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了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溫室氣體除了耳熟能詳的二氧化碳,氟利昂之外,還有包含有甲烷。那甲烷主要是從哪排出來的?——反芻動物(畜牧業)。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達全球整體14.5%,甲烷就佔了一半。
駱駝、鹿、長頸鹿、羊駝、羚羊、牛、羊等偶蹄類動物都是反芻動物。反芻動物的瘤胃含有大量微生物,食物進入瘤胃後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與發酵,這時候就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與甲烷,其中排放量最大的是牛。
數據顯示,世上目前有大約15億頭牛,大部分來自畜牧和乳品產業的繁殖與飼養。一頭牛每天平均會透過打嗝和放屁排出160-320公升甲烷,累積一年下來,全球牛隻一共排放數百萬公升的甲烷到大氣。
所以會看到有些科學家發表研究稱,減緩全球暖化,現下最有效的方法應該就是大家少吃點肉。但要想大家少吃肉或者不吃肉,一時之間還是很困難的。因此科學家想了一個方法,改變牛打嗝、放屁成分。
日前外媒報導稱,來自澳洲陽光海岸大學(USC)的科學團隊找到了解決辦法,只要餵牛吃「紅海藻」,就能降低99%以上的甲烷排放。
這個紅海藻即蘆筍藻(Asparagopsis),我國稱其為「海門冬」,為柏桉藻科植物海門冬藻體,藻體深紅棕色或紫紅色,高6-12cm。它們主要生於潮間帶下深水沼中或低潮帶下礁石上,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的熱帶水域相當普遍。
其實早在2014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就做過實驗,用蘆筍藻做成牛的膳食補充劑,發現可消除腸胃99%以上甲烷,並且不影響肉質。
團隊實驗發現,當在飼料添入2%以下海藻,特殊的化學物質就能減少乳牛胃中的微生物,進而消除甲烷。
團隊核心成員、生物學家Nicholas Paul指出,如何大規模培育藻類,把蘆筍藻從實驗室帶到戶外大型養殖場,這是現階段一個大的挑戰。團隊還在探索降低甲烷排放的背後原因,以及哪種蘆筍藻能發揮最大功用及相關特性,目前則透過收集不同的海藻,再加以分析相關活性,盼最後能做到人工大量培育。
不過有學者表示,即便蘆筍藻可讓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但畜牧業一個根本問題是成本問題,這可能會讓最後的結果沒有改變。甚至牛瘤胃的微生物也可能一段時間後適應了新食品造成的改變,讓蘆筍藻失去作用,最後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