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5-12 瀏覽:
-
科學家將合成基因線路編程的溶瘤腺病毒應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近日,清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Oncolytic adenovirusprogrammed by synthetic gene circui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利用合成基因線路對溶瘤病毒進行編程,提高了溶瘤病毒治療的特異性,實現了免疫效應子的可控和局部表達,有望成為多種癌症的治療策略。
-
楊道科教授:腫瘤熱療領域重要進展
現在,廣義的腫瘤熱療泛指一切通過物理學方法改變腫瘤局部溫度以治療腫瘤的方法,涵蓋:全身熱療、射頻、超聲聚焦刀、微波、紅外線、電容、電磁、體腔熱灌注等局部治療引領的各個治療領域,已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療法之後的第五大療法,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低度惡性腫瘤中單獨應用可起治癒作用,如甲狀腺癌;在實體瘤綜合治療中,與其它治療手段均能發揮很好的協同作用,較大幅度提高治療的有效率,
-
Gut| 香港中文大學團隊揭示靶向單核細胞內生性增強子重編程可提高肝細胞癌的免疫治療效果
基於此,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在誘導髓源性抑制細胞成熟的同時,增強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腫瘤浸潤的聯合免疫治療策略,從而在抵抗內在耐藥性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協同效應,在纖維化肝細胞癌小鼠模型中消除腫瘤並使其獲得持久的生存益處。
-
浙大周民團隊研製一款微納機器人 可通過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穿上」磁性塗層外衣,靶向輸送至腫瘤組織,成功改善腫瘤乏氧微環境並有效實現磁共振、螢光、光聲三模態醫學影像導航下的腫瘤診斷與治療。增強放療/光動力協同治療抑制腫瘤生長並可降解「研究的創新性在於無機和有機的微納體,選擇性把藥物輸送到腫瘤缺氧部位。」
-
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在滬舉辦 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取得新成就
第十三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11月7日-10日在滬舉行。在「通達生命奧妙,守護人類健康」為主題的衛星會議上,主辦方上海恆潤達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詳盡介紹的近年來科研成果,特別是細胞免疫治療技術CAR-T在治療領域所獲的成就,受到來自全國的與會臨床醫學專家和藥學專家關注。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神經外科速鋒刀技術正式落滬三甲醫院可醫保
而對於不符合手術指證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自身情況差、腫瘤位置特殊、術後復發等情況則大多選擇的放療技術。而質子、重離子技術是二十一世紀腫瘤放療學技術一個飛躍提升,少數綜合性三甲醫院已經納入臨床治療範圍。質子、重離子技術能夠實現能量的快速衰減,使得正常組織吸收的輻射劑量很少或未吸收輻射劑量。因此質子、重離子治療可減少正常組織吸收的輻射劑量,降低治療毒性,相對傳統放療技術安全係數高。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大量基礎及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靶向腫瘤依賴性胺基酸的代謝,發展新型藥物,可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本文就為大家介紹靶向胺基酸代謝治療腫瘤的幾種途徑。在腫瘤中常見ASS1缺乏,導致腫瘤細胞獲取血清中的精氨酸。因此,血清中精氨酸的快速消耗可作為癌症治療的新策略。精氨酸脫亞胺酶(ADI)和Arg1等可以分別通過將精氨酸轉化為瓜氨酸和鳥氨酸來耗盡血清中的精氨酸,產生抗腫瘤活性。ADI和Arg1介導的抗腫瘤機制包括: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細胞凋亡、自噬和抑制血管生成。
-
2017上海頭頸腫瘤綜合治療論壇在滬召開
藉助現代化的綜合診療技術,頭頸腫瘤的診治水平和療效得到了質的飛躍,總體5年生存率已達到50%以上。本次論壇深入探討了各亞部位頭頸腫瘤診療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在規範化綜合治療基礎上,以精確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在此診療領域頂尖專家,共同交流各亞部位的臨床經驗、相關基礎研究、規範化手術、化療和放療等,並討論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
-
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幫助抗擊腫瘤
來源: 生物探索近年來,隨著對腫瘤的基礎研究不斷增多和深入,應用於臨床的腫瘤治療方案層出不窮。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都是基於基礎研究獲得的致力於精準醫療的治療方法。在腫瘤微環境(TME)中,持續的促有絲分裂刺激誘導效應細胞過度分裂,產生衰竭的表型,表現為效應細胞功能減弱,並損害免疫記憶的產生。以往的研究表明,MEK抑制劑(MEKi)增強了過繼T細胞轉移療法(ACT)的抗腫瘤效果。MEKi發揮作用部分是通過增加腫瘤免疫原性和調節TME來介導的。
-
卵清蛋白包封的級聯ROS發生器用於協同PDT /化學療法
光動力療法(PDT)是用光敏藥物和雷射活化治療腫瘤疾病的一種新方法,具有高效精準、毒副作用小等特點。然而,腫瘤內部通常為缺氧環境,極大的限制了PDT效率。此外,缺氧還會進一步加劇腫瘤細胞耐藥性,降低化療效果。
-
【行業動態】用納米紡織材料載藥 可提升腫瘤治療效果
【行業動態】用納米紡織材料載藥 可提升腫瘤治療效果 2020-06-25 0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腫瘤專家,新疆腫瘤專家排名
新疆腫瘤專家,新疆腫瘤專家排名 時間:2020-12-02 15:48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新疆腫瘤專家排名怎麼樣呢,新疆腫瘤專家哪位出名的,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所有惡性腫瘤均稱為癌症。
-
滬亞生物國際獲復旦大學免疫腫瘤藥品專利權——IDO抑制劑被開發...
,可擁有該免疫腫瘤候選藥物除中國地區之外的全球專利權益。 「滬亞是全球首家將中國的新藥化合物作為重要資源發掘並推向全球市場的企業」滬亞生物國際的創始人及CEO Mireille Gillings博士說道,「非常高興可以和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員的復旦大學合作,共同記錄滬亞在尋找中國有前途的新療法上不斷前進。」復旦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金力教授說道,「我們也非常高興能夠和滬亞共同合作這個項目。
-
湖南腫瘤氬氦刀治療中心
氬氦刀是現在比較好的一種治療腫瘤癌症的手術治療方法,現在很多醫院都沒有這方面的技術,那麼湖南腫瘤氬氦刀治療中心在哪裡呢,其實目前知道湖南那邊的醫院還沒有氬氦刀冷凍消融的治療方法,建議來廣州看一下。 氬氦冷凍消融技術簡稱氬氦冷凍消融,是一種微創腫瘤超低溫冷凍消融的良好醫療技術。氬氦刀是空間制導技術的結晶,即氬冷隔離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1998年,它通過了美國FDA批准,認證。
-
...報導世界首個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試驗:通過修飾腫瘤免疫...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出現,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但由於腫瘤異質性特別是腫瘤組織中的微環境等因素,不同腫瘤類型乃至同一腫瘤類型中的不同病人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不同,導致治療效果截然不同,研究顯示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30%,尚有相當比例患者未能從中獲益。如何提高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是目前腫瘤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
-
浙大專家把螺旋藻製成微納機器人 以光合作用治療腫瘤
,由磁場引路,能準確到達腫瘤組織,並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氧氣。浙大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研究員團隊研製的這款微納機器人以螺旋藻作為活體支架,「穿上」磁性塗層外衣,靶向輸送至腫瘤組織,成功改善腫瘤乏氧微環境並有效實現磁共振/螢光/光聲三模態醫學影像導航下的腫瘤診斷與治療。
-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33:57 美國喬治敦大學Samir N.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抗血管生成藥在腫瘤治療中的增效機制
抗血管生成療法不僅能夠阻止對腫瘤生長和轉移必不可少的血管的生成,還能夠重新編程腫瘤免疫微環境。臨床前研究表明,ICI和抗血管生成聯合治療的療效優於單一療法。在小鼠模型中,聯合治療可有效增加抗腫瘤/促腫瘤免疫細胞的比例,並降低不僅限於PD-1在內的多個免疫檢查點的表達。