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仲平:從個體文本到文化生產
——宋彩霞鹽城詞的表面閱讀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其實是一個語言事件。正如雅典娜誕生於宙斯的頭腦一樣,它訴說的是智慧產生於何處以及如何產生的問題,當然還包含關於智慧的內在本質、感性樣貌與具體運作等衍生問題。
《莊子·應帝王》云:「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這個形象的故事說明,混沌既是世界最初的狀態,也是人類最好的狀態,一旦鑿出七竅智慧萌生,最好的社會狀態就被徹底破壞了。因此,語言文字也好,各種藝術也好,都是人的智慧萌生之後的產物。從宏觀的人類歷史來看如此,從中觀的個體人發育來看亦如此,從微觀的文本創作來看也是如此。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云:「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石濤說:「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於何立?立於一畫。」雖諸說紛紜,而萬法歸根。是故,盤古開天闢地,一個巨人指天畫地喊出「天」「地」二字;倉頡造字,乃呼喚物的現身以陸續納入大腦的意識倉儲;雅典娜誕生,旨在形象地表明智慧產生於人的大腦;石濤的「一畫」理論,則從繪畫本質及創作規律的角度說明所有藝術及文本個案都是藝術精神對混沌世界的取捨選擇與肯否判斷。
基於這樣的哲學思路,嘗試運用西方文學批評的表面閱讀理論賞析宋彩霞女士的三首鹽城詞。作品如下:
朝中措·到鹽城
東君已暖向南枝,頃刻便成詩。手把風光不溼,鹽將歲月傳媒。 一城春氣,櫻花爛漫,風雅相隨。煮海之歌唱響,天藍鷺白魚肥。
朝中措·鹽城賦鹽
鹽成每把愛相期。你是太陽妻。黑夜從難失約,暾紅偶爾來遲。 灘頭曬夢,耕潮煮海,晶結相思。鹹淡隨君口味,光輝註定為媒。
朝中措·情戀大洋灣
誰將汗水滴鹽巴,故事已開花。朝看蔥蘢似錦,知她韻致多佳。 風塗色彩,詩開畫卷,粉掛櫻花。百種風情扶醉,千秋不謝芳華。
法國作家、哲學家、後現代主義代表人物德勒茲,提出了文學批評的「內在性平面」概念。德勒茲認為,一個內在心靈或主體與外在世界或確定性得以區分的預設場域,會將思想的可能性維繫在具體現實的表面。作為內在心靈之載體的詩人主體,在面對外在世界或其確定性的時候,一定會選擇混沌世界的某個/些方面作為區別於整體的部分作為預設場域。在這裡,宋詞選擇了「鹽城」——作為純粹客觀世界(宇宙的構成部分)的鹽城,在詩人的心目中和作品中它本身就是「詩」(《到鹽城》)!這就是「內在性平面」對外在性世界的投射與規定。蓋鍾嶸謂「『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唯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當然,雖曰「直尋」,卻已造成「陌生化」的效果,即因追求藝術唯美而使用與日常生活習慣對立的文學語言了。
徳勒茲稱自己的哲學為「愛命運」的倫理學,他追求的是「愛其所是」,而非一種超越於外在的或者說超驗於其所是的某種真理。中國當代最著名的獨立學者王東嶽先生認為,產生於封閉地貌的東亞農業文明,其思維模式最適合締造藝術。藝術的方式,有別於西方植根於工商業文明的哲學科學思維,最擅長形象地呈現世界的本真樣貌,因而締造出來的文本無關於更高之物、真理或理念之類,也就是四「其所是」的感性形象亦即世界的「表面」。而這種「表面」是「絕對的內在性是自在的:它不在某物之中,也不朝向某物;它既不依賴於客體,也不歸屬於主體」。文學藝術的內容,或可稱之為「意向性客體」。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品所呈現的「內在性平面」,仍屬於未被分化的「混沌宇宙」。
接著文本進入「內在性平面」第二層次,即混沌被組織化了的超驗性世界,在這裡超驗性被創造出來,這就是《鹽城賦鹽》:宋詞先把具體的「鹽」提升到抽象意義的「愛」,再賦予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可感的鮮明形象——「鹽成每把愛相期。你是太陽妻。黑夜從難失約,暾紅偶爾來遲。灘頭曬夢,耕潮煮海,晶結相思。鹹淡隨君口味,光輝註定為媒。」在文本中,鹽是愛的結晶體,它是太陽的妻子!熬過黑夜,迎來暾紅,整個曬鹽的物質生活實踐,同時就是勞動者編織夢想的精神升華過程。而牽引太陽與鹽結緣的媒——光輝,不僅是物理世界的聚焦,更是中國文化陽剛匱乏從而禮讚陽剛的超驗表達。
「內在性平面」的第三層次是反思,即通過對超驗性的反思試圖回到第一層次。雖然徳勒茲等後現代理論家們致力於此,但顯然這是一種徒勞。雖然如此,這種三段論卻恰好適合用於解讀宋詞三首。第三首《情戀大洋灣》,「誰將汗水滴鹽巴」是承上,「故事已開花」是啟下;而「蔥蘢似錦」「韻致多佳」「風塗色彩,詩開畫卷,粉掛櫻花」,作為當下現量,雖然沒有回到第一首的直尋,但作為《到鹽城》之混沌世界的呼應,顯然具有再次提升的藝術質素和文化意蘊。而為了追求「絕對解域」的目標,就必須不斷向外部開放自身思考。
「百種風情扶醉」,是對上文的收束,《易經·坤卦》之「括囊,無咎」;「千秋不謝芳華」,則試圖打破完成的《既濟》進而走向開放的《未濟》,從而建立起一種立足多樣性基礎之上的本體論,雖然不再相信感性形象隱藏的真理,也不再追求所謂的終極意義,但是無論是文本表達的指向還是批評力圖追蹤的目標,還是表現出一種超越個體文本闡釋更大文化生產結構、試圖理解和把握更廣闊文化內涵的慣性努力態勢。
文學藝術最可貴的品質是創新。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云:「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熔《經》意,亦自鑄偉辭。」肯定了屈原作品的獨創價值;李清照《論詞》將協律、鋪敘、典重、故實作為詞的體制特徵,而觀其所有作品則從不用典,凡精彩之處皆自鑄新語。宋彩霞女士的鹽城三首,突出地體現了追求意象獨特和用語警闢的藝術個性,更通過內在性平面的呈現含蓄地寄寓了深層文化意蘊。
馮仲平簡介
馮仲平,男,河北邢臺人,文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1988年6月參軍,曾任桂林陸軍學院語言教研室主任,1999年榮立三等功,2000年獲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獎勵基金,2001年獲得解放軍院校育才獎。發表學術論文《先秦哲學的演進軌跡》《唐宋的文道論》《實踐現實主義原則,砥礪英雄主義精神》《一個具有戰士品格的理論家》等多篇,出版著作《中國詩學流變》《中國古代小說理論名家研究》《孫子兵法的現代意義》《軍隊基層寫作》等多部。
宋彩霞簡介
宋彩霞,筆名曉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詩詞》副主編。
聲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讚賞不返還作者,部分圖片轉自網絡,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版權人有異議,請聯繫編輯刪除。
參看往期精彩:
2020·雲帆女神詩詞大會
【雲帆】2020 || 迎新詩詞大會
【年度盛典】雲帆·庚子迎春大團拜
【年度盛典】雲帆己亥迎春大團拜暨平臺創建三周年特輯
首屆「雲帆詩友歷年佳作評選活動」獲獎作品公示
【詩事快訊】雲帆詩友會2019年會在廬山召開
己亥金秋·雲帆廬山年會雅集(一)
己亥金秋·雲帆廬山年會雅集(二)
己亥深秋·雲帆廬山年會雅集(三)
己亥暮春·雲帆廬山工作室雅集
【雲帆詩友會】投稿須知
打開如下連結,參看宋彩霞先生更多作品
【首發】宋彩霞 日照行吟
無用是書生,漸來慚伏案 || 宋彩霞庚子雜詠
只恐卿卿辜負我,不如先自賦鏗鏘 || 宋彩霞己亥下半年雜詠
氣象誰如前七子,至今詩夢到高唐 || 宋彩霞己亥下半年絕句選
我有南山來畫棟 || 宋彩霞己亥下半年長短句
【雲帆品讀】宋彩霞:讀《雲起樓詩存》走近蒿峰先生
【雲帆頭條】宋彩霞 己亥上半年長短句選輯
宋彩霞:鹹淡隨君口味,光輝註定為媒
種子的夢--宋彩霞新舊詩同題小札(一):《雪》
【雲帆頭條】宋彩霞關注民生詩詞選
【雲帆頭條】宋彩霞歲杪新正雜詠
【頭條詩家】宋彩霞丁酉詩詞精編版
【雲帆新詩】宋彩霞:漲潮的天籟
【雲帆新詩】宋彩霞:時空中永遠有我們未完成的影畫
【雲帆新詩】宋彩霞:小鳥,是這個上午的花朵
【首發】宋彩霞·客裡還圓心上月,初心是我心
【新詩塗鴉】宋彩霞·天地有大愛而時常見面
【當代詩家】宋彩霞·沒有什麼比沙灘的白色 更讓人難以矜持
【當代詩家】宋彩霞新詩·到底得放棄多少東西?
【當代詩家】宋彩霞·許多事物都是被光芒隱藏著
【首發頻道】詩詞名家宋彩霞新作一組
【當代詩家】宋彩霞·你 一直是我遙遠的凝視
【雲帆新詩】宋彩霞:無歌的夜就是沉沉的海
【雲帆新詩】宋彩霞:火焰總是在水之外燃燒
【首發】宋彩霞:磁州窯枕放歌
【雲帆新詩】宋彩霞:伸手即可觸摸卻永遠無法走近
【雲帆新詩】宋彩霞:我的眼睛充滿日出
【新詩塗鴉】宋彩霞·生活就是發泡的陳釀
【當代詩家】宋彩霞新詩十一輯·無歌的夜就是沉沉的海
【當代詩家】宋彩霞·愛情 就是一種表達對另一種表達的否定
【當代詩家】宋彩霞·寂靜和咆哮是永遠的兩極
【當代詩詞大家】宋彩霞·莫問紅塵多少路,可憐凡骨凡身。
踏著繆斯的節拍吟唱 ——讀宋彩霞詞《滿江紅·乙未歲杪感懷》及其他
【曹輝品讀】賞析宋彩霞《女人節賦》
雲帆團隊
顧問(以接受邀請時間先後為序)
熊東遨 熊盛元 楊逸明 李樹喜 鍾振振 周嘯天 鄧世廣 張海鷗 周燕婷 星漢 江嵐 方偉 丁欣 段維 林峰(香港)胡迎建 魏新河 陳仁德 劉能英 盧象賢 南廣勳 馬建勳 周達 楊子怡 王玉明 凌澤欣
法律顧問
李清安
策劃(排名不分先後)
南國風笛 羅琦 扈超峰 李軍 何其三 李靜 韋樹定 邢濤濤 韓保匯
詩教
阿朱 段維
外聯(排名不分先後)
吳瑾 靜如 何芳 黃友富 左啟順 袁曉宏 陳興 孫文 曹江寧 非也
編審(以年齒為序)
安全東 崔德煌 半隱廬 抱樸書生 蕭雨涵 郎曉梅 崔杏花 唐顥宇
美編
張小紅 王婷婷
收稿
土土 小乙 凌平 吳巧 牛應萍
執行主編
璐雨詩
總編
曹初陽
雲帆詩友·個人專輯集結號(不斷添加中)
熊東遨楊逸明範詩銀李樹喜周篤文陳永正劉夢芙
熊盛元鍾振振胡迎建魏新河 周燕婷鄭欣淼錢志熙
方偉林峰高昌段維丁欣江嵐 金水星漢蘇俊無名
劉慶霖劉能英陳仁德鄧世廣蔡世平張海鷗 趙京戰
蕭雨涵王蟄堪半隱廬崔德煌崔杏花唐顥宇韋散木
抱樸書生沈華維 蘇些雩張紅果武立勝徐晉如 屈傑
潘泓李子 阿朱金銳天許深南謝郎羅偉崔鯤千山
周嘯天包德珍廖國華姚泉名劉道平 郎曉梅 李葆國
安全東何其三孟依依何智勇吳化勇蕭劍勇渠大白
盧象賢蘇些雩張紅果徐中美張智深陳逸卿戴霖軍
宋彩霞 冉長春林丫頭凌澤欣 耿立東 師紅儒 廖海洋
楊強雍平鑑水燕河曹輝曹陽何靜吳瑾 寧靜趙英
莫真寶李偉亮 王紀波王海亮莫雨涵 傾一閣黃飛鵬
王玉明何永沂張家安張曉虹孔繁宇王守仁周澤安
汪冬霖 趙秀敏曾俊甫王連生王超群馮仲平 李增山
閆震何革李靜月白楚成王旭郭七鄭傑張棟何強
楚家衝 陳思明 邢濤濤黃友富程運欽李榮聰陳曉敏
楊子怡陳楚明李俊儒樓立劍徐俊麗 孔祥庚馬旭升
唐雲龍陸玉梅劉曙光楊森翔國印周 趙義山張銀華
馬建勳祁麗巖 周維芳韓倚雲郭定乾姚曉明 東閣茶
劉澤宇董學增扈超峰 張明新 林看雲 胡文漢 劉南陔
史外外史觀棋不語落雪聽禪眭謙 晉風胡曉明 曾真
夢煙霏楊春傑汪良忠劉英明李夢痴白秀萍許潔華
倪昌盛張芳君李昊宸馬崢嶸周路平蔡紅柳曹樹友
楊新躍韓保匯蔣世鴻王善同張慶輝鄧榮森曹繼梅
楚凌嵐時玉維 黃愛和劉希波查筱英左啟順張建章
風清孫文尤悠梅廬龍佩匡暉 姜彬黃莽小雨 楓葉
染清塵朱思丞戴愛琴彭中文王映錦鄧壽康沈鑑宇
南廣勳胡水蓮 華慧娟侯興黌海天風馬建華張力夫
張海燕楊勇民夜輕寒風馬驢鄭曉京 楊景喬王柳華
黃金輝陳志文馮恩澤程良寶熊華祿周吉潭 孫臨清
南風非也木樨玉蟾何鶴 曹謙潘松 桐蔭安兒月兒
王海娜毛谷風程裕禎李如意蔣有亮哈聲禮 陳雅國
周學鋒周向東嚴錦堯蔣昌典 劉太品楊益安傅筱萍
巴曉芳 柳金虎汪時健郭亞軍李正安陶永德 王惠玲
孫才 張奕 雨虹 老胡 文裳 陳越劉燕 曉夢眉卿王瓊
傅佔魁褚寶增邵天柱冷迎春劉紅霞段興朝孔祥金
辜學超朱澤民陳少聰晏水珍王惠玲鄔小香劉秦文
顧青翎王瀚林蘇小隱武建東 燕雁無心天然泰然
夢欣 文弱盧星馬徵 張琳樊令大凡 高寒鄭毅於勇
王悅笛翁寒春楊名忠熊天錫黃啟深詹三霞李曉明
潘樂樂江合友郭寶國阮莉萍 雷海基張正清劉金平
王永江沈塵色程章燦 許建軍塗宏飛姚從新王紅娟
李海彪張彥彬劉清天 周逢俊鍾子邦張巖山張伯晉
王少軒胡平貴 橫道子陳麥岐陳顯赫閆雙時楊寶翔
李清安 餘秀玲羅小娟 李瑞河 黃小遐洪君默宋曉光
陳少平林志雄 康永恆吳漢林 何乃政詩影同春鬱犁
周達潛齋 南風楊敏樵風田茂 李兵梁風劉軍周晶
靜如 瘦竹 玲瓏吳楠 蘇燕文森秦鳳 蘇聲秋寶周秦
範義坤布鳳華 金嗣水李雲樺 楊世龍王繼權牛應萍
謝少承梁二白葉兆輝蔣永楨 方躍明張金英陳金如
唐龍胥奇張洋天放靜雲、微燈 武斌張雷土土小乙
朱寧玉啟蒿峰鹿紅麗馬旭升章劍鈞曹淑貞曾繼全
黃海濤葉永新白髮科王海燕張小紅璐雨詩曹初陽
【雲帆品讀】馮仲平:從個體本到文化生產
——宋彩霞鹽城詞的表面閱讀
編輯:璐雨詩
本專輯由雲帆詩友會獨家呈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