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的不是旅遊景點塔斯馬尼亞島,是這個島的一段往事。
在約10,000年前的最近一次冰河時期末段以前,塔斯馬尼亞島是與澳大利亞大陸連接的。冰河時期的結束使溶雪化成的水淹蓋了兩岸交接之地,形成了巴斯海峽。分離出的那個島就是今天要說的塔斯馬尼亞島。
被發現到被淘汰
考古發現在冰河期之前,澳洲地區已經出現了人類(距今約60000年),在冰河期結束,原塔斯馬尼亞地區已出現人類蹤跡。
與澳洲分離後,島上居民當時的科技水平無法造出跨過海峽的工具(當時島上居民處於新石器時期),導致兩岸居民無法往來交流。島上居民就保持著當時的科技水平生活著,開始了自己的文明進程,島上資源豐富,不愁吃穿(當時他們還不會製作衣服,用植物葉子或獸皮遮蓋身體)。
這樣過了10000年,直到1642年11月24日,這個島被荷蘭探險者阿布·塔斯曼發現,探險者們被島上的原始生活震驚,10000年的時間不僅沒有進步還有些退步(某些手藝的失傳),塔斯馬尼亞人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原始的部落也不為過,好像打開了一本歷史書。
但隨著殖民者的侵入,島上土著居民遭到掠奪和屠殺,幾十年後島上土著居民基本上都被屠殺。在種族滅絕中生存下來的土著人也死於白人帶來的疾病。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死於1876年。
事後這個島因其與世隔絕還被英國改成了監獄。當時塔斯馬尼亞人的文明程度
今天的我們會根據一些特徵來評估一個族群的文明水平的程度,例如服裝、工具和武器的複雜性等。這個島首次被發現時,當時的塔斯馬尼亞人,已經了失去製作最基礎的工具的技能。最簡單的工具,比如用石頭或獸骨綁在木棍上做成矛箭、或斧,都沒有在部落中找到(而且他們連捕魚都不會)。這些基礎工具,就是頭腦簡單的尼安德特人也在6萬年前將其用得爐火純青,更不用說智人。
很多人都認為塔斯馬尼亞人不屬於智人,但經過一番調查後大失所望,他們確實屬於智人。
那麼10000年前的智人還不如6000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這可能跟澳大利亞這個大島有關,畢竟澳大利亞這個大島相比於世界也就相當於塔斯馬尼亞相比於澳大利亞。
那這一萬年發生了什麼讓這個島上的人文明程度不進反退?
這個島脫離澳大利亞時人口又4000人,雖然島上物資豐富,但島只有這麼大,這就限制了人口的增長。
這期間可能因為人口增長發生過衝突導致人口被限制,還可能因為島上居民技術水平有限導致人均壽命偏低(比如生病,自然災害無法應付)。
不管哪種情況,這過程是要死人的,而這個人如果掌握某種技能就可能導致這項技能失傳,幾代人的經驗傳承付之一炬。
技能這個東西也不一定是只有那麼一個人掌握,不過加上10000年呢?你能保證不出意外?那今天倡導的文化遺產保護活動是怎麼來的?沒有傳承的斷流怎麼喚醒人們的保護意識?你能保證10000年前的塔斯馬尼亞人有這覺悟?
所以某項技術的失傳,時間夠多空間限制的條件下,幾乎成必然。塔斯馬尼亞又與外界徹底斷了聯繫,沒有外來技術輸入而自身技術又處於消耗中,技術退步也成必然。
如果沒有外來侵入,塔斯馬尼亞人是否會一直生存下去,也不一定。有退步的速度,生存技能的減少,可能會有一天,他們會忘記所有生存技能,最終滅絕。現在想來被外來者屠殺滅族雖然道義上無法理解,但在自然選擇角度上未嘗不是一種更好的結局(退化到思維停滯而導致滅亡更加殘酷)。
下篇談塔斯馬尼亞效應,今天的話題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