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ISS創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由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共同研發,2011年完成最後一個重要組件的安裝,如今已經在地球上空完成近10多年的工作使命,為人類的太空探索和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後續來了!NASA被天宮拒絕 拋開中國找ESA合作研究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的工作壽命僅僅能支撐到2024年,是否能再次延壽,還有待商榷。最近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拒絕美國加入,引得全網喝彩,都覺得這次中國幹的漂亮。在中國人民還正在喝彩的時候,NASA提到全新的空間站想法,並且已經獲得知名合作夥伴的加入。這要是實現了,又將甩開中國多少呢?
NASA的繞月軌道空間站剛剛獲得了一個新的知名合作夥伴,中國天宮一號才開始繞地球,NASA都要去奔月去了,不得不說國際空間站的技術為美國發展月球空間站提供更多有效的幫助。歐洲航天局(ESA)周二(10月27日)籤署了一項合約,正式確定了Gateway的合作計劃。Gateway是計劃中的月球前哨基地,NASA認為這是其阿爾彌斯載人月球探測計劃的關鍵。
根據這項新協議,ESA將為Gateway提供一個居住模塊和一個加油模塊,一旦硬體啟動並運行,歐洲機構將同時使用這兩個模塊。ESA的貢獻還將包括為NASA的「獵戶座」飛船提供的兩個附加服務模塊,該飛船將在該機構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上方從地球發射阿爾彌斯太空人。
後續來了!NASA被天宮拒絕 拋開中國找ESA合作研究空間站
作為回報,ESA將為歐洲太空人提供三個飛行機會,使其登上Gateway並在其上工作。「此次合作充分利用國際空間站的建立為我們推進到月球的優秀合作,」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蒂娜在一份聲明中說 「Gateway將繼續擴大與美國宇航局等國際合作夥伴的NASA合作,以確保阿爾彌斯計劃在人類首次登月後及以後實現對月球的安全和可持續探索。」
最初的人員降落計劃於2024年在月球南極附近進行。Gateway可能不會參與那場接觸月球的計劃,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設想,該軌道哨所將在阿爾彌斯的長期目標(在月球表面及其周圍建立可持續的人類存在)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員說,該門戶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六分之一,它將作為載人和無人飛行任務的登月場和跳月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人類探索與行動任務局副局長凱西·盧德斯說:「網關的設計是由我們國際合作夥伴提供的其他功能來補充的,以支持可持續的勘探。Gateway將使我們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探索更多的月球表面,我們很高興像ESA這樣的合作夥伴將與我們一起進行這些開創性的工作。」
門戶的前兩個部分,即動力和推進元件(PPE)和人居與物流基地(HALO),計劃於2023年11月一起發射。這些元件將由美國公司建造,由Maxar Technologies提供PPE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建造HALO。
後續來了!NASA被天宮拒絕 拋開中國找ESA合作研究空間站
歐洲生境模塊稱為I-Hab,其作用不只是增加HALO;ESA官員解釋I-Hab稱將成為「航天員訪問門戶時的主要棲息地」。有專家人士稱ESA製作的I-Hab將吸收日本宇航局的貢獻,並將設有兩個停靠人員登陸器的停靠港。
關於月球人類著陸器將由一個或多個美國公司建造。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宇航局與由傑夫·貝佐斯的「藍色起源」領導的三個私人集團籤訂了合同,以開發載人著陸器概念。預計該機構將在2021年初選擇一種或多種想法以進一步發展。
歐空局官員說,由歐空局提供的加油模塊稱為埃斯普裡特,將具有類似於歐洲在國際空間站上建造的沖天爐的大窗戶。除加油外,埃斯普裡特將增強Gateway的通信功能。
ESA總幹事揚·沃納在ESA聲明中說:「該諒解備忘錄標誌著歐洲軌道上的關鍵點:它確認了我們將朝著月球前進,不僅在設備和技術方面,而且也在與我們的人員前進。」
沃納說:「歐洲將與美國宇航局和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在全球太空探索的新時代中發揮核心作用,提供具有典範性的,改變遊戲規則的建築,以探索月球和火星,並啟發下一代。」
進一步增加了阿爾彌斯的國際感覺。例如,本月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透露,八個國家已經籤署了《阿爾彌斯協定》,這是一套概述負責任的月球探索的原則,為這些國家參與阿爾彌斯計劃掃清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