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因素會遺傳
有一句諺語我們都聽說過,叫「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意思是富貴傳不過三代,貧窮也不會延續到第九族,鼓勵人們勤儉節約,發憤圖強。
但是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卻顛覆了這個傳統說法:在生物學裡,貧窮不僅影響一代人,它還會改變基因,一代代地傳承給子孫後代。
這個觀點並不奇特,環境可以改變基因的理論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已經逐漸深入人心。有研究機構發現經歷了美國「9·11事件」的孕婦,她們的SERT基因被大量關閉,這個基因是情緒的一種「開關」,它的狀態直接影響了人們的情緒狀況。這種「關閉」的基因狀態也影響了下一代,通過跟蹤調查她們的孩子,這些受到創傷的母親生下的孩子的SERT基因也被大量關閉,使這些孩子更容易焦慮和憂鬱。
關於社會環境和地位會影響基因的研究也不止一個。此前,有研究稱,貧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精神疾病。為證明這個觀點,科學家跟蹤了上百名貧困地區的兒童的一種叫做SLC6A4的基因的變化,這個基因生產血清素轉運蛋白,將血清素轉運到大腦,使大腦保持興奮,而血清素的缺乏會造成抑鬱症。他們發現,來自貧困背景的人在這個基因上或基因附近發生了比富裕環境的兒童更高程度的甲基化,這可能抑制了貧困兒童血清素轉運蛋白的產生,從而使他們大腦可利用的血清素減少,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
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長期的貧窮環境改變的不僅僅是這一個基因,研究組發現,在1500多個基因的2500多個位點上,由於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導致DNA甲基化水平變高。而人類體內總共只有約25000個基因,換句話說,貧窮會在基因組中近10%的基因上留下印記。
什麼是DNA 甲基化?
DNA甲基化指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的現象。當甲基化發生時,通常會抑制基因產生作用。DNA甲基化會對衰老和致癌等產生作用。
這一結果意義重大。我們早已知曉,社會經濟水平對人的健康狀況有重大影響,但此前我們並不知道究竟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身體,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研究結果表明,DNA甲基化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經濟地位和DNA甲基化之間的聯繫,符合我們之前的認知。在基因組變化的過程中,生活經歷逐漸影響了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影響到免疫反應、骨骼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等,甚至還會導致與壽命相關的端粒縮短,這一切都會給人們的壽命和健康狀況帶來不可預估的不良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將通過基因的遺傳傳遞給子孫後代。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基因的變化早已不再是不可逆的了。基因診斷,讓我們可以根據基因的變化預測疾病的發生;基因治療讓我們可以改變疾病易感基因,生產更有針對性的藥物。另一方面,只要努力,社會地位可以提高,祖輩傳下來的基因也可以改變,人生也會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