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2019年將抵達下一個目標

2021-02-15 浩瀚宇宙

冥王星被認為是最有名的柯伊伯帶天體,這一天體帶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通常認為柯伊伯帶充滿了大量小行星和彗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進入了柯伊伯帶的旅程,要知道新視野號下一代打算探索的目標就需要清楚為什麼美國宇航局要對冥王星進行飛掠,這是一點很重要。新視野號首席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認為在1992年,科學家使用夏威夷大學的望遠鏡發現了冥王星之外的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證實了在太陽系內八大行星軌道之外還有其他天體存在,這個發現促進了美國宇航局對柯伊伯帶的研究。去年7月,艾倫-斯特恩在奧蘭多地球與空間會議討論了探測器下一個任務。

新的探索目標定為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預計在2019年1月1日抵達,斯特恩認為新視野號探測器可以對20個不同的柯伊伯帶天體進行觀測,目前飛船仍然是健康的,還有足夠的燃料飛行20年之久。上周三,斯特恩在密蘇裡大學主辦的科學技術會議上稱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探索柯伊伯帶的任務。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物理與空間科學學院專家丹尼爾認為根據美國宇航局消息,這些太陽系遙遠天體保持了46億年的歷史,基本上是原封不動。

冥王星被認為是最有名的柯伊伯帶天體,這一天體帶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通常認為柯伊伯帶充滿了大量小行星和彗星。佛羅裡達中央大學教授、物理學家丹布裡特被選定為新視野號科學小組成員,在下一個任務期間研究保持40多億年狀態的冰封天體地質和結構。丹布裡特認為這是行星科學最偉大的前沿探索之一,另一個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的位置更遠,遠離冥王星,這會是一個更好的柯伊伯帶天體代表。

與此同時天文學界還遠遠沒有完成對新視野號探測器數據的學習,去年7月抵達時探測器傳回了大量珍貴的圖像,目前數據仍然在傳輸之中,而且才完成了一半。

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過程

相關焦點

  • 「新視野號」探測器瞄準新目標 2019年抵達
    2014 MU69柯伊伯天體與冥王星2370公裡的直徑相比要小得多, 位於冥王星軌道之外16億公裡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飛掠了冥王星
  • 新視野號探測器下一個目標確定,兩年後抵達,這裡從未被觀測
    它也創造了另一個歷史性的第一,那就是宇宙飛船可以研究這些古老的天體,有望對太陽系的形成和演變有進一步的了解。2019年1月1日,它將抵達其第一個目的地,那就是被稱為2014 MU69的柯伊伯帶天體。公眾幫這個天體取了綽號「Ultima Thule」(「ultima thoo-lee」)。這個在距冥王星16億公裡(10億英裡)的地方圍繞著我們的太陽轉動的天體將成為被宇宙飛船觀測到的最古老的天體。
  • 新視野號2019年的飛掠飛行計劃
    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已經為其2019年新年將要進行的飛掠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2014 MU69設定飛掠距離
  • 新視野號下一個更有趣的目標
    新視野號探測器的下一個飛掠目標會不會一個變兩個?
  • 新視野號近距離飛越太陽系邊緣小天體—新聞—科學網
    (原題為《史上最遠「邂逅」 美「新視野」飛越「天涯海角」》)   延伸閱讀:新視野號飛越任務   2018年12月30日22時——新視野號團隊的工程師在飛越前向飛船發出了最後一個命令,將最近的圖像重定向為2秒。同時飛越的目標點也會重新調整大約30千米。
  • 解密冥王星—不平凡的新視野號
    在 2005 年 7 月 4 日,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NASA) 的飛船新視野號正在距離地球50 億公裡的地方。當它突然中斷信號時候,它已飛行了 9.5 年,離冥王星就只有 10 天的飛行時間。但是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它的背景。到 1989 年為止,人類已經成功地將太空飛行器送往太陽系的所有已知行星,除了冥王星。
  • 新視野號明晚抵達冥王星 最近地月距離僅1/30
    北京時間7月13日消息,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宇航局以及其他消息來源,經過在太空裡9年多的漫長飛行,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即將抵達它的目的地
  • 新視野號關於柯伊伯帶的發現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他只用了13個月的時間就飛過了木星,先後超越了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然後於2015年7月14號抵達冥王星,全程只藉助了一次木星的引力助推,但這樣的輕型設計也導致新視野號和兩艘旅行者號探測器一樣都是飛掠器。這意味著他們只會和目標天體擦肩而過,不會環繞目標天體進行長期探測,難以探測到目標天體完整的樣子,除非目標天體自轉速度極快。在探測器飛掠的短暫過程中,就能自己轉上一圈。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
    ·斯特恩接受騰訊科技專訪 「新視野」號首席科學家阿蘭·斯特恩在2016年11月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直到2014年,人類都還沒有確認「新視野」號在冥王星之後下一個將要飛掠的目標。
  • 新視野號抵達64億公裡外,拍到一些照片,讓天文學家們激動不已!
    文/仗劍走天涯新視野號抵達64億公裡外,拍到了一些照片,天文學家們激動不已!1992年,人類就已經發現了上千顆位於柯伊伯帶的小天體,這些龐大的隕石群體非常的密集,並且如果探測器想要探測柯伊伯帶,是需要面臨著機毀人亡的可能性的。但是這種可能性卻不能夠阻止美國。美國在2006年發射了新視野號探測器,而它的主要任務便是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最後探測位於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群。
  • 細說新視野號成功飛越冥王星的這一壯舉
    發射太空船探索太陽系是要花費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的,不過這卻也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具體展現。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升空,歷經了9.5年的時間,於2015年7月14日這一天抵達,當初發射新視野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索太陽系中尚未被太空船探測過的第九號行星- 冥王星。
  • 「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如今「新視野號」探測器已在太空遨遊9年。舊的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此刻,「新視野號」的使命才真正的開始。而美國宇航局(NASA)將再次使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巨型天線「深空探測網」與該探測器進行聯絡。最後,「新視野號」或許會和它的前者,「先驅者」, 「旅行者」一樣永遠消失在人類的視野裡,杳如黃鶴,像一個漂浮在海上的漂流瓶一樣遊弋在茫茫宇宙。
  • 美國宇航局確認新視野號探測器已於今天甦醒,將工作到2038年
    【ALENG 自媒體】美國宇航局(NASA)今天通過其官方網站確認,此前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於當地時間6月5日晚成功從冬眠狀態甦醒過來,即將開始一場為期2年多的新的探測任務:對位於柯伊伯帶的一顆冰凍天體2014 MU69進行探測。新視野號探測器是為了完成對冥王星的探測任務而發射的。
  • 冥王星地下黨和新視野號的故事
    2001年4月6日NASA宣布,斯特恩領導的新視野號團隊將與JPL領導的冥王星團隊進行最終角逐,將於當年9月18日舉行最終評審。正當雙方信心滿滿,準備上場答辯的時候,又一個意外發生了,發生在9月11日的「911」恐怖襲擊打亂了整個美國的節奏,應用物理實驗室與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決戰日期被延至10月19日。11月29日,NASA宣布新視野號團隊的探測方案獲得勝出。
  • 罕見掩星,預覽新視野號下一站
    不過,接下來幾周內,將有幾次罕見的機會,讓遠在地球上的我們能夠提前窺探這顆天體的基本狀況。圖片來源:NASA2019年元旦這一天,在距離地球超過64億千米的地方,NASA的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將高速掠過一顆柯伊伯帶小天體,名為2014 MU69。這顆從行星形成過程中留存下來的巖石遺蹟,將成為有史以來被探測器造訪過的最遙遠天體。
  • 新視野號給冥王星送去9件神秘貨物
    再過6個月,也就是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探測器將近距離飛掠冥王星。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自2006的1月19日發射升空以來,已經孤獨地在太空中飛行了近9年時間。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據美國科技雜誌《連線》,早在2014年,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功地發現了一些新的柯伊伯帶天體,其中就包括2014MU69(在取得它的足夠軌道資料後由小行星中心編號),並將這個小行星列為「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後的下一個探測目標。
  • 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在探索冥王星的旅程中看到了什麼?
    穿過小行星帶後,探測器的下一個目標是,太陽系行星老大-木星。  在和木星相遇之後是,新視野的下一個目標是冰冷的矮行星冥王星月,經過9年30億英裡的徵程,新視野號終於完成了對冥王星系統的探測,發送回超過50GB的數據。
  • 新視野號飛船訪問過的最遙遠物體
    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系統。隨後,新視野號將繼續進入古柏帶。經過與小行星132524 APL一個短暫的相遇後,新視野號飛往木星,在2007年2月28日使得其最接近木星的距離為2.3 × 10 6公裡(1.4 × 10 6英裡)。木星飛掠提供重力助推給新視野號的速度增加了4 km/s(14,000 km/h;9,000 mph)。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出的信號是如何被我們接收到的
    NASA的探測器都會使用高增益天線,「新視野」號也不例外。高增益天線簡單的說就是增強其信號的強度,以便於可以有效的抵達地球而不衰減或消失。地球上接受「新視野」號的「大鍋」是NASA的深空網絡。這是NASA設置的一個用以聯絡太空船的全球網絡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