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海底撈都盯上你家廚房,半成品菜是風口還是噱頭?

2020-12-04 三言財經

全員「造菜」

杭州某網際網路公司辦公室裡,一個員工給自己點的「精品午餐外賣」引發集體圍觀:真空包袋裡裹著肥瘦相間的肉粒、新鮮木耳以及刀工齊整的豆腐塊——可惜都是生食。外賣袋裡另附一份烹飪指南。

這份讓人哭笑不得的雲海餚「外賣」,其實是份半成品菜,是當事人下錯了訂單。不過這個錯誤倒是頗具疫情特色。

疫情掀起全民做飯的熱潮,遭受重倉的餐飲企業、野心勃勃的生鮮電商都增加了半成品菜的選項。居家生活培養了一批半成品菜的嘗鮮者。比如北京白領李梅,起初在家做飯很興奮,連續幾周在朋友圈曬剛出爐的烘焙蛋糕、鯉魚豆腐湯、土豆燉牛腩,甚至參與最耗時間的全民涼皮大比拼,收穫滿屏點讚。但每天在廚房花費一兩個小時也讓人心累,終於有一天,她忍不住扯開了泡麵盒子。直到朋友安利加熱幾分鐘即可的半成品菜食材包,才真正把她從廚房解救出來。

何為半成品菜?多數業內人士認可的定義是,能夠縮減烹飪前的清洗切割和備料環節,做到即食即熱即烹,10分鐘打造一桌菜。比如火鍋食材盒等免洗淨菜、熟制的宮保雞丁食材包。而速凍水餃、方便麵、滷菜熟製品等通常不納入這一新品類。

在本輪「造菜」運動中,餐飲品牌求生欲最強,速度最快。3月初,海底撈便推出半成品業務「開飯了」,包含宮保蝦球、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等12款家常菜系和4款靚湯,上線渠道覆蓋會員商城、微信公號、京東和天貓旗艦店。此前董事長張勇亮相「開飯了」視頻欄目,現場還做了一碗西紅柿雞蛋面,疑似為新項目造勢。

圖/海底撈官方微信

海底撈相關人士告訴AI財經社,他們採取的是食材包形式,主料、輔料、醬料都熟制加工分別存放,下單後生產,生產後24小時內完成配送,冷藏下可保存四天。消費者拿到手上,只要加熱3-5分鐘就能食用,「目前還在探索階段,僅在北京試點,後續會根據市場需求和配送能力開拓新城市。」從線上評論看來,多名消費者認為味道還可以,也有人提議,「要是次日達就更方便了。」

盒馬工坊採購負責人張千告訴AI財經社,2017年盒馬成立不久後就開始做半成品業務,迄今已研發了100多個SKU,涵蓋免洗切蔬菜、湯羹、鍋物、小炒等,一般4天保質期。她發現,工藝複雜的半成品菜更受歡迎,但他們不傾向做「花裡胡哨的異國風情菜」,只想還原有「小時候味道」的各地本幫菜,比如上海的羅宋湯、北京的宮保雞丁、深圳的子姜炒鴨等。

疫情也加速了半成品菜的銷售。張千透露,從2020年春節至今,胡椒豬肚雞鍋、羅宋湯、韓式部隊鍋、日式壽喜燒等半成品菜是銷量最好的單品,日均銷量是平日10倍多。

Butcher牛排肉鋪跟隨盒馬開了120家直營店,疫情一度導致堂食營業額下滑85%。大年初二,創始人王乾就決定上線配備湯底的牛肉類食材包。「半年前在跑模型,本來準備今年三四月上線,疫情加速了動作。等疫情過去,我們也會考慮在堂食服務的同時,售賣進口牛排食材。」

市場需求的激發,甚至吸引到一些跨界企業。主攻北京市場的好鄰居便利店,在業內以創新著稱,很早就開拓肉餅、滷菜、炸醬麵等熟食產品,這次也聯合海底撈蜀海供應商等推出羊蠍子、番茄火鍋、酸菜魚等大眾喜愛的開胃家常菜。

3月上旬,好鄰居在線上社群內測,不少年輕人下單,再到店自提,一周後150多家門店(佔門店總數過半)也開賣,第一批上線的100多個套餐很快售完。好鄰居CEO陶冶告訴AI財經社,半成品菜一開始就是社區店規劃嘗試的品類,這次順著疫情及早推出,線下店忙不過來,目前主要靠海底撈等供應商來做,「還沒有完全成型,利潤相對其他餐食不算太高,還在繼續探索,如果數據不錯,會研發更多產品。」

關鍵是疫情結束後,半成品菜的熱度還能延續嗎?

生鮮半成品的坑

這門小品類生意並不好做。早先一批做半成品菜的創業項目,在付出時間、熱情與金錢,踩過了各種坑以後,還是倒地成為先烈。

「生鮮半成品的坑,一言難盡,按不下表。」2018年底,下廚房孵化的"三刻"項目宣布夭折。面對新的機會點,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很快會過去,大家都會回歸到以前的生活方式。這個市場最大的難點是保質期,尤其現在即將進入夏季。」

2016年9月,下廚房孵化三刻項目,主打以周為單位的訂閱式半成品食材包,平臺上既有香茅土豆、三杯雞這樣的家常菜,也有泰式紅咖喱燴牛肉這樣的異國特色菜,用戶加熱5-30分鐘即好。「三刻」用順豐冷鏈配送,在京津試點區的周復購率達到50%。

趙華晉被朋友安利圈粉,「做飯最麻煩的不是烹飪本身,而是前期準備工作和後期清潔」,他很滿意三刻的「懶人包」——菜品精緻,一道菜30-60元不等,貴點的大菜100元上下,還是比下館子便宜。但他沒有經常買,「就做過幾次,一方面價格比自己做貴,一方面最快次日達,時效跟不上。」

這正是很多半成品菜的痛點所在。保質期短的食品頗為影響用戶體驗:如果放幾天再吃、或直接忘記食用,食材包就壞了,有的因為配送環節問題,送到用戶手上時已經變質。此外,生鮮類沒法擴大配送範圍,這導致項目承載的客流較小,當時只能在京津地區試點。

2018年初海底撈也瞄準過這個市場。當時海底撈蜀海供應鏈旗下品牌「菜嘟美」重新上線,從經營食材轉售半成品菜,服務對象從B端商戶轉向C端消費者。不過此後聲音寥寥,菜嘟美官方微信在2018年6月暫停推送。此前備受關注的青年菜君、金百萬準成品等項目也先後折戟。

停掉「三刻」後,下廚房並沒有放棄在半成品食材上的探索。2019年10月,新的速食項目「上飯」上線。王瑜透露,以前是把速食當鮮食做,而新項目的半成品為標準品,引進日本無菌工藝,不額外添加防腐劑,常溫下也能保存10個月。四個月試驗後,「上飯」在淘寶店上線兩款20元的便當、10多元/碗的速食米飯以及一些調味醬。醬汁頗受歡迎,但便當的月銷只有一二十個,速食米飯月銷只有個位數。王瑜解釋說,發貨地在湖北孝感,一時沒法發貨。

在日韓等國,這種加熱即食的速食米飯非常受歡迎,尤其適合單身及老年人士。據日媒報導,2017年日本採用無菌或真空包裝的速食米飯產量就近19萬噸,比2000年增長240%。激增節點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人們對速食米飯的印象從應急食品轉向日常食品,此後銷量一路上揚。客觀而言,日本冷鏈技術成熟,人口密度又大,更適合半成品餐食擴大市場。

新冠疫情也有類似地震的危機效應,但中國用戶似乎並不感冒。多位用戶對AI財經社表示,不會考慮購買這類米飯,一來價格沒有優勢,二來煮飯並不費事,頂多吃幾頓剩飯。這也讓王瑜非常苦惱,「眼下最大的問題是用戶認知,正準備讓專業人士科普,讓大家知道好吃又安全的速食米飯。」

用戶認知成了半成品菜打開市場的攔路虎。對速食標準品,用戶擔心防腐劑和口感問題;對短保質期的生鮮半成品菜,則認為其不夠新鮮。這或許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喜歡喝熱水、嘗熱食,容易對半生不熟待加熱的食物充滿疑慮。

多位用戶告訴AI財經社,除非做起來麻煩的水煮魚、扇貝粉絲、小籠包、現包水餃等,一般家常菜都傾向於自己做,特別忙就直接點外賣,一步到位;有老人或保姆照料的有孩家庭更是每天出去買菜。一位職場爸爸代表了多數人的心聲,「如果我自己住一定會買(半成品菜),但孩子還小不太放心,便讓阿姨買新鮮蔬菜和肉製品。」

相較於顧慮更多的有孩家庭,單身和無孩家庭更符合半成品菜的目標群體。家庭結構的演變對半成品的發展曲線有一定參考作用。從第六次人口普查看,2010年我國1人和2人家庭比例達38.9%,比10年前上升了13%,但仍與半成品菜風靡的日韓差異較大。2015年日本單人與僅有夫妻家庭的總比例為54.7%,韓國單人戶與二人戶家庭比例為53.3%。

國內還受制於火爆的外賣市場,目測半成品菜還有一段很長的爬坡期。

餐飲零售化,誰的菜?

相比下廚房的孤軍奮戰,有流量或者供應鏈優勢的新入局者,通過合縱聯橫,或許能打開不同的局面。

目前來看,對半成品菜虎視眈眈的有兩類企業:一是電商生鮮平臺,如盒馬鮮生、每日優鮮,二是餐飲頭部品牌。

以盒馬為例,其在3月19日宣布今年將開100家盒馬mini店,將更側重於體驗性商品和餐飲半成品。盒馬CEO侯毅告訴AI財經社,這次疫情對生鮮電商是重大利好,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在改變,他認為80後、90後在家做飯的這個主流模式會延續下來。為此盒馬今年首次成立一級部門3R事業部(3R=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to eat),為的是把半成品快速做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傳統大賣場拉開差距。」

緊隨其後,每日優鮮也加緊在半成品的布局。3月22日,每日優鮮宣布獨家上線西貝新品,包括西貝手扒肉、西紅柿燉牛腩等招牌到家功夫菜,以及權金城、赤坂亭、正大食品、六合美食等品牌共41種產品。此前,每日優鮮曾聯合西貝、眉州東坡、小南國等餐飲企業共同開拓成品菜、半成品菜和速食產品。在這種聯合之下,生鮮平臺的渠道價值與餐飲企業的消費場景達成契合。

此前侯毅公開diss過前置倉模式,認為「前置倉品類結構沒有門店完整,一日三餐場景短缺」,但前置倉模式的代表——每日優鮮顯然不這麼認為,半成品菜便是前置倉做餐飲的一個觸角。業內人士分析,半成品菜的毛利高於果蔬,又可以拓寬品類、幫助拉新,怎麼看對生鮮電商而言都是個不錯的機會。

更為關鍵的是,電商生鮮的到家配送能力恰好能彌補半成品菜的核心痛點:配送和保鮮。電商生鮮可以做到1小時達、半小時達,以這個速度收菜,外加三五分鐘的加熱或烹飪時間,可能比等外賣的時間更快。從這個邏輯來看,生鮮電商平臺有望成為半成品菜銷售的主力渠道。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質疑,新零售業態是否真能做到有別於「超市熟食區」,仍有待檢驗。

餐飲頭部企業也樂於借新戰場,探索「餐飲+零售」的新商業模式。在創新者眼中,半成品菜不只是疫情時期的無奈應對。雲海餚創始人趙晗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之前90%的資源放在了開店上,但在疫情之後,雲海餚線下開店的資源投入不會超過50%,剩下的資源會往社群電商、半成品銷售上轉移。

或許這意味著,以後上班族點外賣時更要擦亮眼睛,別在飢腸轆轆的中午,誤點一份半成品,然後望菜興嘆。

「疫情至少讓餐飲新零售提前一年,讓方便食品公司升級提前一年。」這是無廚供應鏈創始人蔡通漢的感受。他觀察,疫情期間所有接近餐飲形態的產品,都有爆發式增長,大家都在爭奪到家餐飲市場,包括半成品菜和方便食品,後者如伏牛堂米粉,已經與成品菜餚基本沒有區別。

半成品的需求也攪動著供應鏈的轉型。無廚供應鏈原先給外賣市場做配菜產品,2019年開始聚焦到米麵食品的標準化上。打個比方,假如有客戶要開發一款紅燒牛肉麵,他不需要分別找湯底、澆頭、臊子的供應商,直接從無廚訂貨即可。

「為什麼全國那麼多小吃只有柳州螺螄粉火了,而不是重慶小面或者熱乾麵?」蔡通漢認為這涉及地方特色美食的標準化。「伴隨產業成熟,未來每個地方的特色美食、半成品都會走向全國,只不過螺螄粉先行罷了。」

當然這個時間可能沒那麼快。消費趨勢大致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短期內大爆發,比如網紅茶飲、甜品;另一類則在指數級增長前則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爬坡期。半成品餐食屬於後者。多名受訪人士認為,半成品菜屬於小眾品類,疫情結束後的市場會繼續增長,但不會保持疫情期間的高速。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更分析,該品類「短期不會有太大的爆發」。

好鄰居CEO陶冶雖然樂於創新,但他本人對半成品仍持觀望態度。「居家烹飪市場正在慢慢打開。不過新業務要變成我們正常推的業務,目前還稍微早了點。」

王瑜則篤定市場早晚會爆發,「大家會更重視健康和生活品質,願意花錢節省時間以及獲得口感好的餐食。最大挑戰在於認知的提升,也就是說中國消費者能否像那些日韓那樣,習慣把半成品菜作為日常儲備品?」

(文中趙華晉、李梅為化名)

來源:AI財經社 作者:劉雪兒

相關焦點

  • 「半成品菜」賈國龍功夫菜首開門店,有顧客說像是在吃飛機餐
    店內銷售的所有菜品均為半成品,包括西北菜、八大菜系等30多個SKU,它們被放在冷凍保鮮櫃裡,當顧客下單後,店員會將其加熱然後送上餐桌。 值得注意的是,和其它堂食餐廳不同,賈國龍功夫菜不設廚房,只有位於餐廳中間的明檔加熱區用來加熱半成品食盒。
  • 半成品年夜飯成風口,中央廚房設備為其按上「快進鍵」
    隨著春節的腳步臨近,具有便捷、新鮮、安全等特點的半成品菜成為餐飲品牌發力年夜飯市場的重要「風口」。雖說半成品年夜飯已不是新鮮事物,但今年受到特殊事件的影響,市場在悄然發生變化,半成品年夜飯需求猛增。半成品產品與中央廚房設備有機融合,為年夜飯按上了「快進鍵」。
  • 每日上新超過60款 盒馬把生鮮做成了快時尚
    「大米只是其中一個單品,盒馬正在用快時尚的思維打造商品,既要快速迭代又要不斷創新、引領潮流。」 盒馬全國標品採銷總經理趙家鈺表示。今年以來,盒馬已經推出超過20000款新品,其中6000多款為盒馬自有品牌商品,新品迭代速度比行業快3到4倍。
  • 將有機菜「拉下神壇」 賣菜越來越專業的盒馬意欲何為
    近日,盒馬對外發布旗下主打有機菜的新品牌——盒馬有機鮮,試圖打破高價有機菜的產銷怪圈,讓消費者吃到平價有機菜。將有機菜「拉下神壇」一盒300g的有機青菜,在盒馬的價格是4.8元。雖然相較普通青菜略貴,但和其他電商或超市售賣的類似品質有機青菜相比,盒馬的價格已算是平價。
  • 福州盒馬鮮生!福州這些消失的東西,你還記得幾樣?
    福州盒馬鮮生! 身邊很多朋友對盒馬的印象是:東西不錯,就是價格貴。 很多人會問,盒馬背後不是有強大阿里支撐嗎?為何不選擇堅守?應該是虧得太厲害,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回天的希望。在永輝和樸樸的線上線下密集覆蓋下,留給盒馬的蛋糕真的太少太少了。 當然,也有人說福州缺乏高端消費,也不盡然。
  • 盒馬鮮生、超級物種如何顛覆自己?|新零售核心公司觀察④
    目前,超市到家、前置倉模式等都是「到家到店」戰場重要的履約方式,但對於新零售而言,它們並不「新」——它們更多是早於新零售的概念出現,借新零售風口得以發展壯大。而「超市+餐飲」則不同,這是一種顛覆了傳統零售行業「人、貨、場」模式的全新業態。 2017年,經過內部兩年的孵化,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不久後正式推出了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
  • 產品分析報告——盒馬鮮生的前世今生
    行動網路提供給了用戶各種各樣低成本學習做菜的方式,廚房類app上有免費的菜譜,b站也有免費且有趣的教學視頻。截止至2020年5月17日,年輕用戶雲集的bilibili網站上「美食作家王剛R」的粉絲量全站排名31,可見年輕人保留著「做飯」的觀念。而此次的「全民宅家做飯」的火熱程度更是催化了烹飪新用戶的誕生。
  • 被收銀員裝了一個盒馬app之後,我終於知道新零售是怎麼革線下店的...
    我把對盒馬這樣的新零售模式的理解,跟幾家生鮮連鎖的老闆們都說了。聽我說完,他們也覺得零售業態的變革,如今是風起雲湧。盒馬鮮生店內▼他的體驗功能區會略多一些。比如把廚房、餐廳與生鮮海產購買區結合在一起,面積較大。顧客買完海產可以直接在這裡加工。加工費按照單個菜的食材重量定,15元/500g,不足的按500g來算。
  • 火鍋2020:海底撈領銜這30大熱點事件
    回望這一年,說驚心動魄、跌宕起伏一點都不為過。在火鍋行業(包括傳統火鍋、自熱火鍋和火鍋食材超市),這一年也發生了很多事,其中的一些事,將深遠地影響行業之後的發展。下文我們將通過幾個關鍵詞,和篩選出的30件熱點事件,和你一起回顧火鍋的2020。1 投融資1、【呷哺呷哺獲得投資】1月10日,呷哺呷哺獲得雪湖資本戰略投資。
  • 盒馬PK超級物種,實地探訪告訴你差別!
    總體上超級物種給我的感覺是精緻、有序、開放、年輕。盒馬:盒馬鮮生門店總體上給我一種豪華版生鮮超市的感覺,個人覺得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家庭主婦會很喜歡。盒馬鮮生的門店位於商場的負一樓,而且比超級物種要大好幾倍,目測超過一千平,比超級物種高大上。
  • 從概念引領到陪跑:超級物種永輝與盒馬集體迷途
    加速狂奔三年的盒馬,在全國五個城市有80家前置倉,即盒馬小站,而從去年開始盒馬重新調整了戰略方向,打起了「填坑戰」,盒馬CEO侯毅表示,盒馬的前置倉業務將全部升級為盒馬mini,今年預計至少達到100家。早在2018年提出mini店的永輝也開啟了以大店帶小店的形式,實現點連成片的戰略布局。
  • 食範第一家新零售生鮮半成品超市開張
    食範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新鮮菜品,安全營養的生鮮半成品,簡單易學的視頻教程,積極倡導回家吃飯的餐桌文化,讓愛重回餐桌!   食範海印長城店的開業是食範新零售商業模式,線下發展邁出的第一步,未來食範將不斷升級線上線下整合營銷系統,累積線上運營數據基礎、全面發展線下門店。
  • 菜從天上來、3D全景投影…黑科技餐廳真香
    ,另外在深圳、上海、杭州、昆明、重慶、蘇州和西安也有1家門店,並以自營模式經營,創始人張鳳來明確表示不會做加盟。 日前,創始人張鳳來受尋餐網採訪時,認為由於失重餐廳還是一個不完善的產品,即使目前市場表現良好,但他大部分精力用來抓產品,每天都在思考顧客喜歡什麼,什麼能讓顧客長久的喜歡下去,以確保失重餐廳不是個曇花一現的事物。期待讓「失重餐廳」一直真香!
  • 你家廚房還在裝大理石櫥櫃?是不是OUT了,如今都流行這種櫥櫃
    對於廚房的裝修有很多的家庭會選擇安裝櫥櫃,但是廚衛臺面的材質選擇有很多,以前很多的家庭認為大理石櫥櫃比較好,會選擇大理石櫥櫃,但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庭覺得大理石櫥櫃落後了。你家廚房還在裝大理石櫥櫃?是不是OUT了,如今都流行這種櫥櫃,請問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海底撈直面中年危機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資料來源:光大證券研究所 不管是佰麩私房面、新秦派麵館還是如今的十八汆、撈派有面兒,海底撈在快餐上嘗試上可謂不遺餘力。 可以看到,大多數人每天花在食品上的費用大約是26元。這樣以來,基本可以判定定位30元以上的快餐,已經在大多數消費者的日常選擇範圍外。 海底撈的快餐,人均在10元左右,可以說,是大多數人每天吃都沒有太大壓力的價格。 另外,從品類上來說,海底撈快餐選擇麵食品類也是經過慎重思考的。 麵食品類的普適性很強。中國有4億麵食人口,1億麵食家庭。
  • 盒馬、七鮮、超級物種探訪:商品落灰 在賺吆喝?
    上述店員舉例,如毛肚,規定只能正常銷售2天,關鍵是上貨來當天就算一天,所以基本上實際銷售只有一天,然後就打五折。  在七鮮,灘羊由寧夏鹽池有機牧場直供,一隻灘羊只出2公斤的肋排也被「勒令」要求在24小時內必須到店。  在餐飲區,盒馬、七鮮、超級物種都做到了明廚亮灶,即廚房四面透明玻璃,消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廚師加工情況。
  • 電商大規模引入半成品 減輕餐企食材壓力
    2月6日,京東生鮮發起「餐飲零售發展聯盟」,鼓勵更多的餐飲企業將半成品「搬」到電商平臺。目前,海底撈、小南國、西貝莜麵村等百餘家餐飲企已經在京東銷售半成品。特殊時期,一大批餐飲企業門店暫停營業,面臨儲備物資消耗難、成本壓力大等問題,餐飲企業急切需要為冗餘的食材尋找出路。同時,堂食、外賣受阻的情況下,半成品速食的全渠道市場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 它要憑這些優勢打敗阿里系盒馬?
    (「超級物種」與「盒馬鮮生」的門店位置)那麼,「靠生鮮打天下」的永輝超市,為何如此自信地將自己的「超級物種」開在了「盒馬鮮生」的隔壁?是叫囂、挑釁,欲打敗阿里?還是為了證明自己在生鮮冷鏈物流方面的實力?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福州「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部分門店即將閉店?最新回應來了!
    「盒馬鮮生」福新店部分商品撤櫃 多家新零售門店關閉 「『盒馬鮮生』福新店 據悉,目前「盒馬鮮生」在福州共有三家門店,分別是茶亭店、恆力博納店和福新店。其中福新店是第三家門店,於2018年12月開業,其前身是家樂福福新路店。
  • 阿里巴巴盒馬機器人餐廳:餐飲環境的未來概念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機器人餐廳作為一個創新項目,餐廳位於上海最新的國家會展中心,盒馬品牌空間的二層。餐點從廚房到顧客的過程是全自動的。其獨有的送餐機器人,通過連接廚房和所有餐桌的軌道,把剛做好的餐點準確地送達各個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