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原名章炳麟,因仰慕明末愛國主義思想家顧炎武,而給自己起名絳,別名太炎。他是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博學多才,在文學、語言學、哲學、歷史學等諸多方面成就非凡。當時人們評價他「樸學第一」。不光如此,他還培養出了黃侃、錢玄同、魯迅、周作人、朱希祖、馬幼漁等一大批名滿天下的大師級人物。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令人矚目的名士,性情卻非常古怪,特立獨行不說,還常有非常之舉。一生留下了數不清的逸聞趣事,一段一段的,令人忍俊不止。
下面,讓我們從浩瀚的故紙堆裡,擷取幾則鮮為人知的逸聞,讓舊時畫面重新回放。作為歷史看客,我們只需靜靜地品讀,就可感受到大師與眾不同的魅力。
一、怒罵袁世凱
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後,邀請各界名流來京議政,章太炎也在被邀請之列。不久,袁世凱稱帝的企圖就暴露了出來,章太炎感覺受到了欺騙。
1914年2月,章太炎大鬧總統府,大罵袁世凱包藏禍心,把他客廳裡的一些古董都給砸了,被袁世凱軟禁到了北京龍泉寺。
由於章太炎在社會上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袁世凱並沒有難為他,反而每月發給他500銀元,可謂是囚徒中的「富翁」了。
章太炎為了表達胸中的憤懣,親自在案几上寫滿「袁世凱」三字,每天都要用手杖擊打數次。
按規定,章太炎每日可享受兩個大洋的菜餚。他便要求只做一個大洋的,剩下的一塊大洋他公然揣入兜中。即便是這一個大洋的菜餚,光他一個人享用也過於豐盛。他從來只吃擺在面前的兩個菜。久而久之,侍候他的兩個聽差,便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處。而把肉菜放在遠處,等他吃完後,聽差們自己享用。
二、偶遇蔣介石,婉拒幫助
1929年前後,章太炎寓居上海以教書為生。這年春天,應杭州昭慶寺方丈邀請,攜夫人湯國梨和門生陳保康到昭慶寺小住。
一日,章太炎帶夫人及門生,到杭州著名的飯店「樓外樓」吃飯。老闆一見國學大師蒞臨,非常殷勤地招待。可是,章太炎只點了三道菜:醋溜鯽魚、東坡肉、蜜汁火腿。老闆沒吱聲,只笑了笑,在上菜的時候,主動給添了不少名菜佳餚,擺滿了一大桌子。
章太炎也不客氣,酒足飯飽後,見鄰桌已鋪好了筆墨紙硯。即離開座位走過去,拿起筆問老闆要寫什麼。老闆回答說:「單求墨寶,聽憑大師揮毫。」
章太炎就寫了一首明臣張蒼水的詩詞,洋洋灑灑,筆走龍蛇。
正在章太炎寫字的時候,蔣介石和宋美齡輕裝簡從,在杭州市長周象賢的陪同下,也登樓入座。
蔣介石夫婦一向不喝酒,很快就用完了餐。臨行時,周象賢對蔣介石說:「那面正在寫字的就是章太炎。」
蔣介石聽說後,趕緊過來打招呼說:「太炎先生你好嗎?」
章太炎也不停筆,回答說:「很好,很好!」
蔣介石又關心地問他近況如何?
章太炎笑笑說:「靠一支筆,騙飯吃!」
蔣介石說:「我等你一下,送你回府,你有什麼事情,只需要說出來,象賢肯定會幫你辦理好的。」
章太炎連說:「用不到,用不到。」
章太炎堅持不坐車,蔣介石不便再請,就把自己用的手杖,送給章太炎作為紀念。
據說,後來樓外樓老闆將章太炎這一手跡,賣了200銀元。此後幾經易手,到抗戰時期,這一手跡又賣到了兩根金條。
三、為杜月笙撰寫《祠堂記》
1931年,杜月笙浦東高橋家祠落成。當時,章士釗擔任杜家顧問,建議請章太炎撰寫「高橋杜氏祠堂記」,方可永保門楣,世代增輝。
章太炎性格孤傲,他看不上眼的人,你給他一座金山都白扯。杜月笙便想到了徐福生,這個外號「大鬧天宮」的遊俠。
清末章太炎因《蘇報》一案,被捕入獄時,二人同獄,交情頗深。有了這層關係,杜月笙請徐福生帶1000兩銀票,前去懇請章太炎。
章太炎對徐福生非常熱情,但一聽說他此行的目地,是要為杜月笙求取字跡,一口回絕了。
杜月笙並不甘心,他知道章太炎有個得意弟子叫陳存仁,博識多才,能言善辯,深得章氏夫妻歡心。
一天,陳存仁去章太炎家做客,閒聊中對章太炎道:「太史公在《史記》上,寫過《遊俠列傳》,杜月笙是當代遊俠,急公仗義,老師應該不吝筆墨,為杜氏祠堂落成寫一篇文章。」
見自己得意弟子開了口,章太炎就問了下杜月笙生平情況。陳存仁抓住這個機會,在書桌上鋪開大副宣紙,並說:「老師的不朽文字應該寫成一副橫幅,作為他們家祠堂的鎮宅之寶。」
章太炎默不出聲,只是略加思索,也不起稿,一邊抽菸,一邊書寫,一篇長文不出40分鐘已經寫成。
此墨寶送到杜宅後,杜月笙首先請章士釗老先生過目,他邊看邊贊說:「不愧為傳世之作!」
四、他寫的「肉」字無人識
平時,章太炎讓僕人做事,總喜歡寫條子。有一次,他寫了一張條子讓僕人買肉。但是僕人跑遍了蘇州城的各個肉鋪,最後空手而歸。章太炎問為何空手而歸。僕人說:「你寫的字,他們看了都說沒有。」
原來,章太炎寫的是甲骨文的「肉」字,形似「月」字,難怪賣肉的不認識。
五、婚禮出醜
章太炎髮妻去世後,他把徵婚啟事登到了報紙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以至於使很多大家閨秀都望而卻步。章太炎選來選去,終於選中了才女湯國梨。也算是才子佳人,天作地配。二人在哈同花園舉行盛大的婚禮。蔡元培為證婚人,嘉賓2000多人到場。新郎章太炎一高興,竟把一雙皮鞋穿錯了腳,左右顛倒,一拐一拐地走進禮堂,令人忍不住捧腹。
六、路痴
有一次,章太炎去拜訪孫中山,出門後,就登上了門口的人力車。車夫問他去哪裡。章太炎不耐煩地說回家。車夫又問他家在哪裡。章太炎說在弄堂裡。車夫只好拉著他滿街尋找。
章太炎久不歸家,孫中山和章太炎家裡都派人出來找他,看到章太炎還在車上東指西點亂指揮呢,大家不僅大笑了起來。
七、講課排場
章太炎嗜煙,給學生講課時,一手拿粉筆,一手拿菸捲。有時講到精彩處,拿著菸捲便往黑板上板書,惹得學生們哄堂大笑。更絕的是,章太炎在北京講學,當時北京各大學的教授,如吳承仕等,侍奉在章太炎左右,有負責板書的,有負責倒茶水的,章太炎國語不好,劉半農便負責當翻譯。其情其景,給後世留下了尊師重教的佳話。
一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非常人可比。但盛名之下,他不矯揉造作,更率真,更接地氣,更有人間煙火味道。這樣可敬可愛的大師,有多些我們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