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霍金對虛數時間有著不同的理解

2020-12-03 天文在線

虛數時間,一個聽起來很玄妙的名詞。愛因斯坦和霍金都分別有對虛數時間相關的概念。但是實際上他們都不是這些概念的創立者。那麼真正的創始人們是誰呢?

圖解:實時間和虛時間的關係可用兩相垂直的軸表示。

提問:愛因斯坦和霍金二位對於時間以及虛數時間的思想體系有什麼不同呢?

回答:有一個概念被稱作虛時間,其一種和愛因斯坦密切相關,而另一種則和史蒂芬霍金有關。這兩種概念涇渭分明,而且都既不是愛因斯坦也不是霍金所創造的,而是分別出自赫曼閔可夫斯基以及吉安卡羅威克之手。

有點兒迷糊吧?

那咱們從愛因斯坦先生開始吧。在他發表狹義相對論兩年以後,赫曼閔可夫斯基(他在蘇黎世大學的幾何講師)展示了該如何用幾何學視角來看待這一結論。比如說,它始終包含某些不變量(即不論在什麼參考系下都不變)。最基本的就是所謂的不變區間:

閔可夫斯基引入了一種巧妙的代換來輕鬆解決這個問題。他創造了一條與x0等於ict有關的「虛時間坐標」。

很容易看出,有了這個恆等式,上述簡化成畢達哥拉斯定理(譯者註:勾股定理)的四維模擬。歷史已經證明,閔可夫斯基老先生的這種十分方便的替換,對人們理解狹義相對論非常有幫助 。不止是這種神奇的替換,還有對於相對論的自然適用的幾何解決方法,現在都與他老人家緊緊相連。多虧了愛因斯坦的這位老師,即便是愛因斯坦他自己,都要使用上述的代換來教授相對論。

霍金那邊呢?

在這之後大約50年他才開始學習物理學。很自然,在他讀本科的時候就學習了閔可夫斯基的替換。但很快,當他開始學習廣義相對論之後,他便覺得應該超越閔可夫斯基的替換(廣義相對論運用度量張量,來實現和閔可夫斯基替換同樣的效果)。然而,對於幾乎每一個研究廣義相對論的物理學家來說,想法都和霍金一樣。

和霍金相關的虛時間概念,來自於費曼的量子力學路徑積分方程。一般來說,這種路徑積分法,通過計算它們之間所有可能路徑的積分,給出了任何狀態從狀態a過渡到狀態b的概率。

而霍金想要分析當狀態a是宇宙的初始狀態,狀態b是一個德西特宇宙時的情況。(德西特宇宙:我們所認為的從t=10^-33秒開始所能看到的宇宙。)

分析這個問題有點難,所有可能的路徑積分方式在你面前爆炸開來。但是(似乎)還有一個技巧可以簡化它,即「威克旋轉」。它出現在物理學中,無論是在經典力學,統計力學還是量子力學方面,它都有自己獨到的用處。它會把一個在歐幾裡得空間(即我們現在一般所處的空間)中的問題,轉變成一個在閔可夫斯基空間中的相似的問題(反之亦然)。因為在另一個空間中的問題通常來說會變得簡單一點兒,所以你可以在那裡把問題解決掉,再把結果轉換回來。霍金正是這麼做的。

威克旋轉之後,這些積分方程就簡單多了。而關鍵的替換則與閔可夫斯基的很相似(僅僅是增加或者減少幾個常數什麼的),通常用t=it來表示。

史蒂芬·霍金和詹姆斯·哈託把這種技巧建立在了一種名叫「歐幾裡得量子引力」的解法中。當霍金還在寫《時間簡史》的時候,他認為這是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因此,他在書中對此進行了廣泛的描述。然而,這種求解方式並沒有達到霍金和哈託預期的效果,歐幾裡得量子引力現在也只成了少數人的興趣。

所以,在兩種情況下,我們都有一種與像霍金和愛因斯坦這樣的著名人物聯繫的數學解法,而它們真正的創始人卻是像閔可夫斯基或威克這樣不太出名的人物。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來了:在每種情況下,虛時間坐標的物理意義到底是什麼?它僅僅是一個數學小把戲,還是包含了更多的物理含義?

在閔可夫斯基看來,虛時間這個東西,除了引入度量所需的負號之外,並沒有什麼別的作用。若是對此有懷疑,看看廣義相對論其他更全面的解法吧——利用其他的數學工具,一樣可以引入負號。

但是在歐幾裡得量子引力論中,霍金想要賦予它更豐富的物理意義。因為,他認為,有可能規避威克轉動空間裡奇點的存在,並且推斷,它們具有和他開始時的時空構造具有一樣(甚至更豐富)的物理含義。

我有些同情霍金的處境——在極端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會以穩定為理由,為這種坐標選擇的物理意義辯護。然而,這個觀點現在尚有爭議,除非歐幾裡得量子引力理論能夠重新啟動。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forbes-Quora-星回子v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何簡單理解相對論裡的時間和空間相對性?一張簡單的坐標圖搞定
    上世紀初,德國+瑞士(雙國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時間和空間具有相對性的全新時空理論——狹義相對論。在這個劃時代的物理理論裡,愛因斯坦指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絕對的,它們是相對的,但它們作為一個整體的時空卻是絕對的。
  • 如何簡單理解相對論裡的時間和空間相對性?一張簡單的坐標圖搞定
    上世紀初,德國+瑞士(雙國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時間和空間具有相對性的全新時空理論——狹義相對論。要理解這個我們就要把時間和空間統一起來了。愛因斯坦在提出狹義相對論的時候就指出時間和空間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我們的世界不是只有長寬高三個空間維度,而是要加上時間組成時空,一共四個時空維度。我們現在把它稱為四維時空。
  • 霍金最後論文發表:和愛因斯坦觀點相反?黑洞並非「禿子」?
    文/濤聲依舊霍金最後論文發表:和愛因斯坦觀點相反?黑洞並非「禿子」?我們對於黑洞有著很多想問的問題,黑洞裡面到底是什麼?黑洞是否就是連接著另一個宇宙的出口,在黑洞當中時間是否停滯了?據英國《衛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9日,已經逝世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生前最後一篇論文發表了出來,這篇論文的名字叫做《黑洞熵與軟毛髮》,這份論文黑心探討的就是黑洞的相關問題,那麼軟毛髮到底是啥呢?這其實是一種零能量的光子,只會出現在黑洞視界的邊緣地帶,因為它就跟人類的毛髮一樣,所以才有了軟毛髮這樣的名字。
  • 霍金,再見:願平行宇宙的那頭,有著星辰大海
    我們不曾覺得時間原來那麼殘酷,也只願霍金只是去到了平行宇宙,他屬於浩瀚星辰,他只是回家了。   愛因斯坦的生日,是3月14日,也就是今天。霍金出生的日子,也恰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有人說,霍金是天的選擇,但我們更願意相信,只是宇宙在召喚他。
  • 愛因斯坦相對論支持時光倒流嗎?為什麼霍金《時間簡史》可以?
    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對時間的描述卻只說了一半,而霍金的《時間簡史》又列舉了好多關於回到過去的可能性,到底能實現不,如果可以,種花家就打算帶著彩票號碼回到過去了,哪怕是回到一天前也是極好的!為什麼說狹義相對論只說了一半?
  • 只差兩年,諾貝爾物理獎就是霍金霍大爺的?
    ,但黑洞卻不是他搗鼓出來的,而是神一般存在的愛因斯坦,他在2015年底發布的引力場公式中就包含了這一推論!霍金認為宇宙誕生之初流逝的「虛數時間」,如何理解這個「虛數時間」?因為虛數平方是負數,這讓我們根本就無法理解時間,不如將其解釋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狀態,也就是說當時的奇點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邊界,因為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算時間,也不知道哪裡開始算空間!這就是霍金霍大爺的無邊界假說!
  • 比愛因斯坦、霍金還聰明的科學家,他們都是誰?又有著怎樣成就?
    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說起來人數很多,但仔細論起來也超不出10根手指,只因為被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科學家還是極少數的,達成統一認定的科學家毫無疑問非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特斯拉等人,還有一些發明大王也深入人心,比如愛迪生,居裡夫人,以及近代的偉大科學家霍金等人。
  • 從愛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時空隧道與時間機器
    從愛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時空隧道與時間機器課程介紹:課程簡介:用通俗的語言定性介紹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黑洞理論和現代宇宙學。膨脹的宇宙;可不可能有時空隧道和時間機器。介紹愛因斯坦和霍金的創新經歷,他們對科學的貢獻。主要內容:一、澄清目前對宇宙學紅移和大爆炸理論的誤解。二、定性介紹建立在相對論和現代科學基礎上的時空隧道(即蟲洞)理論。三、有沒有時空隧道?能不能造出時間機器,人能不能回到過去,影響過去?
  • 時間有沒有終點?讓我們一起和時間做場旅行!
    時間是貫穿霍金量子宇宙觀和理論物理的一個主線,也是一把鑰匙,理解霍金的宇宙理論的鑰匙。宇宙的歷史,或者說霍金的量子宇宙觀,就是一部研究時間的歷史。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流派,從古典物理學到現代物理學再到相對論,從宗教到亞里斯多德,到伽利略,到牛頓,最後到愛因斯坦,提出時間的起點——宇宙大爆炸、奇點、以及相關證據等。第二部分是介紹宇宙運行規律理論。包括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介紹了霍金的黑洞理論、時間性質——虛時間、時間光錐和時間箭頭等。
  • 20世紀誰最聰明,愛因斯坦還是霍金
    除了談論單個人的智商,中國的網友們也常關公戰秦瓊地比較,霍金和愛因斯坦、和牛頓、和歐拉、和圖靈,等等等等,誰的頭腦更「厲害」。且不論後人的科學發現總是建立在前任的基礎之上,人和人之間比頭腦,又該如何相比呢?智商測試史與優生學衡量和比較人的智力水平,向來是一個困難的工作。
  • 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時間旅行」可以實現嗎?科學家說:早就實現了
    隨著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被大家逐漸熟知,時間旅行的話題愈演愈烈。就連霍金在世時都曾經舉辦過「時間旅行者的晚宴」,只不過他是在晚宴之後才發出邀請信息,就是希望未來的人類接收到信息通過「時間穿梭」來到過去參加晚宴。那時間旅行到底存在不存在?在時空中穿梭的條件是什麼?
  • 霍金去世:偉大的霍金,依然活在時間簡史裡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霍金死亡時間到底在暗示什麼?與愛因斯坦撞日,這只是巧合嗎?
    霍金死亡時間到底在暗示什麼?與愛因斯坦撞日,這只是巧合嗎?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巧合,就連科學家也沒有辦法作出合理的解釋。相信很多人對霍金並不陌生,他是因為英國的科學家,這一生在物理學上乃至整個科學界都有非常傑出的貢獻。他的一生有兩個非常傑出的著作,一個就是奇點定理,另一個便是他的霍金輻射。他非常注重對太空領域的研究,黑洞的發現就與他有關。可見在整個科學界霍金的貢獻是非常重大的,可以說在愛因斯坦之後,霍金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 在人類的歷史上,霍金能否比肩牛頓和愛因斯坦?
    其次想強調一下,物理學也有很多的領域,除去實驗和應用學科,就是理論物理的話,也有凝聚態理論,高能物理,引力和相對論,生物物理,統計物理等分支。不同分支的科學家之間的比較實際上不宜並舉。術業有專攻,也不應該因為研究的東西很困難,需要的數學極多就說這個人比那個人水平高多少,要重要多少。有時候這種評價是偏頗的。
  • 霍金的最後理論,挑戰了我們目前對宇宙的理解和大爆炸
    這種短暫的爆炸持續了一秒的時間,比你眨眼的速度還要快。宇宙以指數的速度膨脹。我們能觀察到的宇宙部分只是一個"好客的口袋",在那裡膨脹已經結束,恆星和星系隨之形成。"通常的永恆通脹理論預測,我們的宇宙就像一個無限分支的一個,有無數個向我們宇宙一樣的好客口袋,被膨脹的海洋隔開,"霍金在去年秋季的採訪中說。"地方物理學和化學定律可以不同於一個袖珍宇宙到另一個,這一起將形成一個多元宇宙。但我從來沒有成為多元宇宙的粉絲。
  • 愛因斯坦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
    在他的理論中,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宇宙中單純的背景和舞臺;相反,它們在宇宙的每個動作中都是主要的參與者。他提出用新的方程來描述空間的幾何特徵以及光和質量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偏轉。這些方程改變了時間和空間的角色——宇宙有可能是隨時間演化的。這個由愛因斯坦新理論給出的難以置信的預言,甚至連他本人都無法接受。    在上帝對宇宙的策劃中,時間永遠是一個關鍵的角色。
  • 牛頓、霍金和愛因斯坦都已經不在,那當今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誰?
    ,這三位科學家各自代表不同時代的科學突破,如牛頓在17-18世紀為人類科學實現突破,愛因斯坦在19-20世紀實現人類科學的突破,霍金則是21世紀的代表。愛因斯坦幫助人類打開微觀世界大門牛頓、霍金和愛因斯坦不僅是不同時代的科學家代表,而且這三位科學家創立的理論在各自所在的時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定律讓人類深刻認識宏觀世界各種運動和現象,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則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霍金髮現的奇點理論、霍金輻射理論深刻地解釋了宇宙起源
  • 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和霍金,11女孩擁有超高智商,到底意味著什麼?
    導語: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和霍金,11女孩擁有超高智商,到底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和霍金都是物理界的天才,他們為人類貢獻了許多,他們的智商之高是毋庸置疑的。人們總說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智商高達160,這一點從他們在物理界的發明與創造就可以看出來。
  • 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和霍金,11女孩擁有超高智商,到底意味著什麼?
    導語: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和霍金,11女孩擁有超高智商,到底意味著什麼?人們總說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智商高達160,這一點從他們在物理界的發明與創造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兩大科學家的智商對別人幾乎是碾壓式的,一般人很難超過他們,但近日一位11歲少女sharifl的智商測試,卻顯示為162,一下子就超過了這兩大科學家的智商數。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之後,楊振寧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人類歷史上有沒有比愛因斯坦更牛的物理學家?不少人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非同一般,以至於負責其逝世後遺體解剖的醫生,趁著難得的親近機會將這個讓世人好奇的器官直接偷走,就連愛因斯坦的眼球都沒有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