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被工作充滿,恨不得每天有26小時的我,還是擠出了睡覺時間,看了一部被朋友安利的法國紀錄片《臉龐·村莊》。看完後,又擠出了吃飯的時間看了第二遍。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看第三遍,但在這樣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推薦給你,即便穀雨的上海沒有雨。
劇情梗概,就是一位來自法國的88歲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與一位同樣來自法國的33歲街頭藝術家JR,開著一輛可以照相、列印大型圖像的小卡車,遊走在鄉村的各個地方。一路走來,沒有地圖,只要有趣,就被吸引,然後帶著熱忱駐足,不計付出與得失的用鏡頭去記錄。
JR喜歡城市,奶奶喜歡鄉村。JR開著他的照相列印集一身的卡車遊遍了全世界,奶奶一直在她愛的大街住了大半個世紀。JR愛戴墨鏡,奶奶致力於讓他摘下墨鏡。
即便有著種種性格的差異、喜好的不同、年齡的差距,但並沒有讓他們產生隔閡。
從影片的一開始給我們介紹了他們的相識。緣於對彼此曾經作品的感動,到影片最後兩人坐在湖邊。都能很自然地感覺到了彼此間的輕鬆自在以及平等。即便在創作中有爭吵,分歧,但很快彼此都能意識到他們要做的事兒,或許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吧。就像影片中也有一個工人提及「藝術不就是讓人感到神奇麼」
他們用鏡頭記錄廣闊鄉間裡的勞動人民以及與其相關的一切,放大,放大,放大……讓我們發現了一種平日裡覺察不出的美與震撼。就如19世紀的法國畫家米勒,用畫筆記錄了無數勞動人民給我們帶來的感動一樣。
被記錄的人與事:看熱鬧的村民,經營著800公頃的孤獨農民,礦工居民區久久不願搬家的礦工家屬,鎮上咖啡廳的服務員,一直沒工作過的流浪漢,化工廠的工人,水塔上的魚,有角的山羊……
看著自己放大的照片被貼出來,有人感動到落淚,有人激動著合影,有人開始反思,也有人排斥……
所有這些真實的記錄收穫到的真實的感受,或許就是這部影片最核心的內容吧。我特別喜歡當每個作品完成後,兩位藝術家背對著鏡頭的聊天。純真、可愛、美好~
養山羊的農場女主人。JR與瓦爾達奶奶走訪了好幾家養山羊的農場,他們驚訝的發現山羊都沒有角。原來山羊生性好鬥所以角是它們攻擊的武器,常常鬥得兩敗俱傷。從農場主的角度,山羊的好鬥影響了他們的羊奶產量,所以在山羊幼小的時候就將所有的角去掉,免去互相傷害,也能被更好的馴服。
但是在另一個農場他們還是發現了有角的山羊,在草地裡奔跑玩耍。這位女農場主說,「山羊生來就有角,所以我們就給它們留著,反正,我找不出合理的解釋(去掉山羊的角)」。簡短的話語裡有很多無奈,山羊沒有角還是山羊麼?
最後,JR與瓦爾達奶奶給這位有愛的農場主放大了一張有角的山羊的在牆上,對稱完美的曲線,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山羊。
JR一直在尋找適合諾曼第海邊碉堡殘骸的影像。最後與瓦爾達奶奶的共同創作下,找到了適合的照片。經過數小時的粘貼,終於將其完成。讓這張作品就像是在殘骸裡長出來的一樣和諧、震撼。這是瓦爾達奶奶年輕時在同一個海灘創作的作品,是她曾經攝影的專屬模特。以此用來紀念這位已經故去的夥伴。
一天後,再次來到海邊時,影像已被大海衝刷乾淨,瓦爾達奶奶說或許海有它的道理,風兒,沙兒都是有。
用影像去記錄全新的人,懷念故去的人,在這大浪淘沙後,我們的人生海海還剩下什麼呢?(此刻思考三分鐘屬於你的答案。)
影片的最後一個作品是JR拍攝瓦爾達奶奶的雙腳與雙眼,將其放置在火車的車廂外表。看著火車緩緩啟動,JR說,瓦爾達奶奶的眼睛和腳準備訴說一個故事,這列火車將替她去許多她已無法到達的地方。
影片結束在尋找瓦爾達奶奶老友的旅途裡。但是這位老友卻以惡作劇的方式閉門不見。用一串奶奶與老友之間的密語,戳中了奶奶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瓦爾達奶奶開始哭泣,JR提議去湖邊坐坐,然後開始安慰她。並且滿足奶奶一直以來的好奇,摘下墨鏡,看到JR的樣子。雖然因為視力衰退根本無法看清楚他的樣子,但她還是開心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