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夜幕,璀璨的銀河,茫茫的繁星,人類文明如黑夜大海上的一葉孤舟...
每當我們陷入孤寂開始沉思時,每當我們因為傷感無處宣洩時,每當我們追尋浪漫表達愛意時,我們都曾或多或少的將目光轉向頭頂那浩淼的星河,頃刻間,一種濃濃的勝似鄉愁卻超越相思的苦悶與彷徨就會襲上心頭。
啊,璀璨的星辰,那些夜空裡升起的明亮大星星,在短暫的一世紀光陰裡,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人類近距探索地外文明的足跡...在夜幕的更深處,銀河中那億萬顆絢麗奪目的恆星,承載著古人、今人千萬年來思想的精華,剎那間綻放,隨光流逝億萬年...而那億萬顆閃亮的恆星,它們都是一個耀眼的太陽,數以億萬的太陽就這樣散落在無垠的宇宙空間,而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卻形同捕風捉影,對於它們,我們所知的實在太少,浩瀚的空間阻礙了我們探索外太空的步伐。當然,有一點毫無疑問,地球絕非偶然!
地球,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溫暖而安詳...但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母親溫暖懷抱的呵護下。終有一天,我們將帶著一絲疑慮和無限的求知慾,懷著美好的憧憬、滿載著希望踏上遙遠的尋根之路。43年前,「先驅者10」號承載著人類的遠大理想出發了,帶著地球的各種信息,帶著神聖的使命,帶著美好的問候,踏上了追尋之路。緊隨著,「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也帶著同樣的問候飛向了夜幕深處...
時過境遷,當「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音訊全無,「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在太陽系外圍傳回微弱的訊號時,2006年1月19日,隨著一陣陣轟隆巨響,擎天神V551型(Altas V551)火箭攜帶著「新視野號」深空探測器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納爾角空軍基地發射,最終探測器被推出太空,在由半人馬座(Centaur)火箭送入繞地軌道,最後由星48B型(STAR 48B)固體燃料火箭衝出地球引力圈,方向,冥王星。
在穿越太陽系的過程中,「新視野號」將掠過火星,成功越過危險的小行星帶,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靠近木星,再憑著木星強大的引力加速跨過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預計2015年中旬到達冥王星。如今「新視野號」探測器已在太空遨遊9年。今年中旬它將開始執行它的第一項任務,隨後它將進入遙遠的柯伊伯帶,最終,它終究敵不過命運的宿命,踏上孤獨的徵程,在飛離太陽系的時候,它將掉轉方向,向我們的太陽系、向它的地球母親深情的望上最後一眼,再一次為人類留下太陽系大家族的「全家福」,然後義無返顧地踏上新的徵程,奔向浩淼的星空。
在信息傳遞介質上,「新視野號」與以往的深空探測器稍有不同,以往的探測器攜帶的是錄音帶,而「新視野號」帶著刻著45萬名支持者的名字和DVD以及克萊德·威廉·湯博的骨灰,(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在「新視野號」完成主要任務後,它將遠離太陽系,循著早期的「先驅者」和「旅行者」的足跡前進,飛往更遙遠的地方。舊的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此刻,「新視野號」的使命才真正的開始。而美國宇航局(NASA)將再次使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巨型天線「深空探測網」與該探測器進行聯絡。最後,「新視野號」或許會和它的前者,「先驅者」, 「旅行者」一樣永遠消失在人類的視野裡,杳如黃鶴,像一個漂浮在海上的漂流瓶一樣遊弋在茫茫宇宙。作為人類的信使,「新視野號」與它的四個兄擔負的使命雖然相似,但它們從地球出發後,分別向不同的方向進發,因此永遠不可能相遇,也不會再繞回太陽系,它們註定要孤獨地旅行一生。
按照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的計劃,「新視野號」探測器探測任務將經歷數個階段。
1.航行初期:如果「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第一發射窗口發射,在它飛往冥王星旅途的前13個月中,對整個探測器及其所攜儀器進行檢查和調試,修正其飛行軌道,並未接近木星做準備。
2.飛躍木星:「新視野號」探測器預計將在2007年2月28日接近木星。屆時,「新視野號」會以21km/s的速度,比「卡西尼號木星探測器」更接近的距離飛躍木星。
3.穿越太陽系:在「新視野號」探測器接近最後8年時間裡,再次對整個探測器及其所攜帶儀器進行檢查和調試,修正飛行軌道,並為接近冥王星做準備。
4.與冥王星相遇:「新視野號」到達冥王星的時間取決於發射時間,如果再第一發射窗口發射則2015年-2017年抵達,如果在第二窗口發射則2019年-2020年抵達。
5.進入柯伊伯帶:「新視野號」將會探測1-2個直徑為40-90km的柯伊伯天體。
6.與太陽系道別:歷經23年艱險,「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2029年離開太陽系。
「新視野號」探測器質量為454kg,長2.1m,耗資7億美元,發射過程耗資5.5億美元,由美國約翰.霍普金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設計製造。因冥王星距離太陽較遠,探測器無法使用太陽能,將使用放射同位素熱電發電機,由10.9kg離丸放射性衰變能源提供動力,這種核燃料發電機曾在25次太空探索中使用,其中包括6次探測月球的阿波羅飛行,2次探測木星和探測土星的飛行,以及2次探測火星的飛行。為確保安全,二氧化鈽燃料被封裝於特製的球形防火陶瓷中,這種陶瓷在水中有抗分解的能力,不易於其他化學物質發生反應,一旦破裂可形成較大的顆粒和碎片,產生的危險小於微型顆粒。
「新視野號」探測器攜帶的7種科研儀器分別是:
一是獲得高清晰度彩色地圖和冥王星及其冥衛一表面成分的設備(Ralph)。該設備主要由多譜線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和線性標準成像光譜陣列(LEISA)組成。MVIC在可見光範圍內工作,它有四個不同的濾光器。一個用來測量分布於表面的甲烷霜,其它的分別覆蓋藍、紅和近紅外等光譜區域。此外,還有兩個全色濾光器,當測量發微光的遙遠物體時,可讓所有可見光通過,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儀器的敏感性。從濾光器穿過的光線均被聚焦到一個電耦合器件上通過該相機可產生彩色地圖。LEISA利用熱輻射在紅外光譜範圍內工作它可像稜鏡一樣使不同波長的光按不同比率彎曲,這樣就可以分別對每種光進行分析。根據量子物理,不同分子輻射和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因此,對光的成分進行分析,就可以鑑別不同的分子。它將用於描繪冥王星表面甲烷霜、氮、一氧化碳、水及冥衛一表面水冰的分布情況。
二是放射性實驗儀器(REX)。它由一小塊集成到探測器通信系統中的含先進電子設備的印刷線路板構成,探測器向地球傳輸科學數據等所有電信聯繫均通過它來完成,對探測任務能否成功關係重大。當探測器飛臨冥王星時,它上面的83英寸的無線電天線將指向地球。美國宇航局功能強大的深空網絡無線電發射機同時對準新視野探測器並向其發出信號。當探測器飛到冥王星背面,冥王星大氣將使無線電波產生彎曲,彎曲程度依氣體分子的平均重量和大氣溫度而定。此時,該儀器將記錄到的無線電波數據發送回地球進行分析。該儀器還有一種輻射線測定模式,可測量冥王星本身微弱的電磁輻射。當這種輻射線測定在探測器飛過冥王星後回望時,可準確測定冥王星的夜間溫度。
三是用來探測冥王星大氣構成的紫外線成像光譜儀(Alice)。它也不僅可以像稜鏡一樣將不同組分發出的光分別開來,而且能形成不同波長探測物的影像。
四是遠程勘測成像儀(LORRI)。由一個20.8釐米孔徑望遠鏡組成,能將可見光匯聚到電耦合器件上,產生高空間解析度圖像。當探測器到達距冥王星最近點時,將由它拍攝高解析度圖像。
五是太陽風分析儀(SWAP)。可用來測量冥王星附近來自太陽風的帶電粒子,以決定這顆行星是否有磁場圈及其大氣逃逸速度。
六是高能粒子頻譜儀(PEPSSI)。可用來尋找從冥王星大氣中逃逸的中性原子。這些原子逃逸後即與太陽風作用變為帶電粒子。
七是塵埃計數器(SDC)。它將沿軌道測量由彗星脫落物和柯伊伯帶天體相互碰撞產生的塵埃粒子大小,其中包括從未取樣的星際空間。這些儀器將在「新視野號」飛臨冥王星的過程中,為這顆遙遠的星球描繪出一幅全新的圖像。
「新視野號」是人類深空探索領域34年後的又一傑作,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有歷史意義和科學意義的深空探測器,它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發射初始速度最快的人造飛行物體,(「新視野號」初始速度為16km/s,第一個深空探測器先驅者10號初始速度為13km/s。以上飛行器速度在經歷幾次引力加速後都會超過第三宇宙速度,如今已成型的離子推進器理論極限是55km/s)它飛越月球繞地軌道少於九小時,到達木星引力區只需13個月時間,(1960年發射的「阿波羅飛船」登月任務相同航程需要三天時間,「伽利略號」飛抵木星亦需四年時間)「新視野號」如今的速度為3.1萬英裡(4.99萬公裡)每小時。截止2014年7月21日,「新視野號」探測器距離地球大約是28.94個天文單位,在星際空間的高速公路上,沒有任何標誌和指示牌。在它的身後,地球母親漸行漸遠;太陽已成了更亮些的星點。周圍是無邊的黑暗和寂靜。已經走過的9年路程,相比它的整個旅途來說,才是剛剛開始的一小步,可以說,它才剛剛跨到自家的門口。前方的路,不知道盡頭在何方,直到下一個驛站,有誰願意挽留它,它才會停下來。它懷裡揣著的地球名片,上面記載著地球文明的信息。它肩負的使命,就是將這張名片交給不知在何方、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文明。
當我們的先祖走出非洲大陸,再到冰河期的大遷徙,直到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船隊折返於麥哲倫海峽,任何困苦與艱險都從未阻擋住我們對未知事物與生俱來的求知慾,我們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滯,相信,在不大久遠的將來,「新視野2號」也會隨之楊帆起航。啊!播撒下我們星球文明之中的造物主啊!你們究竟身在何方?我們今生今世是否還有謀面的機會?雖然關於地外生命和宜居行星的各種推測和報導常有出現,但至今卻都無從證實。毫無疑問,現在,我們仍然是孤獨的!
向著太空深處進發的「新視野號」!你承載著人類這個矛盾物種宏偉而渺茫的夢想,奔行於人類常識所不能測度的漫漫旅途中。在這漫長而又短暫的時間裡,但願有一天我們能夠學會更加善待自己的同類、善待文明、善待我們所棲居的這顆脆弱的暗淡小藍點。但願地球文明能夠存續到我們夢想實現的那一天,傾聽另一種智慧從宇宙的另一角落發來的感慨萬千的回應。那時我們將共慶天地同音那一偉大的時刻!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新視野號」與它的其它兄弟一樣,就像大海上的漂流瓶,當被人拾起的時候,施放瓶子的人早已不在這個世界。或許,在不久遠的將來,一次天體撞擊、一次超新星爆發都將脆弱的人類文明都將在時間沉淪中湮滅...時間,或許又會更久遠些,但幸運終究敵不過宿命,最終我們的太陽將完成氫氦聚變,膨脹成一顆巨大的紅巨星,吞噬掉地球,那時,地球上的一切,都會化為烏有,最終太陽也灰飛煙滅,成為宇宙塵埃,太陽系殘存的行星們也將分崩離析,而那些漂泊的塵埃們,經過億萬年沉澱後又將繼續孕育新的開始。那時,這些人類製造的探測器或許仍默默地飄蕩在無盡的宇宙星河中。它們將成為一種紀念——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智慧生命,對人類探索宇宙星空的不懈努力,對人類曾經渴望與其它生命建立溝通的紀念。至少,當其他外星生物攔截到我們的飛行器時,可以向他們證明,在銀河系一條旋臂的外圍,有一個叫太陽系的地方,在它的第三條軌道上有過那麼一顆蔚藍色的小行星,這裡曾經存在過智慧生命,這些生命曾經多麼渴望與他們溝通。
再見,「新視野號」!你承載著地球文明的光榮與夢想,帶著人類在搖籃裡稚嫩的理想和目光,你將成為宇宙間的豐碑。我們祝願你一帆風順,更祝願我們的夢想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