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專訪:讓公衛體系回歸公益和專業,要給疾控中心話語權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作者 | 馮麗妃

在這場疫情影響下的特殊兩會上,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重建」成為熱議話題。

中國疾控中心(CDC)主任、全國政協委員高福近日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獨家專訪。他表示,公衛體系建設的關鍵「一要回歸公益,二要回歸專業」。

疫情期間,作為CDC主任,高福曾因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而飽受流言困擾。

不過,他在此次採訪中堅持認為,不能把做研究與發文章割裂開來看,文章是交流工具,有助於促進同行交流和合作。

「像新冠肺炎這樣的『文章』,就是一份展現給全球同行的報告,更是一劑通過全球同行的『批判性』交流找到疾病防控的良方,可以讓大家團結一致認識新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高福表示。

此外,他還說,「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一位技術部門管理者,知道自己的責任……」

高福在工作中

讓公衛體系回歸公益和專業

《中國科學報》:經歷這次新冠疫情後,大家現在都在討論公衛體系「補短板」,您認為「短板」是什麼?

高福:

這次疫情暴露的「短板」說明我們協調還是有問題。一方面是基層醫院發現問題後要及時向CDC上報,安全意識要有,這個「短板」要鞏固。

最重要的還是公共衛生領域要給CDC話語權。在緊急情況下,如果通過行政決策,層層「消音」,專家的聲音就不能及時地被聽到。

《中國科學報》:網上呼籲給CDC行政權,您認為這是關鍵嗎?

高福:

我覺得重點不是行政權,而是對話權和一些事物的獨立操作權。

《中國科學報》:從整體來看,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狀況如何?

高福:

這幾年針對公共衛生體系的投資太少,人才流失太厲害。CDC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說,醫改10年是公共衛生衰退的10年。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縣、區、省市、國家——四級機構系統非常好。但也正因為做得很好,很少出大問題,大家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

同時,因為這些工作平時似乎看不到重要性,專業技術知識顯不出來,所以一些單位安排的是非專業人士。大家都講「平戰結合」,結果「平」時幹的事不能解決「戰」時的需求。這個格局需要改革。

《中國科學報》:您對當前的公共衛生體系改革有什麼建議?

高福:

在今年的政協會議上,這也是我的一個提案內容。公共衛生體系的重建,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回歸公益,二是回歸專業。

一個公益性和專業性這麼強的單位,首先需要國家經費做保障。其次需要引進人才,合起來知識面要很廣,研究的東西要很廣。這個舞臺上需要很多條腿,而不是「一條腿」。不能新冠疫情來了就只研究新冠,也不能國家出錢讓你研究什麼,就只研究什麼。那太狹隘了。

生物安全別庸俗化

《中國科學報》:生物安全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之一。您怎麼看待它的重要性?

高福:

談生物安全,首先要改變一個概念。從國家層面來講,它是指廣義的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bio-safety)和生物安保(bio-security)兩個部分。

很多人理解的生物安全是狹義的,只包括第一部分。比如一個做生物安全的實驗室,老鼠、流浪貓到處亂跑,這個問題就是生物安保的範疇。

但是生物安全是專業上的事,不能喊過了。我們強調生物安全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但一定不能把它庸俗化。如果變成了每個人天天都在談生物安全,就像全民搞科研一樣,這就過了,對社會發展不利。

《中國科學報》:應如何理性看待我國生物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高福:

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發展起步晚,經過近20年的迅猛發展,已經極大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也有趕超。但整體上仍存在體系不完善、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制約了我國生物安全的發展。

在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和美國之間還有差距。以開展人類病原研究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為例,全國共有18個省建有生物安全實驗室,其中三級實驗室48個,四級實驗室1個,而美國僅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就有10餘個,三級實驗室有近1500個。

生物資源方面,我國缺少資源收集和共享的有效機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合理分享和引進受阻,審批手續不暢。

《中國科學報》:您對進一步強化我國生物安全能力建設有何建議?

高福:

首先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生物安全法律體系,依法建立和完善國家生物安全部門協調機制,各部門協同完成國家生物安全監測預警、信息收集與分享、風險評估、應急響應、監督檢查等工作。

其次是強化基礎能力建設。設立傳染病、動植物疫病監測哨點,完善國家生物安全監測網絡,完善監測信息網絡直報系統,開展主動監測和病原檢測。

此外還包括規範生物安保管理。強化生物安保的理念和意識,著力研究和開發安保技術和手段,防止有害生物劑或生物技術被惡意使用。依法合規推動傳染性疾病樣本資源庫構建與應用;拓展國際交流,規範出入境管理。

在防範疫情的同時,防範「信息流行病」

《中國科學報》: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您一直身處輿論風暴眼。面對輿論壓力,您是怎麼做的?

高福:

首先,我們積極抗疫、「戰場」上大家越做越猛,沒有時間去想個人的事。再次,網上的許多東西都是流言蜚語和謠言,這些東西怎麼能影響抗疫工作呢?

中國對新冠病毒的「鬥爭」是個「閉卷考試」,答得非常好。我們一定要在防範疫情的同時,防範「信息流行病」。大家一定不聽謠、不信謠、不傳謠。

《中國科學報》:最近,《細胞》《科學》《自然》三大頂刊都發了您和團隊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您如何看待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和做科研發文章之間的關係?

高福:

不能光說發論文,文章是交流工具,我們往往割裂開來。

就像記者採訪完以後不去寫文章,你得到的消息只你一個人知道,是一樣的道理。

科學家就是通過文章去交流思想,而且通過同行評議給你把關,同行評議了大家拿來讀;如果同行都不評議,信任度就要打折扣。所以,發文章對科學家也是個約束,不能亂說。

像我們這些時日發表了好幾篇論文,多個抗體已經在產業化的路上,跨種傳播機制研究也應用到了防治上,這是既上「書架」又上「貨架」的研究,屬於「頂天立地」的工作。所以,當今科學與技術甚至是產品,可以是「零距離」。一定不能把科研、論文、防控割裂開來。

《中國科學報》:您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如何保持高效率和好精力?

高福:

堅持兩點。第一,堅持學習,增加知識面;第二,好好休息,保持清醒頭腦和邏輯思維。

(本報記者李晨陽亦對本文有貢獻)

相關焦點

  • 高福:回歸科學,能打贏新冠這場仗
    2020年11月14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第11屆財新峰會:重建全球信任」上呼籲,病毒「逃過」了人類的知識和認知,無論是溯源還是認識病毒,現在都只能回歸科學,用科學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下稱中疾控)在對青島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高福李中傑柳葉刀發文:中國社區防控成功消滅天花、遏制新冠
    當地時間12月1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在線發表了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李中傑和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共同署名的評論文章,《加強中國社區一級的公共衛生建設》(《Strengthening public health at the community-level in China》)。
  • 疾控專家曾光:公衛人才流失是痛點
    與會專家就從社會幹預和科技幹預等層面找差距補短板、讓預防為主落在實處等話題進行討論。大會現場會上,中國CDC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疾控和公衛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痛點。與會專家討論公衛人才短缺需重視疫情來襲,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公共衛生領域改革?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既要相信科學 也要給科學留點時間回答問題
    原標題: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既要相信科學,也要給科學留點時間回答問題   1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情況。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連說3個「Never」:我從沒說過不存在人傳人現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掌門人高福便陷入了輿論漩渦。高福曾就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問題對公眾說不會人傳人,但大家發現他在早前於海外權威醫學雜誌發表言論提及存在人傳人現象。隨後,中國疾控中心和高福回應論文爭議,意思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發布時間是29日,投稿時間是27日,不是網友說的2周前就投稿,也就是說人傳人觀點是在鍾南山對大眾宣布之後,才寫進論文的。另外,發表於國際頂級醫學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的文章,發表時間是1月24日,這篇文章主要是回顧性論文。
  • 山西省疾控中心與巴西科學院Carlos M. Morel院士開展深度合作
    Morel院士一行訪問山西省疾控中心進行學術交流。中科院微生物所仝舟博士、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彤院長、華大基因山西公司高鵬博士以及山西高等研究院和我中心相關專業領域專家參加了座談交流。院士團隊專家進行了精彩的學術講座, Oswaldo Cruz基金會的Guilherme Curty Lec huga博士,作了主題為: Bioengineering of multiepitope recombinant proteins as innovativeplatform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多表位組合蛋白傳染病診斷技術)的報告,跟我中心專業人員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
  • 市疾控中心城區疾病控制科副科長陳麗熔:當好疫情防控的「偵察兵」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市疾控中心城區疾病控制科副科長陳麗熔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勇擔責任,衝鋒在前,夜以繼日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好疫情防控「偵察兵」。堅守崗位勇戰「疫」疫情發生後,陳麗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挑工作重擔。她24小時「在線」待命,聞令而動、主動作為,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控中心高福院士等中國研究人員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20-07-01 17:47:00來源:FX168 【H1N1流感毒株正在變異,專家稱尚未構成大流行病實際風險】由中國疾控中心高福院士等中國研究人員本周發表在
  • 喜訊:福建省疾控中心27個科研項目獲立項
    收錄於話題福建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近日公布了2020年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和省衛生健康科技計劃項目,福建省疾控中心共有27個科技項目獲得立項。14省衛生健康中青年骨幹人才培養項目鵝膏肽毒素促細胞凋亡在毒菇高通量篩查中的應用及對該作用的幹預研究趙康濤15省衛生健康中青年骨幹人才培養項目基於大型隊列和人工智慧算法的福建省糖尿病風險評估和精準防控研究
  • 南寧疾控中心指導基層疾控中心開展黃麴黴毒素檢測
    為更好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11月30日,南寧市疾控中心提供師資、分析操作平臺和儀器設備,對馬山縣疾控中心的實驗室人員進行黃麴黴毒素檢測技術培訓。此次對馬山縣疾控中心實驗室人員培訓的內容是準確檢測玉米中的黃麴黴毒素。培訓老師從樣品取樣要求、前處理、淨化、上機分析和數據處理等方面逐一講解,現場手把手指導學員實驗操作。南寧疾控中心將繼續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持續助力基層疾控中心檢測技術的提升,積極推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技術的發展和革新,做全民食品安全最忠實的守護者。
  • 先別急著把鍋扣在疾控中心和高福頭上
    George F Gao教授(即高福)有關2019-nCoV的論文有兩篇,均發表在新英格蘭上,發表日期分別為24日和29日。24日的論文沒有提到傳播方面的問題。29日的論文裡,高院士等諸多研究者在回顧了最早425名確診患者的諸多信息以後,回顧性推測在2019年12月中以來親密接觸者之間已經發生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 ...揚州大講壇」開講——首講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教授
    首場講座邀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以《新冠防控新常態與公共衛生改革》為題開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副市長宮文飛、餘珽,江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鳳才等參加活動。
  • 「去醫院看看就知道了」,川普指責疾控中心誇大疫情數據,福奇回懟
    我的意思是,你所要做的就是到『戰壕』去,到醫院去,看看醫護人員都在幹什麼。在這個在國家的許多地區,他們都處於高壓狀態中。醫院的病床也被加多。」福奇回答說。他繼續補充道:「現在人們沒有床位,訓練有素的人員現在都精疲力竭了。這是真實的。不是假的。這是真的。」
  • 美國疾控中心的科學家們都嚇壞了
    美媒18日爆料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高級官員曾恐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員,此前有爭議的新冠病毒檢測指南也沒有經過疾控中心的科學審查,而是直接來自於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連日來,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和疾控中心之間風波不斷。
  • 白宮要求繞過CDC上報疫情數據,前疾控中心主任:倒退!有可能...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5日,前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理察·貝瑟表示,美國聯邦政府要求新冠疫情關鍵數據的匯總跳過美國疾控中心,直接匯報給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是美國應對新冠疫情中又一次「倒退」的表現。
  • 歐洲疾控中心:年終節假日期間新冠病毒傳播風險等級高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4日下午,歐洲疾控中心在針對年終節假日期間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所做的評估報告中指出,歐洲國家普通大眾面臨的風險等級高,歐洲各國應根據疫情趨勢調整限制措施。歐洲疾控中心表示,得益於各國從10月底逐步實行的限制措施,其監測的31個國家在過去14天每10萬人口的感染人數和過去一周檢測呈陽性率兩項指標上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同今年夏季相比仍處於高位。截至11月29日,31國當中除冰島處於疫情穩定的狀態以外,其餘30個國家仍被劃分為疫情令人嚴重擔憂的類別。
  • 美疾控中心官網,各州確診數變成了yes和no
    尤其是停止公布檢測人數一事,立刻在美國國內引發熱議,不少網民指責疾控中心「隱瞞疫情」,將矛頭對準川普和彭斯。有民主黨議員直接致信疾控中心,要求「美國人民應該得到答案」。面對外界紛湧而來的質疑,美國疾控中心解釋稱,由於美國每個州獨立報告確診結果,導致美國疾控中心不能掌握全國情況。
  • 湖南省疾控中心王欣梅博士健康科普演講喜獲全國大賽一等獎
    本次大賽是由中國疾控中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健康宣傳技能,展現健康教育工作成果。本次活動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門報送的近兩千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