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懶小學生造句」火了,老師批作業卻沒法反駁,無奈給了全勾
每個人在上學的時候,最繞不開的一個坎就是寫作業了。一提起那段寫作業的「青蔥歲月」,相信很多人都是一把辛酸淚。而現在的小學生同樣也要面臨這個「挑戰」,不過他們卻非常喜歡在作業上動小聰明。
日前,關於一名小學生在寫語文作業時,用詞語造句的截圖被發在了網絡上,許多人看到之後都紛紛表示,這孩子未免也太應付事了吧。
通過截圖可以看到,第一道題是讓學生用馬失前蹄這個詞語造句,然而孩子的答案卻是:我馬失前蹄。第二道題的問題類似,同樣是造句,讓用痛快淋漓這個成語,而他寫的則是我痛快淋漓。
接下來還有兩個問題,也都是同樣的造句題,分別是殊死搏鬥和連滾帶爬。雖然,這次他沒有用我當作主語,可他卻寫道:他殊死搏鬥;他連滾帶爬。
老師看到這樣的答案之後,也不知該如何判斷。從句式上來看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有主語也有造句用的詞,可態度卻非常的不誠懇,只加了一個主語,自然是在敷衍了事。但最終思量再三,老師還是給學生打了一個對號,算是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吧。
小學生因造句太簡單,被人認為是敷衍。說到底,不過是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才會隨意應付罷了。因此,家長要知道怎樣做,才可以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第一,與孩子一起探索難題
中國式父母在面對教育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冷淡,特別是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認為作業是孩子一個人的任務,家長不會參與在內,只等孩子做完之後來幫孩子檢查對錯罷了,這就會讓孩子沒有興趣去完成作業。他們認為,寫作業只不過是為了應付公事而已。
因此,在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不妨與孩子一同探索問題,讓孩子勇敢地把自己心中的疑問發表出來,而家長與孩子一起找尋答案。這個過程是會讓孩子感興趣的,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努力,而當答案正確時也會很有成就感。時間長了,他們便會喜歡上學習,認為這是一種探索的過程,可以讓自己收穫滿滿。
第二,制定獎懲規則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無非是因為不知道學習好壞會有怎樣的結果。所以,家長應明確告訴孩子學習的目的,並制定相應的獎懲規則。
在孩子有進步時對他進行嘉獎,而當孩子退步時,也要進行相對應的懲罰。但懲罰項目一定不要以體罰和家暴為主,這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以及身體,也不利於讓孩子養成對學習感興趣的習慣。
第三,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那父母首先要營造出一個有學習氛圍的環境才好。比如孩子在寫作業時,父母若在一旁玩手機或者看電視的話,孩子便會認為寫作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可若孩子做功課,父母也在一旁看書或工作,那麼孩子便會得到心理平衡。他會認為自己寫作業和父母工作是平等的事,即便沒有興趣,也不會對學習感到厭惡。
其實孩子會在寫作業時答出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也是因為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所以,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在不傷害孩子想像力的前提下,再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和培養,才能讓孩子真正養成對學習感興趣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