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飛掠阿拉斯加冰川上空:35年變化令人擔憂!NASA專家發出警告

2020-08-15 中國氣象愛好者

阿拉斯加東南部的冰川灣國家公園以這裡流入大海的冰川而聞名,這裡的冰川在流入海洋的「入海口」附近可以乘船抵達,從而能使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冰川高聳的冰面和冰川入海後形成的景觀。除了能乘船遊覽的冰川其實只是該公園冰川的一小部分,更大部分的冰川都位於內陸,也就是阿拉斯加荒野的深處,那裡的變化很難用肉眼觀察到,但肉眼看不到的不代表不存在,過去幾十年中,這一地區的冰川流失相當嚴重。

雖然很難實地觀測,但通過飛機或衛星獲得的圖片能夠幫助科學家了解整個冰川灣地區的變化程度。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給出了較為偏遠的大高原冰川(Grand Plateanu Glacier)的衛星圖像,這衛星圖像於2019年9月17日獲得,冰川其位於冰川灣以西,橫跨當地一處山脈約50公裡。

NASA也給出了1984年9肊7日的衛星圖像,在相似的季節裡,可以看到2019年冰川在靠近海岸的地方發生了明顯變化——一端的冰川逐漸從海岸附近往內陸回退,此外,在北邊,冰川如同折斷一般回退,海水湧入峽谷。在圖像中,西南邊海岸線附近的冰川融化形成了一個冰川湖。但在2019年圖像中,可以看到這個湖泊隨著冰川撤退而擴大了。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馬裡蘭大學冰川學家克里斯多福·舒曼表示,冰川灣國家公園是一個著名的遊覽區,這也是冰川流失極為嚴重的一個地區,此地區所有冰川的變薄和後退,都可能改變氣候甚至可能引發劇烈的山體滑坡。

此外,科學家們也發現,在過去的35年中,冰川系統的整個流程發生了變化。在1984年的圖像中,許多冰川的分支流向西南部的冰川湖。到2019年,冰川的後退導致一些冰川分支改變流向並且湧向西北方的峽谷。而且冰川撤退不是唯一的改變,整個大高原冰川也在明顯地收窄和變薄。從2019年的圖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冰川兩側,更多的土地暴露在外,同時冰川表面也開始出現弧形裂縫。

​這種變化令科學家感到擔憂,僅僅是在30多年的時間裡,冰川的變化就可以說是「改頭換面」,隨著氣候繼續變暖,冰川還將繼續融化並可能使得這一地區的冰川完全崩潰。作為陸地淡水的儲存區,這種冰川的流逝將推動全球海平面上升,因為不只是這一個地區出現著類似的冰川消融,同時在冰川消逝中,局地氣候也將因此發生變化。

相關焦點

  • 陸地衛星顯示了格陵蘭冰川五十年來的變化
    將1972年和2019年的陸地衛星圖像進行對比後,這些變化和更多變化開始顯現。通過對比陸地衛星任務期間的圖像,我們記錄了格陵蘭東南地區近50年來的變化。影像來源:NASA/Christopher Shuman在這張2019年8月12日的landsat8衛星真彩色圖像中,冰原呈現出棕灰色。這一顏色表明冰原表面已經融化,這一過程聚集了灰塵和巖石顆粒,導致了更暗的冰再結晶在冰原表面。
  • 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阿拉斯加冰川融化可能導致「巨型海嘯」
    據雅虎新聞當地時間10月20日消息,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並警告說,阿拉斯加融化的冰川可能會引發一場「巨型海嘯」,這是一堵極高的水牆,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破壞力。
  • 衛星顯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急劇減少!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加劇!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美國地質勘探局) 地球冰川正在急劇減少。 根據最近50年衛星觀測的結果,在全球變暖影響下地球南北極的冰川發生了巨大變化。該系列衛星可以提供特定地區近幾十年的觀測結果,這使得發現極地冰川的變化更為容易和直觀。同時,其他衛星也有類似發現,有些時候短短一兩年時間內就有明細的變化。
  • 阿拉斯加冰川融化 可能引發特大海嘯
    全球暖化已造成極區的冰川融化,科學家擔心,冰川融化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阿拉斯加的冰川大幅度退後,不穩定的巖石滑坡,可能造成超量的冰川與土石湧進海灣裡,將造成阿拉斯加的災難性海嘯。至於發生的時間,可能在未來二十年內發生,也可能在一年內就出現。
  • 專家警告:一旦阿拉斯加凍土解凍,或將引發毀滅性海嘯
    美國阿拉斯加有危險!專家發現:凍土若解凍大海嘯將來伴隨著全球變暖,氣候變得越來越難以琢磨。許多地球物理專家認為,一旦南北極冰層融化,海平面將大幅上漲,各國沿海發達的城市都有可能被淹沒。那麼,如果凍土解凍的話,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 研究稱冰川融化恐引發阿拉斯加的潛在災難性海嘯
    據外媒CNET報導,受氣候變化影響,阿拉斯加的一處冰川正在加速融化,這有可能引發潛在的致命的歷史性海嘯。據報導,威廉王子灣巴裡阿姆(Barry Arm)的冰川近年來一直在迅速消退,其結果是將破壞被冰川固定了幾個世紀的相鄰斜坡的穩定。
  • 印度冰川斷裂致上百人失蹤,此前研究警告氣候變化加速冰川消融
    2013年6月,創紀錄的降雨曾帶來一場「喜馬拉雅海嘯」,洪水奪走近6000人的性命。但目前並非汛期,當地天氣晴朗,無大量降水記錄。專家分析稱,這是因為受氣候變化影響,喜馬拉雅地區變暖速度加快。2019年6月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自2000年以來,喜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
  • 阿拉斯加冰川
    幽藍、深邃、高冷、迷幻、巍峨、神秘……阿拉斯加冰川,配得上我所有的讚譽,也顛覆了以往我對冰川的所有想像。從上海返美,時差還沒倒過來,就從紐約飛西雅圖,登上了阿拉斯加冰川之旅的郵輪。(這張圖片來自網絡)20世紀初,阿拉斯加因為黃金而聲名遠播,凱奇坎創立了漁業和木材加工業。這些行業的發展使這個位於內灣航道的港口成為阿拉斯加的第四大城市。
  • 永久凍土解凍或引發阿拉斯加海嘯
    據《衛報》報導,科學家稱,阿拉斯加的多年凍土解凍可能會引發毀滅性的海嘯。科學家警告稱,氣候快速變暖和山體滑坡之間存有聯繫,而它們會威脅各個城市和旅遊景點。新的研究表明,阿拉斯加的冰層融化,該地區的巖石就會被毀,從而引發海嘯。問題區域之一是巴裡阿姆峽灣(Barry Arm Fjord)的斜坡,從這裡可以遠眺在受歡迎的航線上前行的遊輪。
  • 美麗的阿拉斯加之冰川
    從地質學的專業術語裡你可以聽到寒武紀,冰河時期,第四紀冰川等,這些都和冰川相關。阿拉斯加的冰川是地球最重要也是最有名的冰川,它沿襲著二十億年前第一次冰河期的遺址不斷積澱和消融。冰川的成因目前沒有準確定論,但是都和地球變冷,降水下雪有關。
  • 新視野號2019年的飛掠飛行計劃
    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已經為其2019年新年將要進行的飛掠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2014 MU69設定飛掠距離
  • ...變化——海螺溝冰川消退、阿拉斯加冰川倒塌,北極氣溫達38度……
    年代以來川西高原持續變暖,積雪日數每10年減少6.2天。根據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分析,1966—2009年「蜀山之王」貢嘎山冰川面積減少11.3%,其東坡的海螺溝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冰川厚度持續減薄。區域氣候變暖也帶來了系統性影響。比如,高溫天氣更頻繁,城市地區夏季製冷用能需求更旺盛,鄉村地區山火風險進一步加大。
  •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阿拉斯加冰川編目27043條
    張婧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22日電 (張婧)22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士李耀軍告訴記者,他所在實驗室成員通過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利用2018年衛星遙感影像和阿拉斯加地區冰川編目數據,進行人工解譯,對阿拉斯加地區冰川分布現狀進行了一次系統更新。
  • NASA發出鄭重警告,直徑270米小行星直奔地球,人類準備好了嗎?
    據環球時報援引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導,此前NASA發出鄭重警告,在一顆直徑為220米的小行星飛掠地球幾天後,一顆更大的太空物體也即將飛掠地球。在科幻電影中,行星撞擊地球的場面非常壯觀,但如果成為現實,那無異於「死神」來了,對此,人類真的做好充分準備了嗎?
  •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人類碳排放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這是新冠疫情下的好消息,但專家認為只屬短暫性質,氣候變化仍是全球一大威脅。其中一份最新報告稱,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一年,格陵蘭冰川融化加速令人擔憂。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22日在日內瓦總部表示,疫情下各國工業活動及交通流量減少,預料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將下降6%,為二戰後最大跌幅。
  • 首迎地球來客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首迎地球來客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2015-07-15 00:48:09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   中新社休斯敦7月14日電 (記者 王歡)耗費9年半光陰,遠航30億英裡,只為和你瞬間的邂逅。
  • 阿拉斯加凍土2100年或完全融化 加速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網12月3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12月1日報導,刊登在《Remote Sensing of the Environment》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寫道,科學家表示,到本世紀末阿拉斯加的大部分永久凍土將完全融化,由於阿拉斯加永久凍土中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因此這將加速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正在對北極產生極其複雜的影響。
  • 昨日,一顆「戴口罩」的巨型小行星飛掠地球
    語宙+我球安好昨日,一顆巨大的小行星飛掠地球。正如你我所見證,我球安好,人類倖存。▲1998 OR2 飛掠地球軌道模擬(來源:NASA)被形容為 「huge」 的1998 OR2 究竟多大呢?直徑約2000米——做個比較,國家體育場「鳥巢」建築長332.3米,寬296.4米。這個大小,遠遠超過了被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定義為「潛在危險」天體的尺度。
  • 北極一個遠古冰架崩塌 加拿大學者發出安全警告
    這是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地理系一名教授今天發出的警告。   這位教授說,這個名為Alyes的冰架是加拿大僅存的六個冰架中的一個,大概已經有4500年的歷史  這位名叫卡普蘭的地理教授致力於研究冰川形態以及氣候變化會給冰川冰架造成的影響。經過研究,他對冰架運動的速度表示震驚。卡普蘭說,春天到來時,冰架可能會對一些海上油井作業平臺造成潛在威脅。  他還警告說,Alyes冰架斷裂很可能意味著加拿大北冰洋在未來30年內也會發生類似情況。  因為距離遙遠,Alyes冰架斷裂時並沒有被人發現。
  • [視頻]卡西尼號探測器超近距離飛掠土衛二羽流
    NASA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Cassini)」在10月28日完成了對土衛二--Enceladus的最近距離飛掠,最近時僅距離Encela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