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黑洞的羅傑·彭羅斯獲獎了,得獎原因是 「for the discovery that black hole formation is a robust predic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這不由得讓大家想起研究黑洞的鼻祖霍金霍大爺,可以說大部分朋友的黑洞知識都來自霍大爺的科普,所以很多朋友都在惋惜,要是霍大爺在世,他能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嗎?
雖然霍金幾乎就是黑洞的代名詞,但黑洞卻不是他搗鼓出來的,而是神一般存在的愛因斯坦,他在2015年底發布的引力場公式中就包含了這一推論!而大佬史瓦西則通過他神奇的腦袋在一站戰場就推導出了黑洞形成的條件,史稱史瓦西度規!
不要看這個名字高大上,看了讓人眼暈,但其實拋去時空這些不管的話,牛頓力學也能簡單理解一下!當年牛爵爺的萬有引力出來之後,他就想著怎麼飛出地球了,所以搗鼓了一個第一宇宙速度出來!
大意就是像地球那麼大那麼重的天體,會有一個環繞地球的速度讓它永遠掉不下來,就是這個環繞地球的離心力和引力相等時,按地球來說就是7.9千米/秒!那麼當地球的質量不變,直徑縮小到光速環繞才能不掉下來的程度,此時的標準就是史瓦西度規。
因為物質只有熱運動保持熱壓力才能不繼續坍縮,但光速是物質運動的上限,所以沒有東西再能阻止其坍縮,因此到此時地球就不可避免的坍縮成黑洞了,那麼這個縮小的尺寸是多大呢?大約是9毫米!
第一個黑洞
黑洞的理論預測後一直就成了天文學家追捧的熱點,但從理論上來分析,黑洞連光都套不出來,怎麼發現它?好在這個傢伙引力極大,胃口極好,啥都吃!所以這種難看的吃相在宇宙中就比較容易被發現了,天鵝座X-1就是第一個被發現的黑洞。
天鵝座X-1:甚大天線陣的觀測揭示了天鵝座A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圓環中存在的氣體
它在1964年一次X射線探測的火箭彈道飛行時被發現的,也是現在地球上觀測到最強大的X射線源之一,距離地球大約6070光年,根據其對伴星(一顆超巨星變星)的擾動,天文學家估計這個X射線源質量達到了太陽的14.8倍,而其根本就看不見,而且還有伴有強烈的X射線輻射!
因此黑洞就成了唯一的解釋,按史瓦西度規計算,它的事件視界半徑大約為26千米!從天鵝座X-1被發現後,越來越多的疑似天體被發現,到後來發現我們銀河系中心也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據估計達到了太陽質量的400萬倍。
2019年4月10日,EHT對M87星系中心65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直接成像,使得大家從上帝角度觀測到了黑洞,還真和廣義相對論中預言的那樣,至此黑洞的存在已經從理論到疑似到實際被驗證,歷經100多年!
黑洞從頭至尾都沒霍大爺啥事?其實錯了,黑洞雖然從理論到觀測都被驗證了,但其實黑洞有太多特性無法觀測,甚至無從研究,畢竟黑洞視界內是一個連光到跑不出來的地方,所以黑洞視界內的所有進展都是在理論上的!
奇點定理
1965年,當時博士都還畢業的霍大小夥子在找博士論文題,結果看到了大佬羅傑 ·彭羅斯的一篇黑洞論文,中心那個密度無窮大的那個點到底是什麼性質,因為在這裡一切物理定理都會失效,所以科學家都認為這個奇點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但彭羅斯卻毫無意外的證明了一點:「一旦形成事件視界,那麼視界內必定會有一個奇點」
這個結論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而且他還將此反推,將其應用到了宇宙大爆炸的反演上,在宇宙大爆炸誕生以前,請注意是以前!宇宙必定會不斷縮小,要將如此無知包含在內,那麼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它坍縮,所以必定是一個無窮小的點,也就是大爆炸誕生以前的奇點!
無邊界假說
這個說的宇宙大爆炸以前那會,根據我們對宇宙大爆炸的理解,「當時」並沒有時間,空間,連物質都還在這個奇點「內」,所以無邊界假說就是形容奇點那會!
霍金認為宇宙誕生之初流逝的「虛數時間」,如何理解這個「虛數時間」?因為虛數平方是負數,這讓我們根本就無法理解時間,不如將其解釋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狀態,也就是說當時的奇點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邊界,因為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算時間,也不知道哪裡開始算空間!這就是霍金霍大爺的無邊界假說!
奇點到宇宙大爆炸的虛數時間
這個狀態保持了多久當然也沒人知道,因為虛數時間無法用實數時間來衡量,但當宇宙的實數時間開始流逝時,宇宙就開始了急劇膨脹,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由來!
霍金輻射
從廣義相對論角度來說,掉入黑洞的物質就再也無法回到宇宙,畢竟光都無法跑出來,還有什麼能跑出來呢?但從熵增角度來考慮是存在極大問題的,因為只要將物質丟到黑洞裡,熵就消滅了,但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中的熵是永增不減的!
這表示黑洞也因為有熵而產生黑體輻射,因此霍金的黑洞輻射理論解釋了這個過程,後來就被稱為了霍金輻射!它是怎麼產生的呢?
海森堡不確定性理論認為,當時間確定時,真空中也在時時刻刻產生很多粒子-反粒子對,但它們瞬間湮滅以維持能量守恆,但當這些粒子對在黑洞視界附近產生時一個粒子被黑洞吞噬,另一個粒子就會逃離,這個逃離的粒子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為什麼霍金輻射會消耗黑洞的質量呢?因為逃離的那個粒子能被我們觀測到,就是實粒子,那麼跌入黑洞的那個就是虛粒子,如此這般,黑洞是不是就被逐漸消耗掉質量了?這是不是就是黑洞蒸發?
因此2008年6月NASA發射了GLAST衛星,尋找蒸發的黑洞中γ射線的閃光就是它的重要目的,不過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沒有確認過霍金輻射!
彭羅斯獲獎是因為證明了奇點的存在,而讓廣相的推論名副其實,因此從這點來說彭羅斯和霍金之間的差距,但要是霍金在世呢?是否奇點定理會翻身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其實也沒有如果,因為霍大爺研究的太高深了,關於宇宙大爆炸前的奇點和霍金輻射,到現在仍然無法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