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耶魯教授韋克斯勒:遊戲和貧窮正在改變我們下一代的大腦

2020-12-02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思 對於一些遊戲公司利用其對大腦結構、機能的了解,以經濟利益為唯一目的,研究如何讓玩家,尤其是兒童遊戲成癮的行為,讓耶魯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和神經科學家布魯斯·韋克斯勒(BruceWexler)感到非常不舒服。

要知道,在我們的大腦中,控制遊戲成癮和毒品成癮的是同一區域。

「這些變化一定會對兒童的大腦產生影響……我們不能確定這些變化是好是壞。」面對大量使用電子設備會如何影響兒童大腦的問題,韋克斯勒說。

韋克斯勒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也是美國康乃狄克州心理健康中心神經認知研究室主任。

韋克斯勒是個實踐派,他喜歡將自己的知識和研究應用到現實世界,產生真實的影響。

因此,在大學教授、科學家的身份以外,韋克斯勒是多個致力於結束中東地區爭端,尤其是以色列——巴勒斯坦關係為研究對象組織的重要成員。他所參與的項目中不乏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的項目。

韋克斯勒也是「C8科學」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他開發了一款可以提高兒童學習能力的遊戲。

韋克斯勒說,「事實上我們開發了一個偽裝成遊戲的大腦訓練系統。」

韋克斯勒的理論由生物學發展而來,他試圖從神經生物學出發,用科學解釋現實世界的各種現象。

韋克斯勒全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他對神經系統學研究的基礎上。

對於自己在解決中東地區衝突方面的工作,韋克斯勒解釋說,即使作為一名世界公民,我也覺得應該把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

「我把自己的理論講給很多人聽,他們認為這些理論很有趣,把我介紹給更多的人,不知不覺間,如今我已經在和世界最高級別的宗教領袖合作,和美國國務院合作了。」

關於大腦的基本事實

我們首先要清楚關於人類大腦的幾個基本事實。

首先,人類從出生到始成年期(18—25歲)這個發展階段中,大腦的物理性發育依賴於感官刺激,這些刺激的屬性對大腦的功能性及結構性組織產生強烈影響。

其次,成年早期之後的生命階段,大腦功能的神經可塑性與環境可塑性程度大大下降。

與其它動物相比,出生後,人類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受外界刺激而被塑造的程度更加明顯。

大腦發育階段,外部環境刺激大腦發育成外部環境相適應的結構,到成年期,內在的大腦與心智結構與外界達成一種和諧狀態。

長大後,大腦與心智結構因外部環境刺激而發生變化的能力開始下降。

當外部環境發生改變、難以在內在結構與外界找到平衡時,人類便會試圖改變外部環境,讓它更符合我們內在的大腦與心智結構。

韋克斯勒在其所著的《大腦與文化》一書中寫道:「將過往神經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知識體系的工作成功綜合起來考慮,得出兩層重要的含義。第一,外部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可以極大地增加個體間功能的差異性。」

「第二層含義更為重要。人類除了會經歷最為漫長的由環境塑造主導的大腦發育期外,還具備一種獨特的能力,那就是改造曾經塑造他們大腦的環境,且其程度在整個生物界中都是史無前例的。」

人類大腦不斷接受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關閉感官『接收器』是不可能的」。

「發展中的大腦神經系統需要感官刺激來保證腦細胞的存活與發展」,「發育成熟的大腦也仍然需要感官輸入來維持大腦功能的正常運作」。

人類為了避免感官剝離,甚至會找尋一些無意義的感官刺激,比如一天的工作結束後,要聽一聽音樂、看一會電視,也是這個原因。

在大腦的內部和心智結構與所處的外部環境相契合的情況下,人會感到更舒服。這也是為什麼人會喜歡和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人相處,即使在移民後,也會選擇加入與自己背景相似的小團體。

|對話|

遊戲

經濟觀察報:今天的兒童可以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的信息,這將如何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

韋克斯勒:我們確定的知道這些變化會改變兒童的大腦,但將如何改變大腦卻很難預測,因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我認為我能做的是讓人們意識到這些東西確實會改變兒童的大腦。

世界一直在變化,因此每一代人都不同。因此,世界和文化都將繼續不斷地變化,繼續影響新一代的大腦。下一代人和上一代人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上一代人希望世界保持不變,和他們腦中的設想一致;下一代人想要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符合他們的設想。這是世界變化的規律。

經濟觀察報:頻繁使用電子產品會對兒童的大腦產生什麼影響?

韋克斯勒:這些變化一定會對大腦產生影響。

這就涉及到幾個問題,首先,誰控制兒童接觸到的這些信息。此外,大腦產生的變化是好是壞,取決於這些孩子長大後要做些什麼,因此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影響是好是壞。

當我在北大授課的時候,學生和我說,「我的祖父母對我說,我花了太多時間在電腦遊戲上,這對我大腦產生的影響是有害的。是這樣的嗎?」

我的回答是,這一定會對你的大腦產生影響,但是這些變化對你來說是否有害,取決於你將來要做什麼。

如果你將來要做一名專業電競選手,大腦的這些改變對你來說也許是有益的。但這也可能意味著你將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詩人,因此很難講這些變化對你來說是好是壞。

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誰控制這些信息,這些科技、遊戲,這些將塑造你的大腦的信息。

我認為,科技對大腦的影響是更加迅速、高效的。科學家和商人都發現,利用科技生成高效有力的模擬環境,與其它外部環境相比,讓大腦有了更多的參與,可以更有力地吸引你的注意力。

而且我們可以讓兒童不斷地重複做一件事情。這兩種力量結合起來,對大腦的影響十分巨大。但仍然很難說這些影響是好是壞。我試圖利用它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經濟觀察報:您開發了一個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遊戲,對嗎?

韋克斯勒:事實上我們開發了一個偽裝成遊戲的大腦訓練系統。

神經系統科學家開始提倡(通過開發大腦來提高注意力、專注力、自控力和記憶力),因為這些能力對於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來說至關重要。

自此,一些人開始研究:怎樣幫助學生在學校學習中獲得成功,學生經常遇到哪些問題,我們可以系統性地幫助他們嗎?

另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

他們設計遊戲時,關心的只是怎樣讓孩子購買遊戲,並儘可能玩的時間更久一些。這就可能涉及到激活控制上癮的大腦組織,也是和毒品濫用相關的大腦組織。

但是他們不關心這些,也沒有做相應的研究。他們唯一關心的是,製作一個遊戲,讓更多的孩子購買,每個人玩更長的時間。

他們生產一個遊戲,觀察能賣出多少,根據數據做出更多新的遊戲。他們可以觀察到兒童花多少時間玩遊戲,他們想到的是,如果我們這樣修改遊戲,玩家們會玩更長的時間,那就按這個原則製作更多的遊戲。

遊戲公司都在不斷地進行嘗試,那些成功的公司找到了其中的規律,怎樣讓兒童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在遊戲上。

遊戲公司以此為出發點的行為,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一些人在利用他們對大腦的這種認知來塑造年輕人的大腦。

我們已經知道大腦的哪個部分與成癮有關,大腦的哪個部分在藥物濫用時被激活,當人停止濫用藥物時大腦的哪個部分保持興奮,哪個部分預示著再次濫用藥物的可能性更高。

我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當人想要吸毒的時候,大腦的部分區域開始活躍,我們已經知道大腦的哪部分控制這種渴望。

貧窮

經濟觀察報:如果我們的學習能力能夠通過一些訓練得到提高,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起這些開銷,這是否會導致社會不同階層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大並難以改變?

韋克斯勒:由於同樣的原因,不公平已經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成長於貧窮環境的孩子,缺少大腦健康發育所需要的外界刺激,他們的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經歷、資源、學歷,比如通過和他們聊天,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玩玩具,進而刺激他們大腦的發育。對他們來說,這一劣勢已經存在,加之又沒有足夠的營養讓大腦正常發育。

此外,他們會暴露於有害的環境之中。如果他們的父母吸菸,他們便成長於二手菸的環境中;如果他們的父母沒錢買空氣淨化器,他們就暴露於空氣汙染之中。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他們暴露於更多的心理傷害。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你生活的社區中發生了一起謀殺案,兒童晚上會睡得更少,早上起來時會感到更大的壓力。

貧窮環境中的孩子成長於嚴重的劣勢中。這一點我們已經可以在美國看到,成長於貧窮環境的孩子的數學和閱讀分數會相對低很多。現在世界上一些地區的兒童置身於大量的暴力事件中,例如敘利亞和葉門的兒童中有500萬兒童面臨著飢餓,他們的大腦很難正常發育。

衝突

經濟觀察報:當今世界存在大量的暴力衝突,你的理論如何解釋這些衝突?

韋克斯勒:我們把視野放大,人類之間的戰爭可能是由於很多原因。過去的幾百年間,哲學家普遍認為人類之間的戰爭只是因為理性的原因,比如為了爭奪水源、石油等資源引發的戰爭。

人們之間的衝突有時候確實是因為這些原因,但是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從基本生物學的角度而言,保持內外部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人類會為了保持對外部環境的控制權而鬥爭。

過去幾百年間西方不同文化間的接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彼此間的鬥爭幾乎從未間斷。人們希望通過鬥爭,試圖保持其所處世界的環境不變,因此他們可以生活在一個符合他們腦中構想的世界裡,也就是他們的價值體系裡。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故事,但是不同國家的故事並不匹配,所以戰爭中的勝利國往往會將自己的價值體系強加於戰敗國的人民身上。

回答你關於如何解釋世界上存在的暴力衝突的問題,:除了爭奪石油、水源等,人們會因為不同的信仰、想法而戰,歷史上我們已經看到宗教信仰的不同引發了很多的戰爭,今天我們仍能看到這一情況。

在一個國家內,不同宗教信仰間的鬥爭,穆斯林和猶太人之間的鬥爭,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之間的鬥爭主要源自世界觀和信仰體系的不同。

總結起來,回答你的問題第一點是,人們會僅僅因為信仰體系的不同而發起戰爭,而且我們必須明白,這是有神經生物學的理論支撐的。為信仰而戰與為資源而戰是同樣重要的。

第二點是,當人們是為了水源、石油等資源而戰,如果他們又來自不同的信仰體系,他們之間達成協議的難度會變高,因為他們並不認為對方是與自己對等的人。

對方與自己不同,因此他們認為對方的信仰、追求沒有足夠的合法性。我在《大腦與文化》一書中也提到這一點,這是解決類似與自然資源問題相關的糾紛或戰爭的另一阻礙。

外交官的任務之一是解決兩個國家間空氣汙染、領土爭端等問題。但是,由於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外交官們通常並不能很好地完成他們的工作。

不同的信仰體系是戰爭發生的原因之一,而且,信仰體系中的差異,也使化解產生爭端的其它矛盾變得更加困難。

經濟觀察報:您是神經系統科學家,為什麼您也參與了很多致力於解決中東地區衝突的工作?

韋克斯勒:首先,對全世界來講,中東地區的衝突非常重要。可能中國在其中涉及不深,但對其它許多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基督教世界、穆斯林世界,以及猶太人都處在這個衝突的中心。

此外,中東地區的衝突使地緣政治學失效,因此這是一個對地緣政治學來說很重要的事情。而且,我認為,中東地區的衝突與這個地區人們信仰體系中不同的重要象徵意義所帶來的困擾是分不開的。

因此我決定,作為一名世界公民,我應該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但是,我並不知道我的理論是否有用,是否能幫助到受此影響的人,我開始把我的想法講給很多人聽,他們認為我的想法很有趣,隨後我被介紹給了更多人,不知不覺間,如今我和世界上最高層級的宗教領袖合作,和美國國務院合作。我很高興我的想法能實踐於真實世界之中。

相關焦點

  • 貧窮會寫進我們的基因?
    環境因素會遺傳有一句諺語我們都聽說過,叫「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意思是富貴傳不過三代,貧窮也不會延續到第九族,鼓勵人們勤儉節約,發憤圖強。這種「關閉」的基因狀態也影響了下一代,通過跟蹤調查她們的孩子,這些受到創傷的母親生下的孩子的SERT基因也被大量關閉,使這些孩子更容易焦慮和憂鬱。關於社會環境和地位會影響基因的研究也不止一個。此前,有研究稱,貧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 貧窮能影響基因 還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真不是開玩笑
    事實上,遺傳學的一些道理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這就要讓我們娓娓道來。遺傳基因與環境的關係眾所周知,通過遺傳基因父母能把一些特徵遺傳給孩子。基因存在於細胞核中,且位於染色體上。人類基因中的主要物質是脫氧核糖核酸,即DNA。但是,似乎沒有哪個孩子會長得100%像父母,在這裡就有環境的因素在裡邊。
  • 由耶魯大學研發,這種又快又便宜的唾液檢測法將改變「遊戲規則」?
    在美國經歷新冠病毒檢測數量下降,檢測用品短缺後,一種新的唾液檢測方式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據外媒報導,這種快捷又便宜的檢測方式由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發,已於15日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
  • 貧窮會寫進我們的基因:環境引起的DNA甲基化會遺傳
    但是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卻顛覆了這個傳統說法:在生物學裡,貧窮不僅影響一代人,它還會改變基因,一代代地傳承給子孫後代。這種「關閉」的基因狀態也影響了下一代,通過跟蹤調查她們的孩子,這些受到創傷的母親生下的孩子的SERT基因也被大量關閉,使這些孩子更容易焦慮和憂鬱。 關於社會環境和地位會影響基因的研究也不止一個。此前,有研究稱,貧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 耶魯公開課丨《基礎物理》:耶魯「高分」教授帶你感受物理之美
    耶魯大學的人文教育聲名在外,但其實理科教育也斐然可觀。本周,我們給大家介紹的便是耶魯公開課中因為廣受歡迎而成為首個被錄製的理科課程——《基礎物理》。如果你走進課堂聽到教授說著「beautiful」(美麗的),「elegant」(優美的),「awe-inspiring」(令人驚嘆的)這樣的詞,你恐怕會認為這是一節音樂或是詩歌賞析課。
  • 一項顛覆三觀的研究:「窮」不但會改變你的基因,還會影響下一代
    關於「窮」有一個更加可怕的事實,就是:「窮」不但會改變你的基因,還會影響下一代。之前,美國西北大學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貧窮的群體,身體裡8%的基因會發生改變,還會遺傳。據了解,這項研究始於1893年,追蹤了至少3代人最後得出來的結果,所以可信度很高。但是,為何「貧窮」會造成內在基因的改變呢?
  • 「美國院士」鄧興旺:放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歸國籌建北大農學院
    在貧窮或者受困的時候,想起自己的祖國,這是多數人的心態。但是當你富貴或者輝煌的時候,想起自己的祖國,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愛國可以詮釋。他就是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及生理學、植物光形態建成和農業生物技術等方面研究,2014年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北大現代農學院的鄧興旺。在1999年,鄧興旺就因為在植物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被耶魯大學提前聘為終身教授。
  • 【重磅】耶魯神經科學掃描大腦判斷人類智力,區分準確率達99%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不同的測試來評估參與者的記憶力、智力、運動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他們發現,每個人的連接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如指紋一樣。根據大腦的掃描成像,研究者能區分每一個參與者,準確率達到 99%。你覺得你在某方面非常有天分嗎?比如非常擅長某種樂器、某類運動,或某個科目,例如數學?這些「天分」可能跟你的大腦的連接方式有關。
  • 耶魯公開課丨《基礎物理 II》:看彈幕笑出聲,這位耶魯物理學「玩梗」教授的下飯課真香!
    眼前,你打開的不是哪位明星的演唱會現場,也不是什麼爆款搶購的直播,更不是什麼熱播的新劇,這番場面竟然是耶魯大學的一節物理課。和熟悉的教授又見面了!有許多「入坑」《基礎物理 I》的小夥伴一定不會陌生耶魯大學物理學John Randolph Huffman講席教授Ramamurti Shankar。今天,讓我們書接上回,一起聆聽續集《基礎物理 II》。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耶魯大學的研究耶魯大學的辛格教授曾對「電視對兒童發育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實驗中,研究人員掃描了正在看電視兒童的大腦,發現此時的大腦處於半催眠狀態。因為與專注、思考的腦電波,被與大腦催眠有關的腦電波壓制。
  • 高科技改變大腦結構 人越來越笨?
    新發現        網絡越發達人越笨        不久前,一篇刊登於美國《赫芬頓郵報》的報導引起熱議,在這篇名為《網絡讓我們變笨?數碼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的研究中提到,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人類的大腦正不斷地被智能科技「重新塑造」。
  • 神經控制遊戲和大腦導航系統
    神經遊戲——遊戲的未來能否由我們的思維所控制?早在2016年,在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網上馬拉松比賽上,成千上萬的人見證了使用技術輔助系統的新型競技遊戲形式,研究團隊參加了幾場比賽,包括外骨骼比賽,假肢比賽甚至BCI比賽。配有腦電圖帽。玩家相互競爭,圍繞數字軌道在屏幕上飛行飛行員。
  • 恐爪龍改變了我們對恐龍的理解
    50年前的1969年2月,時任耶魯大學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助理教授的奧斯特羅姆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此前不為人知的恐龍,他將其命名為恐爪龍,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可怕的爪子」。這篇論文重新點燃了公眾對恐龍的興趣,顛覆了該領域的普遍假設。它也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鳥類來自哪裡?
  • 眼睛為什麼會「欺騙」我們?耶魯科學家在「複眼」中發現驚人線索
    研究通訊作者、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Damon Clark教授說:「蒼蠅與人類最後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五億年前了解這些共享策略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人類視覺系統。」 通過將行為測量、沉默特定基因和神經影像學相結合,研究團隊得出結論:果蠅(黑腹果蠅)和脊椎動物一樣,會在靜止圖像中感知到虛幻的運動,它們具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基本大腦迴路,只是我們的更為複雜。
  • 眼睛為什麼會「欺騙」我們?耶魯科學家在「複眼」中發現驚人線索
    研究通訊作者、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Damon Clark教授說:「蒼蠅與人類最後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五億年前,但這兩個物種卻進化出了相似的感知運動策略。了解這些共享策略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人類視覺系統。」通過將行為測量、沉默特定基因和神經影像學相結合,研究團隊得出結論:果蠅(黑腹果蠅)和脊椎動物一樣,會在靜止圖像中感知到虛幻的運動,它們具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基本大腦迴路,只是我們的更為複雜。
  • 每日佳軟:挑戰都教授"最強大腦"遊戲版
    「最強大腦」是江蘇衛視同名欄目改編而來的一款益智遊戲,遊戲與節目同步更新,遊戲中玩家將和節目中出現的主持人、選手一決高下展現自己強大的智力。和同類益智遊戲相比,「最強大腦」難度上超越其它遊戲。
  • 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生活 快報請你與科學大咖面對面 趕快來...
    我們熱愛的杭州也不例外,在這裡點點滑鼠,聯通的是整個世界。科技,正在改變各行各業,進而改變每個人的生活。 本周末,全球的頂尖智庫將匯聚杭州,出席浙江省科技館主辦的「2017·菠蘿科學節」。嚴肅又好玩的菠蘿科學獎,今年已舉辦到第六屆,被譽為中國版「搞笑諾貝爾」,今年更是從「獎」升級為「節」。
  • 科技改變人類定義:人類2050將超越肉體和能力極限
    科技的進步速度加快,人類將在2050年超越肉體和能力的極限。未來幸福的理想方式也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站在分岔口的人類迎來了創出全新價值觀的時候。大腦被視為人體最後的邊界。而現在人類正在試圖解放只有人才有的大腦潛能。
  •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來自臺灣的兒童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認為: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主動地學習效果最好;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要將錯誤轉換成經驗,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