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開發「先到先得」?未來十年,中國或成為唯一光顧月球的客人

2020-12-22 報社御姐

1979年,聯合國在美國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會議草擬了一份文件,即後來各方熟知的《關於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又稱《月球協定》。

該協議規定了人類探月、利用月球的基本原則:1、不得在月球上部署軍事基地、進行軍事行為;2.任何國家不得在任何天體上宣布領主主張;3、地球以外的環境和資源應屬於全人類,所有國家都應有和平研究之平等權利。

有27個國家籤署了該協議,但航天大國中俄美印卻遲遲未予加入,可見《月球協定》適用效力非常有限,無力阻礙主要航天大國進軍月球的腳步。


由於月地近地點直線距離只有38萬公裡,且人類深空探索的技術不斷進步,開發月球或將不是難事。中國的嫦娥5號以及後來的探月項目都將為建立月球基地而服務,這是否會成為他國妒忌和打壓的對象?他國是否以41年前的協定為基準對我方的探月行為強行幹涉?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可能會給我方帶來麻煩。

在探月一事上,中方秉承了開放共享的原則,即願意分享一部分技術、願意分享嫦娥5號取回的部分月巖土壤。中方這麼做基於最大化地平衡各方的利益,讓探月成為地球人的「家事」,為我方的深空探索項目持續推進掃平障礙。

回到本文的標題,月球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嗎?我的看法是,此事大可不必提,中方埋頭苦幹就是了,用不著過多理會他國的想法。原因無他:美蘇先後取回月壤後,人類接近半個世紀沒有再延續該動作。這就意味著,未來的十年甚至數十年,中方就成為光顧月球的常客,甚至是唯一的「客人」


幾個細節值得注意:目前最有可能和中方在月球探索領域比肩的美國卻突然啞火。媒體指出,政權頻繁交迭、美國的財政緊張以及缺乏持續利用月球的戰略眼光等因素應是導致繼「阿波羅計劃」實施後美國未能在該領域取得進一步突破的根本原因。

當然這只是媒體的說辭,已知的是,美國草擬了在2024年重返月球的計劃文本,欲在NASA的主導下,恢復昔日榮光。這背後的寓意是:大國圍繞月球的歸屬與開發將展開新一輪競賽,人類大概率會遵從「叢林法則」。

探月比賽比拼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一個民族的發展潛力。所有的成績屬於過去,嫦娥5號榮譽回歸,奠定了中方新科技徵程的高起點。

相關焦點

  • 聯合國籤署《月球條約》:誰先開發誰先得利
    溫度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傳遞熱量,所以溫度變化很大,白天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最高溫度可達123℃,到了晚上,溫度就會下降到-233℃左右。月球上山峰向陽面比火焰山還要熱,山的背陽面卻比冰窖還要冷得多,可謂冰火兩重天。
  • 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我國將邁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吳偉仁在發言時並沒有具體說明未來月球科研站怎麼建設。
  • 現階段開發月球到底值不值?
    如果真是和預測的一樣,那麼必然有新的一輪更密集的各國月球探測活動,最終變成類似南極洲一類的跑馬圈地也是很有可能的。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前面也多次說過。現階段在月球表面發現水冰資源的價值,遠遠大於收集氦3之類的遠景礦產。因為即使地球上的聚變商業反應堆開始大規模的實際發電運行,那麼也主要先從地球的海洋中提取熱核燃料,而月球上的氦3利用,已經是100到200年之後的遠景規劃。
  • 能拿到中國十多倍的預算,NASA要幹什麼?先上月球再去火星
    利用這份預算報告,我們可以看出來NASA未來幾年趨勢——削減SLS太空發射系統預算暫緩SLS Block 1B和Block 2兩款增強版的開發,重點放在初級版本Block 1。Block 1測試首飛(EM-1任務)近年來一推再推,目前已移至2020年。
  • 若火星真的被開發了,它會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是先到先得嗎?
    是先到先得嗎?對外星球的探索還能有助於人們開發某些珍貴礦藏,從而為地球人帶來新的科技,如今各國都在緊鑼密鼓地加大對外星球的探索和開發。 火星相對於月球來說,開發難度更大,但直到目前國家都將開發重點放到了火星上。
  • 人類與月球的故事如何續寫?月球兩極將成為未來登月落腳點
    為此該國表態將與中國分享重型運載火箭信息,以期用技術換取資金回報。此外,龐之浩介紹,歐洲、日本均提出過建立月球基地的構想,但尚無實質性進展。至於小夥伴們關注的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恐怕還得等等。黃志澄表示,一方面我國重型火箭研製還需時日,另一方面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面臨的最大航天項目是建設、運營載人空間站。
  • 中國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十年4艘月球探測器還指望歐洲?
    預計在未來十年,在2030年之前,發射Luna-25、Luna-26、Luna-27、Luna-28四個探月任務,其中最大的合作方為歐洲空間局。從技術角度看,中國迄今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卻找了沒有在月面軟著陸經驗的歐洲合作。目前俄羅斯與歐洲在探測火星方面還有著緊密聯繫,合作開發了ExoMars 2020火星任務。
  • 如果人類旅居月球,這個細節得先弄清楚
    月球:地球大哥,為什麼我在你的身後躲著,也會覺得「太陽風」凜冽如刀割呢?地球:月亮小弟,我的磁場似乎有些搖擺,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即使你在我身後,我的磁場有時候也「罩不住」你……6月30日,美國NASA網站以「發現月球暴露於太陽輻射的新模式」為題報導了我國科學家最新發現,相關論文此前刊登在國際期刊《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上。
  • 如果月球被中國登陸和建設管理,以後月球會是中國的嗎?
    如果月球首先被某個國家登陸,並且被某個國家投入建設,那麼月球可能成為某個國家的「殖民地」嗎?從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有能力登陸月球的國家非常之少,那麼未來月球有可能像殖民地一樣被各個大國分割嗎?實際上,在19世紀西方各國探險南極的時候是很想將南極據為己有的,畢竟很多殖民地都是先到先到,誰先發現就被誰先強佔了。雖然在過去的近百年裡,一直有國家對南極的部分領土宣告主權,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國際上的認可。二戰的結束更是讓人們想留下南極這最後一片淨土,所以《南極公約》應運而生了。
  • 未來10年科技預測之七-人類重返月球
    第14,人類重返月球 自從1969年人類第一次成功登月以來,只有12名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行走過,由於各種原因,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號收集月球巖石樣本和探索月球表面的任務只持續到1972年。但是,美國航天局在2017年宣布,作為其Artemis項目第三階段的一部分,計劃在2024年將人類送回月球表面。
  • 到月球去採礦!
    長期以來,人類夢想開發月球,眼看著開發月球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在月球上採礦、建造房屋、工程也越來越近了!儘管新技術多,難度大,但嫦娥五號的實施將成為我國探月歷史上重要的裡程碑。不僅如此,它還將為後續我國開展更為深入的月球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 太空探礦者競相開採月球資源 未來,月球旅行有望成現實
    除了稀有的同位素和貴金屬外,月球還存在著很多冷的、硬的現金資源。為此,谷歌已撥出3000萬美元的獎金,用於「月球X獎」競賽,以挑戰私人資助的工程師和企業家開發太空探索成本的方法。換句話說,無論誰先登上月球,首先要獲得的資源是不受限制的,而且還能獲得數百萬美元的獎勵。  谷歌還為完成特定任務的個人提供獎勵——包括水檢測獎金。
  • 美國計劃在月球建立採礦安全區,長徵五號B火箭擊碎美夢
    美國正在起草文件,準備在月球上跑馬佔地,建立採礦「安全區」;中國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擊碎「美夢」五月五日中國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不僅僅是航天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美國主導太空、遏制中國戰略的突破。
  • 美國覬覦月球開發主導權
    2020-09-14 04:27:48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董沛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外宣布,將採集月球上的材料作為科技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該局局長布萊登斯坦表示,太空資源的開發是安全和可持續開發月球的關鍵。據稱,NASA計劃從一家企業購買月球土,這意味著企業可以參與到NASA發起的「阿耳忒彌斯」計劃中來。
  • 未來,月球是否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天文觀測基地?
    隨著空間技術的進展,在未來幾十年內人類完全有可能開始籌建月球工作基地,並進而開發、利用月球上的資源,把望遠鏡放到月球上去很可能成為首選項目之一。未來,隨著月球基地的不斷成熟,天文觀測所需的人力、物力支援可以就近提供,甚至儀器的所有零部件都能由技術人員實地進行維護和更新,而這類工作對於衛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如果再想得遠一些,經充分開發之後,月球還可望能逐步為人們在那裡工作和生活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和資源。從天文觀測的要求來看,月一地距離超過38萬公裡,地球上人類活動對月球的影響要比對衛星小得多。
  • 中美月球爭奪戰?月球版「八國聯軍」誕生,要和中國搶奪月球資源
    因為2020年中國附近的事情比較多,從臺海、南海再到印度洋,從美國、中國臺灣再到印度,在中美角逐的大背景之下,讓人有些眼花繚亂,也讓國內的許多人忽視了美國從另一個方向對中國的圍堵,那就是——月球。因為和以往國際間和平開發外太空資源的協定不同,《阿爾忒彌斯協定》具有較為明顯的資源搶奪性和排他性,尤其有三條規定很有意思:1、開發月球、火星、以及外太空小行星上的礦產資源,並且有明顯將其商業化的意圖;2、在外太空基地上設立「安全區」,防止敵對國家和公司造成幹擾或破壞
  • 沉寂51年之久的月球風暴洋,迎來38萬公裡外的中國「客人」
    滿月之夜,當我們把天文望遠鏡對準月球,會發現月亮左側有一片巨大的暗區。2020年12月1日,一位來自38萬公裡外的中國「客人」,造訪了沉寂51年之久的月球風暴洋。月球風暴洋附近第一次迎來地球 「客人」,是在1966年2月3日。
  • 開發太陽系第一步:殖民月球
    人類為了自己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空間;太陽系除人類之外,並無其他智慧生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而且並無他人,不開發,豈非「暴殄天物」。(地球和超級地球「超級地球」克卜勒)開發太陽系的步驟:先月球,其次火星,第三金星,第四水星,第五小行星帶,第六木星。第七,土星,第八, 天王星,海王星,柯依伯帶和奧爾特雲。
  • 到月球開採礦產為何甚囂塵上?
    ◎趙臘平/文7月3日, 在業界頗有影響的加拿大礦業網刊發署名塞西莉雅·賈馬斯米(Cecilia Jamasmie)的報導稱:最早於2025年開始的月球採礦計劃現今變得更有吸引力了!本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的證據表明:月球這個地球的天然衛星的表面下蘊藏的金屬含量,可能比人們先前想像的要豐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