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2019年的飛掠飛行計劃

2021-02-28 NASA愛好者

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已經為其2019年新年將要進行的飛掠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2014 MU69設定飛掠距離,其目標是以比2015年著名的冥王星飛掠任務近三倍的距離飛掠MU69。

這項飛掠將是標記人類歷史上到達最遠天體的裡程碑,該小行星位於冥王星外10億英裡(15億千米),與地球相距40億英裡(65億千米)。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新視野號將在距離MU69 2175英裡(3500千米)處到達最近點,從小行星北側上空進行觀測。如果出現在MU69附近發現碎片等特定的意外情況,將使用備選方案,在6000英裡(10000千米)處飛掠MU69,這一距離仍然比飛越冥王星時的7800英裡(12500千米)更近。

2019年1月1日,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可能是雙小行星的2014 MU69的藝術概念圖。早期觀測顯示,位於柯伊伯帶的MU69可能由相互繞轉或緊密接觸(結合在一起)的兩顆大小相近(20和18千米;12和11英裡)的小行星組成。

Credits: Carlos Hernandez

華盛頓總部的NASA行星科學部主任Jim Green表示:「我對新視野號再一次登場感到無比興奮。這個任務還在不斷突破從而發現更多可能,我期待著看到人類太空飛行器將探索的最遙遠天體的圖像和數據。」

如果執行更靠近的方案,新視野號的高解析度攝像機——望遠鏡式的長距離勘測成像儀(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Imager ,LORRI)應該能夠分辨小到230英尺(70米)寬的細節,而在飛掠冥王星時可分辨的最小尺度為600英尺(183米)。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wRI)的新視野號項目負責人Alan Stern表示:「我們計劃以比冥王星更近的距離飛越MU69,從而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圖像和其他數據。科學就應該是如此壯觀。」

科研團隊成員,飛掠計劃負責人以及SwRI主管John Spencer表示,他們在作選擇時進行了多方面考量,「考慮因素包括MU69的大小,形狀及其附近存在危險的可能性,在飛行靠近MU69的同時獲得曝光良好的清晰圖像的挑戰,以及太空飛行器的其他資源和能力。」

使用所有七種其搭載的科學儀器,新視野號將獲得大量關於MU69的地質、地球物理,組成成分和其他方面的數據;探測器還將搜尋它的大氣層和衛星。

位於馬裡蘭州勞雷爾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的新視野號項目負責人Helene Winters表示:「抵達2014 MU69,並看到這個真實的新世界,這將成為另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探索成就。我們真的正在駛向沒人去過的地方。我們整個團隊對前往這個遙遠的邊緣世界的航程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感到無比興奮。」 

編輯:Bill Keeter 翻譯:雨曦 校核:Frank 傅煜銘

相關焦點

  • 計劃有變,新視野號暫時不飛掠73.6億公裡外小天體,等待升級
    新視野號狀況良好,自2019年1月1日近距離飛掠小天體天空(Arrokoth)後,由於獲取數據量巨大,在過去的20個月時間裡,新視野號一直在向地球回傳數據,幾乎再沒分派其它任務。KBO,但為了增強飛行任務的科學能力,增強尋找新KBO目標進行研究甚至飛越能力,美國NASA改變原計劃,決定近期開始升級新視野號電腦系統軟體和儀器軟體,升級時間將持續到2021年底。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NASA方面稱,「新視野」號1月1日將以52000公裡時間速飛掠「天涯海角」,屆時探測器與這一小行星的距離將只有3500公裡,比2015年飛掠冥王星時的距離近了三分之二以上。  「新視野」號探測器裝配了Ralph影像及紅外線成像儀等科學儀器。當其飛掠「天涯海角」時,這些設備將用於拍攝天體的彩色及黑白圖像、繪製結構和地形、搜索天體表面的氣體和成分、測量溫度等。
  • 新視野號創造歷史 飛掠「天涯海角」 實現最遠天體探索
    就在全球慶祝2019年新年之際,NASA的新視野號創造了歷史,它飛掠了距離地球41億英裡(約合66億公裡)的柯伊伯帶神秘天體「天涯海角」。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形成時的冰凍遺蹟。這是人類探索太陽系歷史上最遠的一次飛掠,也是新視野號第二次執行柯伊伯帶飛掠任務。2015年7月,新視野號已經飛掠了冥王星。
  • 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最遙遠古老的天體,還拍了照片
    新視野號這次飛掠任務完成6 小時後傳回了第一條無線電信息,主要探測器狀態有關,其中包括探測器已經按照指令執行觀察,探測器的儲存卡已滿等信息。 藝術假想圖:新視野號飛掠「天涯海角」 你可以理解為新視野號在完成飛掠後
  •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天涯海角」:回頭一瞥 懵了
    2019年1月2日深夜,「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了柯伊伯帶的天體「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正式名稱為2014 MU69。初期照片顯示該天梯長得就像一個花生或者葫蘆。
  • 首迎地球來客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首迎地球來客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2015-07-15 00:48:09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   中新社休斯敦7月14日電 (記者 王歡)耗費9年半光陰,遠航30億英裡,只為和你瞬間的邂逅。
  • 新視野來到72億公裡外,現剩11千克燃料,計劃飛掠第三個天體
    相信每個人都想知道,如果在有安全保證情況下,誰都想去外太空看一看,儘管目前還沒有可靠技術將人送往更遠空間,但是高科技機器已經前往更遠太空,除了20世紀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外,還有一艘21世紀發射的高科技飛船新視野號,新視野號飛行在一個漂浮無數小白點外太空中,這些小白點不是別的,而是冰冷小天體
  • 「新視野號」探測器瞄準新目標 2019年抵達
    2014 MU69柯伊伯天體與冥王星2370公裡的直徑相比要小得多, 位於冥王星軌道之外16億公裡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飛掠了冥王星
  • 新視野號2019年將抵達下一個目標
    ,要知道新視野號下一代打算探索的目標就需要清楚為什麼美國宇航局要對冥王星進行飛掠,這是一點很重要。新視野號首席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認為在1992年,科學家使用夏威夷大學的望遠鏡發現了冥王星之外的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證實了在太陽系內八大行星軌道之外還有其他天體存在,這個發現促進了美國宇航局對柯伊伯帶的研究。去年7月,艾倫-斯特恩在奧蘭多地球與空間會議討論了探測器下一個任務。
  • 罕見掩星,預覽新視野號下一站
    2019年,新視野號將近距離飛掠柯伊伯帶小天體2014 MU69,而目前科學家對它的了解還幾乎為零。圖片來源:NASA2019年元旦這一天,在距離地球超過64億千米的地方,NASA的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將高速掠過一顆柯伊伯帶小天體,名為2014 MU69。這顆從行星形成過程中留存下來的巖石遺蹟,將成為有史以來被探測器造訪過的最遙遠天體。不過,迫不及待的科學家用不著像新視野號探測器那樣,非得等到2019年才能一窺這顆天體的芳容。
  • 創紀錄的太空任務: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邊緣,發首張圖像報平安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證實,「新視野號」太空船在新年首日飛掠太陽系的「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又稱終極遠境)。這顆巖石性質的物體約有美國首都華盛頓大小,繞行在黑暗且寒冷的庫柏帶(Kuiper Belt),在距離太陽約40億英裡(65億公裡)的軌道運行。這是太陽系的邊緣。
  • NASA新視野號飛掠「終極遠境」,65億公裡外的新年祝福!
    「新視野號」於北京時間1日下午飛掠古柏帶的小行星「終極遠境」(又稱天涯海角),因為距離遠達65億公裡,首批照片預計最快要晚上10點才能傳到地球。
  • 最高時速8.4萬公裡,「新視野號」探測器能夠飛出太陽系嗎?
    事實上,我們已經有多個探測器飛出了太陽系,其中就有著名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目前這兩個探測器的部分設備還能正常運行,預計還有5年的壽命。意味著,預計在5年以後,我們將會與它們失去聯繫。未來,我們是否會有新的探測器可以飛出太陽系呢?答案當然是有的,而且可能已經在路上了。目前,NASA的一個名為「新視野號」探測器正位於冥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帶。
  • 新視野號下一個更有趣的目標
    新視野號探測器的下一個飛掠目標會不會一個變兩個?
  • 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 拍下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北京時間昨晚,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飛掠冥王星,也使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冥王星的清晰照片。  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為什麼依然引起人們的關注?揭開冥王星的神秘面紗意味著什麼?  位於美國馬裡蘭州的新視野號開發人員與飛行控制中心裡,興奮的科學家們舉著美國國旗歡呼雀躍著。
  • 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14日歷史性地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即將傳回的一張冥王星清晰照片上竟有一塊心形的圖案,「新視野」號當時正在最後一次歷史性飛掠冥王星。
  • 新視野號給冥王星送去9件神秘貨物
    再過6個月,也就是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探測器將近距離飛掠冥王星。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自2006的1月19日發射升空以來,已經孤獨地在太空中飛行了近9年時間。
  • 新視野號關於柯伊伯帶的發現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2019年1月1號人類進行了史上最遙遠的一次飛掠探測行為。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近距離飛掠伊伯帶小天體2014MU69,如約為我們揭開了這顆小天體的神秘面紗,這也是人類通過探測器近距離探訪到的最遠的太陽系天體。儘管這次電光火石的邂逅只有幾個小時,而參與此次行動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在宇宙中服役了12年。不斷地探索太陽系的新疆界。2006年1月19號,新視野號探測器正式發射升空,而當時新視野號的目標是探測距離太陽約四十個天文單位外的冥王星。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
    年1月1日23:30分左右,美國宇航局確認,「新視野」探測器成功飛掠代號為「2014 MU69 」的柯伊伯帶小天體,距離地球約66億公裡,信號以光速傳播抵達地球也要6個小時,這是迄今人類探測器造訪的最遠天體。
  • 66億公裡外太空船飛掠小天體,還攜帶11公斤核電池
    不過一艘太空船以每秒13.5公裡速度飛掠這裡的一個小天體。其飛掠過程可能精彩異常,因為距離只有3500公裡。說不定能和好萊塢科幻大片場景相媲美,但可惜的是這一過程我們無緣以見,因為這艘太空船還沒有來得及將這段飛掠視頻傳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