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需要「約翰·克裡斯朵夫」

2020-12-05 影識集

「當你見到約翰·克裡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將死而不死於惡死之日」

《約翰·克裡斯朵夫》是法國文豪羅曼·羅蘭的長篇巨著,講述了音樂家克裡斯朵夫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

羅曼·羅蘭並不認為克裡斯朵夫所取得的音樂成就是英雄的本質,能夠將之稱為英雄主義的恰恰是克裡斯朵夫一生中經歷的苦難的童年、青年時期的頑強拼搏、為爭取生存權利的掙扎、與種族的妖魔的鬥爭、孤獨的勝利、以及峰迴路轉後的頹喪與羞恥,直至到達生命終點前的平和與恬靜。

英雄主義是一個平凡人在戰鬥時散發出來的力量與光明。

而我們這個時代恰恰不需要英雄,而是缺乏具備英雄主義的凡人,李文亮醫生便是一個世紀之前的約翰·克裡斯朵夫。

這位令人尊敬的平凡醫生,在滾動的時代潮流遇到兇險礁石時,秉著職業良心吹響了尖利的哨聲,警示了危險的到來。

在二十世紀的法國文藝界,瀰漫著頹廢、庸碌、虛偽的文藝作風,附庸風雅的人們都在沙龍中談論著,爭辯著前人的遺蹟。克裡斯朵夫作為一個異類尖利的聲音,大大刺痛了目中無人、自私自利、自我吹噓的布爾喬亞們。

在那個文學藝術都停滯不前的靜默時期,一個追求真理的藝術家應該怎樣與時代洪流戰鬥,個人如何抵抗洶湧澎湃難以阻擋的集體無意識流?

克裡斯朵夫的回答:戰鬥,直到生命盡頭,這是唯一的答案。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之一,薩姆·門德斯導演的《1917》,講述了在激烈殘酷的一戰戰場上,兩個16歲的英軍下士臨危受命,穿越敵方前線,送達一封可以拯救1600名戰友的密信。

接到命令之前,他們是普通的少年,有著對戰場英雄的美好遐想與嚮往。但真的面臨戰場上的死亡與恐懼時,他們毅然選擇勇往直前,穿越死亡火線,完成任務,送達生的信號。

即便,死亡來的是那麼突然,迅速,他們既然前行,戰鬥到最後一口氣。

當眾人皆稱呼李文亮為人民的英雄時,他還沒來得及聽到就走了。我想他一定不想做一個英雄,而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按時上下班、與妻兒父母噓寒問暖、熱愛自己的職業之外還有點兒小憧憬的平凡人,因為那時他尚有未來可期。如果可以有選擇,他們是否真的願意成為一個英雄?

而這些約翰·克裡斯朵夫們,他們都無從選擇。

決定打開羅曼·羅蘭的巨著《約翰·克裡斯朵夫》,因了看到許知遠《十三邀》對談陳衝那期節目。很喜歡陳衝身上的東方知性以及一種威嚴凌然的高貴氣質,與小說的主人公在不同的時空琴瑟和鳴:

陳衝:但是我更嚮往那種真正偉大的人格,那種道德的勇氣,約翰·克裡斯多夫!

許知遠:就還是英雄主義。陳衝:理想。其實這個就是挺厲害的一個東西,你想一想,一本法國老書能夠在中國當年的青年中引起如此的震撼。許知遠:對啊,我覺得英雄主義很浪漫的那種東西好像什麼時候開始就消失了,大家對這種個性不感興趣了。陳衝:其實羅曼·羅蘭自己就很像這樣的人,他是一個堅持理想的人。現在的年輕人會覺得哪有這樣的人,前後左右也找不著,但其實存在過,TA一定在。只是現實的價值,沒有把這個東西衡量成一個有價值的東西嘛。我拍《英格力士》我要講的也就是這樣,我要講這樣一個人。許知遠:正直的那種,有道德力量的人。

強有力的道德力量支撐了約翰·克裡斯朵夫苦難的一生,當他抵達生命的彼岸,快要倒下的他放下頭頂的孩子,問他:

「咱們到了!哎,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誰呢?」

孩子回答說:」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

這便是約翰·克裡斯朵夫的英雄主義,生之平凡,死之絢爛,戰鬥之光,照耀著後繼者,為他們驅散黑暗。

」那麼你後悔嗎?「

」不。「

相關焦點

  • 《約翰·克裡斯朵夫》,羅曼羅蘭的扛鼎之作,一個時代的精神遺囑
    提起羅曼·羅蘭,那麼他的著作《約翰·克裡斯朵夫》一定是會被提起的。《約翰·克裡斯朵夫》是羅曼·羅蘭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著作,我們不能將他單純地看作是一部小說或是一部長篇詩歌集,它就像是萊茵河中汩汩流淌的河水,緩慢且幽靜,一直流向看不見的遠方。
  • 《約翰·克裡斯朵夫》:我花了10年多,還沒有讀完
    因為兩者具有一定的聯繫,主人公是同一個人,所以西東不記得是哪本書中的丁培根,一個可愛的老頭,建議主人公路小路,去讀《約翰·克裡斯朵夫》。他說,《約翰·克裡斯多夫》是真正勵志的,要學習約翰·克裡斯朵夫。於是,西東把《約翰·克裡斯多夫》列為必讀的書目。可是,有一天,在書店找到《約翰·克裡斯朵夫》時,西東卻猶豫了。
  • 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哲學?
    2020-07-08 09:4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 周澍熹今天的我們,還需不需要哲學?有人認為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能更為重要,而哲學過於飄渺;有人則認為哲學離大多數人都很遙遠,沒有必要了解;有人認為哲學是一門學問,應該有所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孫衛衛《照亮——讓我們靈魂覺醒的哲學智慧》(以下簡稱《照亮》)一書認為,我們需要哲學,而且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回顧那一段令人唏噓的歷史。北京│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地點:海澱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科技廣場D座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主講人: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 我們今天覺得是常識的知識,當年是需要天才來揭示的
    我們今天認為是常識的知識,比如潮汐是由月球引力引起的,是由牛頓揭示出來的。當我們學習並運用這樣知識時,莫忘牛頓這樣的天才的成就和貢獻。
  • 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製造什麼!網友:今天的評論區太好哭了……
    對我們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製造日」這個活動,也是要促進我們各行各業在製造領域趕超世界水平,要成為一個製造大國。我們航天要成為一個航天大國,而且要成為航天強國。如今,導航衛星完成了,嫦娥工程也完成了,今天的航天,別人能做到的,我們都能做到。七十餘年來,不僅是航天工業得到了發展,我國的製造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巨大飛躍。
  • 今天的我們為啥還要看《雷雨》?
    比如埃裡克認為《雷雨》中提到的女性問題,直到今天,女性的處境幾乎還是在男性之下,無論是在法國還是在中國,這些問題都現實存在,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去解決這些問題:「幸好激情、愛情的表達可以穿越所有時代,所以我希望將這些貫穿在《雷雨》之中,也算是跟今天的觀眾做出一個回應。這是我做戲劇的目的,不要把戲劇做成一所博物館,是要通過一個老作品去講述今天的人的故事。」
  • 租房子時我們需要注意的幾點!
    估計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在租房時遇到過一些困擾,今天我們一起討論下,租房子時我們需要注意什麼?租房形式分為兩種——整租與合租整租整租,顧名思義就是單個整體包租下來,使用權歸一個主體所有。整租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落實房東的真實身份信息,簡單來說就是查驗身份證、水、電、燃氣的戶名、產權證的歸屬人,看看這些是否一致!
  • 今天的中國不需要牛虻嗎?
    大人們因此警告我們做人萬不可猖狂,強中自有強中手,這個世上沒有誰是萬能的,輕敵思想才是最可怕的對手,你能戰勝強大的對手,卻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葬送了自己的前程,這樣的人還不少呢。> 哲學家蘇格拉底,自比雅典的牛虻 蘇格拉底認為當時的雅典好比一匹駿馬,又懶又胖,麻木不仁,昏昏欲睡,需要一隻牛虻時刻緊叮著它
  • 今天,我們仍格外懷念他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今天,我們懷念顧先生,是懷念他『以身許國、終身為黨』的家國情懷,是懷念他『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研國家之所需』的責任感、使命感,是懷念他『為人民犧牲自我』的崇高精神。」他一生熱愛祖國,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數次為了國家需要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顧先生的一生,是以國家需要為己任、嘔心瀝血、為國為民效命的一生。」周天軍說。
  • 今天 我們都成了「火星人」
    ——作者|Lianzi 編輯|Vicky Xiao2020年,魔幻得永遠超乎我們想像。住在矽谷的人們大多今天醒來第一反應:天還黑著???那我再睡會兒等天亮再醒來吧。據說,今天一些遠程網上上課的學生因此......逃課了。雖然全矽谷的朋友圈都從早到晚在刷著「末日」這樣的詞彙。
  • 今天我們來講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今天我們來講大腦的結構與功能。那什麼是大腦?大腦皮層我們知道包括灰質和白質,那大腦皮層呢,是灰質,也就是端腦。大腦皮層也叫大腦外層,他有那些結構呢?分為四個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四個部分。這個是考點。接著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
  • 地球不需要我們拯救,我們只需要拯救我們自己
    地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尤為重要,為此我們經常說要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有人說人類目前擁有的核武器能夠毀滅地球幾十次,是嗎?人類真的有能力毀滅地球嗎?比如現在我們很關注的全球變暖問題,其實地球在歷史上比現在平均氣溫高的時期很多。當然,比現在溫度低的多的冰期也是很常見的。
  • 世界需要對我們共同命運的真正覺悟
    必須指出的是,文化是我們兩國關係中的一個佔有主導位置的因素,而非人們一直強調的政治、經濟等因素。然而,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為什麼文化對我們如此重要?這是因為我們兩國人民之間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敏感性」。我們是兩個非常敏感的民族,這種敏感性深深植根於我們的內心、思想和生存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兩國關係中需要真誠。
  • 「我們為什麼需要文學」緣何上熱搜
    然而,「我們為什麼需要文學」近日登上熱搜,閱讀超過1億次。這可能得益於平臺在算法上的「照顧」,也和新年來臨,一些機構評選新書有關。不管如何,大家對文學的熱情是實實在在的。話題的置頂內容是這條:「如果我們生命中的某一瞬間可以向文學敞開,那我們所感到的那種破碎和孤獨感,它就可能得到陪伴或消解。」很多人對這句話頗有感觸,向世界敞開了心扉,講述了自己和文學的關係。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和教育變革?
    在智能化時代,我們的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新本領? 在知識界,Alpha Go的深度學習、自我進化將導致預測、決策都在智能化……人機共存的新生活在內容與方式上有何變化,對未來的人們來說,適應這些新變化,又需要什麼樣的新能力? 對於這一切,我們的教育還思考得太少,探索和實踐得更少。
  • 今天,是我們地球母親的專屬日子
    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地球的現狀,關乎你我他,關愛自然,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我們正在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問題。很多野生動物,在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它們的時候,沒有知道它們名字的時候,已經悄然離我們而去,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沒有留下一絲血脈。
  • 中國東風-41飛彈,從中國飛往美國需要多長時間?今天算明白了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國新推出的一款飛彈,也就是東風-41飛彈,這款飛彈在我國2019年國慶閱兵典禮上首次亮相 那麼中國東風-41飛彈,從中國飛往美國需要多長時間呢?經過專家的介紹,很多人表示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 今天,我們網易影見AR上央視啦!
    今天,我們網易影見AR上央視啦!10-28 14:07 來源:易現EZXR 原標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