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智能手術機器人走向臨床不會太久|CCF-G...

2021-01-15 雷鋒網

7月8日,在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第二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7)機器人專場中,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授楊廣中作為第一位演講者,進行了題為《Surgical Robotics – the Next 25 Years》的演講。

楊廣中所獲的榮譽不計其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皇家學會/沃夫森醫學影像計算實驗室主任、沃夫森外科技術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及普適傳感技術中心的主席。此外,他也是 IEEE, IET, AIMBE, IAMBE, MICCAI 等多個機構的 Fellow。他曾當選 The Times 的「Eureka 100」——100 位對英國具有重要建樹的科學家。

在楊廣中對「手術機器人的後25年發展」進行演講後,雷鋒網編輯第一時間對楊廣中進行了專訪。

以下為採訪實錄:

一、手術機器人未來之困

1.雷鋒網:為什麼您在演講中提到可能在未來25年之內,手術機器人可能到達第五個階段都很難?

楊廣中:一是技術方面,現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是縱向應用為主,縱向是什麼概念?好多問題可推理的、有規律的、可重複的,這樣的話機器人容易學習,如果一些東西達不到這樣,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種學習就比較困難,尤其是學習樣本比較小的話。 

一個好醫生的能力並不僅在於技術層面和能不能做成一些具體的手術,更在於他的應變能力,就是在手術當中,面對突發情況,能不能及時應變?有沒有經驗能做一個全局性的判斷? 人體是一個大系統,動一發牽全身,所以,這時經驗就非常重要。 

2.雷鋒網:但是您剛才說,人在應變方面都很難的話,機器怎麼來做這種特別的應變?

楊廣中:機器在應變方面,的確非常困難,好多連人也做不到,對於機器人,這也是今後它面臨的最大挑戰。 

3.雷鋒網:機器人大量使用面臨的最大難點是什麼?

楊廣中:第一,要找到好的適應症,就是手術機器人並不是要盲目推廣,因為有時,靠傳統手術,就可以做得很好,我覺得在這樣情況下並沒有必要替代這一類手術。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價格普遍太高,怎麼把價格做下來,把技術的含量做上去,能夠使大眾能夠獲益,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我們並不是要通過技術使醫療成本越來越高,而是通過技術把醫療成本降下來,改善安全性、可靠性和加快病人術後康復。 

二、「人機合一」

1.雷鋒網:您的演講中提到人機合一,然後介紹了您所在的研究機構現在正在研究的眼動儀,除此之外,您還研究了哪些可以人機合一的領域?

楊廣中:對,眼動儀只是其中一個研究成果,現在眼動儀比較成熟,我們的研究還包括腦機接口方面的布局。

2.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那麼,你們做的眼動儀已經用在臨床上面了嗎?

楊廣中:我們系統已經出來了,正在推向臨床。目前正在自己中心裡進行試驗。我們這個中心的不光有工程研究人員,還有臨床醫生。

3.雷鋒網:還需要多久呢?做這個試驗。

楊廣中:應該不會太久,不方便透露具體時間。 

4.雷鋒網:除了眼動儀以及您在演講中提到的手術機器人在一些領域的應用,對於靶向手術和靶向藥物方面,手術機器人現在發展怎麼樣?

楊廣中:對,做靶向藥物的治療,和微納米機器人有非常好的結合。今天我沒有時間把我們的顯微手術機器人給大家介紹,實際上靶向給藥非常重要,因為牽扯到一些專利問題,今天不是太方便介紹。 

5.雷鋒網:可以介紹一下它最先能應用到哪一類疾病嗎?

楊廣中: 很多腫瘤,可用栓塞化學治療,而最原始的做法就是進行手術切割。今後的手術,尤其對於腫瘤和癌症手術,並不是通過簡單的手術,而是進行抑制,叫帶瘤生存。這個在運用手術機器人中,會出現很多突破和改進。 

三、當前研究重點及國內外合作

1.雷鋒網:最近您所在的哈姆林機器人手術中心的研究重點是什麼?您最近最關注手術機器人的哪個前沿方向?

楊廣中: 我們中心的主要研究包括手術機器人、影像、和傳感。我最近關注的一個方向是微納米機器人。

2.雷鋒網:這三個方面具體是嵌在什麼研究項目和合作中?

楊廣中: 我們主要還是專注在三方面,一是基礎研究,二是應用研究,如何把它給做成一個系統,能夠用起來,三是臨床研究,能夠在臨床上應用。

3.雷鋒網:您和國內的醫院有相關合作嗎?

楊廣中:我們正在拓展,有好多潛在的合作對象。

4.雷鋒網:是北上廣的醫院嗎?

楊廣中:我們都感興趣。 

5.雷鋒網:真的不透露一點嗎?主要是哪些方向呢?

楊廣中:主要在手術機器人方面。 

6.雷鋒網:為什麼現在會有和國內醫院合作的考慮?

楊廣中:第一,我本來就是國內的大學畢業的,我本科在上海交大。一些好的技術在國內推廣更有前途,因為國內資本比較成熟,而中國對疾病的手術治療有非常大的需求。現在好的手術醫生,都是忙不過來。通過推廣手術機器人,能把手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做上去,讓病人的康復效果更好,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

你也知道,現在最大的問題,尤其在手術方面, 手術治療往往是在患病的末期,治療價格昂貴,一般家庭都承受不了,如果我們能把重心前移,早期診斷,就能早期幹預和治療。 

7.雷鋒網:你們在英國目前的合作是主要就哪些領域開展?

楊廣中:最近的話,是我們怎麼樣把光活檢與手術結合起來。還有就是機器人輔助顯微手術。 

8.雷鋒網:目前,英國醫院應用機器人做手術是什麼狀況?

楊廣中:現在的機器人還是太貴,耗材太貴,機器設備太貴,設置時間比較長,體積比較龐大,機器比較笨重。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手術機器人如頭髮絲,精準捕捉單個癌細胞,這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手術機器人的手,可以有多靈巧?當前,這雙「小手」可以像兩根頭髮絲一樣「探囊取物」;而不久的將來,微米級的「機器指頭」將進一步細到納米級,精準捕捉哪怕一個單一的癌細胞。就手術機器人體積、成像、未來等,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楊廣中11日在滬提出「三問」。
  • 楊廣中:醫療機器人可以解決某些根本問題
    王輝 徐金忠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醫療機器人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科學家還在努力研發體型更小、更靈活,用途更廣泛的醫療機器人。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邀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介紹並展望新型醫療機器人的發展情況。資料顯示,楊廣中是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區校聯動,支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大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據悉,本次活動以推動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與政府、學術機構、醫院、企業之間的協同創新為宗旨,促進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展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研究進展,研討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合作前景。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第九人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九院手術機器人臨床研究中心舉行。上海市科委、上海交大、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相關領導及各機器人研發項目團隊成員參加會議。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教授對於醫院內建立手術機器人臨床研究中心的寄予認可,認為這是海外醫院都很難完成建設的平臺,使得臨床醫生和工程師能夠真正握手,共同邁向人工智慧醫學應用。
  • 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啟動成立
    國內產學研合作的逐步深入,以及資本對產業熱點的追逐,使得智能醫療機器人技術研發進展不斷加快,產品向更多應用場景延伸。臨床醫療用機器人、護理機器人、醫用教學機器人以及康復機器人在各個醫療環節能輔助醫護人員更好地完成工作。醫療機器人的研發與轉化,將顛覆傳統的醫療模式,帶來一場新的產業技術革命。
  • 對話| 著名醫療機器人專家、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院士談...
    2020年3月20日,IEEE SPECTRUM在線發表了對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院士的專訪。以下內容為全文翻譯,供參考。新型冠狀病毒強勢來襲:呼籲醫療機器人行業採取行動著名醫療機器人專家楊廣中分析疫情後如何未雨綢繆由UBTECH Robotics開發的自動移動機器人
  • 微創醫療機器人擬登科創板
    在12月31日上市輔導協議籤署當天,微創醫療機器人完成股份制改革,註冊資本增至9億元人民幣。據雷鋒網了解,今年9月,微創醫療機器人已完成總額30億元(人民幣)融資。微創醫療的官網顯示,其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張江科學城,已上市產品300餘個,覆蓋心血管及結構性心臟病、電生理及心律管理、骨科與軟組織修復、大動脈及外周血管疾病、腦血管與神經科學、內分泌管理等生命科技、外科及醫療機器人,泌尿、婦科、呼吸、消化,醫美及康復醫療、體外診斷與影像等十大業務集群。作為眾多業務線中的一員,微創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對象,和它的名字一樣——微創傷外科。
  • 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開幕 20餘國際院士組成最高層次智庫
    山東省政府副省長孫繼業、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以及2位諾獎獲得者、6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3位美國科學院院士、3位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3位歐洲科學院院士、3位澳大利亞皇家工程院院士、2位德國工程院院士、1位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紐西蘭皇家工程院院士、11位大學校長、10位三甲醫院院長、100多家企業出席,共同為健康產業發展把脈。
  • 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 CCF-GAIR 峰會,凝聚全球前沿科技創新力量 | G...
    今年的 CCF-GAIR 大會設置了三天的議程,包括 AI 2.0、機器人、智能助手、金融科技、智能駕駛、AI+、未來醫療、機器學習、CV+等多個專場,每個專場分別邀請海內外學術和產業界最頂尖的專家來做大會報告和對話交流。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校黨委書記楊振斌調研醫療機器人研究院
    4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來到校級交叉創新平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進行調研。學校黨政辦、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有關院系部門負責人,研究院科研人員、教師代表參加調研活動。
  • 田偉院士:我眼中的醫療機器人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寇曉雯「『機器人』起源於人類浪漫主義思維的放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用機器人工程與臨床應用分會主任委員田偉說。田偉把「浪漫」落到了實處,從2002年開始,田偉就帶領團隊開始了智能技術在骨科領域探索,經過經歷15年的醫工企聯合攻關,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誕生。
  • 20多位國際院士把脈 在煙臺聆聽世界的聲音
    紐西蘭皇家工程院院士、利茲大學康復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濱州醫學院康復工程研究院院長謝勝泉教授感概萬千,因為疫情,他和國際健康產業論壇全球理事會很多創始成員都不能出席這次大會,只能線上交流,非常遺憾。他對中國政府應對疫情堅決果斷、科學決策的做法大加讚賞。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
    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召開。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區委書記朱芝松,區長倪耀明,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管委會主任、閔行區副區長吳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奚立峰,理事會成員、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餘建源,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交大訪問講席教授楊廣中,理事會、管委會秘書長、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季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衛東參加了本次會議。
  • 清華校友郭毅可、周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清華校友郭毅可、周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 9月18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在其網站上正式公布2018年度院士增選名單,共評選出50位院士及4位國際院士、1位榮譽院士。清華計算機系1980級校友、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毅可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精儀系1965級校友、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院士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國際院士。
  • 孫彤校友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哈工大報訊(記宣/文)9月2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公布2020年新選院士名單,新當選的50位院士和3位外籍院士中有7位華人學者,其中唯一的女性是哈工大校友、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孫彤教授。校長周玉為孫彤校友發去賀信。
  • 專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孫東:細胞機器人技術助力精準醫療產業發展
    會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座教授孫東接受了OFweek醫療科技網編輯的採訪,分享了自己對智慧醫療落地應用以及精準醫療產業發展的看法。細胞機器人技術助力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在智慧醫療產業中,孫東教授尤為關注精準醫療領域,在他看來,精準醫療的重點不在於醫療,而在於精準。如何讓醫療更高效更精準,實現手術從個體層面到細胞或者亞細胞層面的轉變,離不開細胞機器人技術以及相關的微操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