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應當堅定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

2021-01-1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27日言論版頭條:上周印度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變化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印度政府和環保部部長拉梅什(Jairam Ramesh)個人均出面表示,印度的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保持不變。但我們依然有必要揣摩一下拉梅什日前寫給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的那封信,這封不慎外洩的信函透露出印度打算在氣候問題立場上做出重大調整的意向。

拉梅什的建議有一個先決條件,即印度退出G77集團組織,並且與G20集團內發達工業國家劃清界限,以使印度無限接近美國,尋求更大的地緣政治戰略目標。為了實現這一最終目的,他建議印度政府單方面退出《京都議定書》,轉而和美國一道以「捆綁模式」降低兩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他還建議印度不要將自己的立場與發達國家清潔能源技術轉讓問題和資金資助問題糾纏在一起。在溫室氣體減排議程中這些問題都是敏感問題。溫室氣體減排議程獲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該議程嚴格遵守《聯合國框架公約》有關氣候變化的規定及《京都議定書》的相關內容。這也正是為何拉梅什一味敦促印度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原因。

在拉梅什建議印度自願向國際社會開放所有由其承擔的減排項目後,這封密信中透露出來得各種主張被公諸於眾。拉梅什希望印度開放的減排項目甚至包括那些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項目。印度負責環境問題協商的代表團和整個國家都被拉梅什密信的爆炸性內容驚呆了。印度總理辦公室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發布多項澄清聲明,指出拉梅什的信只代表他個人一時的想法;此外,印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將保持不變。

拉梅什隨後發出一項措辭模糊的回應,第二天又澄清,印度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意指《峇里行動計劃》和《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印度所要承擔的責任依然不變,這是印度參加12月份在哥本哈根舉辦的全球氣候變化會議的基礎和前提。儘管出現了這些澄清和表態,依然有人對印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政治態度變化表示擔憂。人們希望看到在解決氣候問題領域內,各國應團結一致,立場堅定,在多邊協商的機制下,達成細緻統一的行動原則,並通過進一步協商,踐行這些原則和行動綱要,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做出不懈的努力。

但拉梅什在信中反映的立場很難說只是他個人一時的想法。這封出人意料的密信好似重磅炸彈,絕無可能在毫無徵兆和語境鋪墊的前提下,就直接扔給印度政府總理,畢竟信中的建議與印度對外秉持的政策相去甚遠。儘管印度總理在義大利阿奎拉全球峰會上的表現並不能說明新德裡要在氣候問題上轉變立場,但依然會讓人將總理的表態與拉梅什的信件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劇了人們都這封信件實質性內容的擔憂。但人們還是希望輿論風波過後,拉梅什的那封信可以就此作廢,印度依然能堅持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時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非拋棄國際社會,以自身利益為重,一味向美國靠攏。

在發展中國家中「金磚四國」地位舉足輕重,印度尤其看重其領袖地位。不論印度是否會退出G20峰會組織,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依然會堅持他們固有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其中不乏會有中國、巴西和南非這樣的大國。印度如果真邁出這一步,只能落得被孤立的結果,此外,印度還不得不在消除貧困和執行發展計劃發麵受到諸多限制。

這裡沒有必要贅述發展中國家和國際協議中普遍奉行的諸多準則和觀點。簡而言之,從「歷史論」的角度看,發達國家在過去兩個世紀中排放了絕大部分的溫室氣體,造成了(並始終在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因此這些國家必須把有限的「排放空間」讓給其他國家,使後來者享受公平的發展機會和權利。還有另外一套奉行「平等觀」的說辭,認為既然發達國家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遠高於發展中國家水平,因此發達國家應當責無旁貸地降低他們自己的總排放量。但不論是「歷史觀」還是「平等論」,讓印度政府,尤其是拉梅什,必須清楚的一點是,印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依然無法與美國相比,這就意味著,華盛頓絕對不會把一個排放小國的任何行動與其自身的減排計劃聯繫在一起。

如果印度準備採用捆綁式溫室氣體減排方案,那麼這個國家的工業發展計劃必將受到巨大影響。考慮到印度的排放水平,使用清潔技術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並不會明顯降低印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印度工業化進程不斷擴張和加快的過程中,這些措施只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長速度,儘管收效甚微,但印度在現階段的確別無選擇。

印度有些省份恐怕只能被歸為失敗的試驗田,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就是其中之一。因為這些地區在降低失業率和消除貧困方面困難重重,而大多數貧困問題是由過度重視農業造成的,伴隨著農業化的盲目擴大,這些地區迎來了快速的「去工業化」過程,產業結構退化,社會發展失衡。

要證明印度依然是一個窮國恐怕並不需要太費周折,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面臨諸多自身特有的挑戰和困難。讓印度硬著頭皮參加G20俱樂部其實並不符合這個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大國集團中,印度必須在統一的規則中與列強打交道。

當然,遠離G20組織問題也非常明顯。印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十分重視同美國發展一種「特殊關係」。就「權力政治」邏輯本身而言,印度此舉無可非議,讓世界惟一一個超級大國站在自己一邊,總會為本國帶來諸多便利。但問題是,印度是在削足適履,為了保持和美國的關係,不惜妥協和犧牲自身利益。

保持印美關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德裡始終希望全盤接受所謂「華盛頓共識」中規定的各項內容,向多國模式組織開放國門和市場。印度政府最近在未加進行獨立有效測試的情況下,只依靠種子提供商孟山都農業生物技術公司(Monsanto)單方面提供的數據,就同意在全國範圍內引進轉基因茄子。這一事件無疑表明了印度不惜代價,一味向美國靠攏的政治傾向。(作者    Suhit Sen     編輯    裴培 )

相關焦點

  • 中國關於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落實峇里路線圖立場
    溫家寶在應對氣候變化技術開發與轉讓高級別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加強國際技術合作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溫家寶說,中國政府始終本著負責任態度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堅持把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努力。
  • 當代世界: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中「基礎四國」機制的作用和影響
    「基礎四國」的主要關切和基本立場 「基礎四國」在地理上相隔遙遠,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卻為何能夠就氣候變化問題建立這樣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呢?其根本原因在於四國國情相似,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具有共同的關切和利益訴求。 一是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大國,「基礎四國」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
  • 西部農區應當加強宣傳提高氣候變化危害性認知
    西部農區應當加強宣傳提高氣候變化危害性認知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加劇,氣候變化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近期,新疆氣候中心對新疆西部伊犁地區的伊寧縣開展氣候變化認知的實地調查。選擇伊寧縣吉裡於孜鎮西二區村民發放問卷調查,並通過交流了解該區氣候變化認知情況。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
    來源:海外網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的一貫立場,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 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的中國擔當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是極其複雜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一道努力應對,這也給中國提供了展示其全球治理理念的重要契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如何「管好地球」,參與各問題領域的全球治理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開展國際氣候合作置於「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來認識,長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巴黎協定》已達成五年,往事還歷歷在目,尤其是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通過協定那激動人心的一幕,我們對會場上各國同事們的掌聲、歡呼和淚水還記憶猶新,我們有幸見證並參與了這一段歷史進程。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與各方一道落實好《巴黎協定》,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在於科技
    「從科學層面而言,我們有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問題不僅在於科技,而是在我們如何使用它。」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主題為「何去何從:氣候變化與人類命運」的氣候峰會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場次。其中,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戴維·格羅斯發言中的一句話,令在座許多人深思。
  •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比美國做得更好(圖)
    12月15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左)與代表團副團長蘇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層會議開幕式上。當天,氣候變化大會開始進入高層會議階段。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英文《中國日報》12月15日評論版文章:去年此時,戈爾由於激發了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媒體專訪解振華: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非常願意和美國加強合作
    媒體專訪解振華: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非常願意和美國加強合作 俞嵐、李曉喻、彭大偉/中新社 2017-11-13 19:36
  • 習近平闡述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中國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致力於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闡述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此外,在6月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幹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等多個場合,習近平主席與外國領導人就南海問題達成重要共識,並在籤署的有關文件中對外宣示共同立場。
  • 姜風:堅定R290空調替代R22的立場,全力推動R290環保空調市場化
    10月22日,一年一度的房間空調器行業HCFC-22(R22)替代技術國際交流會在佛山召開,會議上國際各方明確表態,製冷劑替代已經進入「基加利修正案」時間,這意味著R22替代將進一步加速,同時R32、R410A等HFC製冷劑即將在國內外陸續進入削減階段。
  • 關於氣候變化還有哪些全球談判機制?
    編輯同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8日發布報告,英國廣播公司將此解讀為號召人類避免全球氣候災難的最後呼籲。請問關於氣候變化的全球談判機制有哪些?河南讀者 周超【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992年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一個總體框架。目前,有190多個國家加入,這些國家被稱為《公約》締約方,自1995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締約方大會。
  •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提出「三心」
    氣候問題是全球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一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在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我國始終恪盡職守、步伐穩健。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並提出倡議。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FoFo:鬼父是單純口嗨 我的立場無比堅定
    18183首頁 玩加電競 FoFo:鬼父是單純口嗨 我的立場無比堅定 FoFo:鬼父是單純口嗨 我的立場無比堅定 來源
  • 專訪:3C原則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唯一途徑
    專訪:3C原則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唯一途徑——訪美能源問題專家黃靖 新華網美國檀香山2月1日電 油價持續高企,全球暖化不斷加劇,使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黃靖表示,在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上,所有國家都存在共同利益,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但在實踐過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因為處於發展的不同階段存在不同的立場。一些發達國家藉此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責任,而此舉則危害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最基本人權。
  • 2020後全球氣候談判: 新問題、新挑戰、新方案
    由於《京都議定書》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具化為發達國家單方面的量化減排義務,所以發達國家深刻感受到氣候問題對其經濟發展的硬約束,在自身履約意願大幅降低的同時,迫切希望向發展中國家推卸減排責任。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減排問題上的矛盾日漸上升為全球氣候治理的主要矛盾。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峰會後還有哪些問題待解?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峰會後還有哪些問題待解?視覺中國 資料去年12月份,在巴黎的氣候大會上,經過2個星期不間歇的談判後,來自195個國家的代表和部長們達成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議——第一個普遍性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協議制定的目標是相較前工業水平,全球變暖應遠低於2攝氏度,並努力使變暖的溫度低於1.5攝氏度。
  • 印度氣候災難是世界的災難
    印度氣候災難是世界的災難  根據印度氣象局發布《印度2018年氣候聲明》報告,研究結果和相關數據表明:從過去100年內呈現出的趨勢來看,印度年平均溫度增加了印度可能面臨嚴重後果,包括大城市的極端炎熱,大氣汙染進一步加劇,海平面上升引起沿海地區的鹹水入侵,以及高山生態系統災害等。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溫室氣體排放,預計到2040年印度的溫度將比目前上升1.5℃,將會出現災難性後果。 看似印度的災難,實際上是全人類的災難。因為印度的變暖趨勢與全球變暖的模式非常相似。
  • 印度冰川斷裂致上百人失蹤,此前研究警告氣候變化加速冰川消融
    據他回憶,周日上午10點半左右,水從山上衝了下來:「我當時坐在我房子的地板上」,「看到黑色液體從楠達德維山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海拔7816米)向下奔騰,發出很大的噪音,就像火山噴發了一樣。」專家分析稱,這是因為受氣候變化影響,喜馬拉雅地區變暖速度加快。印度理工學院印多爾分校冰川學助理教授阿扎姆(Mohd Farooq Azam)稱,「氣候變化帶來了不穩定的天氣模式,降雪量和降雨量的增加,溫暖的冬季也導致雪大量融化……以前冰的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到零下6攝氏度之間,現在是零下2攝氏度,使得它更容易融化。」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