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控制遊戲和大腦導航系統

2020-12-04 腦科學君

1. 神經遊戲——遊戲的未來能否由我們的思維所控制?

早在2016年,在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網上馬拉松比賽上,成千上萬的人見證了使用技術輔助系統的新型競技遊戲形式,研究團隊參加了幾場比賽,包括外骨骼比賽,假肢比賽甚至BCI比賽。配有腦電圖帽。玩家相互競爭,圍繞數字軌道在屏幕上飛行飛行員。

作為提高對輔助系統研究的認識的一種方式,賽馬拉松的研究小組現在也向casinq展示了腦電圖在遊戲中的未來潛力。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成為娛樂的最前沿。遊戲的下一個重大步驟可能是大腦控制器的形式。就像EMOTIV的工作一樣,像Neurable這樣的BCI開發人員也正在採用EEG的原理並將其應用於虛擬娛樂。

與VR耳機搭配使用時,Neurable的EEG帽可在嘗試與虛擬對象互動時校準大腦的發射方式。一旦適應了大腦的突觸行為,佩戴者便能夠迅速在虛擬世界中移動物體,甚至繪製圖像。BCl與遊戲技術之間的這種合作可以打開沉浸式遊戲的全新世界。

2. 導航大腦——科學家正在研究將大腦轉變為神經路線圖的方法

我們對大腦及其功能的了解正在不斷增長,從而使科學家能夠擴展技術進步。即使是這樣。當涉及到完全繪製大腦時,我們只是擦了一下表面。

腦技術。例如8Cls,提供了進入大腦區域的窗口,這些區域在不同的身體功能過程中變得興奮,甚至可以將這種活動與不同的疾病聯繫起來。但是,對於許多神經學家和研究人員而言,最終的結果是繪製出神經元細胞網絡及其在我們大腦中的連接的第一張完整圖。世界各地的神經科學家都被稱為連接組學,他們正在研究映射這些神經連接以形成最終圖像的方法,稱為連接組。理論模型將充當大腦的Google Maps,在單個神經連接上放大到街景視圖。如果建立了連接罩,那麼通過為我們的性格,思想和記憶的各個方面提供確切的位置,將徹底改變大腦技術的可及性。

但是,有一個問題:人腦中有超過100萬億個這些細胞連接。為了繪製一個圖,研究人員將大腦的非常薄的部分切成薄片,然後通過電子顯微鏡對其進行掃描。這個過程非常耗時,要想完整地繪製人腦圖,就需要花費大量的電子顯微鏡和數百名研究人員數十年才能生成最終圖像。

相關焦點

  • 大腦情緒控制系統——邊緣系統
    邊緣系統英文名字為limbic system。limbic 源自於拉丁語,意為「邊界」,意指邊緣系統位於大腦皮層的邊界位置。邊緣系統在情緒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同時也在學習、記憶、行為中起關鍵作用。邊緣系統命名來源大腦邊緣系統最早是由美國神經學家Paul D. MacLean提出並命名的。
  • 大腦的認知地圖:是什麼左右了我們的記憶和導航能力?
    不同網格重疊的信息點會告訴大腦身體此刻所在何處。這種網格網絡或網格編碼建立了比位置細胞更內化、自然的空間感。位置細胞很好地提供了導航到地標和有意義的地點的方位信息,網格細胞則提供一種無需外界線索的導航方法。
  • 網路遊戲是如何控制你的大腦,為何有人迅速上癮有人卻能克制?
    ,多巴胺越多,他越興奮,大腦裡亢奮的信號因此迅速傳遞和蔓延。 多巴胺是我們興奮和歡愉的情緒源泉,多巴胺的分泌有著自己的一套精密設計過的原則,這套原則對我們起著正向誘導作用,促使我們去學習、去進步、去適應環境。這些行為稱為強化學習,及大腦獎賞機制,是人類學習和適應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
  • 計算神經生物學:給機器一個大腦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
  • 大腦神經可塑就是大腦系統更新的過程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腦神經可塑性,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電腦的系統升級,也可以叫系統更新。因為我經常會提到大腦可塑性,所以很多家長對這種可塑性提出了很多問題。神經可塑性就是在這個機器原有的基礎上,做系統的升級和更新。
  • 大腦神經可塑就是大腦系統更新的過程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腦神經可塑性,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電腦的系統升級,也可以叫系統更新。因為我經常會提到大腦可塑性,所以很多家長對這種可塑性提出了很多問題。今天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我們可以把大腦想像成一個計算機系統,有的孩子出生後相當於586處理器,有的孩子出生後相當於i7的處理器,他們的CPU是不一樣的,那麼自閉症兒童的大腦就相當於286的處理器,做普通運算的時候可能會快一點,位數多一點就會卡死。神經可塑性就是在這個機器原有的基礎上,做系統的升級和更新。
  • 最大規模的神經擬態計算系統,神經容量相當於小型哺乳動物的大腦
    鼻腔內的細胞會立即向你的大腦嗅覺系統發送信號,一組相互連接的神經元中的電脈衝就會在這個嗅覺系統中產生嗅覺。無論聞到的是葡萄柚、玫瑰還是有害氣體,你大腦中的神經元網絡都會產生該物體特有的感覺。同樣,你的視覺和聽覺、回憶、情緒和決策都有各自的神經網絡,它們都以特定的方式進行計算。
  • 最大規模的神經擬態計算系統,神經容量相當於小型哺乳動物的大腦
    圖丨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晶片 Loihi(來源:Tim Herman / 英特爾公司)人類的嗅覺識別看似只有聞一聞這個動作,但背後的機制非常複雜。如果你拿起一個葡萄柚聞一聞,水果分子就會刺激鼻腔內的嗅覺細胞。鼻腔內的細胞會立即向你的大腦嗅覺系統發送信號,一組相互連接的神經元中的電脈衝就會在這個嗅覺系統中產生嗅覺。
  • "計算神經生物學"研究:給機器人一個"大腦"(圖)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  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  「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
  • 前沿綜述:大腦結構網絡、功能網絡和網絡控制中的物理學
    、功能網絡和網絡控制的角度,梳理了物理學在腦科學研究中的進展。Bassett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和聖塔菲研究所外聘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統計物理、資訊理論和動態系統控制等模型、直覺和理論在腦結構與功能網絡中的使用。
  • 第一個全息大腦「圖譜」的建立,或極大促進神經解剖和腦外科!
    全息可視化平臺的發展為解剖學數據的整合提供了一種新的媒介,同時也為神經解剖學家和腦成像科學家之間的協作互動提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第一個用於構建軸突通路的全息界面,將人類組織和結構MRI數據填充其中,並召集了世界上的神經解剖學專家,交互地定義皮層、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系統的軸突軌跡。
  • 多模態神經導航在膠質瘤手術治療的應用_神經膠質瘤_多模態影像...
    對於腦功能區膠質瘤,傳統手術不能很好地判定腫瘤與周圍結構的空間位置關係,從而導致病人術後出現較多併發症和神經功能缺失。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發展,神經導航技術、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在神經外科手術得到廣泛應用,這些技術能夠幫助術者在術前制定更合適的手術計劃,術中更加精準地定位腫瘤。
  • 對話耶魯教授韋克斯勒:遊戲和貧窮正在改變我們下一代的大腦
    要知道,在我們的大腦中,控制遊戲成癮和毒品成癮的是同一區域。「這些變化一定會對兒童的大腦產生影響……我們不能確定這些變化是好是壞。」面對大量使用電子設備會如何影響兒童大腦的問題,韋克斯勒說。韋克斯勒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也是美國康乃狄克州心理健康中心神經認知研究室主任。
  • 兩種方案,讓孩子輕鬆控制情緒大腦和理性大腦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自控力往往也比較弱學習任務還沒完成就忍不住玩遊戲看電視遇到事兒情緒容易失控01在對自控力的研究中,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美國心理學家沃特·米歇爾,讓一群4-6歲的孩子在兩種情況中做出選擇:一是現在馬上就獲得1份零食,二是等15分鐘後獲得2份零食。
  • 前沿綜述:大腦結構網絡、功能網絡和網絡控制中的物理學
    Bassett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和聖塔菲研究所外聘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統計物理、資訊理論和動態系統控制等模型、直覺和理論在腦結構與功能網絡中的使用。為了方便模擬的過程,震蕩動態過程的Kuramoto模型[31]被當作一個簡化的神經質量模型來使用,為神經震蕩的隨機同步[32](在神經活動的交流,信息加工,運動調節中有重要作用)提供洞見。3. 微擾實驗和腦網絡控制中的物理學判斷我們對大腦的理解程度的最有力測試是,我們是否具有幹預或轉換大腦狀態到一個可產生預期行為的狀態。
  • 全光學編碼大腦GPS系統
    事實上已有研究表明,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不僅僅是記憶力減退,而且他們大腦內部的空間定位系統受損嚴重,無法完成精準的導航定位活動。大腦定位系統或GPS系統主要有兩類神經元組成,即海馬區的位置細胞(負責構建空間地圖)和內嗅皮層的網格細胞(參與定位與導航),主要有挪威科學家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 南華附一醫院神經導航精準手術水平再上新高
    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利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神經外科導航系統(又稱為「大腦GPS」),成功實施了一例高血壓引發的腦出血微創手術,將患者從癱瘓邊緣拉回。秋意濃,秋正涼,高血壓性腦出血也隨著秋冬的到來暗流湧動,急門診病人中,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患者所佔比例在逐步攀升。
  • 科學家宣稱找到新方式控制神經可塑性
    美國《技術評論》雜誌12月1日報導,科學家宣稱他們找到新的方式來控制神經的可塑性(大腦自身重新「充電」的能力),可使成年人的大腦像年輕人的大腦一樣靈活。大腦在發育過程中有一個可塑性的「臨界時期」,在此階段,景象和聲音等外界刺激對不同大腦系統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
  • 這個東西用多了,大腦衰退早!4個步驟減緩大腦衰老!
    在陌生的街道、荒蕪的高速路,有了先進的導航系統就不會迷路了。但英國《自然·通訊》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稱,衛星導航會讓人們的大腦衰退。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讓24名志願者在計算機模擬的倫敦街道中穿行,並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
  • 導航系統在智能輪椅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在智能輪椅的研究中涉及到的關鍵技術有導航系統、控制和能源系統、人機接口,但由於整個輪椅系統以人為中心,所以在研究中要解決的核心是輪椅的安全導航問題。所謂導航即是指移動機器人按照預先給定的任務命令,根據已知的地圖信息作出全局路徑規劃,並在行進過程中,不斷感知周圍的局部環境信息,自主地作出各種決策,並隨時調整自身位姿,引導自身安全行駛到達目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