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象屬稀有種雷康提氏大兜發新記錄 雌蟲結束48年資料不明狀態

2020-10-10 羅氏蟲社


前言:上周我們較系統的介紹了長戟大兜屬的白兜種群,今天我們換個毛象屬的物種來聊聊。

最近2年學術界對毛象屬的研究有不少新發現,2016年時發表了新物種愛馬仕大兜(Megasoma hermes),2019年日本(Bekuwa No.70 小林一秀のゾウカブト大図鑑)又根據最新研究對蓋亞斯大兜、毛象大兜、亞努斯大兜、亞克提恩大兜等物種進行了大調整(具體內容可見「2019象兜屬分類大調整」一文)。

今年,學者們又有新發現,毛象屬中最稀有的物種雷康提氏大兜(Megasoma lecontei)迎來了新進展。

關於雷康提氏大兜雌蟲

1、雷康提氏大兜最新近況:

3月25日有學者在昆蟲期刊「The Coleopterists Bulletin」(VOL.74)正式發表了此種雌蟲記錄,結束了該物種自1972年發表以來整整48年雌蟲相關資料不明的狀態。

註:雷康提氏大兜分布於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屬於小型毛象兜蟲,棲息地約700~1000海拔地區。

雷康提氏大兜可以說象兜屬中最稀有的物種,已知雄蟲數量非常稀少(相關標本售價高昂),雌蟲則更為稀有,僅有極少數的標本存於個人(美國、墨西哥、義大利學者)收藏中。此次雌蟲正式描述基於2010年和2011年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 Sur)南部採集到的六份標本。

2、雷康提氏大兜外觀特徵:

雷康提氏大兜雌蟲體長約為24.7~34.1mm,體色為黑色,頭部粗糙有褶皺,前胸背板無毛但有較密的粗大刻點,側部和前部刻點較密集;鞘翅無絨毛且有光澤,有點狀刻點條紋,條紋間隔較大。



圖源:引用自文獻

雷康提氏大兜雄蟲前胸背板正中無胸角,僅有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胸角且尖銳,胸部和鞘翅表面無絨毛覆蓋,體色為紅褐色。


圖源:引用自文獻

小知識:雷康提氏大兜種名「lecontei」為紀念美國19世紀甲蟲研究學者約翰·勞倫斯·雷康提(John Lawrence LeConte,1825~1883,見下圖),有著美國甲蟲研究之父的聲譽。

後記: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後續有學術方面的新消息我們繼續和大家分享!


參考文獻

The Coleopterists Bulletin, 74(1): 119–123. 2020. First Description Of The Female Of The Rare Megasoma Lecontei Hardy


以上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註:歡迎轉載,標明出處即可!

End

往期回顧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 初探姬兜屬全家族成員

初探姬兜屬全家族成員之二 部分種的淵源可能出人意料!

黑腹、紅腳、鐵鏽、細紋,極具個性特徵的國產琉璃鍬們

相關焦點

  • 毛象屬稀有物種雷康提氏大兜發新記錄 雌蟲結束48年資料不明狀態
    前言:上周我們較系統地介紹了長戟大兜屬的白兜種群,今天我們換個毛象屬的物種來聊聊。最近2年學術界對毛象屬的研究有不少新發現,2016年時發表了新物種愛馬仕大兜(Megasoma hermes),2019年日本(Bekuwa No.70 小林一秀のゾウカブト大図鑑)又根據最新研究對蓋亞斯大兜、毛象大兜、亞努斯大兜、亞克提恩大兜等物種進行了大調整(具體內容可見「2019象兜屬分類大調整」一文)。
  • 羅氏蟲社年終回顧,全年兜鍬新種、飼育紀錄、科普知識一文掌控
    在2020年即將過去之際,我們就先不整新內容了,今天就單純的回顧下過去一年公眾號曾經發過的推文,一來方便大家對過去一年發生的事物有個更全面的了解,同時也是方便部分新粉絲們閱讀早先的內容。1、兜鍬新種動態過去一年國內至少發表了8個鍬甲新種,範圍包括了深山鍬、刀鍬、鬼鍬、擬深山、狍鍬、阿鍬等鍬甲屬,尤其是狍鍬和阿鍬這兩個稀有種也有新發現:朱創狍鍬和增華阿鍬。
  • 2019象兜屬Megasoma分類大調整 亞克提恩被拆分蓋亞斯再添新亞種
    斯沃博達奧林毛象大兜 Megasoma svobodaorum  5. 阿努比斯大兜 Megasoma anubis  6. 帕切克小戰神大兜 Megasoma pachecoi  7. 點刻翅大兜 Megasoma punctulatum(註:Megasoma punctulatus為錯誤串法,應為Megasoma punctulatum。)
  • 新近發現植物新記錄種12種
    本次調查共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還發現了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深圳新記錄種7種。  全市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2種  調查結果顯示,共發現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分別為灰巖粗毛藤、黃唇線柱蘭;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分別為:南山藤屬(南山藤)、地寶蘭屬(地寶蘭)和叉柱蘭屬(德基叉柱蘭);深圳新記錄種7種,分別為紫丹、隔山香、異色線柱苣苔、崖柿、寬葉十萬錯、南方鹼蓬和小草海桐。
  • 【蟲研捷報】蚊蠍蛉屬首次現身白堊紀
    近日,一篇題為 A new species of hangingfly (Insecta: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the mid-Cretaceous Myanmar amber [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蚊蠍蛉(昆蟲綱:長翅目:蚊蠍蛉科)一新種] 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 上。
  • 【蟲研捷報】87年後浙江發現石蛉一新種
    在中國,鱗蟋科共記錄4屬,分別是小須蟋屬 Micronebius、蛛首蟋屬 Arachnocephalus、長背蟋屬 Ectatoderus和奧蟋屬 Ornebius,其中以奧蟋屬昆蟲最為常見。中國目前已知5種奧蟋,它們體小扁平,雄性具有發音器,雌性完全無翅。這5種全部由日本學者 Shiraki 及 Matsumura 發表,最新種的發表時間為1930年,其後87年間,中國再無奧蟋新種發現。華東師範大學學者何祝清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發現一新種,相關論文本月已發表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taxa 上。
  • 梅花山苔蘚調查發現中國新記錄6種
    本報訊 (秦宏) 福建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苔蘚植物多樣性調查工作近期結束。此次調查填補了閩西地區苔蘚植物專項調查空白,發現中國新記錄6種。據介紹,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賈渝教授團隊負責的「探蘚」調查,歷時3年,共在梅花山發現苔蘚植物77科、195屬、394種、8亞種、6變種。
  • 蟲友掃盲班,一文看懂長戟大兜屬白兜種群!你會愛上哪個種?
    同時,我們也順帶根據2017年我國臺灣學者黃仁磐針對整個「Dynastes」屬的研究文獻整理了白兜種群的資料,這裡分享給廣大蟲友。關於白兜種群白兜有哪些?,同時新研究也表明墨龍白兜和墨西哥白兜無親緣關係,反和瑪雅白兜存在進化譜系,屬於近緣種。
  • 稀有而極端的第六種物質狀態
    ​物質一共有幾種狀態但是,除了最常見的三態,以及這種高能的電離等離子體之外,當物質處於極低溫的狀態下,比如接近絕對零度的時候,兩類粒子——玻色子與費米子也能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凝聚,從而創造出第五種和第六種物質狀態,它們分別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和費米凝聚
  •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23年新增135種
    闕品甲解釋說,上一本最為完整的、也是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最為重要的兩部論著之一的四川鳥類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距今已有23年。時隔久遠,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的觀測記錄出現,但卻未曾有更新和補充。所以,很早以前闕品甲和其他幾位作者就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各種零零散散的信息。
  • 脊椎動物·白腹鷺:被列入「地球上最稀有的50種鳥」
    它也是最珍稀的瀕危鳥類之一,被列入「地球上最稀有的50種鳥」。80多年來,白腹鷺在中國境內只被發現過三次。上世紀30年代,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過植物學與動物學的英國人陸德陋在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看到江邊站著一隻高大的白腹鷺。同年7月8日,陸德陋再次在米林縣派鎮附近的雅魯藏布江邊看到一隻白腹鷺。
  • 科研團隊發現白堊紀緬甸琥珀昆蟲新屬新種——卓德曲雙翅螳蛉
    近日中國科研團隊基於三枚晚白堊世Cenomanian 期早期緬甸琥珀化石標本, 記述了脈翅目雙翅螳蛉科Dipteromantispidae一新屬和新種
  • 【蟲研捷報】雲南發現2個菱蠟蟬新種
    本月,貴州大學陳祥盛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Keys 發表了關於中國菱蠟蟬科的研究論文,命名了2個來自雲南的菱蠟蟬新種。這2個新種都屬於Andixius 屬,分別被命名為 A. longispin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鞭節基部具一個長刺狀突起)和A. trifurc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鞘具3個分叉),都來自雲南。作者在文中提供了它們的雄蟲整體照片、局部特徵和雄外生殖器特徵圖示以及分布圖。
  • 農學院博士生邴孝利發現半翅目昆蟲共生細菌新屬新種
    生物學研究表明,生物體內普遍存在共生細菌,並影響和調控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和生存狀態。就人體而言,人體內的細菌細胞數是人類本身細胞的10倍,人的消化、生長及自我防衛等基本生理活動都是在它們的協助下完成的。        昆蟲共生細菌的普遍作用近年來也開始受到重視。邴孝利等主要研究全球重大農業害蟲煙粉蝨的共生細菌。
  • 昆明植物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24個西藏新記錄種
    研究人員在整理和鑑定採集到的標本的過程中發現,須彌四帶芹(Tetrataeniumwallichii)、巴洛特櫟(Quercusbaloot)、尼泊爾姜味草(Clinopodiumnepalense)等4個分布在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Pleurospermumdecurrens)、線葉球蘭(Hoya linearis)、尼泊爾菊三七(Gynuranepalensis)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星沙海關截獲51隻蜘蛛 均屬歐洲種國內無分布
    經鑑定,截獲的蜘蛛包括異紡蛛科、狒蛛科的5個種,其學名分別為Paraembolides variabilis,Encyocratella olivacea,Augacephalus ezendaml,Taplnauchenius violaceus,Pleslothele fentoni。這些蜘蛛全部為歐洲種,我國尚無分布記錄,也沒有相應的中文學名。
  • 福建發現天牛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
    近日國際最權威的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認可了一種在福建深山發現的新天牛物種,按照國際命名法則規定,新物種的發現者對該物種擁有命名權。因此新物種被命名為黃劍斌糙天牛,其中黃劍斌為人名,糙天牛為天牛的一個屬。蟲林野趣工作室的昆蟲專家劉鵬宇稱,新物種是他工作室內的兩名隊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現的。
  • 蟲季一睹天目山鍬甲風採下篇 深山屬鍬甲
    除了上述兩個品種外,今年開始又多了一種深山鍬,確切的說是又發現了深山鍬新種,也就是2019年上半年剛發表的劉瑋深山鍬。該種我們目前還未見到過活體或者標本,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在天目山看到。好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天目山的深山鍬甲。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白腹鷺:被列入「地球上最稀有的50種...
    它也是最珍稀的瀕危鳥類之一,被列入「地球上最稀有的50種鳥」。 80多年來,白腹鷺在中國境內只被發現過三次。 上世紀30年代,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過植物學與動物學的英國人陸德陋在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看到江邊站著一隻高大的白腹鷺。同年7月8日,陸德陋再次在米林縣派鎮附近的雅魯藏布江邊看到一隻白腹鷺。
  • 一起來認識五角大兜 新野保名錄上的二級保護大兜蟲
    不過今天我們不想來討論這份新名錄的是非,而是想聊聊部分上了名錄的品種。在這份新名錄中,尤犀金龜屬有兩個物種既細角尤犀金龜和粗尤犀金龜的保護等級重新做了調整,前者從三有提升為二級保護,後者更是直接從非保護升級為二級保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科普下尤犀金龜屬的所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