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回家後,還有哪些新期待

2021-01-11 北青網

23個日日夜夜的等待後,嫦娥五號終於平安回家。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這是一個結束,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最後一步完美收官;這是一個開始,中國不僅有了自己的月球樣品,而且驗證了再入返回等技術,為載人航天打基礎。

與此同時,公眾的好奇也被推到頂點:月球樣品什麼樣?公眾能否看到?中國是否會與世界共享?「繞落回」之後,中國什麼時候開展載人登月?12月17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這些疑問有了解答。

來自月球風暴洋,「嫦娥」帶回的月球樣品與美俄採集的不一樣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來自月球上一個名叫「風暴洋」的地方。為什麼選擇在此地挖「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選擇此地的一個原因是基於工程的可實現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還包括能源供給的光照條件、熱控條件、通信因素、測控因素。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我們取回樣品和原地探測的科學價值因素。」李春來說,俄羅斯和美國在月球上的九個採樣點,都在月球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緯度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能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除了用於科學研究,月球樣品還會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這些來自月球風暴洋的樣品如此珍貴,將會放在哪裡?

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是月球樣品的主要存儲地點。此外,作為一種容災備份,還有一部分樣品將儲存在湖南韶山。

很多人很好奇月球樣品是什麼樣,未來有沒有機會一睹其風採?有!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用於三類用途:第一類,為了進行科學研究,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當然,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李春來說。

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願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

月球樣品得之不易,中國會不會與其他國家共同分享?

「月球樣品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明確表示。

洪亮明透露,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同行對嫦娥五號都非常關注,紛紛給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政府、其他機構發來賀電,提出了需要共同開展研究的意願。「我們也非常歡迎。」他說,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籤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

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後續我們會跟國內的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洪亮明說。

先建地球軌道空間站,再規劃論證載人登月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讓人們對載人登月充滿了遐想。

「嫦娥五號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吳豔華說。

那麼,中國是否已經有了明確的載人登月計劃?

「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地球軌道的空間站建成,我們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吳豔華說,未來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要先看近地軌道空間站建設情況。

吳豔華表示,我們當前的任務是要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爭取用兩年左右的時間開展建設。地球軌道空間站是「天上實驗室」,可以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要把它用好,爭取有更大的價值」。

儘管載人登月的計劃還沒有明確,但載人登月的目的卻很清晰。「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吳豔華說。

除了載人登月,很多人還對太空旅遊充滿嚮往。未來中國能不能搞載人太空旅遊?

「我個人認為,載人太空旅遊從技術上是沒問題的,關鍵是耗費很昂貴,現階段還是要以服務於探測、服務於科學為首要。」吳豔華說。

「繞、落、回」之後,是「勘、建、用」

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下一步該怎麼走?未來的星際探測怎麼做?

吳豔華給出了三個字的答案:「勘、建、用」。

他解釋,「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環境,包括空間環境、地質環境及我們人類關注的各種輻射等,這是我們探索的最主要目的;「建」就是要建設,形成一定的基礎設施能力,比如嫦娥四號的鵲橋衛星能夠提供持續不斷的月地測控通信能力;「用」主要是有關地外資源能不能供人類利用和開發,世界各國應該是圍繞這麼一個目的開展星際探測活動。

吳豔華表示,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飛往火星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記者 陳海波)

責任編輯:孟祥玉(EN009)

相關焦點

  • 華春瑩微笑表示期待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華春瑩微笑表示期待嫦娥五號平安回家】昨天,嫦娥五號著陸月球,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紛紛祝賀。今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表示感謝。她說,這是中國進行外空探索的歷史性一步,也是國際合作與和平利用外空的歷史性一步。中方將繼續本著為全人類謀福利的精神,以開放包容姿態推進國際合作,促進外空探索。
  • 華春瑩:期待嫦娥五號探測器平安回家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截圖中國網12月2日訊 據外交部官方微信「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今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昨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華春瑩說:「這些天,中國很多民眾都像我一樣,密切跟蹤著嫦娥五號的軌跡,同嫦娥五號探測器一起遨遊太空。我們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1日已經成功在月球著陸並將開展後續工作。這是中國進行外空探索的歷史性一步,也是中國同國際社會合作和平利用外空的歷史性一步。」「我注意到從一開始,嫦娥五號探測器探月任務就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 「嫦娥五號」回家,月球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首先我們要慶祝一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本終於返回地球啦,嫦娥姐姐這趟回娘家的時間還挺長,11月24號發射,12月17號返回,歷時23天。於是有小夥伴問了,為啥只有返回器回來了?嫦娥姐姐沒有整個回家嗎?
  • 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就在「嫦娥五號」即將完成首次月球「挖土」任務之際,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採訪,詳細解讀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現在與未來。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回到地球?歐陽自遠院士表示,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在環月軌道停留幾天,等待月地轉移窗口。在實施月地轉移入射機動後,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外交部:期待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都期待嫦娥五號能夠順利平安凱旋歸來。嫦娥五號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後,於6日凌晨實現上升器與軌道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容器已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對此,華春瑩表示:「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16年來,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這一夢想正在成為現實。中國探月全線的工程師、科學家勇於探索、攻堅克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全中國人民都在為中國探月科研人員的努力和智慧感到驕傲。
  • 歐洲航天局:歡迎嫦娥五號回家
    歐洲航天局:歡迎嫦娥五號回家 2020-12-17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關注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完成 嫦娥「五姑娘」,期待你回家!
    張高翔 攝 「挖土」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 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歡迎回家!&nbsp&nbsp&nbsp&nbsp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在經過近23天的太空旅行之後,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代表著我國此次探月採樣任務圓滿成功。在大家在對它回家路上高潮的「打水漂」技術讚嘆不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嫦娥五號身上,有哪些來自你所在省的貢獻呢?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說。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  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起飛離月宮載人不是夢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順利開啟,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的成功。
  • 嫦娥五號起飛,我們等你回家~
    嫦娥五號起飛,我們等你回家~ 2020-12-04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回家過年
    2003年10 月15 日,太空人楊利偉乘坐中國升空,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裡的安全飛行後返回。這一壯舉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裡程,同時也表示中國正式邁入航天載人階段,讓所有中國人的太空夢又進了一大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一個勇敢的人!在這件事情上,楊利偉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族英雄!
  • 歡迎回家!一圖回顧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歡迎回家!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已走出回家路上關鍵一步
    ,走出回家路上關鍵一步!在完成第一次月地入射後,13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緊接著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這是回家路上關鍵的一步,自此,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奔向地球。
  • 嫦娥五號有哪些技術積累,又有哪些「新題型」?
    如果咱們拆分開來仔細看每個步驟,會發現很多步驟咱們之前已經在其他探測任務上試驗過了,只有幾個步驟是完全的「新題型」。咱穩紮穩打,認真踏實的傳統美德,可絕不是吹的。讓我們一條一條看過來。1、同款火箭的發射,長徵五號遙三和遙四均成功完成任務,遙四火箭更是順利把天問一號三件套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 有的嫦娥駐月宮,有的嫦娥送寶回,這位嫦娥今天回家了:最想做的是打掃衛生
    、四號,到嫦娥五號,話匣君一直是追「嫦娥」的人。10月中旬從上海出發趕赴文昌,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立即奔赴北京「轉飛控」,張玉花離開家已經兩個多月了:「這還不是最長的,我的隊伍裡,有7月4日出發後,就一直沒回過上海的。」回家最想幹什麼?面對話匣君的提問,張玉花脫口而出 「打掃衛生!出發時是秋天,現在已經冬天了,家裡面也得收拾一下了。」是啊,嫦娥不居廣寒宮,也在人間煙火中。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如是說。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的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  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展開五星紅旗。從12月1日到3日深夜,這48小時裡,38萬公裡之外的嫦娥五號到底進行了哪些「神操作」?地面上的科研人員又實現了哪些突破?▲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拍攝的環拍成像。
  • 嫦娥五號「啟程回家」,專家解讀為何選擇在內蒙古草原降落
    嫦娥五號踏上回家路,路上玩起 " 打水漂 "12 月 6 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上演 " 月宮之吻 ",完成月壤樣品的自此,嫦娥五號正式踏上回家之旅。嫦娥五號到底什麼時候回來呢?許多人都非常關心。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網此前消息,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總共歷時 23 天,將採集約 2 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從 11 月 24 日凌晨發射到今天,已經過去 13 天,時間已經過半。" 目前,嫦娥五號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