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β-澱粉樣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一個症狀,這種蛋白會導致神經退化,最終導致思維和記憶問題的出現。但最近一項來自美國聖地牙哥醫療中心的新研究對這一理論提出了挑戰。這項研究表明,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的出現可能先於大腦中可檢測的澱粉樣斑塊,兩者也可能同時發生。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期刊——《神經病學》在線雜誌上。
「我們的研究檢測到了研究參與者中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參與者的澱粉樣蛋白積累更快,這表明澱粉樣蛋白不一定在阿爾茨海默病過程中最早出現。」研究作者、聖地牙哥醫療中心的Kelsey R. Thomas博士說。「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法大部分都集中在澱粉樣蛋白上,但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也許我們需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可能的目標上。」
這項研究共有747人參與,平均年齡72歲。在研究開始時,研究人員首先對參與者進行了神經心理學測試,並測量了他們的總分數和過程分數(過程分數可以反映解決問題的能力,衡量參與者在完成任務時方法中的錯誤),以確定他們是否有輕微的思維和記憶困難。根據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三組:思維和記憶能力正常的305人、有輕微思維和記憶困難的153人、有輕度認知障礙的289人。隨後,參與者接受了腦部掃描,以確定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水平,之後4年每年進行一次掃描。
根據年齡、受教育程度、性別、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遺傳風險和澱粉樣蛋白的水平,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進行了相關的調整,結果發現,有輕微思維和記憶困難的參與者的澱粉樣蛋白平均水平為1.16,其4年內比思維和記憶能力正常的參與者的澱粉樣蛋白的水平增加了0.03。而且這些參與者的內嗅皮層也會更快地變薄,而內嗅皮層是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就受到影響的大腦區域。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還發現,雖然在研究開始時,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大腦中澱粉樣蛋白較多,但與正常人相比,他們的澱粉樣蛋白積累速度並不快。然而,他們的內嗅皮質變薄的速度更快,海馬體的腦萎縮也更快。
「從之前的研究中,我們知道阿爾茨海默病有另一種生物標誌物——tau蛋白,它與思維和記憶症狀的關係是一致的。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當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困難開始出現時,tau蛋白是否已經存在於大腦中。」Thomas說。
「最後,我們的研究展示了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成功地檢測到在澱粉樣蛋白在以更快的速度積累之前或積累期間思維和記憶的細微差異,這可以幫助我們更早地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Thomas說。
但這項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參與者大多是健康的白人,所以在其他人群中的結果可能與此不同。其次,大腦中澱粉樣斑塊形成的最早階段可能無法通過腦部掃描檢測到。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阿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