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英國《衛報》報導,為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紐西蘭畜牧業宣布全球首個基因項目,將培育甲烷排放量較低的綿羊,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讓羊放屁少一些......
羊:關我屁事?
人類:不好意思,還真有關係!
反芻動物通過放屁和打嗝排出大量甲烷,溫室效應效果為二氧化碳的21倍。
首先了解兩個知識點:
反 芻
指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將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裡再次咀嚼。反芻動物就是有是有反芻這種消化方式的動物。
甲 烷
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協定《京都議定書》中,甲烷位列六大溫室氣體之中。國際上通用的衡量氣體溫室效果的指標叫做全球變暖潛能值,簡稱GMP。甲烷100年的GMP數值是25,這個數字的意思是,以100年為期限,排放1噸甲烷所產生的溫室效應,與排放25噸二氧化碳的效應等同。
羊和牛一樣,都是反芻動物,吃草會導致它們在通氣時釋放很多甲烷和二氧化碳。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聲音指出,來自畜牧業的甲烷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因素之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顯示,在2004年,全球範圍內的牛和羊,單是「打嗝放屁」所產生的甲烷,就有約8500萬噸,相當於排放了21億噸的二氧化碳。要知道,2004年全年世界的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排放總當量(將所有氣體都按照GMP折合成二氧化碳匯總)才只有400多億噸啊!
而畜牧業高度發達的紐西蘭,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羊肉和羔羊出口國,也是第二大羊毛出口國和領先的奶酪出口國,肉、奶產品的出口金額佔到了其出口總額的60%。
點擊播放 GIF 1.4M
據官方最新數據顯示,在紐西蘭生活著2750萬隻羊和1010萬頭牛,這相當於每個紐西蘭人,都擁有5.7頭羊和2.1頭牛。這麼多的牛羊,一年排放了相當於387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佔到了紐西蘭排放總量的一半。讓將近8000輛車繞著赤道跑一圈,才能排放出多這麼多的二氧化碳。
所以準確來說,紐西蘭政府的育種目標,是要減少羊的「甲烷排放」,也就是讓羊少打點嗝、少放點屁。
其實紐西蘭政府為了實現羊的減排,曾嘗試了多種辦法。
不管你信不信,這是真的!
給羊「下藥」
科學家曾試圖開發一種可以減少甲烷排放的藥物,但需要持續服藥治療和統一管理才能達到效果,因此並不適用於紐西蘭放牧養殖的牛羊們。
「減屁套餐」
紐西蘭科學家發現,吃油菜、甜菜的羊和正常吃草的羊相比,甲烷排放量可以減少25% 。但畢竟在天然牧場吃草是招牌與傳統,很多人擔心這樣會影響羊的成長與質量,所以這個「減屁套餐」同樣難以應用。
徵收「屁稅」
在2003年,為了遵守《京都議定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紐西蘭提出了一項「農業排放研究稅」,打算每年將從養殖戶那裡收取840萬美元,為研究養殖業溫室氣體排放收取研究經費。然而這項法案受到了農民的抗議(放個屁還要交錢?),並稱其為「屁稅」,最後紐西蘭不得不放棄這一有爭議的提案。
點擊播放 GIF 0.7M
不得不為紐西蘭科學家們的科研精神點讚!
他們為了研究羊放屁,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
話說回來,如何培育出少「放屁」的羊呢?
點擊播放 GIF 0.0M
育種
選取自然界中天然的「小排量」羊,通過交配、人工授精等方法增加它們的繁殖機率。等有了一定數量的具備「小排量」特徵公羊、母羊後,再讓它們相互交配,讓這個特徵逐漸穩定、明顯。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羊與羊之間甲烷排放水平的差異,以及差異會傳遞給下一代的特性,將「優良基因」傳遞下去,最後培育出排放甲烷少的「新羊」。
這個項目是紐西蘭Invermay 農業中心的科學家和AGResearch共同發起的。AGResearch的資深遺傳學家Suzanne Rowe博士說「未來12-24個月內就能看到研究價值」。
點擊播放 GIF 0.0M
過程是這樣的
科研團隊最初對100頭羊進行了實驗計劃,第一步是要找到「屁少的羊」。
研究人員會將羊放在一個叫「屁室」的地方觀察並測兩次甲烷的排放量,期間間隔14天,每次大約1小時。
點擊播放 GIF 1.4M
然後,根據放屁的狀況將這些羊分配成高量組和低量組,進行再次檢查之後,就是篩選和繁殖了。
點擊播放 GIF 1.9M
據介紹,低甲烷排放的遺傳率大概是20%,目前已經培育出的第三代「少屁羊」產生的甲烷要比之前少了10%,已經算是初見效果。
點擊播放 GIF 1.8M
出乎意料的是,紐西蘭的農民還是挺支持這項決定的,不少農場主已經對這個項目產生了興趣。
點擊播放 GIF 1.8M
羊:認真的嗎?朋友~
許多網友不禁感嘆:「羊太難了!」
還有網友分享節能方法—把屁收集起來,可以少開採天然氣。
對此,你怎麼看?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科技學堂
科技輔導員在線學習平臺
微信號:sci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