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來自網絡
不確定其準確性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
——回顧及探索
近10年來,我們對人體特異功能的光學現象,特異致動與常規致動的異同及其力作用研究,思維傳感的實驗和機制探索等諸方面做了些工作,這些工作都已在《人體特異功能研究》和《中國人體科學》雜誌上發表,這裡不再贅述。1982年8月,我們在上海普陀區一居民點對男女青年進行了誘發訓練。發現在青年中誘發出特異功能與在小學生中誘發一樣容易,在短短10餘天中,便使他(她)們具有了不同程度的特異功能。1986年1月9——29日,我們在復旦校園開辦了人體特異功能誘發訓練班,對象是本校11名青年臨時工人,男6人,女5人, 年齡為18——20歲,平均19歲,文化程度小學2人,初中9人。地點為復旦大學科學樓地下室。每日訓練時間為12 :00——13 : 00。經過18天的誘發訓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見下頁表。說明: 參加誘發訓練的男女青年,都是志願報名、沒有經過甄別或篩選, 1月8日下午觀看有關錄像電視後,對特異功能才有所認識。*交代應注意之點:如測試前,明確地告訴他(她)們試樣是兩位數字,要集中注意想手中的試樣,不要猜,額前自然會顯出試樣中的數字 等等。誘發方法與人們學習文化技術的規律大致相似,可以用八個 字概括."諄諄誘導,由易到難"。(一)
從1986年開始到1993年,共有46名(男18名,女 28名)青年工人先後經過我們誘發訓練之後,基本都掌握了 ESP和PK功能。他(她)們事先並沒有經過現別,也不知道 特異功能是怎麼回事由同伴介紹進來。一般經過4--5次誘 發,個別經過10次才誘發出功能,根據受試者主訴,額前出現屏幕,顯示出s掌中試樣的兩位數字,便認為已經誘發出了特異功能。
不過從來沒有一個因為誘發不出特異功能而被淘汰的。由此可見特異功能可能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潛在功能。這種功能, 由於人類社會的進步,逐漸退化,但通過適當誘發訓練,可以恢復和加強的。(二) 七、八年來,我們經常保持6——10名功能人做實驗,因為他(她)們都是臨時工,來去自由,流動性很大。女的比較穩定,大半將近婚期才回農村去。所以我們經常補充新人,由於掌握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誘發方法,一 般訓練兩三個月後就可以參加實驗。我們的受試對象,並不是為了獻身特異功能事業而參加的,他(她)們一旦離開我們的實驗隊伍,就不會主動進行自我訓練,而我們,只是在一段 時期內,只訓練他(她)掌握一二門功能。我們也這樣想過,希望從青年科技人員和有關專業的大學生中誘發出特異功能,則對揭開這個科學迷宮將是一支很重要的攻堅隊伍。(三)從我們對青年進行誘發特異功能的初步經驗,實在沒 有什麼訣竅可以保密,只要他(她)自己有這樣的要求,在相互 信任的氣氛中,經過簡單的誘發便可以掌握。ESP(extrasensory perception,en: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稱為超感官知覺,泛指辨識一般人所無法認識的現象、或是指幹涉該現象的能力。有接觸感應(psychometry)、透視 (clairvoyance)、心靈感應(telepathy)、預知(precognition)、催眠(hypnosis)等能力。PK(en:Psychokinesis)稱為念力或念動力,指以意志力、不碰觸物體而使物體動作,或是移動粒子以產生高熱、低溫、電磁波等的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為念力(psychokinesis)、瞬間移動(teleportation)。* 透視(en:Clairvoyance)、俗稱「天眼通」* 遠隔聽覺(Clairaudience)、俗稱「天耳通」* 心靈感應(en:Telepathy)、俗稱「他心通」* 後瞻(回知過去)(en:Retrocognition、Post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