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遠的距離不是宇宙的盡頭,不同維度之間的距離才是最遠

2021-01-08 奇點使者

引言:在人類看來,宇宙是浩瀚無窮的,即使人類傾盡所有去探索宇宙的邊際,最終也可能無功而返。目前人類可測的宇宙範圍大約是930億光年,這個數字對於人類來說簡直太遙遠了。然而科學家表示,這並非宇宙最遙遠的距離,最遙遠的距離是維度之間的差距。

人類探索宇宙已經長達一百多年了,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不能探索到宇宙的邊界,因此很多人認為宇宙是漫無邊際的。根據科學家的介紹,宇宙目前的範圍大約是930億光年,因為人類只能夠探索到這麼大範圍的宇宙了。因此我們也常常用宇宙的盡頭來比喻一些遙不可及的事物,那麼宇宙真的有盡頭嗎?如果有,宇宙的盡頭是宇宙最遠的距離嗎?

科學家在一開始探測外太空時,發現星球與星球之間、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因此想出了用光一年所走過的距離來衡量宇宙天體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所謂的光年。光速每秒鐘大約達到30萬公裡,因此一光年換算下來將是非常遙遠的距離。目前人類無法走出太陽系,更別談能夠去到宇宙的邊界探索了,因為930億光年是遙不可及的距離。有科學家認為,即使這個距離對於人類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是對於宇宙來說卻不是最遠的。

在經典物理學中,距離通常被看作是空間上的差距,然而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人認為,距離並不僅僅指的是空間上的差距,還有可能是維度上的差距。我們都知道,在三維空間中兩點之間的距離是可以算出來的,既然是算得出來的距離那麼人類就能夠從一端去到另一端,是否能夠完成只是時間的問題。然而如果將維度納入距離的參考因素的話,那麼將很難算出兩個在不同維度的點之間的距離。

關於維度的問題,現代物理學中的弦理論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宇宙中最高的維度並非是三維,比三維還要高的維度還有四維、五維甚至高達十一維。人類目前所有的科技發展都是在三維空間進行的,所有的學科發展也是如此,如果將人類生存的空間擴展到了四維甚至更高,或許許多理論就要改變了。同樣地,在三維空間中的距離是可以通過各種公式算出來的,但是在三維和四維空間的距離就無法用公式算出來了,因為人類目前對於四維空間的了解十分有限。

如果在三維空間加上時間這一維度,那麼一個處於三維空間的人和一個處於四維空間的人,兩人都站在同一個位置上,但兩個人的距離並不是0。這種現象我們或許能在一些科幻作品中看得到,兩個人在同一個地方,但因為時間的不同讓他們無法接觸,就像一個在現實中一個在夢境裡一樣。因此科學家認為,三維空間和四維空間的距離才是宇宙最遠的距離,因為人類目前無法用任何理論和公式來計算得出答案。

而且這僅僅是三維空間和四維空間之間的距離,三維空間和五維、六維等更高維度的空間之間的距離更是遙不可及的。在空間維度面前,宇宙的930億光年是人類計算出來的直線行駛的距離,但是不同維度的空間無法用人類的定義來計算,這才是宇宙最遙遠的距離。

相關焦點

  • 宇宙盡頭並不是宇宙間最遙遠的距離?科學家:維度的差距最遙遠
    我們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人類連它的百分之二都做不到,那再加上時間為一年,可想而知一個光年的距離是多麼大了吧。所以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應該就是宇宙的這邊都宇宙的另一邊了吧,兩者相差了930億光年。但科學家並不這樣認為,世界上還存在著比這更遠的距離。
  • 可觀測宇宙半徑遠大於光線在宇宙中所傳播的最遠距離的根本原因
    、塵埃組成的天體系統,如銀河系、河外星系)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當然,在各個星系內部,也有相互分離的趨勢,只是由於內部各天體之間的距離較近,引力發揮了巨大作用,才沒有導致分離,但該間距相對於我們所觀察或研究的對象所需的距離而言,往往也是天文數字,這也意味著哪怕是在指定的相對狹小的某個太空傳播區域內,宇宙都近似處於真空狀態,光在宇宙中的傳播速度可看作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即c
  • 可觀測宇宙半徑遠大於光線在宇宙中所傳播的最遠距離的根本原因
    ,還有常見的各類粒子(夸克、電子、質子、光子、中微子等)、波(如電磁波、引力波)、射線(如α、β、γ 射線)、星際塵埃等物質,但通過觀測和研究發現,所有的這些物質相對於浩瀚的宇宙而言,含量不到5% ,僅僅是滄海一慄,餘下的全是暗物質和暗能量,且宇宙在不斷地膨脹,導致星系(這裡指由數目龐大的恆星系、塵埃組成的天體系統,如銀河系、河外星系)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當然,在各個星系內部
  • 宇宙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是宇宙盡頭嗎?科學家給出解釋
    宇宙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是宇宙盡頭嗎?科學家給出解釋引言:不知道在大家的心裡,覺得最遠的地方在哪裡,是某一個很遙遠的目的地嗎?還是我們目光所到達不了的地方都很遙遠。可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了嗎。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能夠去往最遙遠的地方都沒有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即使飛出地球,飛向太空,也不過是在茫茫宇宙當中的一個小角落,或者星球天體上,甚至都沒有除了銀河系。在我們普通人的認知當中,直線就是最短的距離,所以當我們要去往哪裡的時候,總是習慣用直線來規划行程,然後向著這個目的地前進。
  • 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邊際在哪裡呢?人類探索的最遠距離是多少
    關於宇宙到底有多大的這個問題,圍繞著這一奧秘,人類進行了祖祖輩輩的探索,仍然沒有人能準確的回答這一問題。地球對於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而言,只是我們看到的一小部分東西,對於宇宙之外的事物,人們任然充滿了未知,只能依靠我們的想像進行擴充。
  • 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就是星空的盡頭?事情遠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也就是說,在宇宙中你能看到多遠,完全取決於宇宙從誕生到現在經過了多久。打個比方,如果宇宙是5分鐘前誕生的,那麼你最多只能看到5分鐘乘以光速這麼遠的距離,差不多是9000萬千米,大體上相當於地球到水星的距離,這也就是「可觀測宇宙」的概念。
  • 雙星系統之間的距離最遠和最近是多少?
    至於它們最遠的距離有多遠,這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按照目前觀測到的雙星系統,雙星系統中彼此相隔最遠的恆星可能達到了上萬個天文單位,一般不會超過0.5光年,對應公轉周期可能達到數十萬年。  另一方面,雙星系統中彼此相隔最近的恆星幾乎達到零距離。例如,KIC 9832227是一個密近雙星系統,其中兩顆恆星的距離已經極度接近,它們的表面已經互相接觸。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探求宇宙奧秘,了解宇宙星系之間的距離與其退行速度
    最終,當人們在洛杉磯附近的威爾遜山上安裝了 100 英寸口徑的望遠鏡之後,才確認了這樣的尺度。仙女座仙女座星雲的距離是 900000光年,它的距離比我們星系中已知距離最遠的物體遠 10倍以上。相反,似乎宇宙正在發生某種類型的爆炸,在這些爆炸過程中,每個星系都在與其他星系迅速分離。自哈勃在 1929 年宣布他發現星系的紅移與距我們星系之間的距離成正比之後,這種解釋被人們普遍接受。這一觀測結果的重要性在於,我們可以根據爆炸的宇宙中最簡單的物質流動的可能情景來進行預測。
  • 隨著宇宙星系團距離的變遠,宇宙溫度反而在升高,這是怎麼回事?
    也許是受到了暗物質能量的驅使,也許是受到宇宙誕生爆炸力的影響,宇宙一直處於膨脹狀態,所有物質都在不斷分離,星系之間的距離正在擴大,並且分離速度還在加快中。40億年前,宇宙擴張速度一直在加快,隨著時光的流逝,宇宙星系團之間的距離會更遠。
  • 人類是如何判斷宇宙的年齡是140億歲的?靠判斷最遠天體的距離
    我們整天說宇宙的年齡大約是一百四十億歲,這背後的理由呢是因為我們只能看到離我們最遠一百四十億光年左右遠的天體,所以光最多只有一百四十億年的時間傳達到地球上,所以宇宙只能存在了一百四十億年。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怎麼知道我們能看到的天體最遠是一百四十億光年的呢?
  • 我們最遠能看多遠?
    人類到過的最遠的地方是哪裡?珠穆朗瑪峰?南極和北極?月球?面對這個問題,你可能已經想到了許多答案。藉助望遠鏡,人類能觀測到的地方遠到超乎你的想像。肉眼可見的最遠天體你曾在夜晚的星空下數過星星嗎?夜空中有多少顆星星呢?
  • 目前最遠的星系群被發現了!當時宇宙才6.8億歲!
    這是由宜居大爆炸引發的宇宙時代。宇宙從一個微小的奇點擴展到了一納秒。就這樣,一個廣闊無垠的魔法空間誕生了!但宇宙早期的事件也吸引了無數科學家。在早期宇宙中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是科學家研究的焦點!然而,最近一項重大發現在科學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最近,一組天文學家利用基特峰國家天文臺獲得的數據觀測了宇宙早期的黑暗時代。因此,他們看到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星系。這個星系叫做egs77。
  • 宇宙中傳播最遠的光又是什麼?
    如果在距離太陽30天文單位的海王星上用肉眼看太陽,只能看到一個亮點,其亮度大約是滿月的390倍。如果在距離太陽56光年之處,太陽將會暗淡到肉眼不可見(雖然人類沒去過這麼遠的地方)。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太陽光傳播到那裡就消失了,只是人眼無法感知到很暗的光。但藉助天文望遠鏡,很容易就能看到太陽。
  • 廣闊的太陽系內,誰是距離太陽最遠的天體?是100億公裡外的它!
    一般人對於太陽系的認知是十分狹隘的,他們總以為太陽系內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並不是的,太陽系內的天體十分多,大大小小的加起來超過十億顆。那麼在如此多的天體裡面,哪一顆是距離太陽最遠的呢?最遠的天體距離太陽又有多遠呢?
  • la型超新星為啥會成為幽暗宇宙中最遠的標準燭光?
    在天文學界,宇宙中有許多用於標準燭光的天體,用於測量遙遠天體的距離。其中有一種叫la超新星的標準燭光,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燭光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因此白矮星是一個宇宙中常見的天體。由於宇宙壽命才有138億年,而成為白矮星的恆星壽命都有幾十億年到100億年以上,因此現在還沒有完全冷卻下來的白矮星~黑矮星。
  • la型超新星為啥會成為幽暗宇宙中最遠的標準燭光?
    在天文學界,宇宙中有許多用於標準燭光的天體,用於測量遙遠天體的距離。其中有一種叫la超新星的標準燭光,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燭光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啥叫la超新星?超新星就是宇宙天體由於某種原因突然爆發,巨大能量照亮太空的現象。
  • 宇宙中存在一個最小的距離尺度嗎?
    只有了解了它們在基本層面上的性質,我們才有可能了解它們如何組合起來創造出我們所熟悉的人類尺度的宇宙。但是我們對小尺度宇宙的認識不能延伸到任意小的距離尺度。一旦小於10-35米,即普朗克距離尺度,那麼傳統的物理定律就不再有意義。但為什麼一旦小於某個長度範圍,我們就不能給出任何有物理意義的結論呢?下面我們將回答這個問題。
  • 月亮和地球之間距離越來越大.是不是宇宙膨脹引起的?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離地球大概是40多萬公裡,由於月球環繞地球運行是一個以一個軸心為主的橢圓形的軌道,因此,月球距離地球最遠比最近時多5萬公裡。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的確在慢慢變大,大約每年遠離地球3.8釐米,幾萬年後,我們看到的月亮甚至會比太陽還小。但地月之間距離的改變並不是由於宇宙膨脹引起的,而是因為潮汐現象。
  • 我們如何在膨脹的宇宙中定義距離
    如果這種說法有可能是真的,那麼離我們最遙遠的星系,如果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進行遠移,現在與我們的距離幾乎是他的光束開始地球之旅時的兩倍(如果宇宙是140億歲,那麼這個星系就離我們有近乎280光年遠)!這個星系現在離地球的距離遠大於100億光年--如果我們是以一種特定的的含義來定義「距離」--這麼說完全合理.不過,「距離」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直觀的意思,但在我們不斷膨脹的宇宙中可沒這麼簡單!天文學家們(當然還有別人)在討論物體「距離」的時候,並不總是詳細闡述他們提到「距離」的意思,這就引起了很多關於「距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