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聯合國在美國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會議草擬了一份文件,即後來各方熟知的《關於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又稱《月球協定》。
該協議規定了人類探月、利用月球的基本原則:1、不得在月球上部署軍事基地、進行軍事行為;2.任何國家不得在任何天體上宣布領主主張;3、地球以外的環境和資源應屬於全人類,所有國家都應有和平研究之平等權利。
有27個國家籤署了該協議,但航天大國中俄美印卻遲遲未予加入,可見《月球協定》適用效力非常有限,無力阻礙主要航天大國進軍月球的腳步。
由於月地近地點直線距離只有38萬公裡,且人類深空探索的技術不斷進步,開發月球或將不是難事。中國的嫦娥5號以及後來的探月項目都將為建立月球基地而服務,這是否會成為他國妒忌和打壓的對象?他國是否以41年前的協定為基準對我方的探月行為強行幹涉?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可能會給我方帶來麻煩。
在探月一事上,中方秉承了開放共享的原則,即願意分享一部分技術、願意分享嫦娥5號取回的部分月巖土壤。中方這麼做基於最大化地平衡各方的利益,讓探月成為地球人的「家事」,為我方的深空探索項目持續推進掃平障礙。
回到本文的標題,月球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嗎?我的看法是,此事大可不必提,中方埋頭苦幹就是了,用不著過多理會他國的想法。原因無他:美蘇先後取回月壤後,人類接近半個世紀沒有再延續該動作。這就意味著,未來的十年甚至數十年,中方就成為光顧月球的常客,甚至是唯一的「客人」
幾個細節值得注意:目前最有可能和中方在月球探索領域比肩的美國卻突然啞火。媒體指出,政權頻繁交迭、美國的財政緊張以及缺乏持續利用月球的戰略眼光等因素應是導致繼「阿波羅計劃」實施後美國未能在該領域取得進一步突破的根本原因。
當然這只是媒體的說辭,已知的是,美國草擬了在2024年重返月球的計劃文本,欲在NASA的主導下,恢復昔日榮光。這背後的寓意是:大國圍繞月球的歸屬與開發將展開新一輪競賽,人類大概率會遵從「叢林法則」。
探月比賽比拼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一個民族的發展潛力。所有的成績屬於過去,嫦娥5號榮譽回歸,奠定了中方新科技徵程的高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