 和 NT-proBNP。
在臨床應用中,一個優秀的標誌物應具有對亞臨床疾病的早期檢測價值、可以診斷疾病,幫助對疾病進行風險分層,並在疾病進展和治療過程中起到監測、觀察和指導治療的作用,最終實現改善患者預後。在這個標準下,利鈉肽系統標誌物的使用,尤其是 BNP 或 NT-proBNP 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2005 年 NT-proBNP 進入中國臨床檢驗領域,並首先應用於急診診斷,在對呼吸困難患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隨後,其優勢逐漸在危險分層方面展現,當 NT-proBNP 持續大於 5,000pg/mL,表明患者預後很差,這也是進行心臟移植的標準之一。
在 2013 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衰指南》中,推薦 BNP/NT-proBNP 用於院外或門診患者(IIa 類推薦)和急性心衰患者(IIb 類推薦)的動態監測,以有效指導心衰治療。此外,BNP/NT-proBNP 在預後判定方面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優勢。
然而,根據 2015 年中國心力衰竭協作組最新發表的中國住院患者特點分析顯示, NT-proBNP 和 BNP 檢測在中國住院心衰患者中的應用率僅為 42.4%,尚需進一步推廣。同時,許多新標誌物在臨床診斷中得到進一步證實,如人可溶性 ST2(sST2)、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已被證實與心肌重塑有關,可以與 NT-proBNP 聯合檢測,提高預測價值。
王繼光教授:高血壓心衰高風險人群亟需早期識別和幹預策略
高血壓是充血性心衰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根據 2011 年在美國《心臟雜誌》上發表的美國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數據顯示,隨著血壓水平升高,心力衰竭發生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高血壓患者是心衰的主要高危人群。
由於心衰的診斷長期以來依賴於患者臨床表現以及患者自行前往醫院尋求診斷和治療,很難實現準確的早期診斷與鑑別診斷。國外研究對高血壓患者進行 NT-proBNP 檢測後發現,很多患者有心臟功能問題,但僅有很少患者到醫院尋求診治,大部分患者都未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研究同時發現,NT-proBNP 檢測值較高的患者心衰發病率較檢測值正常者成倍增加。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β受體阻滯劑雖然可以有效控制血壓,預防併發症發生,但實際上也掩蓋了一些問題。
使用包括上述藥物的降壓治療方案,可更有效預防心衰發生、延緩心衰症狀出現,但如果只根據臨床表現診斷心衰,也將因此延遲心衰的診斷。因此,需要加強高血壓患者心力衰竭的篩查與診斷,特別是那些接受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
高血壓患者作為心衰高風險人群應該給予早期識別和幹預。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心衰的準確方法,但其操作者依賴性強,準確評估舒張功能的時間成本較高,如果充分考慮其成本/效益,無法用於心衰篩查。
而生物標誌物 NT-proBNP 可能是在高血壓患者中篩查心衰的可行方法。NT-proBNP 檢測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在疾病早期、甚至沒有任何明顯的臨床表現時,實現心衰患者及時診斷,有效提升預測能力,通過對患者的有效管理,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
潘柏申教授:科學判讀 NT-proBNP 檢測值,實現診療效果最大化
要最大程度地發揮 NT-proBNP 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衰臨床診斷、療效判斷、預後評估中的作用,科學判斷和解讀檢測結果至關重要。
BNP 和 NT-proBNP 的臨床應用價值相近,但 NT-proBNP 半衰期相對較長,濃度相對穩定,含量比 BNP 約高 16—20 倍,檢測相對較容易,是較為理想的心衰標誌物。
在檢測方法方面,很多研究發現,BNP 檢測含有不同程度的 proBNP 片段,不同方法其影響程度不同,這是 BNP 檢測結果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對不同方法檢測結果進行比較時需特別注意。而 NT-proBNP 檢測結果易於比較,在長期治療過程,特別是某些藥物治療時,NT-proBNP 的檢測一致性優於 BNP。
影響 BNP/NT-proBNP 檢測的常見因素主要包括標本採集、標本儲存、治療藥物的影響、系統分析精密度、年齡和性別、肥胖和體重指數以及腎功能等。與 BNP 相比,NT-proBNP 穩定性佳,受幹擾少,標本種類、抗凝及採樣試管選擇更靈活,更方便檢測。且 NT-proBNP 檢測系統標準化程度更高,不同醫療單位之間檢測結果一致性更好。
很多研究發現,腎功能減退對 BNP 和 NT-proBNP 都存在影響,而不是之前所認為的 NT-proBNP 更易受腎功能影響。此外,飲食習慣、心率變化、女性月經周期、激素替代治療等均會影響 BNP/NT-proBNP 水平,需要在解讀檢測結果時加以關注。
關於 NT-proBNP 的參考範圍,根據國外健康人群參考範圍研究,女性數值明顯高於同年齡組男性;隨著年齡增加,NT-proBNP 水平也隨之升高;肥胖人群數值偏低;腎功能不全患者數值偏高。在國內,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於 2003 年曾聯合開展了對 587 例上海地區表面健康人群 NT-proBNP 檢測值的研究,發現檢測數據比國外(歐美)人群低,且患者從 65 歲開始 NT-proBNP 水平顯著增高。雖然國內相關研究較多,但考慮到檢測人群及檢測方法的不同,研究結果存在差異。
近年來我國啟動了中國健康人群 NT-proBNP 參考範圍研究,選擇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中南和華東全國六大地區,用標準化方法入組進行檢測,近期即將頒布較權威、全面的檢測結果,以期更有助於臨床判斷,更有助於心血管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