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危機-從趨同進化到塔斯馬尼亞效應

2020-11-04 雲智熵



  • 地球村

雖然總體存在反覆, 現代文明越來越趨向地球村, 尤其是網際網路讓不同的價值觀互相碰撞,一個統一的全新的地球文明正在孕育. 風物長宜放眼量,暫時忘掉 川普吧. 還是說一下二戰, 這裡分享一個個人的看法: 交戰的主要雙方最終形成了統一的價值觀(蘇聯更多像是一個副作用,一個意外).

  • 問題

假設全世界通過或者戰爭,或者長期演變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價值觀和文明形式. 這樣的未來是必然的嗎?

  • 趨同進化

文明的進化可以從生物的進化中得到啟示. 生物學上有趨同進化效應. "趨同進化,即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於相似的生活方式,整體或部分形態結構向著同一方向改變。"

最好的例子是鯊魚與鯨魚, 當然還有陸地上遍地的四足動物.

趨同進化告訴我們, 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必然的.

如果當時人類沒有站起來,或許熊貓或者獅子,甚至早期的恐龍的某一分支會站起來,發展文明, 統治地球,發展出類似的文明.

  • 塔斯馬尼亞效應

約10000年前,塔斯馬尼亞島與澳大利亞之間形成了當時無法逾越的巴斯海峽。4000多以狩獵為生的塔斯馬尼亞人與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失去了聯繫。通過考古發現,塔斯馬尼亞人一開始擁有先進的狩獵技術,同時也擁有著先進的捕魚技術,但在封閉的環境下,人類開始慢慢的丟失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術,包括捕魚和生火, 最後慢慢丟失了自己的文明。

類似的還有復活節島.

地球只是大一些的塔斯馬尼亞島或者復活節島, 難以否認.

把未來寄託到宇宙的無限上也是徒勞的,物理學給出的是宇宙有限(以前文章探討過,起碼這個宇宙有限).


  • 結局

前面其實講了兩個充滿註定論色彩的預言:

1 相同環境下的文明終會進化成相似.

2 封閉環境下的文明將會退化到消失.


  • 反抗1

一個環境決定的文明,似乎是存在即合理的文明,為什麼要反抗.

仍然蘊含在地球自身的歷史裡: 趨同進化會造成適應力的減退. 恐龍就是適應不了小行星撞擊造成的地球巨變(暫時接受)才被哺乳類替代.

用科學的思維就是進化也可能陷入局部最優的歧途,越走越遠,最終無法回頭..

切換到文明視角: 不會陷入局部最優的方法就是 文明應該保留多樣性. 整個物種的生存需要農耕文明的的內斂,也需要遊牧民族的剛猛.

地球村/網際網路最危險的不是所謂的腐蝕青少年的靈魂,而是將文明的多樣性抹殺. 現在看上去是最好的時代,但或許正孕育著最壞的結果.

"同一個地球,同一個信仰" 或許意味著整個種群沒有摩擦,沒有競爭,失去活力.

是的. 文明應該保留多樣性.


  • 反抗2

封閉環境下的文明將失去發展動力,那解決方案是:

一個文明需要不間斷與其他文明互相交流.起碼在外星文明之前,我們可以互相切磋學習.

結合前面提到文明應該保留多樣性, 似乎是相當自洽的回答.


  • 圓滿?

結合上面的討論, 文明需要不間斷與其他文明互相交流, 同時文明應該保留多樣性. 那麼交流的結果是不是又變成了文明的同質化,又加速了最終的退化? 似乎很難圓滿.但至少指出了一個大概的方向:

放棄文明的統一追求


  • 驀然回首

1954年6月25日 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無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發現蟒和蚺的「趨同進化」現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4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這兩類蛇在相似的棲息環境中獨立進化出了類似的特徵,這一發現為爬行動物的「趨同進化」提供了新證據。  蟒和蚺在生物分類學中分屬不同的科,但都是體型巨大的蛇,比如網紋蟒和森蚺,都能長到近8米長。它們都用扼殺的方式殺死獵物。但實際上,它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
  • 跨越時代的 「複製物種」:海豚和魚龍進化機制相同
    趨同進化,即源自不同祖先,甚至跨越不同歷史時期的生物,由於相似的生活方式,整體或部分形態結構向著同一方向改變。一些物種在地球生物進化歷程中能夠「複製」,它們在不同時期具有相似的生物特徵。海豚和魚龍擁有共同特徵,或者至少體型結構存在相似性,這是非常驚人的實例,進化偶然發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它們存在相同的進化機制,包括:活產、溫血,甚至還有類似的偽裝技能。現代鯊魚和海豚在趨同進化的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例如:流線體型和三角形背鰭,但是它們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 研究發現深海熱液甲殼動物趨同進化的表型及分子證據
    該研究首次發現深海熱液甲殼動物趨同進化的表型及分子證據,揭示白色體色和化能合成營養代謝的關鍵遺傳機制,為揭秘深海物種環境適應的獨特機制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趨同進化是進化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指親緣關係較遠的生物因棲居於相同的生活環境而演化形成相似的形態特徵或生理表型的現象。通過趨同進化研究,可揭示物種適應特殊環境的生物學本質。
  • MP綜述植物適應極端環境過程中基因組趨同進化的最新進展
    隨著全基因組數據正在急速增加,適應性進化的研究正在轉向基因組學領域。而趨同進化為適應性進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因此基因組的趨同進化有潛力成為進化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新前沿。該綜述系統總結了植物在適應相同極端環境過程中的基因組趨同進化的最新進展,探討了基因組不同層次趨同進化的發生頻率,並為基因組趨同進化的研究提供了系統的總結和展望。
  • 一個孤島引發的思考:人類的發展是否存在塔斯馬尼亞效應?
    塔斯馬尼亞人的遭遇也誕生了一個名詞:塔斯馬尼亞島效應。即在沒有外部技術輸入,且人口過低的情況下,某些地區的技術水平不但會被永遠鎖死在某一水平,甚至還會發生倒退。這個效應還有個別稱:塔斯馬尼亞島逆向演化。
  • 趨同進化告訴你!
    其實這還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不同生物,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會進化出次相似的結構。今天我們就通過「趨同進化的食蟻動物」展項來深入了解一下這種現象。這個展項中有四種動物模型,它們分別是非洲土豚、澳大利亞袋食蟻獸、亞洲穿山甲、南美洲食蟻獸,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有很多共同點。
  • 什麼是地球村?由Marshall McLuhan創造嗎
    加拿大媒體研究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稱這種效應為「 地球村」。他把人口(我們)形容為「彼此密切相關,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還是他們對小道消息的俘虜,無論是是不是真的。「似乎麥克盧漢描述了網際網路。事實上,網際網路在1980年去世後一直在增長。全球村的名詞實際上是六十年代的一個孩子。在此期間,阿波羅11號的大登月和越南戰爭的悲劇可以在普通人的家中看到。
  • 地球是宇宙孤島,避免熱寂、塔斯馬尼亞效應,是文明發展關鍵
    塔斯馬尼亞是澳大利亞的邊上一個小島,讓這個島嶼聞名的,是島上的一種有袋類小動物,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的袋獾。這種像小狗一樣大小的小動物,不僅兇狠好鬥,而且發出的吼叫聲,如同體積是自己10倍的猛獸發出的,因此得了塔斯馬尼亞惡魔這樣一個名稱。
  • 適度弱化投資趨同有利於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
    從結構角度看,在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中,投資趨同亦即投資向少數行業的集中,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市場對各類物資、產品的絕對需求旺盛而有效供給低下,因此市場的空間巨大。然而,由於物質資源相對匱乏,市場的投資活動難以在所有產業中同時展開,僅能向若干產業集中,藉以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擴張並盈利,再經由溢出效應帶動其他關聯產業發展,最終推動經濟快速增長。
  • 塔斯馬尼亞人,歷史上一個被世界遺忘停止進化的古老民族
    考古發現大約在4萬年前,澳洲的土著就穿過了兩地之間的大陸橋來到了塔斯馬尼亞。 隨著時間的推移,1萬年前海平面的上升阻斷了塔斯馬尼亞和澳大利亞的聯繫,塔斯馬尼亞成為了孤島,與世界隔絕獨立發展。
  • PNAS:在分子水平上,癌症突變符合達爾文的趨同進化理論
    她說:「當蛋白質從不活躍狀態過渡到活躍狀態時,它們都獲得了一個中間形狀。」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蛋白質形狀的變化暴露了通常「隱藏」的蛋白質區域,這正是mAb806的靶標。Orellana說:「簡單地說,顯然不同的突變達到了相同的效果——激活EGFR使腦瘤在大腦環境中生長,這導致暴露出一個致命的弱點,幸運的是mAb806可以靶向這個弱點。」
  • 企業進化—危機路線圖
    企業進化過程中經歷的四種典型企業形態,體現了企業的四個生命歷程:初建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在每個企業形態又經歷一個生命周期,也分為初建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下一個形態的初建期與上一個形態的衰退期連結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進化過程,如果未能延續下去,則企業形態演變終止,這即是企業生命周期規律,也是企業進化規律。
  • 一種奇特的偽貓科動物,長得像貓科,卻是由貓鼬趨同進化而來的!
    長島長尾狸貓的進化很讓科學家著迷:因為長島長尾狸貓是由貓鼬進化而來的,都知道貓鼬四肢較為短小,是怎樣進化成四肢修長的長尾狸貓?是因為島上沒有其它大型食肉動物,長尾狸貓是強者,需通過不斷追捕獵物,四肢慢慢變得修長,最終變為像貓科的動物。
  • 世界的盡頭:塔斯馬尼亞的文明退化
    今天談的不是旅遊景點塔斯馬尼亞島,是這個島的一段往事。在約10,000年前的最近一次冰河時期末段以前,塔斯馬尼亞島是與澳大利亞大陸連接的。冰河時期的結束使溶雪化成的水淹蓋了兩岸交接之地,形成了巴斯海峽。分離出的那個島就是今天要說的塔斯馬尼亞島。
  • 學校是一個「地球村」,在這個「地球村」裡,學生與自我對話、與...
    為了打造「地球村」,學校開設了一系列相關課程,讓學生在課程中獲得能力、體驗生活、提升素養,並將校本課程、班本課程、自主管理等融入「地球村」中,形成學校的課程文化體系。  「地球村」中有什麼  在「地球村」初建之時,並沒有這麼豐富的課程,只有一門名叫「阿福童銀行」的理財課程。
  • 澳大利亞有袋動物演化史:會不會進化出"袋人"?
    說到這又有一個詭異的問題出現了,我們知道狼和狗是兩種極為相似的動物,因為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倆是進化過程中分出的兩支。而在1932年滅絕的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狼),卻有著和狼、狗極為相似的外形,而且奔跑坐臥的姿勢、喜歡曬太陽的習性以及食物種類都完全相同。再如袋獾和獾,同樣不僅外形極為相似,而且都生性兇猛,能吃腐肉,都有驚人的咬合力,身體都能產生臭味。
  • 塔斯馬尼亞島
    塔斯馬尼亞島離墨爾本南部240公裡,巴斯海峽把它和澳大利亞大陸分隔開。 塔斯馬尼亞主島塔斯馬尼亞的地理位置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維多利亞州之間被巴斯海峽隔開,海峽東聯塔斯曼海,西南通印度洋。塔斯馬尼亞的西部的大部分地方都是無法進人的森林。這裡鴨嘴獸大山的部分地區都覆蓋著雲霧,部分地區的河流還是原始沒有開發過的河流和潮溼陰冷的峽谷。然而,在這裡遠足可以看到島上最原始的地區。塔斯馬尼亞有人口450000人自認為與其他澳大利亞人不一樣,他們叫大陸為"另一個島"。2013年來很少有移民到塔斯馬尼亞島落戶。大部分居民都是英國人。
  • 被滅絕的塔斯馬尼亞人
    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美拉尼西亞類型。語言系屬不詳,無文字。崇拜圖騰、月亮、精靈,盛行巫術,禁忌甚多。其祖先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經美拉尼西亞遷入。在18世紀之前,澳大利亞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上居住著約一萬塔斯馬尼亞人,分為20個部落,操不同的方言,每個部落均在一定地域內活動,嚴格遵守疆界。這些人與澳洲大陸原住民有著共同的祖先,因為過去塔斯馬尼亞與澳洲大陸是相連的。
  • 陸劍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A-to-I RNA編輯的趨同適應性演化
    該工作以蜜蜂為研究對象,解析了蜜蜂A-to-I RNA編輯的適應性演化,以及蜜蜂和果蠅裡RNA編輯的趨同適應現象。由ADAR(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蛋白介導的腺嘌呤到次黃嘌呤(A-to-I)的RNA編輯是後生動物中廣泛存在的轉錄後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